《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并于2002年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最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深受喜爱。它实际上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影片。就创作而言,这首歌是为《祖国的花朵》专门定制的,它必须依附于这部电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简介
《祖国的花朵》剧照
《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最著名的儿童歌曲。“花儿”乐队和“零点”乐队等摇滚乐队和时尚明星,也频频翻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首歌曲的传播之广、影响之深。
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喜欢。
它实际上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这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影片。
这首由刘炽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
就创作而言,这首歌是为《祖国的花朵》专门定制的,它必须依附于这部电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起因
作者:刘炽
让我们荡起双桨几十年来我写过很多儿童歌曲,最难忘的要数写《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了。
那是1955年7月初,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带领《祖国的花朵》摄制组全体成员,以及一大群十一二岁的小演员来到万寿山下,在颐和园中嬉戏,到昆明湖上划船,让孩子们熟悉将要拍摄的环境,水上的感觉,划船的技术和动作……我是这部电影插曲的作者,也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了。
我这个人从小怕水。孩子们上了小船,我却站在湖边犯难了。这时,孩子们热情地喊我:“刘炽叔叔,赶快上来呀,开船啦!”我便硬着头皮,登上了小船。开始,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两手抓住船舷,一动也不敢动。孩子们玩得可真开心,嬉戏、欢乐,划着、闹着,那活泼可爱的神态感染了我,使我着了迷,不再怕水了。我和孩子们打水仗、赛船,脱下鞋坐着船舷上打水泡泡。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我这个中年人又像回到了童年。我以孩子的心境,从孩子的角度观察着湖水、小船、风浪,寻找歌中幸福少年内心的节奏。当船快要划到犀牛望月的铜牛附近时,我突然感觉到了具体的乐句在脑中显现,在心中直蹦。我立刻告诉划船的小朋友:“快靠岸,快靠岸!”三个孩子全用眼睛瞪着我:“刘炽叔叔怎么啦?”“歌的旋律出来了,我得马上记下来!”我对孩子们说。
我上了岸,坐在犀牛望月的石头上,只用了20分钟就完成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和二部合唱,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稍加改动,这首曲子就完成了。我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把刚写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反应强烈,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
电影公映后,这首优美轻快的儿童歌曲就传遍了全国。不久,便流传到国外,后来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获得了各种奖励。这首歌曲一直流传到现在,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当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就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背景
《祖国的花朵》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没有人想到,就是这么一首当年为电影《祖国的花朵》量身定造的电影插曲,竟然能传唱半个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并在他们成年后,又将接力的火种,传播给更新的下一代。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虽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以旧上海为主要基础的中国电影业,也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但电影放映器材价格的不菲,以及老百姓尚未解决温饱的社会现状,还是决定了电影只能是为权贵阶层、小资产阶级和小知识分子服务的高层次娱乐活动。而反过来,这种市场的定位,也决定了当时电影主题的单一和局限。
《让我们荡起双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
《让我们荡起双桨》之所以能够经久传唱,主要还是它优美的旋律和意境。作曲家刘轵在歌曲里虽然融入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但同样适时的加入少年儿童这个年龄特有的活泼和朝气。而乔羽顺着刘炽的旋律意境而填上的“推开波浪”和“阳光洒在海面上”,更让意境因之具象化,跃然纸上、近在眼前。与此同时,歌词中更是设置了“谁给我们安排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悬念”,又将现实生活的平静安宁,以及小朋友的欢乐幸福,与英雄先烈的付出得以联系在一起,寓教于乐又乐以载道。并因此呈现出一幅新中国各年龄段人们团结一致、互为联系的美好图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作者简介
词作者
乔羽近影
乔羽
(1927~ )山东济宁人。原名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
1946年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华北大学三部剧本创作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
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乔羽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上个世纪50年代,他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乔羽代表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
曲作者
刘炽(1921~1998)
原名刘德荫,作曲家。陕西西安人。幼年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
1939年入延安鲁艺师从冼星海学作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任煤矿文工团副团长。
作品
歌剧音乐,大合唱、电影音乐各10部,及其它中、小型音乐作品。
著名的有歌剧《阿诗玛》;
大合唱《祖国颂》;
歌曲《我的祖国》、《风烟滚滚唱英雄》
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儿女》《祖国的花朵》;
舞蹈音乐《荷花舞》等。
作品:
歌剧
《白毛女》(曲作者之一),《减租会》《果园姐妹》《牧羊姑娘》(与人合作),《火》,《阿诗玛》等。
电影音乐
《陕北牧歌》、《上甘岭》、《祖国的花朵》、《风暴》、《英雄儿女》、《大渡河》、《哪是我家》等;其它有《工人大合唱》、《边疆战士大合唱》、《祖国颂》、《天天向上》、《荷花舞》、《牧笛》,第三、六套广播体操音乐,管弦乐《哀乐》等。
童声大合唱
《英雄少年》、《天鹅之歌》、《山谷里的回声》、《蓝天和大地》、《金色的小船》等。他的歌曲《翻身道情》、《崖畔上开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新疆好》、《祖国颂》等几代人共同传唱。
《翻身道情》、《新疆好》、《菏花舞》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奖。《祖国的花朵》获电影音乐奖。
《让我们荡起双桨》获各种全国奖。
《我的祖国》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
《祖国颂》已成为各种庆典必唱歌曲之一。
新近创作的《卫士的摇篮》《矿工是人类的太阳》获全国歌曲金奖。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词
北海公园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还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歌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简析
课文中这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在诗歌三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丰富了诗歌意境,读来亲切感人,这也是本课结构上的一个特色。
人们喜爱、欢迎,得以流传是必然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_《让我们荡起双桨》 -影响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前,旧中国传统的儿童歌曲,实际上都只是来源于一些顺口溜和方言民谣,诸如南方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北方的“小胖墩儿,坐门墩儿”等等。可以说,一直以来儿童歌曲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里,都是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的音乐素质,使得中国的民间音乐一直得不到像西方音乐那样不断地发展。
从《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始,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生活的逐步安定,少年儿童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关爱,儿童歌曲也因此有了蓬勃的发展。
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正是通过这些或优美、或欢快的旋律,不仅幸福的度过了童年,更在这些作品中打下了一个健康人生观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