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鸡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是由原鸡长期驯化而来,它的品种很多,如来航鸡、白洛克、九斤黄、澳洲黑等。仍保持鸟类某些生物学特性,如可飞翔,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地活动。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具有神经质的特点,食性广泛,借助吃进砂粒石砾以磨碎食物。
家鸡野雉_家鸡 -词语解释
【名称】:家鸡【拼音】:jiājī
【注音】:ㄐㄧㄚㄐㄧ
家鸡世界上共有4种原鸡。黑尾原鸡分布于斯里兰卡,灰纹原鸡产于印度西部和南部,绿领原鸡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红原鸡分布最广,从中南半岛到印度东部和北部,北至中国云南、广东广西南部和海南岛,南达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4种原鸡中,只有红原鸡的叫声,羽色与家鸡相似,其他3中原鸡的羽色与家鸡相去甚远,而且叫声也十分特殊,加之难以人工饲养。所以一般认为家鸡的祖先不是这3种原鸡而是红原鸡。
关于我国家鸡的来源,一些资科讲是由印度传入的。这种不正确的说法可能是受达尔文的影响。因为达尔文在他所著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说:“在印度,鸡的家养是在《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前,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该书中的另一处,达尔文根据一本“中国百科全书”宣称:“鸡是西方的动物,在公元前1400年前的一个王朝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达尔文没有在书中提到他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的书名,但说是在1609年出版的,而在书中另一处又说是1596.年出版的。《本草纲目》被西方誉为“中目古代的百科全”,恰是在1596年出版的,但书中井无与此扣关的记载。而1609年出版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该书中倒有一段关于鸡的说明:“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尤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入之。”
此书所说的西方,显然指蜀、荆等地,也就是中国的西部。“大明生子东,我认为说的是“大明”年【注】才引进中国东部的。《三才图会》中这段关于鸡的说明,本身就有错误。因为据史籍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吴国国王夫差曾在江苏吴县筑了三座周国十多里的城专门养鸡。后来越王勾践也曾大量养鸡。可见当时中国东部的养鸡业已非常发达。因此达尔文说中国的鸡是从印度传入的显然是误解了《三才图会》中关于鸡的错误记述,错上加错。而且达尔文自己的叙述也有矛盾。他说鸡在印度被家养是在公元前1200年或公元前800年,而且说鸡是公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时代引入中日的。按时间推算,这也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约4400年前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三门峡庙底沟居民点遗址中,发掘到鸡的骨骼。而在比龙山文化略早的湖北京山县屈家岭遗址中找到了陶鸡。而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鸡”字。周朝的《诗经》中多处提到鸡,东周战国时期还设有“鸡人官”专司祭祀。这些证据都充分说明鸡在我国驯化,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困此有充分理由认为,我国的鸡不是从印度传入的,而是由我们的祖先自己驯化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红原鸡在古代,不仅分布于我国南部,而且也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
红原鸡在我国的分布,局限于云南、广西、广东南部和海南岛。同古代相比,其分布区已大大地缩小
家鸡了。值得庆幸的是,红原鸡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比其他雉类要强,还不至于在中国绝迹。红原鸡的栖息环境因地而异。在云南南部,它们栖息于热带雨林、季雨林、混交林、次生林,灌丛、草坡、竹林;在广西则生活于人造马尾松林、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及河谷阔叶林;在广东、海南岛红原鸡大多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山地丛林、橡胶园的防护林带及经济作物区地缘的灌丛之中。
红原鸡是结群活动的乌类,除繁殖季节外,多是7、8只,十几只结群活动,偶尔也能见到20或20多只的大群。它们夜间栖息在树上,清晨下树活动,在林内或林缘觅食。食性很杂,榕树果,竹籽、幼嫩的竹笋、各种花朵、植物的嫩叶和嫩枝、昆虫、蚯蚓等,均是红原鸡的食钧。它们也食常跑到耕地、农田里去觅食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在云南南部的许多地方,红原鸡还经常混进村寨旁活动的家鸡群中,也会与家鸡交配,只是孵出来的杂交后代住往野性难改,长大后便飞进森林不再回来。
【注】大明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宋孝武帝的年号,公元457-465年。
【编者按】“大明”是指日或月。《礼・礼器》曰:“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大明”是指日。《管子・内业》曰:“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其注曰:“(大明),日月也。”】《三才图会》一书中“旧说日中有鸡,……大明生于东,故鸡入之”到底应如何解释,有待文史学家研究考证。但这种说法属于神话,则是无疑的。
家鸡野雉_家鸡 -详细解释
(1).家中饲养的鸡。亦作“家鸡”。宋黄庭坚《次韵答尧民》:“大闻《南风》弦,同调《广陵散》。鹤鸣九天上,肯作家鸡伴。”
(2).喻指家传的书法技艺。
唐柳宗元《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诗:“书成欲寄庾安西,纸背应劳手自题。闻道近来诸子弟,临池寻已厌家鸡。”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