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简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21196.18千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7月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艰巨工程与防患意义。它融汇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与智慧的结晶。

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_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简介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TheGreatWallofChina)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统一前北方互相争斗的诸侯小国各自建造的长城衔接起来,形成穿山越岭的北方边界的屏障,长达5,000多公里,是抵御来自北方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骑兵袭击的壁垒,也是秦始皇自身权力和荣耀的一个有利证明。汉武帝也曾多次修筑长城,用以保护河套、陇西等地,加强东西方交流,其长度达到了10,000余公里。到明代,为防止前朝(元)残留势力南下,也不断修筑北方长城,全长达7,300多公里,整个工程延续了200多年。在中国历史的其它时期,统治者也不同程度地修筑长城,长度相加超过50,000公里。因此,长城是“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伟大工程奇迹。恰如左河水诗曰:“北国横亘一青龙,气壮神州万里程。多少胡兵屈仰止,几多血肉筑安宁。”2007年7月7日,长城成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_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度

中国长城学会曾对外介绍明长城长度为大约6300公里,这是根据明代文献资料的记载统计出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方政府也曾进行长城测绘,但是由于区域划分不明确,比如某两个相邻的省市把一段长城都算做自己行政区域内,结果导致统计出长城长度为7000多公里,整整比明代文献记载多出1000多公里。

古代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简介,

2009年4月,中国国家测绘局及国家文物局报告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显示,长城全长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长度为359.7千米,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千米,墙体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2012年6月,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中国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北京、天津、宁夏、新疆等15个省、市、自治区。

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_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构筑方法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因为她巨龙似的城垣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所以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墙;
4.石墙;
5.砖石混合墙;
6.条石墙;
7.泥土连接砖。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_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历史沿革

中国长城的修筑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时期的规模最大。《延庆州志》记载:“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

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已经被平定而不再成为威胁,未修长城;后晋放弃燕云十六州使得宋朝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只起到盘查路人和作为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到了现代,修长城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了。

春秋战国

长城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修筑,但是由于诸侯林立,属境较小,一般小国长城都只有几百里,一些大的诸侯国家的长城也不过三四千里。万里长城之名,自秦始皇才开始,因此,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把它同秦始皇的名字联系起来。据司马迁《史记・蒙恬传》上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除制塞,起临泺,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秦长城
秦长城遗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并灭六国,成为中国地区唯一政权,并改制为帝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占据河套,并开始秦、赵、魏、燕各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城墙被拆毁。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

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生活的安定和垦殖北方土地,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

汉朝时期

汉初,匈奴乘中原战乱,越过秦蒙恬所筑长城,复与汉以战国秦、赵、燕长城为界。由于这条长城年久失修,北方守军稀少,因此,强大的匈奴不断进入长城以内掳掠,一直深入到代谷、太原、西河、上郡、北地等郡,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嫁公主给单于为阏氏(即王后),并赐予大量的财物。但是,就是这样一条破烂不堪的长城,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军事防御作用如果不是匈奴大军,一般不能进入长城掳掠。其次,如果守将得力,纵有匈奴大军,也进不了长城。程不识也是守长城的名将,与李广齐名,他治军很严,随时防御匈奴突袭,匈奴也不敢来犯,也说明战国长城起了一定作用。其后卫青、霍去病、公孙贺、公孙敖等出击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进攻退守的主要据点。这表明,直到西汉前期,战国秦、赵、燕长城仍在发挥军事防御作用,虽然它的防御能力已大不如战国时期了。直到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修复蒙恬所筑秦长城和修建外长城,这条战国秦、赵、燕长城才被放弃,它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才随之终结。

汉长城

西汉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在位时到汉宣帝在位时止,先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朝鲜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随着吉林省通化县境内新近发现11处秦汉长城遗址,秦汉长城的东北界限进一步北扩。东汉亦筑长城,但规模较小。

北朝及隋长城
隋长城

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公元555年,北齐文宣帝“发夫一百八十万筑长城”,“东至于海”。北周在大象元年(579年)“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东魏时修长城修到古北口。隋高祖在位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世祖在位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和增建。

辽金长城

辽朝为防御高丽、女真。金朝为防御蒙古高原诸游牧部落,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

明长城

到了明时,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神宗万历,经过先后20次大规模的修建,以牺牲累计约200万―300万人为代价在累计200年时间内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350千米的长城。明长城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

山西、河北的内、外长城
外长城遗址

位于山西、河北的外长城,基本上和漠南蒙古的省界吻合,是中晚明北疆的国界。明前期,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和瓦剌,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内、外两段长城在西边于山西忻州市偏头关(俗称偏关,明代时为山西镇总兵驻地)汇聚。

外长城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沿山西、内蒙古交界线,经偏关县老营堡向东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出生地)、再经朔州市朔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大同市左云县、市区、阳高县(东南20里即是汉高祖亲伐匈奴却被围困多日的白登山)、天镇县新平堡马市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桥西区、崇礼县、赤城县,经北京延庆县居庸关西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内长城交汇。

内长城全长1600多千米。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个角墩,沿山西境内朔州市、忻州市交界线,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忻州市神池县、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宁武县(有宁武关)、忻州市原平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代县(北有雁门关)、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有平型关),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再入北京延庆县八达岭、居庸关西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线,顺太行山向南,经娘子关、固关,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

南长城
苗疆长城

南长城位于中国湘黔边界,又称苗疆长城,2000年4月被发现的苗族疆防。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北起湖南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全长190千米。

长城全长约多少千米_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防御体系


1907年拍摄的长城

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以明长城为例,在万里长城防线上分设了辽东、蓟、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九个军事管辖区来分段防守和修缮,称作“九边重镇”。每镇设总兵官作为这一段长城的军事长官,受兵部的指挥,负责所辖军区内的防务或奉命支援相邻军区的防务。明代长城沿线约有100万人的兵力防守。总兵官平时驻守在镇城内,其余各级官员分驻于卫所、营城、关城和城墙上的敌楼和墩堡之内。

长城在重要道口、山口、山海交接处设立关城,即便于交通,又有利于防守。在墙身上每隔不远处建有突出的强台,用于左右射击。长城每隔一段距离,设有敌楼,用于存放武器、粮食和士兵居住,战时用作掩体。

长城沿线还建有独立的烽燧、烽火台,用于在敌人入侵时,举火燃烟,迅速传递信息。城墙沿着山坡起伏延伸,穿过沙漠和沼泽。土制的墙以石头为地基,表面用砖块贴饰。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70103/13979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长城史 第三章 战国长城 中国历史春秋战国

白狄建的长城中山长城一、春秋时期鲜虞是个强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是春秋时期白狄所建的鲜虞国。《中国地名大辞典》说,鲜虞是春秋时夷国,白狄别种,在中山新市县(今河北正定东北40里之新城铺)。战国时改称中山国。关于鲜虞、中山的历史文献

虎山长城——中国万里长城的东起点 万里长城的起点

长白山的璀璨秋光10  27/390 分享标签: 虎山长城——中国万里长城的东起点日志原文:http://cocosba.blog.sohu.com/136521898.html长白山的璀璨秋光10虎山长城——中国万里长城的东起点如果我对你说,我们从小学就知道的,祖国的万里长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1958年9月正式组建。展览大楼于1958年10月动工兴建,1959年7月竣工,是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展览大楼中央7层,两侧4层,高94.7米,顶端托举

声明:《古代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 长城[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简介,》为网友僮哖囘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