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范文
实践比死读书更重要
有一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那就是“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或许很多人也都熟悉。可是大家似乎都明白这件事情,却很少有人真正的汲取教训。
就像现在,一谈到“学习”两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读书。然后在倡导着“终身学习”的时候,大家都去读书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每位学生每年都被要求要有一定量的课外阅读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似乎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可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一个去外国的留学高材生,在外国学习的时候也很刻苦努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会读很多的书。他每门考试的笔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十分出色的。可是到最后的时候,他并没能如他想象般获得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他有一项弱点。他的实践成绩糟糕透了,他甚至无法和其他那些成绩差的同学一般,将实践进行下去。他的交际、分配和整合管理能力都十分欠缺。他的理论是很棒的,该怎么做的道理他也是很清楚的,可就是无法出色的完成那样的实践活动。
这说明了什么?他的智力有问题吗?很明显,一个能考出那般出色成绩的人不会是个有智商缺陷的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回头看看中国的学生们,在学校里做什么。他们在刻苦的读书、做笔记、背诵。然后,他们要将这些记忆的知识用来考试,取得好的成绩。可是对于那些知识,他们是真的全部弄明白了吗?他们在学习中就没有思考过书中的知识究竟是真的完全正确吗?
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他们只是在忙着读和背,忙着应付一场又一场的考试。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一句十分正确的话,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可是现在信奉这句话并且做到的学生太少了,他们甚至没有实际动手验证书中知识的习惯。所以我们不仅应该明白和铭记实践比死读书更重要的道理,更要真正有所行动,力求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科技的利与弊议论文
老师:今天,我们开展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先由正方发言。
正方:我是正方,对方辩友们好!我们的观点是科技的利大。因为有了科技,我们由原来的马车变成了现在的飞机;由原来的柴火变成了现在的煤气;由原来的报纸变成现在的电脑手机。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科技。没有了他,我们什么也干不了。
反方:但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视。电脑手机的辐射会让人视力下降,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食物问题,就拿鸡肉来说,40多天就出栏了,人们在鸡里打了激素,才长得这么快,对人的发育有害。难道这就是科技的利大于弊吗?
正方:你们说的话有很大漏洞。一个人拿刀杀人,问题在于这把刀吗?科技也是这样,你管不住自己玩电脑手机,还要怪科技?有的人自觉性强,没近视;有的人手痒痒,就终生戴上了眼镜!
反方:一个三四岁的孩童还懂得这些道理吗?在现代家庭,小孩子们由于好奇心,玩手机,结果上瘾,刚上小学就戴上了眼镜,被人们视为异类。汽车家家户户都有,可是人们只开车,却不锻炼,导致生病;汽车排出的尾气污染空气,这些危害想挽救也挽救不了!
正方:只要我们科技发达,得了病能治好,环境污染能被治理好,什么都不是问题!
老师: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只要用好它,用对它,就会造福人类!
《诗经》里的现实主义风格
《毛诗序》中即言明;“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诗歌本来就是表达人生志向、抒发思想感悟、宣泄内心情绪的产物,是故并无雅俗之分,王孙贵族吟得,咱普通老百姓自然也歌得,你吟你的阳春白雪,于宫廷殿堂之上,我歌我的下里巴人,游走于乡村山野,各享其乐,理所当然是无可厚非的。马路上的车夫,禾田里的农妇,落榜归乡的穷酸秀才,待字闺中心内怀春的纯情少女,皆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将现实的小事。身边的人儿变成曲调,悠悠吟唱,非但不俗,甚至可能因生动有趣富有意义反映生活而被传颂千古。所以《诗经》中广为应用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自是别有一番滋味。接下来便以其个中典型――《七月》谈起。
纵观下来,《七月》全诗分为八章,其内容涵盖了授衣、寻桑、采繁、养蚕、剪枝、织麻等,最后又回到春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男女农人们也逐日逐月重复这些工作,虽然劳动成果常常被贵族阶级所剥削,虽然年月常常无衣无褐难以卒岁,生活艰难苦不堪言,可是往里层看,往最深处看,可以看到他们充实的日子满是情趣,可以看到他们带着精神的追求来享受生活,还可以看到他们是为了衣食而勤勤俭俭不断劳作,人们起居生活所离不开的“衣食”与“劳作”在本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