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2分集剧情 《问道武当》 《问道武当》-节目特色,《问道武当》-分集介绍

由武当山特区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9集人文纪录片《问道武当》通过一年的实景拍摄,全面记录了武当山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该纪录片总投资300多万元,由荣获第26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又见梅兰芳》的导演蓝冰、摄影李雄担任该片总编导和摄影指导,全程使用高清电视设备拍摄。于2009年1月24日至2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首播。

武当问道_《问道武当》 -节目特色

武当山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大山,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圣地,一个中国版的梵蒂冈、麦加和耶路撒冷。


武当山

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武当山管委会联合出品的九集人文纪录片《问道武当》第一次将镜头对准这里。在春夏秋冬的轮回中贴近雄伟的宫观庙宇、珍稀文物,捕捉稍纵即逝的神奇景观,聆听学者的考证,探寻这座仙山千年来的种种传奇。

该片全程使用高清电视设备拍摄制作,历时一年半,不仅纪录了气势非凡的云海,金秋时节的飞雪和三十年不遇的冬雪,并在云雾缭绕的气象条件下进行了多次航拍。大自然的神奇美景和厚重与历史传奇交相辉映,使整部系列片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耐人寻味。

武当问道_《问道武当》 -分集介绍

第一集《何出仙山》


问道武当

这是一座神奇的大山,它的形成可追溯到八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它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蕴含着浓郁的道家色彩,所以古人们将这座大山冠以“太和”“武当”之名。2500年前,正是一个叫尹喜的道人开启了武当的修道之门。武当从此与老子的结缘,这里成为了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问道之旅从春天展开,一步步去开启这座大山隐藏着的秘密。

第二集《上善若水》

五龙祠是武当山有记载的第一座皇家建筑。从此,武当山与帝王开始有了某种微妙的关联。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庙宇,在历经了宋、元两朝后,它由祠升为观,后成为五龙宫。它的辉煌与这座大山的主神水神玄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唐至宋,武当山由一座不显山露水的大山成为宋皇室顶礼膜拜的神山。恰好的诠释了道家的最高理想--上善若水。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呢?

第三集《神宫初显》


元朝奏响了武当山鼎盛之歌的序曲。九宫八观的矗立使这座大山一扫战争的晦气,八百里武当第一次成为了皇帝"告天祝寿"的道场。这一切与一个叫张守清的道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他和武当道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南岩石殿、古铜殿、古神道和清微宫。武当山因此成为了与正一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

第四集《寻访仙人》


这是武当山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名道士,但时人称之“活神仙”。他行踪莫测,但有关他的故事却从未间断。他,就是张三丰。


《问道武当》拍摄现场



节目围绕一系列的疑问展开:张三丰是否确有其人?历史上的张三丰和我们所熟知的是否一致?史书记载他行踪飘渺不定,帝王们又是如何了解其人,为何明朝五位皇帝都下诏书数次寻访他?他何时来到武当,又怎样开创了武当内家拳?

第五集《榔梅瑞兆》

公元1405年,"久无花实"的武当榔梅突然开花结果,永乐皇帝大喜,赐予重赏。一枚小小的榔梅果为何能赢得帝王的欢心呢?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三年前,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改国号为永乐。“榔梅瑞兆”让朱棣找到了一个"君权神授"的绝佳理由。从此,拉开了武当山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第六集《道法自然》



2007年9月9日,大型电视纪录片《问道武当》在武当山紫霄宫开机

永乐10年,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受旨来武当山规划宫观建设。但是,八百里武当绵延纵横,如何将它营造成一个"道法自然"的人间仙界呢?孙碧云想起了一个自宋代开始流传的故事,那是一个关于真武在武当修仙得道的传说。

永乐13年,据真武修仙故事敕建的武当山被冠以“大岳太和山”之名。

第七集《登峰造极》

永乐17年,大修武当的第7个年头,工匠们将在海拔1613米的天柱峰顶构建一座金碧辉煌的紫金城。此时,武当山的建设已近尾声。修建紫金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金殿。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宫殿,围绕着它又产生了多少离奇的故事呢?

第八集《治世玄岳》

公元1552年,嘉靖31年,武当山北麓耸立起一座石牌坊“治世玄岳”。这座由嘉靖题匾的牌坊,无疑使这个皇家道场的地位超越了龙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跃居于久享盛名的五岳之上,被视作"天下第一名山"。

这一年,嘉靖皇帝下令重修武当。武当山因为历代明皇室的尊崇而抵达巅峰时期。

武当2分集剧情 《问道武当》 《问道武当》-节目特色,《问道武当》-分集介绍

第九集《共祈太和》

古往今来,八百里武当吸引了众生的目光。他们眷恋着这座大山,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朝拜了千年,他们把内心的虔诚都浓缩在了这幅敬献给南岩玄帝殿的《道通天地》匾额里。

清朝时,武当山较少受到皇家的扶持。但在民间,这座大山的影响仍旧绵延扩展。真武信仰漂洋过海,在台湾生根发芽。每年的九月九、三月三,台湾的进香团都会来武当朝拜。这是一座绵延纵横而又大气磅礴的大山,它接纳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芸芸众生。大岳武当,共祈太和。

武当问道_《问道武当》 -主创阐述

确定一个标尺

2009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第十套《探索・发现》栏目用春节期间的黄金时段,播出了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地理节目部制作的九集高清人文纪录片《问道武当》。作为本片的制片人和总编导,此前我对于在这样的时间段播出这部系列片,心里不免有些忐忑。春节期间各种文艺晚会精彩纷呈,我不知道观众会不会在一个充满喜庆的节日里,静下心来留意和欣赏这部娓娓道来的人文风光纪录片。

出乎意料的是,《问道武当》自阴历腊月二十九日开播之后,吸引并留住了很多观众的目光,无论是科教频道的反馈还是收视调查的结果,都表明这部片子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挂在网络上的视频,单集的点击率也超过了两万。据武当山管委会告知:“2009年春节期间武当山景区的旅游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00万元人民币。在遭遇国际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很多游客仍然被纪录片中所展现的武当山美丽风光和故事所吸引,利用春节长假直奔这里而来”。这个消息让我们对风光类的人文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

中国是一个地理形态丰富、自然风貌独特、人文景观旎丽的国度,具有得天独厚的创作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影视作品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惊叹于美国发现频道(DiscoveryChannel)的高收视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全球销量,却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一次次捉襟见肘。前些年,我们更多的时候把这种差距归咎为经费的制约和设备的落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和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我们现在使用的高清设备,几乎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甚至超前于不少国家,但是我们的人文地理和风光类纪录片,仍然与国际水准有很大的差距。

2007年,英国BBC和德国相关电视机构联合摄制的一部关于地球与大自然的纪录片《地球脉动》推出。由阿拉斯泰尔・福斯基尔(AlastairForthergill)率领的制作团队,5年时间穿越了世界7大洲和62个国家,用45部摄像机精致地记录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动物的迁徙和生态的改变,大自然的宏伟和风光的无限,生命的无常与坚韧。美轮美奂的地球奇景衬托着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动人音乐,让全世界的观众在震撼人心的视听情境中感悟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义。这些成功的案例,都为我们在《问道武当》的拍摄之初确定了一个标尺。

明确一条脉络

最近几年,各地为了打造旅游形象,推出过许多制作精良的形象片和风光片。《问道武当》的联合摄制机构――武当山特区管委会的初衷是,通过本片,用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内涵提升其旅游价值。但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高峰却对本片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希望新影的人文地理类节目要有自身的文化高度,不仅要有制作精良的形式,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武当山,就要在道教文化上把文章做足,这样才能使节目的形态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和更长久的生命力。

编导组经过反复讨论,梳理出用道文化与武当山相生相伴的2500年历史,作为本片的一条贯穿始终的主体脉络;用传播《道德经》的尹喜、坚守27年修建南岩石殿的张守清、隐身仙人张三丰、进献榔梅的李素希、把武当建造成皇家道场的孙碧云等道教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武当山守望者的传奇故事,作为9集铺陈展开的依托点来架构全片。根据这一布局,我们在全片第一组镜头就开宗明义:究竟是什么吸引着芸芸众生,让这座绵延八百里的大山成为了所有问道者心中的圣地。是历经六百年风雨仍恢宏如初的建筑,是云雾掩映中如山峦般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是穿越时空追寻了两千多年的一个梦想。(引自解说词)

然而一具体到画面和解说词的设计,我们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所有片中涉及到的人物,除了明清时期的帝王尚有一些画像可资参考之外,其他人物真就犹如仙人一般无迹可寻。好在我们从道教鼻祖老子的《道德经》中找到灵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既然人类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球运行是以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宇宙运行又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那么道的运行就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因此,让道教的武当山深藏于自然的武当山之中,融历代仙人高士的道骨仙风飘逸弥漫在《问道武当》全片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解说、每一段音乐里,或许正是本片要找寻的风格和境界。认识到这一点,编导组的创作豁然开朗:人的无形正是道的有形。紧紧抓住这条意境的脉络,使我们对解说词和音乐的风格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设计。
唐朝诗人贾岛留下一首五言绝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种自问自答、寓问于答的手法,言简意赅,白描无华。白云比隐者的高洁,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寻隐者而不遇,愈衬出钦慕其高仰之情。执行总编导褚红霞和编导周婧,在《问道武当》解说词的总体把握上要努力接近的,正是这样一种感觉。

营造一片氛围

对于一部风光类的人文纪录片来说,摄影师仅仅拍摄到编导眼中所见的画面,未来的片子只可能有三分成色;拍摄到编导意中所有而眼中未见的画面,未来的片子可能会有六分成色;如果能拍摄到编导意想不到的画面,未来的片子才可能会有九分成色。对于《问道武当》来说,由于编导组试图展现“有形的山水飘逸无形的仙风,无形的道骨支撑有形的武当”。这无疑给摄影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难度,意味着如果摄影师只是拍到个别或一组精彩的镜头,哪怕再令人震撼,都担当不起这部片子的重任,因为《问道武当》需要摄影在全片营造一种整体的氛围,才能完成我们希望达到的“有形与无形”之间的转换。

值得庆幸的是,本片的摄影指导李雄出色地营造了这种整体氛围。李雄是第26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又见梅兰芳》的主要摄影师之一,我们有过默契地合作。为了本片的摄影能拍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画面并使这些画面构成整体氛围,李雄和执行总编导褚红霞率摄制组六上武当,在摄影机后面耐心守候武当山的阴晴雨雪、四季变换,李雄还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数次亲自登机航拍,甚至首次把高炮架到了武当山1613米的主峰――天柱峰金顶之上。2008年全年,摄制组在武当山上工作了150多天,这些创作者执着和充满创意的工作,为《问道武当》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如果仅就山本身的走势、形态和风光而言,武当不及泰山雄浑、不及华山险峻、不及峨嵋俊秀、不及黄山俏丽多姿。泛泛展现风景,很容易使武当山的神韵流失。根据对本片的总体把握,我们着力在武当的“水”上精雕细琢,用水作为营造整体氛围的重要元素。继全片第一集《何出仙山》之后,在紧接着的第二集就推出《上善若水》:这是从一滴水开始的传奇。此起彼落的水滴,在一瞬间团聚,又在下一瞬间簇拥成涓涓细流。然后,默默地滋润万物却不求回报。《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最美好的品格如同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其相争。所以最接近“道”的本质。(引自解说词)

片中以云聚云散、雨歇雨骤、雪飘雪驻、冰凝冰融来细致地刻画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在武当山营造出的虚境和实景。功夫不负有心人,摄制组在武当山等到了30年未遇的一场大雪,漫天洁白、银装素裹的山色是对摄制组辛勤工作的馈赠,也是“显灵”的大山对我们问道武当纯净的回应。

武当山的雪景在全片的各集中根据故事叙述的需要多次出现,它时而陪伴着两千多年前的尹喜披荆斩棘;时而飘落到张守清的头顶染白其鬓发;时而覆盖了张三丰神秘的足迹;时而又让今天的探寻者抖擞精神。编导们让这场雪在片中的武当山飘了两千多年,由此产生的间离效果和时空轮转是本片在编辑手法上的一个尝试,用一道特别的风景,串联一段如梦如幻的故事。

再现一种情绪

在近年的纪录片创作中,采用电脑特技的三维再现,人物扮演的情景再现,如何能与纪实性的画面成功嫁接,一直是创作者需要学习和面对的课题。纪录片作为一种样式得以立足之本是纪录,今天的纪录就是明天的历史。多少次,我在查阅新影的前辈为我们留下的那些纪录片资料时,都会心生敬意。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清晰、准确地看到曾经的岁月,历史也就失去了可以触摸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影的资料愈发珍贵。我经常问自己,作为今天新影的纪录片编导,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无疑还是准确地纪录现实。

在纪录片创作中,如果过分地依赖三维制作和人物扮演的“情景再现”,不仅会消耗宝贵的时间、精力和经费,还会“舍本逐末”,把纪录片创作引入旁门左道。

编导组在结构《问道武当》时,并没有完全排斥用三维和人物扮演的“再现”,不同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手段能“再现一种情绪”,比如谨慎地使用三维手段来描绘一些地图,局部渲染镜头中的仙气,添加已经消失的榔梅花,在今天的废墟上再现辉煌时期的宫观等等,对于“扮演”的处理,用急促行走的脚步、摇曳的烛光、透过门窗的人影……都是为了片中讲述故事时情绪的抒发或延伸。

《问道武当》想要渗透的“情绪”,就是要讲述的故事中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的情感和思绪。它既可以来自于历史人物的自身,也可以体现于现实人物的言行,又可以游走在创作者对武当山与道文化的感觉和理解之间。我们熟知许多描写情与景的成语: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等。巧妙处理好情与景的关系,是中国几千年来文人墨客耗尽毕生心力要追求的和达到的境界,自然也是像本片这类人文风光系列片能否给观众留下印象的关键。

为了情绪的传递,全片尝试在每一集中都用现实的人物与历史故事进行勾连,如紫霄宫丹房里研习坤道、弹奏古筝的女道长;土生土长的护林员老梁;在逍遥谷修习太极拳的老外;在南岩宫开设快照摊点20年的商户等等。现实生活中的香客、道人是这座大山历经两千多年香火不灭、情绪不断、生命不息的传承人。有了今天与昨天之间相互的关照,有了现实人物细节的逼真和历史人物形象的飘渺,武当山才会一直回荡着历久弥新的空谷足音。

《问道武当》的创作过程使我们体会到,与纯粹的风光纪录片相比,人文纪录片的特点是不仅有景色、有故事、有氛围,还要有情绪。这种情绪的把握需要画面、语言、音乐三位一体的节奏,更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相互照应。只有找到现实的落点,才能回望历史的起点。这一切都需要现实人物情绪的表达,也需要历史人物情绪的再现。遗憾的是,当我们完成这部系列片的时候发现,虽然编导试图在片中表达情绪,也找到了记录现实的一些落点,但是这些落点有的不够准确,有的切入得不巧妙,有的显得虎头蛇尾。我想,如果能把现实与历史处理得更好一些,《问道武当》还应该有新的面貌。

展现一脉文化

当我们站在天柱峰的金顶之上,透过供奉着真武大帝座像的金殿飘出的香雾,俯瞰脚下绵延的武当山时,并没有看到其龟蛇一体的山脉。然而这个传说,却让一代代君临天下的帝王对这座大山顶礼膜拜,或祭奉、或修缮、或求符索图、或铸像送匾。唐太宗李世民、元始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永乐嘉靖、清康熙乾隆都对武当山心向往之,特别是在他们因帝位、子嗣、国运发生转机之时,更要求助于武当,祈福于武当。除此之外,老子李耳、药圣李时珍、游侠徐霞客等各方高人名士也都在武当山留下过足迹。

斗转星移,这些风云人物的肉体早已化作泥土,而大山却一直在那里:它在静默中赢得尊崇,又在静默中容忍萧瑟。始终未曾离开这座大山的,不是给过它威名供奉的历朝君王,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朝拜者和山中的寻常子民。信仰的力量借助王权和民间两翼,终于造就今日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和传诵千年的武当文化。(引自解说词)
帝王与百姓,宫观与文化――或许这正是武当山“龟蛇一体”的真正价值,也是《问道武当》应该包含的文化内核。

创作实践使我们懂得,中国的风光与人文是如影随形的,无论是武当山还是泰山、庐山、华山、黄山,都很难抛开人文只谈风光。这使得我们在创作中还不能简单地模仿或照搬国外一些地理类节目的结构方式,欧美的这一类片子常常是在人迹罕见的地方从自然和科学的角度切入猎取奇观。而在中国,即使走到了新疆、西藏等边远地区,仍能找到某某到此一游的踪迹。这就是5000年中华文明对这片山川的承载,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它也是我们在创作中绕不过去的文化命题。

我十分感谢《问道武当》的创作团队,他们对于本片在文化的探求上充满热情和职业精神。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将武当山美丽景色收录到高清摄像机的都是男性,而把他们拍到的画面反复揣摩、咀嚼、编辑,并配之以文字、音乐的,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在第一集《何出仙山》中曾有过介绍,武当山的男道士被称为乾道,女道士为坤道,取自《周易》中乾为阳,坤为阴的说法。如果借用老子“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的哲学思想,也许正是因为创作团队中前期拍摄的“乾道”,把雄浑的武当风光处理得如此空灵、细腻、阴柔,才使后期编辑的“坤道”用女性的感触,女性的视角,取道与文化的经纬,努力为阴柔的武当编织出一件威武阳刚的衣衫:它在地球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与玛雅古建筑、埃及金字塔等许多业已消失或仅存遗迹的文明奇观共生共荣,并执着地坚守至今……(引自解说词)

在全片的结尾我们希望说出心中的感悟:这是关于一座大山的追忆。自两千五百年前《道德经》从这里流传,便有信徒们不远万里,前往此地共祈太和。他们仰望追寻的并不是这些肉眼能见到的巍峨殿堂,而是盘桓在他们灵魂深处的那份对先人的崇敬和对自然的礼赞。(引自解说词)

《问道武当》的创作过程,是我们了解和学习道教文化,进而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和谐文化”的过程,“共祈太和”是武当山千百年来香火不灭的智慧火种,也是对我们今天创作者记录和展现武当山风云际会的文化提醒。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人生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是可以掌握的,但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识的那样。

纪录片创作也是“非常道”,需要不断地自觉站在各种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道武当》只是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侧面看到了风景中的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60103/13695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武当2分集剧情 《问道武当》 《问道武当》-节目特色,《问道武当》-分集介绍》为网友人情冷暖好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