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金针虫 金针虫-基本内容,金针虫-形态特征

金针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但主要有Limonius(北美洲)(Akehurst,1981)、细胸金针虫(Agriotes)(美洲、亚洲、欧洲)、褐纹金针虫(Melahotus)(北美洲、欧洲、亚洲)、宽胸金针虫(Conoderus)(美洲、澳洲)(Akehurst,1981)和Hemicrepidius(北美洲、欧洲)。中国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icolli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x)、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兴安金针虫 (Harminius dahuricus)、暗褐金针虫(Selatosomussp.)等。

叩头虫_金针虫 -基本内容


金针虫

金针

虫(Elateridae)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取食烟草的有很多种,但主要有Limonius(北美洲)(Akehurst,1981)、细胸金针虫(Agriotes)(美洲、亚洲、欧洲)、褐纹金针虫(Melahotus)(北美洲、欧洲、亚洲)、宽胸金针虫(Conoderus)(美洲、澳洲)(Akehurst,1981)和Hemicrepidius(北美洲、欧洲)。中国的主要种类有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fusicollis)、褐纹金针虫 (Melanotus caudex)、宽背金针虫(Selatosomus latus)、兴安金针虫 (Harminius dahuricus)、暗褐金针虫(Selatosomussp.)等。


金针虫

叩头虫_金针虫 -形态特征


褐纹金针虫幼虫

成虫

叩头虫一般颜色较暗,体形细长或扁平,具有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当叩头虫仰卧,若突然敲击爪,叩头虫即会弹起,向后跳跃。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成虫体长8~9毫米或14~18毫米,依种类而异。体黑或黑褐色,头部生有1对触角,胸部着生3对细长的足,前胸腹板具1个突起, 可纳入中胸腹板的沟穴中。头部能上下活动似叩头状,故俗称“叩头虫”。幼虫体细长,25~30毫米,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3对胸足大小相同。

叩头虫_金针虫 -生活习性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厘米间。

⒈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厘米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作物。

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叩头虫_金针虫 -危害症状


金针虫的危害

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甜菜、棉花及各种蔬菜和林木幼苗等。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

叩头虫_金针虫 -危害特点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幼苗的嫩芽和根部。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 3、 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


金针虫

叩头虫_金针虫 -防治措施


宽背金针虫幼虫

(1)

与水稻轮作;或者在金针虫活动盛期常灌水,可抑制危害。

(2)定植前土壤处理,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亩,拌细土10千克撒在种植沟内,也可将农药与农家肥拌匀施入。

(3)生长期发生沟金针虫,可在苗间挖小穴,将颗粒剂或毒土点入穴中立即复盖,土壤干时也可将48%毒死蜱乳油2000倍,开沟或挖穴点浇。

(4)药剂拌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比例为药剂、水与种子=1:200:10000。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金针虫 金针虫-基本内容,金针虫-形态特征

(5)施用毒土。用48%毒死蜱乳油每亩200~250克,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公斤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每亩2~3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成毒土,或用5%甲基毒死蜱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5~3公斤处理土壤。

(6)种植前要深耕多耙,收获后及时深翻;夏季翻耕暴晒。

(7)农业防治方法:精细整地,适时播种,合理轮作,消灭杂草,适时早浇,及时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金针虫活动的环境,减轻作物受害程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60103/136355.html

更多阅读

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藜科 藜科-基本内容,藜科-形态特征

藜科(Chenopodiaceae)是一种开花植物,有大约100属、1400多种植物,单单在中国大陆就已有有39属170种,在华北和西北生长。本科的主要特征:草本,具泡状毛,花小,单被,雄蕊对萼, 子房2-3心皮结合,1室,基底胎座,胞果,胚弯曲。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藜科被

声明:《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 金针虫 金针虫-基本内容,金针虫-形态特征》为网友离愁渐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