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其全草入药有止呕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清暑等效;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此外,藿香还可用作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形态特征
藿香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矩圆形,长3~6厘米,宽1.5~3厘米,纸质,先端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钝齿,基部楔形;上面绿色,秃净,主脉上具短毛;下面浅绿色,脉上有疏毛,老则渐次脱落,具腺点;叶柄长1.7~3厘米。腋生及顶生的疏散分枝总状花序,长2.5~5厘米;花柄有短毛;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宿存,5裂,上唇2裂较大,下唇3裂,前端均尖,表面有粘质长毛及腺点,结果时较为膨大;花冠谈红色;雄蕊4,突出,花药2室,卵圆形;雌蕊1,柱头2裂。小坚果4枚,圆形,径约1毫米,黄褐色,表面有微细皱纹。花期6~8月。果期8~10月。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生态习性
分布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生于荒地、田边、路边及草丛中。耐荫、耐寒,适应性较强,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多的土壤。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繁殖栽培
藿香1.繁殖方法:常用播种和分株繁殖.
播种:可3―4月春播,10~15天发芽,发芽较整齐。
分株:可在春季宿根萌芽后挖起重新栽植。
2.栽培管理:播种苗3―4厘米高时,进行间苗。苗高6―8厘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第二次间苗或补苗。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每半月施肥1次.越冬宿根5―6月出苗后,露地栽植或盆栽,6―7月继续开花.
3.病害防治:主要有褐斑病、枯萎病和红蜘蛛、蚜虫危害。病害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虫害用80%敌敌畏乳液1500倍液喷杀.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常见品种
广藿香藿香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产地不同而有不同名称。
苏藿香:产于江苏苏州者;
杜藿香:产于浙江者;
川藿香:产于四川者。
野藿香:大多数野生于山坡、路旁,故亦统称为野藿香。该类藿香较广藿香味淡,品质较次。
广藿香:亦称南藿香。该品种与上述藿香同科不同属,原产于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中国南方广东、台湾等地也有栽培。全株长30至60厘米,多分枝,茎钝方柱形,直径2至7毫米,节间长3至13厘米;外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基部的老茎类圆柱形,具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不规则钝齿;叶柄长2至4厘米,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广藿香有浓郁的特异清香,味微苦而辛,品质最佳,化湿和中、解暑辟秽之力尤胜。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应用价值
1.园林用途:藿香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当密集的淡紫红色花盛开时,优美雅致。适用于花境,池畔和庭院成片栽植。十分幽雅,也可盆载观赏。
2.食用价值:
1)营养分析:据现代科学分析,藿香嫩叶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其性味辛微温,具有下理气、和中、辟秽、祛湿的功效。主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痢疾等。
2)食用方法:
藿香粥:鲜藿香叶2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有散表邪,芳香化湿,和中止呕。适用于外感暑湿之邪,头重体倦,发热胸闷,食欲不振,呕恶吐泻,脘腹胀痛等病症。
凉拌藿香:藿香嫩叶250克,精盐、味精、酱油、麻油各适量。有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腔痞闷,呕吐、痢疾等病症。正常人食用可泽肤润肌而健美。
藿香饮:鲜藿香叶25克,白糖适量。此饮可扩张微血管、抗菌消炎,对于肠胃神经有镇静作用,并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中、老年人及中暑寒热、消化不良、胸闷吐泻者,常服有保健作用。
藿香姜枣饮:姜片5克,红枣5枚,藿香嫩叶25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
(1).先将藿香叶拾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取姜切成薄片。
(2).把红枣去核、生姜去外皮,分别洗净,取姜切成薄片。
(3).将铝锅刷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投入姜片、红枣煮20分钟,及时放入藿香叶继续煮10分钟,加入白糖搅匀,出锅,即可供饮用。有益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呕吐、胸腔痞闷、运湿消食、食欲不佳等病症。
炸藿香:嫩藿香叶24片,果子酱50克,白油1000克(约耗75克),白面糖50克,鸡蛋清3个,精面粉少许。
烹饪工艺:
(1).将藿香叶洗净,用开水稍烫捞出,搌干水分。
(2).取藿香一片,上面抹入少许果子酱,在果酱上面再盖上一片藿香叶,共加工12个。
(3).将蛋清放入汤盘内,用铁抽子打成蛋泡糊,里面加入少许精面粉拌匀。
(4).勺内放入白油,烧至三成时,将藿香叶拍上少许面粉,再均匀地挂上一层蛋泡糊,放入油中,用小火慢慢炸至挺身时捞出,待油温升到六成时,再重过油炸一遍,捞出装盘,上面撒上白糖即成。
色泽淡黄,松软香甜。据有清暑化湿、健胃止呕之功效。
野麻草_藿香[形科荆芥属植物] -药用价值
藿香【药材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全草。
【药材采集】广藿香于6~7月间生长繁茂时采收,海南地区每年收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9~10月,除去须根、泥土,晒2~3天,堆放,闷2天后再晒,再闷,如此堆晒至干为止。藿香第1次在6~7月开花时采收,第2次在10月。采后晒干或阴干。单用老茎者,药材名"藿梗"。
【药材炮制】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及老茎,先将叶摘下另放,茎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然后与叶和匀。藿梗:取老茎,水浸润透,切片晒干。
【药材鉴定】
①广藿香:干燥全草长30~60厘米,分枝对生。老茎略呈四方柱形,四角钝圆,直径约4~10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毛茸较少,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粗糙,黄绿色,中央有白色髓。嫩茎略呈方形,密被毛茸,质脆易断,断面灰绿色。叶片呈灰绿色或黄绿色,多皱缩或破碎,两面均密生毛茸,质柔而厚。气香,浓郁,昧微苦而辛。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厚者为佳。主产广东。一般认为本种的品质较优。
②藿香:又名土藿香(《滇南本草》),杜藿香。干燥全草长约60~90厘米。茎呈四方柱形,四角有棱脊,直径约
3~10毫米,表面黄绿色或灰黄色,毛茸稀少,或近于无毛;质轻脆,断面中央有白色髓。老茎坚硬,木质化,断面中空。叶多已脱落,剩余的叶灰绿色,皱缩或破碎,两面微具毛;薄而脆。有时枝端有圆柱形的花序,土棕色,小花具短柄,花冠多脱落,小坚果藏于萼内。气清香,味淡。以茎枝青绿、叶多、香浓者为佳。
主产四川、江苏、浙江、湖北、云南、辽宁等地。
茎枝绿色、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及毛茸较多。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4细胞,表面有疣状突起。腺鳞头部8细胞,罕为4细胞,直径60-90微米,柄单细胞,棕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并有腺毛及非腺毛。下皮厚角组织位于棱角处。皮层狭窄。中柱鞘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壁木化。韧皮部窄。形成层环不明显。木质部在棱角处较发达,均木化;射线宽窄不一。髓部薄壁细胞纹孔明显,有时可见细小草酸钙柱晶。
【化学成分】
藿香广藿香:含挥发油约1.5%,油中主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其他成分有苯甲醛、丁香油酚、桂皮醛广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