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 王守仁

朱厚照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 明代大臣、哲学家。初名云,字伯安。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1506)以兵部武选主事疏救科道言事官戴铣等人,遭刘瑾陷害,谪贵州龙场驿(在今贵州修文)驿丞。始悟心性之学。五年刘瑾伏诛,起为庐陵(今江西吉安)知县。后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寺少卿,进鸿胪寺卿。十一年擢右佥都御史,授南(安)、赣、汀、漳诸州巡抚,行十家牌法,选民兵,镇压大庾、乐昌、郴州农民起义。十四年率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平定宸濠之乱。嘉靖初,拜南京兵部尚书。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以父丧守制,日与门人讲说良知之学,嘉靖六年诏以原官兼左都御史,两广总督兼巡抚,镇压大藤峡起义。七年(1528)十月以疾剧请归,十一月廿九日卒于南安(今江西大余),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王守仁在哲学思想上,许多重要观点与朱熹对立,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致良知”的理论体系,世称阳明心学。在宇宙观上,认为“心外无物”,人心(即良知)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客观事物只是人的意念的体现。在认识论上,认为“心外无理”,人们先天固有的良知就是知识的源泉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因此,人的认识,只需要内求诸吾心,而不应外求诸事物。他所谓的“行”,是指意念的发动,“知行合一”就是以知代行,把知和行合一于内心。在伦理观上,认为“天理人欲不并立”,只有去掉私欲,良知(封建伦理道德)才能显露流行,国家才能治平。在政治观上,提倡天下一家的“万物一体”说,力图调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他的学说深得统治者赞赏,弟子遍各地,形成阵容强大的阳明学派。阳明心学虽然起过某种冲击圣贤偶像的积极作用,但空谈心性之风流行,也影响了明中叶以后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传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50103/135108.html

更多阅读

王守仁心学觅踪 王守仁以心学为本

一、向内心开拓的成圣之路1.少有凌云志一心成圣贤京城,一个深深的宅院里,一丛挺拔的翠竹前,只见一位青年正对着竹子凝神静思。这几天,他每天一早就来到这里做这个“功夫”,整整是第七天了。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像是非要从这不会说话的竹

正德演义之朱厚照与刘良女 正德演义 豆瓣

故事的一开始,朱厚照替师母去良女阁找棺材铺师傅,命运因此让两人相遇。作为良女阁的头牌,刘良女的魅力秒杀了还是小屁孩的朱厚照。于是,照照呆萌了。挨了师兄们一顿揍的朱厚照在雨夜走出了棺材铺,结果却再次偶遇刘良女。刘良女将受了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杨继盛传多少卷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

朱厚照——明武宗10 康陵 明康陵

朱厚照康陵目录康陵简介建筑构造康陵选址康陵景色康陵修建康陵墓主明康陵 - 考古发现明康陵编辑本段康陵简介明康陵,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

王守仁—一个"三不朽"的历史人物 孙豹 三不朽

王守仁—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王守仁算得上一个“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历史人物,但是王守仁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哲学家,构造了一个主观唯心主

声明:《朱厚照 王守仁》为网友三千句情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