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这首陪伴了多少人童年时光的歌曲,旋律优美依然,一首经典的儿歌可能勾起你无数美好的回忆。
曾几何时,那时的小孩子没人不会唱《丢手绢》,几个人围成圆圈蹲坐在一起,一个人拿着手绢绕着圈走,然后悄悄地把手绢丢在某个人的身后……那时的歌曲没有“情”和“爱”,纯净却一样让人快乐。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带给那时的孩子无尽的乐趣,留给现在已成人的“孩子”无穷的美好回忆。
《丢手绢》漫画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简介
歌曲:《丢手绢》作词:鲍侃 作曲:关鹤岩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歌词
《丢手绢》
《丢手绢》
丢,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Repeat)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关于作者
作词:鲍侃
《丢手绢》唱了几代人,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却不多。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鲍侃,1916年出生在宁波一个农民家庭,上过初中。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辞去教员工作,北上抗日。先在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后于1937年底到延安,从此在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里战斗了半个多世纪,历经坎坷,信念愈坚。《丢手绢》这首儿歌是她在延安保育院工作时为孩子们创作的。后从全国妇联离休。没想到这首儿歌经关鹤年同志谱曲后竟传唱至今。丈夫是红军干部蔡国铭,二人的结合是贺龙将军的大媒。
作曲:关鹤岩
关鹤岩不仅自己创作颇丰,还长期担任陕西音乐界的主要负责人,他曾与人联合创作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陕北民歌五首》,经《人民日报》整版刊发,轰动大江南北,而他1948年谱曲的儿歌《丢手绢》,更是家喻户晓,深受少儿喜爱,至今流传不衰。他曾是陕西省音协第一任主席,陕西歌舞剧院第一任院长,还曾任陕西省乐团团长、文联副主席等职,但这位锡伯族的东北汉子,平生自甘淡泊。关鹤岩于2005年12月19日辞世,享年85岁。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简谱
《丢手绢》简谱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同名游戏
起源与历史
丢手绢起源于公元1243年左右,由黎族人民所创,后来由黄道婆带到了上海,并很快传到中原地区。
工具介绍
手绢也叫手帕,是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由头巾演化而来。现在正被纸巾替代。
玩法
多人游戏。开始前,推选出一个丢手绢的人,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坐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歌,“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
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
和丢手绢相似的游戏是揣包儿,先选出一名儿童为“揣包”,其余的儿童围成圈而坐,各以自己的衣襟作兜。“揣包”者暗将手帕依次在每个儿童的兜里揣一下,乘某儿童不注意,把此手帕留在某儿童的兜中。揣包儿时,“揣包”者一边揣一边念道:“揣、揣、揣包儿,包儿不吃灵芝草,得儿窝儿往家跑。”反复念唱数遍,直到他认为时机成熟为止。当他跑到兜儿留有手帕的那个儿童时,如果该儿童尚未发现兜里妇物,“揣包”者就对他说:“开包我吸烟!”该儿童就算输了,于是就换他来揣包儿。如果该儿童预先发现了自己兜里的手帕,在“揣包”者来时,他就会抢先说:“开包我吸烟!”这就意味着“揣包”者输了,他还得当“揣包”者,游戏重新开始。
意义
1、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
此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游戏可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在公共场合的表现能力。
2、成人也可以玩童年游戏。
对于童年游戏的盛行,心理专家认为:这与70、80年代青年的成长年代有重要关系――现在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大都倍受呵护,如今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回到童年是很多70、80年代人的渴望。这种渴望通过玩童年游戏可以得到暂时满足。
除了满足内心的渴望,玩童年游戏还有神奇功效――改善人际关系。心理专家表示:当年轻白领的人际关系压力通过完玩丢手绢、拍洋画、滚铁环等童年游戏释放后,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明显改善。
丢手绢歌词_《丢手绢》 -相关视频
歌曲《丢手绢》
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