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又称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国流行广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治疗。
yigan_乙肝 -基本介绍
乙肝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
乙肝主要在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中流行。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毒携带着。乙型肝炎与肺结核和艾滋病并列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乙型肝炎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10位,全世界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数高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八倍以上。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乙型肝炎病毒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
yigan_乙肝 -主要分布
乙型肝炎的分布(2004年)
乙型肝炎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地区流行。通过推进种疫苗的方法,在北欧、西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布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
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以及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都是乙型肝炎显著高发人群,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45%。在台湾,40岁以上几乎有90%的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且全台人口15%-20%(约三百多万人)为终身带原者。香港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6%。
yigan_乙肝 -病原学说
显微镜下的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肝病毒科的有外壳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它的直径为42纳米,脂蛋白外壳上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专一的嗜肝病毒,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进展,在肝外器官细胞也能检出HBV-DNA。通过北京鸭乙肝肝病毒试验研究提供了在肝外细胞复制的证据。人HBV也可能在肝外细胞内复制。
HBV感染者血清经电镜检查有3种病毒颗粒:
① ane颗粒(HBV颗粒),外壳蛋白为HBsAg,核心含有HBV-DNA及HBVDNAp(DNA-多聚酶)、HBcAg、HBeAg;
② 小球形颗粒;
③ 管形颗粒。后二者为HBV复制过程中过剩的病毒外壳(HBsAg),不含核酸。
yigan_乙肝 -病情分类
急性乙肝
在症状出现前,病毒可能已潜伏数月之久。这段期间,传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觉地传给与他接触的人士。乙型肝炎所引起的早期症状不很明显,就好像重感冒一样,包括轻微发热、全身疲倦、肌肉痛、头痛、食欲不振、厌恶吸烟,随后会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和胀痛、便秘或腹泻等。如病程转坏,皮肤和眼白会变黄,小便颜色加深,就像茶一样颜色,称为黄疸。需长达数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有少部分人士会迅速演变为暴发性肝炎(Fulminanthepatitis),出现昏迷及于数日内死亡,但这情况十分罕见。
慢性乙肝
是一种较常见的情形,感染者可能完全没有病征。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及肝癌。没有药物完全根治,但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对抗和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以控制病情。治疗后有可能使病毒基因的含量少于可侦测的水平。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福韦酯(Adefovir)、新药Entecavir、新药Tenofovir、新药Telbivudine,和注射药物干扰素(PEGInterferon)等。每种药物的有效性差别不大,但对于具体患者可能因人而异。治疗方案应由医师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
乙型肝炎带原者
急性或慢性肝炎康复后,有部分人会获得终生免疫能力。凡是肝脏功能正常但是体内还存在乙肝病毒者,为乙肝带原者,乙型肝炎病毒会长时间停留在带原者身上,继续传染与他有血液或性接触的人士。在香港,带原者的人数约占全体华人十分之一。九成患上肝癌及三分之二患肝硬化的人士都是与乙型肝炎带原者有关。现代医学暂时没有有效的治疗乙肝带原者的方法。
yigan_乙肝 -病理病因
病因分析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乙肝病毒(HBV)侵入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而只是利用肝细胞摄取的养料赖以生存,并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其所复制的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cAg),都释放在肝细胞膜上,以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发生反应。当人体的免疫功能破坏了含有病毒抗原物质的肝细胞膜时,就会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坏死和炎症,从而出现了从病毒携带直至重型肝炎等一系列轻重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直径42~47nm的球形颗粒(Dane颗粒),由外壳与核心两部分组成。外壳有许多小球状颗粒,只含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核心含环状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DNA多聚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双股DNA的正链短且不完整,长度仅为负链的50%,不含开放读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负链完整,长度恒定,约含3200个核苷酸,有4个大开放读码区,可编码全部病毒蛋白:
①S区基因。编码病毒外壳蛋白(HBsAg),分为S、前S1、前S2基因区共同编码3种外壳蛋白肽段,即主蛋白由S基因编码,中蛋白由前S2和S基因编码,大蛋白由前S1、前S2和S基因编码。3种外壳蛋白的功能和性质有所不同;
乙肝DCI治疗流程
②C基因。编码核心抗原蛋白及其可溶成分e抗原,前C基因区可能在HBV的装配和分泌中起作用;
③P基因。其翻译产物为病毒的DNA多聚酶;
④X基因。编码HBxAg,存在于HBsAg或HBcAg阳性病例的肝细胞核内,可能是一种转录调节蛋白。
在HBV感染者的血清中存在3种不同形态的病毒颗粒,即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管状颗粒(直径22nm、长度100~1000nm)、Dane颗粒(直径42nm)。前二者分别为过剩的HBV外壳蛋白和不完整或空心的颗粒,无传染性,仅Dane颗粒在肝细胞中复制,具有传染性。黑猩猩及恒河猴为易感动物。HBV可在人肾和猴肾细胞、人羊膜细胞中生长,可从上述组织培养液中检出HBcAg,并引起细胞病变。
HBV抵抗力强,煮沸30min121℃高压蒸汽15min160℃干热2h、环氧乙烷1.6g/L45min、0.5%二氯异氰尿酸钠30min、0.5%碘附10min、2%碱性戊二醛、0.5%过氧乙酸7min可灭活。醇类、季铵盐类、氯己定不易灭活。紫外线照射30min可杀灭HBV。
HBsAg的亚型及其意义:HBsAg的组抗原决定簇“a”是共同的,亚型d和y,w和r互为等位基因,因而分为4个主要亚型:adw、adr、ayw和ayr。W亚型又可分为Wl、W2、W3和W4。HBsAg的亚型分布因地域、时间和民族而异。我国汉族以adr为主,adw次之;少数民族以ayw居多、ayr罕见。应用亚型单克隆抗体研究证明,d与y、w与r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抗原颗粒上,形成adwr、aywr、adyw或adyr等复合亚型。HBsAg各亚型间,虽然由于有组抗原决定簇“a”,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但这种交叉免疫是不完全的。
病理变化
以肝脏病变最明显,弥散于整个肝脏。基本病变为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侵润,肝细胞再生,纤维组织增生。急性肝炎① 肝细胞有弥漫性变性,细胞肿胀成球形(气球样变),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小体;
② 肝细胞点状或灶状坏死;
③ 肝细胞再生和汇管区轻度炎性细胞浸润。
黄疸型与无黄疸型肝脏病变只是程度的不同,前者可出现肝内淤胆现象。
慢性肝炎① 慢性迁延性肝炎与急性肝炎相同,程度较轻,小叶界板完整。
② 慢性活动性肝炎较急性肝炎重,常有碎屑坏死,界板被破坏,或有桥样坏死。严重者肝小叶被破坏,肝细胞呈不规则结节状增生,肝小叶及汇管区有胶原及纤维组织增生。
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可分两型
(1)坏死型: 以大块肝细胞坏死为特征。肝脏缩小,肝细胞溶解消失,仅肝小叶周边残存少量肝细胞。一般无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残存肝细胞及小胆管有胆汁淤积。
(2)水肿型: 突出病变为肝细胞广泛呈现显著的气球样变,相互挤压,形成“植物细胞”样,尚有肝细胞灶状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可见新旧不等大小不同的亚大块、大块肝坏死,与肝细胞结节状增生并存,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
3、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亚大块或大块肝坏死。累及多个肝小叶,有假小叶形成,肝组织结构高度变形。
yigan_乙肝 -病情症状
患者症状
四肢乏力、精神不集中、易困易疲惫、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并且带有发热、精神萎靡、腹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另外乙肝患者体内胆红素升高时,还会出现黄疸症状,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尿液发黄的症状。往往也会没有症状而因此病情不被发现。
潜伏过程
乙肝病毒复制效果图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40至160天。发病过程随每人的免疫反应而不同。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之后中约5%至10%的人患慢性乙型肝炎或者成为带原者。儿童感染80%以上会成为带原者。
乙型肝炎可以从一开始就慢性,也可以从急性转成慢性。按照定义假如病人的肝脏发炎以及血液内可以证实病毒的时期超过六个月就是慢性。被感染的人年龄越低,乙型肝炎慢性的可能性就越高,刚出生的婴儿被感染后慢性的可能性为90%以上,四岁的幼儿被感染后慢性的可能性为50%。此外约5%的乙型肝炎病人同时也受丁型肝炎感染。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消化道表现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黄疸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肝区疼痛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肝外表现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肝纤维化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yigan_乙肝 -诊断检查
诊断方法
诊断乙型肝炎共有三种方法:化验病毒的抗原、化验人体的抗体和化验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抗原:被化验的乙型肝炎的抗原有二: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假如这两种抗原存在的话说明病人依然患病。在最佳情况下病人体内只有HBs-Ag而且没有症状,这说明病人健康,但是带病毒。假如病人体内有HBe-Ag的话他的感染力非常高,不过即使只有HBs-Ag病人依然可以感染其他人。
抗体:被化验的乙型肝炎的抗体有二:Anti-HBc-IgM和Anti-HBcIgG,它们是康复的标志,在种疫苗后它们也会出现。Anti-HBc-IgM是急性乙型肝炎的标志,Anti-HBcIgG则出现于急性乙型肝炎末期或者病人刚刚康复的时候。在慢性乙型肝炎时能够化验出这些抗体说明病况有好转,而且感染力下降。
脱氧核糖核酸:旧的技术化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主要是在不明确的情况下确定病情,以及用来确定病人的感染力。在现代医学中这个数据也被用来诊断和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血液中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数量少说明病情不加剧,数量多说明病情恶化。
基本检查
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即可阳性。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这是病情重笃之征象。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增高外,其他肝脏疾病(如肝癌、毒物、药物或酒精性肝损害等)、胆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变、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时亦可升高,应注意鉴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胆碱酯酶(CHE)、r-谷氨酰转肽酶(r-GT)等在急慢性肝损害时都可有改变,但灵敏度及改变幅度均远不及转氨酶。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内外胆管梗阻、肝占位性病变时可明显升高。r-GT在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害时可增高,可用其来鉴别ALP增高是否与肝胆疾病相关。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胆道疾病后,r-GT增高表示病变仍活动,肝衰竭时肝细胞微粒体严重损坏,r-GT合成减少,血r-GT也下降。
(3)蛋白代谢功能试验:低白蛋白(Alb)血症是肝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降低程度取决于肝病的重度和病期。低Alb血症和高球蛋白血症是诊断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学指标。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仅1.9天,故在肝实质损害时,变化更为敏感,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相一致,其变化机制与Alb相似。
甲胎蛋白(AFP):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动性)时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标志肝细胞的再生活跃,在有广泛肝细胞坏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预后较好。病人出现极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细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血氨测定:重型肝炎肝衰竭时不能将氨合成为尿素排泄;肝硬化门-体侧支循环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脑血流、糖代谢及能量供应,并且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与脑病的发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
血浆氨基酸谱分析对肝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链氨基酸接近正常或减少,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脑病时甚至可倒置。
(4)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动度(PTA):肝病时相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引起PT延长,PT延长程度标志着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且其相关凝血因子半寿期很短,如Ⅶ(4~6h)、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况。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预示预后不良。PT延长也可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及维生素K缺乏者等情况,应注意鉴别。
(5)脂质代谢有关试验:血清总胆固醇(TC)在重型肝炎时明显降低,有人认为TC<2.6mmol/L时预后甚差。在淤胆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时TC可明显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细胞损伤和肝内外阻塞性黄疸时可增高。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慢性肝病时细胞外基质(ECM)的形成与基质的降解失衡,致ECM过度沉积而形成纤维化。检测血清中的基质成分、其降解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可作为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标志物。
5.HBV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HBV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
(1)HBsAg与抗-HBs:HBV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检出HBsAg。HBsAg是急性HBV感染较早出现的抗原,一般持续2~6个月转阴。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中均可呈现阳性反应并持续半年以上。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反映病毒复制、传染性及预后。
抗-HBs出现于HBV感染恢复好转期或接种乙肝疫苗后,是中和抗体,反映机体对HBV具有保护性免疫力。抗-HBs的效价与保护能力呈平行关系,滴度低于1万U/L时,不能防止HBV再感染。少数患者受染后早期出现抗-HBs与HBsA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引起皮疹、关节炎、肾炎等。一过性HBsAg阳性的患者,血清中可能检测不出抗-HBs。慢性HBV携带者由于免疫耐受,B细胞形成抗体能力缺陷,难以产生抗-HBs。患急性重型肝炎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亢进,可产生高滴度的抗-HBs。
另外,用合成肽分析已证实HBV前S1是吸附于靶细胞的配体,前S2在吸附中起辅助作用。HBV对末梢血单核细胞的吸附主要涉及前S2。前S1和前S2的主要临床意义在于:①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②可作为对药物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前S1和前S2抗体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表示病毒正在或已被清除,预后好。在HBsAg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均查不到前S抗体,前S抗体迟迟不出现,意味预后较差。
(2)HBeAg与抗-HBe:血清HBeAg阳性可见于急、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自HBV感染潜伏期的早期至临床症状出现10周,在血清中可以测到。以后逐渐减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发病后3~4个月后HBeAg转阴表示预后良好。HBeAg持续阳性提示肝脏炎症向慢性发展。HBeAg与HBVDNA、DNA聚合酶活性及Dane颗粒密切相关,为病毒血症的标志,表明患者具有传染性。
抗-HBe出现于HBeAg消失后,抗-HBe阳性表明传染性减弱或消失,但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或携带者中,虽抗-HBe阳性,血循环中仍可检出HBVDNA,表明抗-HBe阳性并不一定无传染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
辅助检查
肝功能检查
包括胆红素、麝香草酚浊度试验、AST、ALT、A/G、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蛋白电泳等。
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
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有条件可检测HBV-DNA,DNA-p,Pre-S1、Pre-S2等。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肝内HBV-DNA。
yigan_乙肝 -乙肝五项检查需要空腹吗?
检查肝功、血糖、血脂是必须要空腹的。不过做五项的检查则不必一定空腹,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的。我们如果不慎吃完东西后,检查两对半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检查结果。
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检查乙肝五项要空腹吗,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五项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获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乙肝五项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检查五项要空腹吗?是不必空腹,乙肝五项的结果与空腹与否无关。它只取决于体内抗原抗体的情况,也就是乙肝病毒以及机体反应情况。与代谢有关的肝功等检查需要空腹。
yigan_乙肝 -传播扩散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通过血液、精液和阴道液可以传染乙型肝炎。一般病毒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或者粘膜进入体内。
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的性交、静脉注射毒品(与其他人共用针头)、在卫生机关工作日常接触大量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没有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血制品、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孔)。幼儿可能通过抓挠和咬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伤口的物件比如刮胡刀、指甲刀等等也可能传染乙型肝炎,但并非主要的传染途径。携带病毒的母亲在生育时感染给新生儿是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不同,不是消化道传染病。也就是说,含有甲肝病毒的食物和水,进入没有破损的消化道仍可引起传染,而含有乙肝病毒的食物和水只能通过消化道上的粘膜创口传染。除非有两个人口腔附近有伤口,否则也不会通过接吻传染。
蚊子不能传播乙肝、丙肝,因为蚊子叮人吐出自己的唾液,而不是血液。疟疾等疾病可以通过蚊子的唾液传染,乙肝、丙肝则不能。
乙肝六大传播途径
(1)血液或血制品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产生输血后肝炎,此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亦会染上乙肝病毒。
(2)胎源性传播(小三阳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经过母婴小三阳的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小三阳蔓延和多发的重要原因。亦有小部分为父婴传播者。母婴小三阳的传播途径多半是经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免疫对象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乱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传染性伙伴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主要指性接触、平时生活紧密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都有受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乙肝病毒可经过破损粘膜进入紧密接触者的身体内。
yigan_乙肝 -并发症
1、肝原性糖尿病
临床表现与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点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时胰岛素明显增高而C肽正常。服糖后胰岛素明显升高而C太峰值仍较正常稍低。是因为肝脏对胰岛素灭活能力减低,促使胰岛素升高;另外胰高糖素在肝脏灭活减少,加以肝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产生抗力,因而虽胰岛素升高而血糖仍高;同时C肽受肝脏影响少,故C肽不高,提示β细胞的分泌功能无明显异常。
2、脂肪肝
机制尚不清,特点为一般情况良好,单项ALT轻、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声检查可见脂肪肝波形,确诊根据肝活检病理检查。
3、肝硬化
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结果。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尚见于亚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隐匿起病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
4、肝癌
HBV、HCV感染与之发病关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发生肝癌者多见。也可见于慢性HBV感染未经肝硬化阶段发展为肝癌。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与HBV-DNA整合有关,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着重要作用。此外黄曲霉素等致癌物质有一定协同作用。
5、干性角膜炎、口腔干燥
乙肝的并发症还有干性角膜炎、口腔干燥及一种结缔组织疾病,最常见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唾液腺或泪腺可肿大等情况;患者也可常有维生素D缺乏,并由此继发钙和磷的缺乏,导致骨软化、骨胳疼痛,甚至骨折等。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等常发生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
yigan_乙肝 -治疗护理
急性肝炎的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根据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慢性肝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
①干扰素(IFN):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α-IFN的常用剂量为3~5MU/次,每周3次,疗程4~6个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疗程同上。可酌情应用1~2个疗程。较小剂量(如1Mu/次)达不到治疗效果,更大剂量(如>10MU/次),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治疗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适当延长疗程可以减少反跳。治疗后约有40%的病人可获得持久治疗反应,即HBVDNA(斑点杂交法)消失,HBeAg转阴,ALT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抗-HBe转阳,随访1年,仍保持稳定不变。经α-IFN治疗后HBsAg转阴病人约占10%左右,一般发生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持久治疗效应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一年,肝活检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获持久治疗效应的病人,约有20%~30%可复发,复发者多数为治疗不够充分,如重复治疗,一般仍有良好反应。
②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用法:每日1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6天后减半量,疗程1个月。停药后易复发。
③阿昔洛韦(ACV):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剂量为每日15mg/kg,静脉滴注,30天为1疗程,根据情况可重复疗程。
④其他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动物实验显示对鸭、土拨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成人用量为每日100mg,口服,经1~2个月治疗后多数病人HBVDNA可转阴,ALT也随之下降但停止治疗后易反跳。泛昔洛韦(Famciclovir)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经欧洲、澳大利亚多中心研究,认为抗HBV复制效果与3TC相似。
⑤利巴韦林(Ribavirin):为单磷酸肌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与α-IFN合用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强疗效。也可单独用于IFN有抗药性病例。成人剂量10~15mg/(kgd),肌注或静脉滴注或0.8~1.2g/d,分次口服,疗程3~6个月。个别病人用药后发生轻度溶血性贫血,适当减量可恢复,个别有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无需停药。
⑥膦甲酸钠(PFA):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成人应用60mg/(kgd),缓慢滴注,可用2~3周。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足需减量用药。
⑦苦味叶下珠:属大戟科油柑属中药,味苦、性凉,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抗HBV效能,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此类药有600多种,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可能效果也不同。有报告广西产叶下珠加环丙沙星可增强抗病毒作用。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对肝细胞核内HBV的超螺旋共HBeAg、HBVD
(2)饮食保健
①急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在急性肝炎早期,病人常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食欲差,此时病人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因此这个阶段可进食以碳水化合物如面条和粥等易消化、清淡的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病人恶心、呕吐症状消失、食欲明显改善,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来源可选择大豆制品、奶、鸡肉、淡水鲜鱼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饮食量要逐渐增加、循序渐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急性肝炎、尤其是恢复期,大量摄入蔗糖、葡萄糖容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对肝炎恢复不利。
②慢性乙肝肝炎的饮食
慢性肝炎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肝脏炎症的加重和缓解,因此要根据肝脏功能的状况来调整饮食方案。慢性肝炎的缓解期肝功能检查接近正常,没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此时强调均衡饮食。
1、提供适当的热量
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4、适当限制脂肪饮食:脂肪是三大营养要素之一,其所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身体的必需营养素,其他食物无法代替,所以不必过分地限制。另外,摄入适量的脂肪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E、K等)等的吸收。由于慢性肝炎病人的食欲下降,经常合并胆囊疾病,脂肪性食物常常摄入不足,慢性肝炎病人需要进食适当量的脂肪食物,但过度限制脂肪是不合适的。全日脂肪供给量一般在40-60g,或占全日总能量的25%左右为宜。对伴有脂肪肝、高脂血症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肝炎病人则应限制脂肪。
5、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对肝细胞的解毒、再生和提高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常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补充维生素主要以食物补充为主,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量补充维生素制剂还是有益的。慢性肝炎患者容易发生缺钙和骨质疏松,坚持饮用牛奶或适当服用补钙药物是有必要的。
6、戒酒、避免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乙醇能造成肝细胞的损害,慢性肝炎病人肝脏对乙醇的解毒能力下降。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加重肝细胞损害,导致肝病加重,因此肝炎病人应戒酒。
yigan_乙肝 -预防方法
生活习惯
与不清楚是否携带乙肝病毒的人进行性行为前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正确地使用避孕套,可以减低感染的机会。
不用他人的有可能与血液及体液接触的私人物品,如牙刷(刷牙出血)、剃刀及针筒。
对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脱痣等接触血液的手术谨慎对待,尤其不应使用消毒不合格的仪器进行,尽量使用“用后即弃”(一次性)的器具。
如工作需要与病者接触,应实行一些安全措施。如会接触大量病者的血液及体液,应戴上手套、面罩和保护外衣。也可用稀释的家用漂白水(1份漂白水加49份水)消毒受血液染污的物品。
不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大家要注意的是西药抗病毒有几方面的缺点,其一主要是容易出现耐药性和病毒变异,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乙肝更加难以治愈,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
接种疫苗
中国仍有1.2亿乙肝带菌者
针对乙型肝炎可以种疫苗。儿童和青少年均应该免疫。如果家庭或伴侣中有人患有乙肝,应对其家人或伴侣等常接触者接种疫苗。医务人员、接受点滴的人、性交杂乱的人、滥用毒品的人也尤其应该免疫。为了防止生育时的感染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后还可以接受乙型肝炎的疫苗。这个婴儿免疫必须在一个月和半年后相继重复才能达到完全免疫。
注射有效对抗乙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别为0、1及6个月。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后应该再检验是否产生表面抗体,通常无须再接受加强剂注射。任何有条件的人,从新生儿(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后代)到成年人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生产的婴儿在产后48小时之内接注疫苗会使乙肝感染的可能性下降95%。
疫苗加强针
乙肝疫苗接种数年后,抗体会慢慢下降甚至阴性。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认为不必定期加强,理由是只要接种3剂后能产生抗体者,即使日后抗体下降,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被病毒入侵亦不会引起慢性感染。但某些免疫力较低的病人,如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则应定期检测及接种。很多医生不这样认为,中国大陆医生认为:当注射乙肝疫苗产生表面抗体之后,大概三到五年,需要再次检查是否需要接受加强剂注射。在乙肝表面抗原呈阴性的前提下: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于10个单位,即阳性,暂不需要注射加强针;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10个单位,为弱阳性,甚至到达3~4个单位时,则需要注射加强针;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呈阴性时,则需要重新按照0-1-6(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别为0、1及6个月)注射疫苗。
yigan_乙肝 -常见问题
注射乙肝疫苗过敏怎么办?接种乙肝疫苗的目的,就是使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乙肝疫苗也存在副作用,临床发现有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副反应,比如发烧、恶心呕吐以及接种部分红肿、疼痛、硬结等情况,一般过一段时间会自愈。乙肝疫苗过敏怎么办?当患者出现过敏症状时,先不要慌忙服药,应多喝水,注意休息,患者千万不要洗澡,造成皮疹加重。对于轻度过敏反应,不用药物处理,仅多饮水、注意休息即可,但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就应到医院就诊。
注意:注射疫苗出现过敏的患者,24小时之后还没有消退,并且过敏反而更加严重者,要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检查,在医生建议下服接受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即使你是医疗工作者也不要自行用药,"能医不自医"的道理应该明白。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区别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而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功能基本状况。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很多。具体做哪项检查,应结合病史和症状选择一组或其中几项检查,有助于肝功能的诊断及评价。
乙肝五项是检查既“乙肝两对半”,分别表示体内产生的乙肝相关的抗原和抗体,分别由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核心抗原(HBcAg),核心抗体(HBcAb)。因为核心抗原HBcAg不易检出,所以通常只检查表面抗原抗体,e抗原抗体,因此俗称为“乙肝两对半”,是医生判断并认识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这五项不同的组合代表不同的意义。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脸色发黄是怎么回事?【一】病理性原因引起脸色发黄:由乙肝引起的脸色发黄,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升高导致的黄疸,黄疸主要有三种类型:
1、肝细胞性黄疸肝脏因病毒酒精或药物等因素引起肝功能受损是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降低而造成的。
2、溶血性黄疸急性溶血时生成胆红素的原料增加,肝脏来不及处理而造成的。
3、梗阻性黄疸胆红素在肝脏处理完毕后,因胆道梗阻,胆红素无法顺利排入肠道而造成的梗阻。
【二】非病理性原因引起脸色发黄:脸色发黄还有一些生理等方面原因引起,因此脸色发黄是乙肝吗?这个也自然不是一定的。除了乙肝之外还有以下非病理因素引起:
1、食物影响:如长期、大量食用桔子、南瓜、胡萝卜、芒果等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时,易导致肝脏不能及时分解、代谢掉血中胡萝卜素,而易发生胡萝卜素蓄积现象,当胡萝卜沉积到皮肤组织中时,就会引起脸色发黄。
2、营养不良,饮食不均衡:长期营养不良、贫血者可因机体代谢功能较弱,而易诱发精神萎靡、形体消瘦、面色发黄的症状。
3、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带黄色素的药物,如呋喃类药物、抗结核药物等也可引起皮肤、脸色发黄。低烧是乙肝吗发低烧确实是乙肝的症状,这是因为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受到了乙肝病毒的影响,导致肝脏受损,其代谢解毒能力受到影响,从而表现出低烧的情况。
由于发低烧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很多乙肝患者也无法判断发低烧是乙肝症状还是感冒等引起的,这导致患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使病情恶化。所以当出现低烧现象时,患者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清楚,不要随意的自己吃退热药。退烧药虽可缓解发热症状,但改变了疾病的特有症状,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乙肝患者出现低烧时,应该仔细检查了解乙肝持续低烧是怎么回事,切勿盲目用药,在未查明引起发热原因之前,滥用退热药虽可使体温下降,改变了原发性疾病的热型和特有的症状,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尤其是有些病由于体温突然下降,常伴有大汗出现虚脱,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浑身没劲警惕乙肝其原理就是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影响肝脏对胆汁的调节,胆汁排泄不畅,胆内脂肪消化及吸收存在障碍,影响维生素E的吸收以致体内维生素E含量减少。维生素E具有调节体内酶系统的作用,能减少组织中氧的消耗,有利于增强组织对低氧的耐受性。维生素E缺乏时,肌肉耗氧增加,导致肌营养不良,出现浑身没劲症状。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浑身没劲与感觉到浑身无力是怎么回事一样,还需要仔细检查才能判断,因为除了乙肝之外,也有可能是感冒、劳累过度等等,都会感到浑身没劲,所以当出现了浑身没劲的情况时,应该立即到正规的医院做一下检查,了解浑身没劲的原因,然后对症治疗,可以做乙肝五项,查明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乙肝患者厌食恶心是什么原因?
对于乙肝患者而言,当病情加重恶化时,免疫系统不断的清除乙肝病毒,对肝脏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而肝脏,又是人体最大的化学加工厂,吃进去的食物,经胃肠吸收后都运送到肝脏,在肝脏中进行分解代谢吸收。当乙肝患者的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时,代谢食物的功能自然就下降了,会引发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乙肝患者,出现厌食现象,也是临床常见的乙肝症状之一,肝脏是一个很重要的代谢器官,如糖代谢、激素、维生素等代谢,都是在肝脏内进行的。若肝脏受到损害,机体代谢功能会下降,而对食物就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从而出现恶心、厌食、食欲不振等症状。
不过,乙肝患者,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的症状,除了是病情加重引起的,还有可能是胃源性因素引起的。乙肝患者如果饮食不当,吃坏了肚子,也是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的症状。而且乙肝患者用药不当,药物刺激胃肠粘膜,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表现。
原因如下:
乙肝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破坏肝脏的肝细胞,使肝脏受损。而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因此肝脏受损后,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病人会出现厌食的情况。
乙肝患者胃肠道粘膜出现水肿,或者粘膜表现便血,影响肠道的消化功能,出现厌食的情况。乙肝患者出现厌食的情况,有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先兆,患者不可大意忽视,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
乙肝患者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结婚?
一般情况下,只要健康的一方体内有抗体,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就可以结婚,但是结婚后也应该注意适度的过性生活,以免乙肝患者过度劳累,加重肝脏负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关爱提醒,虽然乙肝患者在一点条件下可以结婚,但是体内的乙肝病毒最健康的危害很大,不积极治疗演变为肝癌将会威胁生命,所以,乙肝的治疗不能忽视。
患有乙肝能怀孕吗?1.积极调整饮食结构:乙肝小三阳怀孕后饮食应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除此之外还应多吃粗粮、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花生、鱼、瘦肉,少食肥肉、猪蹄、动物肝脏等高胆固醇食物,以保证营养丰富,五味不偏,膳食的合理性,切忌盲目进补,而造成脂肪过度堆积,对病情不利。2.抓住怀孕的最佳时机:怀孕之前,需要检测HBV-DNA定量和肝功能检查。如果体内HBV-DNA数量比较多,肝功能检查不正常,都是不能怀孕的。此时,需要先进行抗病毒治疗,等体内病毒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再考虑怀孕。推荐采用德国抗HBV高氧转阴疗法,该疗法能够快速杀灭乙肝病毒,使乙肝患者在短时间内转阴,快速改善肝功能。
3.在怀孕期间,需要定期到正规肝病专科医院做检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并且还要在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的第7、8、9个月定期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增强机体防护乙肝病毒侵染的能力;
4.忌乱用药物:因药物主要是通过肝脏代谢的,所以为大大减轻肝脏负担,乙肝小三阳患者怀孕后忌擅自乱服药物和补品,如有需要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乙肝治疗如何保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患有乙肝小三阳的患者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改掉熬夜的坏毛病,尽量使自己在晚上十点左右就卧床睡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是乙肝小三阳如何保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的饮食结构】该病的患者在一日三餐的饮食中要注意以清淡的摄食为主,并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也要注意吃一些对肝脏有益的食物,严禁过度饮酒,以免造成酒精中毒。
【多加锻炼身体】乙肝小三阳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过度。同时,也要注意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以有效地增强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比如慢跑、散步、打太极、骑自行车等。
【积极乐观的心态】乙肝小三阳患者要注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戒躁戒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肝损伤的进一步加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疗效。乙肝饮食应该注意什么?1.结构合理:乙肝患者饮食结构要合理,每日摄入营养要均衡,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少量的脂肪。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可帮助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需要注意乙肝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不易过多,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
2.少食多餐:乙肝患者饮食应该少食多餐,由于乙肝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脏损伤,所以一次性吃太多可造成肝脏负担加重。
3.饮食禁忌:乙肝患者饮食要忌辛辣、生冷油炸以及变质食物,这些食物都可造成病情的加重。乙肝肝功能化验单怎么看肝功能的正常与否是区别乙肝病毒携带着和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化验指标,也就是说如果肝功能正常,那么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就是乙型肝炎患者了,就是发病了。一般来说,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是不需要治疗的,特别是不能随便进行抗病毒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保肝、调节免疫的中药治疗方案,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但是如果肝功能异常后,就需要抓紧治疗了,以免病情进一步加重,长期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很多并发症,甚至演变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哪些食物会加重乙肝病情?1、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人过敏反应的食物
大多数人喜食味美、肉嫩、营养价值极高的海虾、海蟹等海鲜食品,但少数有过敏体质的人,每当他们进食了这些海鲜发物后,会立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临床出现腹痛、腹泻、颜面潮红、尊麻疹、皮肤瘙痒,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和死亡。
由于肝脏是参与变态反应的重要器官,因此肝脏受损在所难免。尤其原有肝病者可使病情加重;或者病情已稳定的肝病,又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肝炎发作期,不宜吃海鲜发物。
2、忌食易于引起乙肝病情加重的食物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生化成分、理化特性和药理作用,因而它对人体的物质代谢功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如过多地摄入油腻食物,会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恢复期的肝病患者,如进食过多的糖类食物可引起肥胖、脂肪肝:肝硬化晚期和重症肝炎患者,因大量进食高蛋白食物而引起肝昏迷;有酸中毒的患者如再大量食醋则会使病情加重;有的肝病患者,因服用了人参、党参、鹿茸等滋补品后,反而导致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或出现黄疽。
有学者分析,人参、党参等补品能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激发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使肝细胞受到损伤,引起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少吃油炸、煎烤食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这些饮食容易引发肝昏迷或上消化道出血。
3、忌食易于引起肝脏损害的食物
现已清楚,肝癌的发生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和饮用水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发霉的花生和玉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在酸菜和腌菜中含有较多的亚硝胺类物质。因此,这些食物进食过多,就容易诱发肝癌,尤其是那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应特别注意。
肝炎患者不宜吃腌制的咸菜、酱菜等。忌吃松花蛋:因其制作过程中需用铅粉,常食易致铅中毒及钙缺乏,影响肝功能恢复;肝硬化病人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致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静脉曲张、胃内静脉曲张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如果饮食不注意,很容易导致这些静脉破裂,出现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昏迷,严重者导致死亡,所以,肝硬化病人应避免食用生硬、带刺或带骨的肉类,以及含植物纤维素(纤维素食品)过多的蔬菜(蔬菜食品),因这些食物很易伤及曲张的静脉。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中毒性肝损伤,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变等。
另外,刀豆的两端尖角部分、产生黑斑的甘薯和鲜金针菜等食物;含有秋水仙碱等毒性物质,如处理不当,食后均可发生中毒现象而加、重肝损害。
4、忌食易于降低某些药物功效的食物
有些食物摄入体内后可以改变或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药理作用。例如,牛奶、豆腐等食物中含有的钙、镁、铁等离子,可与四环素类药物结构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莨菪碱类药物能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肝脏的微循环,是治疗黄疽型肝炎的常用药物,但茶水中的鞣蛋白可与食若碱类药物中的生物碱结合,从而影响其吸收、降低疗效;氨基比林是常用的退热药,但摄入含有亚硝酸盐较多的咸菜和发黄的青菜等食物后,可结合形成致肝癌能力很强的亚硝胺物质。
另外,柿子中含有鞣酸,可与铁质结合而影响铁的吸收,因此,贫血者不宜食柿子:有的食物同食可能还会致病,如柑橘中含黄酮类成分,可与萝卜中的硫氢酸发生作用,而抑制甲状腺功能,并诱发甲状腺肿大,因此柑橘与萝卜不要同食。
5、正在服用肝病药物的乙肝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
例如患者正在服用甘草酸制剂治疗,不宜吃具有排钾性质的食物,例如胡萝卜等。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具有排钾性质,容易导致低血钾,此时应食用含钾的食物。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盐”的成分具有排钾作用,二者同用,可导致低血钾症。表现为全身无力、烦躁不安、胃部不适等症状。五味子制剂酸性作用强,此时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以免加重胃溃疡的风险。乙肝常见的外在症状有哪些?一、皮肤病变:其特点是在关节症状出现不久,半数病人可有皮肤改变,从红斑到丘疹或淤斑,最后发展成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乙肝则可出现结节性红斑等。
二、肾脏病变:较多见,早期出现蛋白尿,血尿甚至出现颗粒管型,形成免疫复合物肾炎。起病时以肾炎表现为主,一段时间又转为以肾病表现为主,无一定规律可循。
三、关节炎:在急性乙肝前驱期,约有20%-40%的患者发生关节痛或关节炎,这种情况常被忽视。受累的关节炎为单个性,也可为多个性,以腕,肘,膝关节多见,无剧烈疼痛与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颇相似。
四、消化系统:肝炎早期胃肠粘膜可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慢性肝炎常出现肠壁粘膜水肿。此外,胆管炎,胆囊炎也很常见,还多见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乙肝病毒是如何进入血液中的?(1)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传播(称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3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父婴传播可能和生殖细胞中带有病毒或父亲和孩子的密切接触有关。
(2)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如蛋白、血小板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极时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3)医源性传播:通过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乙肝病毒。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体内,再由血液进入肝脏。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乙肝病毒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乙肝病毒。生活中哪些细节会传染乙肝?1、冼牙:无预防中感染乙肝
洗牙本身没有错,现在牙科都用一次性用品,但是牙钻由于价格问题,并没有一人一个,这样就要求医疗机构有很严密的消毒措施,或高压灭菌、或消毒液浸泡,接触人体并可能有创伤的器械必须绝对无菌无病毒。有些小的诊疗机构缺乏正确的消毒监督措施,消毒液浓度不够或不定期更换,都会使器械成为疾病传播的载体。
除洗牙外,生活中所有对皮肤有损害的行为都容易感染肝炎和艾滋病。皮肤是人体的一道天然防线,能抵御外界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刺激的伤害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文身等侵入性美容项目却破坏了这道防线,使人体容易招致致病微生物的侵袭。
2、穿刺类美容:消毒并不能保证杀死病毒
在进行文眉、文眼线、文身、打耳洞、舌洞、脐洞等穿刺类美容项目时,一些美容店缺乏高温消毒设施,很多都是用酒精、碘酒或在消毒柜里消毒,这并不能保证杀死病毒。
尽管文身针可以选择购买一次性的,但是一盒颜料往往要用很多人,文绣针扎破皮肤,把颜料带进去,体液和血液中携带的病毒就可能进入下一个人体内,其他如街头修指甲的小店往往用酒精一擦就算消毒了。美容用的面扑是一人一个,水盆却并不消毒多人混用,美容时很多人要修眉、拔眉,会造成皮肤的细微破损。
另外针灸减肥、减肥或丰胸手术、注射肉毒素等都是乙肝传播的高危因素。
3、剃须刀:暗藏着“杀机”
剃须刀一定要一人一把,即使父子兄弟也不要混用。因为剃须的过程,会发生肉眼看不到的皮肤破损,多人混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如果形成习惯,在外面也会不注意这个问题。尤其今年有大学新生入学的话,一定要告诉孩子,保管好自己的私人物品,不要和同学混用。哪些因素影响乙肝的自愈?1.生活因素:乙肝朋友应该避免一些生活禁忌,比如饮酒、熬夜、过度劳累、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等等,也不可盲目的用药和进补,做得越到位对病情的发展越有利,同时还应该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可以增加抵抗力的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也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2.治疗因素:不能否认那些极少数自愈的乙肝朋友必然也有过治疗。虽然目前没有可以根治乙肝的药物(广告中一些保证多少多少治愈率的治疗机构是不是能达到这个保证,患者心里应该有数,应多了解相关常识避免上当),但是正确的治疗方法是辅助乙肝自愈的必要条件,比如通过中药提高免疫力、降低或修复肝损害等,都是乙肝治疗的必要过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患者千万不可乱服药物,在服药期间也不可私自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弹、病毒变异耐药等情况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而且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3.心理因素:保持乐观点情绪对乙肝会不会自己好肯定有影响,快乐的心情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有利于有害物质的排出,一些抑郁、悲观的患者往往肝气郁结、面色差、症状明显、治疗效果差,可见心理调节的重要性。乙肝患者为什么容易失眠?第一,肝气抑郁。乙肝患者体内存在乙肝病毒,病毒的大量复制会导致患者出现肝气抑郁的情况,进而导致失眠多梦。
第二,心理压力过大。乙肝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往往表现的有些自卑,害怕受到歧视,从而产生烦躁的心理,有的患者十分焦虑,导致失眠。
第三,劳累过度。乙肝患者不能过度劳累,劳累过度再加上患有乙肝就可能会导致失眠的发生,专家指出,乙肝患者长期失眠将会导致病情严重恶化,建议患者及时治疗。乙肝治疗如何护肝?首先,乙肝患者要保持合理科学的生活作息习惯,有规律地生活是保证康复的首要前提。
其次,乙肝患者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也能修复肝脏损伤,肝脏需要在沉睡中得到休息,所以一定要让自己按时睡觉才能养肝、排毒。睡前切勿饮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饮料。晚饭宜清淡,切勿过饱。入睡前用温热水泡泡脚等。
再者,乙肝患者是绝对要禁烟禁酒的,因为吸烟会大大降低人体免疫反应。酒中的乙醇能阻碍肝脏代谢,是肝脏的大敌,应坚决戒掉。另外保持饮食清淡,能减缓肝脏的负担,加快肝脏代谢,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另外,乙肝患者的饮食结构要以肝脏的养护为主,乙肝患者应该多注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蛋白质对于肝细胞的修护和再生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乙肝患者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俗话说,怒易伤肝,心情的调节对于保护肝脏有重要的意义。乙肝患者不应该因为乙肝病情的影响而有消极的心理,反而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恢复。乙肝患者保肝护肝还需要定期检查,关注肝脏病变,避免错过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如何在家里照顾乙肝首先,如果家里有乙肝患者的话,家人之间一定要预防感染乙肝,先从饮食做起,实行分食、分饮,餐具、茶具、漱洗用具专人专用等细节方面来预防。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煮沸消毒,水沸后在煮5~15分钟。
其次,家人需要预防血液传播,一些要注意保护一些伤口,若是出现伤口。不要接触家人,这种情况下传染给家人的几率是很大的。还有唾液不要直接接触,尤其不要接触家人皮肤的伤口。
再者,夫妻之间进行性生活一定要注意戴避孕套以免交叉感染,无乙肝一方应该提前注射好乙肝疫苗。且由于乙肝患者切忌劳累,所以性生活应该注意适度。
另外,及时注射乙肝疫苗,若家中有人感染乙肝或者需要与乙肝感染者频繁接触,为了安全起见,应该及时去接种乙肝疫苗,以防感染。最后,共用一些无血液暴露接触的生活用品、握手、拥抱、一同吃饭是不会感染乙肝的。所以有乙肝患者的家庭,要注意多给予家人更多的关爱来一起面对乙肝,治疗乙肝。常听音乐对乙肝的治疗有什么作用经常听音乐对乙肝的治疗有什么作用呢?对于音乐,或许没有人会否认它所带给人的抚慰、启迪和震撼作用。听音乐对乙肝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患者要在生活中多学习一些调节病症的方法,这样也能有助于病症的治疗。
众所周知,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它病程长治疗慢,有了乙肝的病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只是轻重不同罢了。为了能达到有效地治疗乙肝,心理调节是很重要的。
乙肝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巨大的肝功能损害,还带来了精神压力。而这种压力给乙肝治疗和乙肝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乙肝患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解压。音乐恰恰是解压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随着音乐频率再搭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就能使身心得到放松,缓解由于工作、生活、疾病带来的压力。实践证明,乙肝患者常常听舒缓的音乐,对缓解压力是非常有效的。
为了证实音乐疗法的效果,研究人员对常听音乐的乙肝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当人的听觉器官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旋律时,能减轻肝病带来的压抑、消极、悲观、抑郁、焦虑不安、失望、对前途没信心等异常心理。
乙肝患者普遍精神压力大,这也是诱发和加重乙肝的重要因素。患者在接受住院治疗时,都会伴有很多消极的心理和不稳定情绪,而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会严重地影响到乙肝治疗的效果。因此,在一首平和柔软的音乐中,可以使乙肝患者忘记烦恼,使乙肝患者的心灵获得宁静和愉悦,闲暇的时候听一段愉快而轻松的音乐会使乙肝患者忘记一些烦恼。
yigan_乙肝 -认识误区
一、怕耐药,不治疗
耐药并不是乙肝治疗的难题。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害怕耐药的发生,而拒绝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对于耐药管理,加药优于换药,即在24周发现有耐药迹象时,加用无交叉耐药位点的药物,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二、怕伤身,只保肝
不少乙肝患者,不论自己病情轻重,总喜欢长年累月吃点“保肝药”,自认为既然是保肝药,长期坚持服用有益无害。其实不然,如果保肝药使用不当,例如不对症、疗程过长、剂量偏大都会有害无益。乙肝病毒携带者会传染吗乙肝治疗要治本,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正规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干扰素;另一类是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乙肝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坚持使用能明确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副作用较少的、经济负担少的药物。
三、病人不能与别人接触
专家称,乙肝病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把牙刷、剃须刀等用品与他人分开,患有乙肝的妇女注意经期卫生,就不会把乙肝传染给别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可以正常上学、工作,和正常人一样生活。患了乙肝后,在急性期要注意休息。
四、乙肝妈妈不能哺乳
乙肝患者的乳汁中HBsAg呈阳性
乙肝与药物,可能传染乙肝病毒。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清除率要高于奶瓶喂养。在婴儿出生后24-48小时内,实施疫苗预防注射后,小儿基本上能避免通过哺乳染上乙肝病毒。但是应该注意:乳头有出血和溃疡都不宜用母乳喂养,且哺乳前应母亲的双手应消毒。
五、怕传染,不结婚
在乙肝传播上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一般日常的接触如握手,进餐,交谈等是不会传染乙肝的。但并不是说乙肝的感染者就不能结婚,如果结婚就一定会传染给对方。专家介绍,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但婚前一定要检测血中的乙肝抗原抗体系统,即“两对半”。结果有任何一项阳性,不需注射乙肝疫苗。如均为阴性,则必须注射疫苗,待产生抗体后就可以结婚。一定要节制性生活,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