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标准,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防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监测在冰雹到来之前做出的预警信号,提示百姓躲避冰雹,工商企业尽量减少冰雹带来的损失,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是冰雹预警信号中的第二级别。师市人影办及时指挥相关团场炮点作业,石河子垦区各地没有出现冰雹,只有148在19时25分时出现了软雹,未造成冰雹灾害。河北省气象台2008年6月23日17时00分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小时内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廊坊、沧州、衡水、邢台东部极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大风天气,造成重雹灾。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防御指南


冰雹

1、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3、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和防雷电准备;

4、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小汽车等;

5、老人、小孩不要外出,留在家中;

6、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7、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出现雷电时应当关闭手机;

8、做好人工消雹的作业准备并伺机进行人工消雹作业。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前兆


冰雹

一是感冷热。湿气大,中午太阳辐射强烈,造成空气对流,易产生雷雨云而降雹。二是看云色。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的乱纹云丝,云

边呈土黄色。三是听雷声。雷音很长,响声不停,声音沉闷,像推磨一样,就会有冰雹。四是观闪电。一般雹云的闪电大多是横闪,而下雨云则是竖闪。大都是利用地面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参照当天的天气形势,寻找可靠的预报指标。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根据对云中声、光、电现象的仔细观察,在认识冰雹的活动规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雷雨云和冰雹云中雷电的不同特点,有拉磨雷,雹一堆的说法;各地群众还观察到,冰雹来临以前,云内翻腾滚动十分厉害。有些地方把这种现象叫云打架。常常是两块或几块浓积云相对运动后合并而加强发展,往往有利的地形条件也加强了这种云打架的气流汇合;另外,在冰雹云来临时,天空常常显出红黄颜色。冰雹云底部是黑色或灰色,云体带杏黄色。有些地方有地潮天黄,禾苗提防(防冰雹)的说法。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预防措施


冰雹

采取有利的农业技术措施预防冰雹根据冰雹出现的季节,使作物收获期躲过冰雹的危害。如收获期小麦易受雹灾,在种植措施上,应考虑适时早播,或种植早熟品种,使之提前收获,躲过降

雹季节。当采取此种借施仍不能避免受害时,则要调整作物种植。在降雹较多的地区应选择硬杆作物种植,如玉米、谷子等,这些作物虽受雹害但易于恢复生长。当作物受灾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培土、中耕、浇水、施肥,精心管理,使作物尽快恢复生长。改变当地的气候环境预防冰雹大力植树造林是减少冰雹危害的好方法。如中国云南、广西等西南山区,过去冰雹为害较多,由于几年来大力开展了植树造林,调节了气候,从而使冰雹大为减少;改良裸露的盐碱地,也是减少冰雹的好办法。人工方法预防冰雹此种方法又可分为“防和消”。防,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天气预报和群众经验,当得知冰霞来临时,在重点作物或关键作物上,搭设防雹棚或防雹罩使作物免受其害,效果十分显着,但费工费物是一大不足。消,是用人工方法消除冰雹,用土炮、土火箭等办法消除冰雹在中国各地早已广为运用,也收到一定的效果。近年来,不少地区使用高炮或火箭发送碘化银弹入云的办法,以增加冰晶核,致使大冰雹不能形成。使用火器防雹,要注意适时、狠、准,即在雹云刚刚形成时及时打,雹云压顶时狠狠打,对雹云腰、云头、云根要打得准。这“三打”就是打上升气流较强的关键部位,使冰雹不能形成或变成软雹,不能危害庄稼,效果是比较好的。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历史预警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1.新疆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2008年6月8日18时04分,石河子气象台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小时内石河子下野地、安集海片区的部分地方地方将出现冰雹天气。师市人影办及时指挥相关团场炮点作业,石河子垦区各地没有出现冰雹,只有148在19时25分时出现了软雹,未造成冰雹灾害。

2.河北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河北省气象台2008年6月23日17时00分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小时内保定东部、石家庄东部、廊坊、沧州、衡水、邢台东部极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大风天气,造成重雹灾。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户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红色预警_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中国冰雹灾害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地理分布规律


冰雹

冰雹活动不仅 与天气系统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青藏高原以东的山前地段和农业区域,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级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南岭高值区、川东鄂西湘西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喀什阿克苏高值区。

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中国冰雹灾害的时间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尽管一日之内任何时间均有降雹,但是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降雹时段。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为最多。湖南西部、四川盆地、湖北西部一带降雹多集中在夜间,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多在中午降雹。另外,我国各地降雹也有明显的月份变化,其变化和大气环流的月变化及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降雹区是随着南支急流的北移而北移,而且各个地区降雹的到来要比雨带到来早一个月左右。一般说来,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在3~4月,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在3~8月,湖南、贵州、云南一带、新疆的部分地区在4~5月,秦岭、淮河的大部分地区在4~8月,华北地区及西藏部分地区在5~9月,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区在6~8月,广大北方地区在6~7月,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在6~9月,为多冰雹月(图4)。另外,由于降雹有非常强的局地性,所以各个地区以至全国年际变化都很大。

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区域分异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异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区;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山、六盘山经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连接。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一,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再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标准,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防

中国冰雹灾害的受灾体分析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一是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二是棉花,受灾次数显着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三是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四是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50103/134579.html

更多阅读

天气预报中预警信号颜色及级别大小的含义

天气预报中预警信号颜色及级别大小含义台风预警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寒潮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

升级换代的思路 “民工荒”是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预警信号

近些年来,中国已多次出现“民工荒”,而今年尤为严重、用工缺口更大,以至于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到手的订单。本人认为“民工荒”的来势凶猛实际上是我们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预警信号。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我们的现有产

发布 霾红色预警信号 为中国两极分化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是气象学上的术语,表示将要有灾害性天气到来,提请人们提前采取防御措施,以使灾害所受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预警信号的等级多为黄、橙、红,红色普遍被用于最高等级。     笔者在这里借用这一气象术语来描述中国目前贫富

声明:《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冰雹红色预警信号-标准,冰雹红色预警信号-防》为网友江山赏玩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