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简介 观音中学 观音中学-简介,观音中学-概述

大竹县观音中学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东与梁平县接壤,北邻318国道线,川东名河铜钵河环绕校园。校园环境幽雅,办学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110余亩,建筑面积40000m2,新建男、女生公寓及高中教学楼、学生食堂达万多平方米。

中文名: 四川省大竹观音中学所属地区: 四川英文名: Guanyin Middle School学校地址:四川省大竹县观音镇北大街178号简称: 观中邮政编码: 635112创办时间: 1942年类别: 公立高完中学校训: 团结 紧张 拼搏 向上现任校长:黄恒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简介


观中新校门

大竹县观音中学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东与梁平县接壤,北邻318国道线,川东名河铜钵河环绕校园。校园环境幽雅,办学设施设备齐全。学校占地面积110余亩,建筑面积40000m2,新建男、女生公寓及高中教学楼、学生食堂达万多平方米。华丽雅致的新校区广场,堪称全县一流。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教室、计算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体美等设施设备齐全。

大竹县观音中学是大竹县首批“名学校”,“最佳文明单位”。达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绿色学校、达州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达州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达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先进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绿色学校。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如今正在积极争创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新教学楼

全校现有在校生45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大学本科182人,中学高级教师47人,中学一级教师84人。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优秀教师称号计70余人。全校以立足于竹乡,面向达州,走向全省,创一流办学条件,创一流管理水平,创一流教育质量为目标而拼搏奋进,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新教学楼历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学校党支部、行政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全体教职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为清华、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哈工大、宁波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大、西安交大、重庆大学等许多全国著名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上本科及重点本科人数年年翻番,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不含艺体本科上线人数分别为128人、208人、235人、302人、342人、306人,年增长率达30%以上,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分别为22人、27人、31人、28人、23人、9人。在2008年高考中,大竹县观音中学取得了大竹县农村中学升学率第一,重点本科上线人数第一,重点本科上线率第一,一般本科上线率第一的好成绩,被大竹县县委、县政府表彰为高考“先进集体”。

她是莘莘学子成长的摇篮,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到观音中学就读成才。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概述

大竹县观音中学创立于1942年春。


男生公寓

观音中学,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由大竹县的一些社会贤达仁人志士在周家、观音、石桥等地募捐学田、筹措经费私人兴办的。开办之初,校名为“干城中学”,其名缘于《诗经.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义。“干城”为捍卫之具。在那样的时代潮流中,取那样的学校名称,办学的主观思想(宗旨)是显然的。开办之初,校址设在原观文小学(观音桥头的文昌阁),而观文小学则迁至观音正街东侧的禹王会议室、会客厅。正殿右端厢房,楼下为教导处办公室、保管室,楼上也是教室。正殿前面两边是一楼一府的书楼,楼上为学生寝室,楼下为学生食堂。教师寝室散落在庙宇四周或正殿、神龛角落。现在,旧式的庙宇,简陋的校舍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以上、下两个四合院为主体建筑群的高大建筑:上四合院主要为教学用房,下四合院为学生住房,原正殿右侧是两幢教工宿舍楼,之外是礼堂(兼作学生食堂)。

观音中学,校名曾几经变易。开办之初称大竹县私立干城初级中学;1953年人民政府接管之后称大竹县初级中学;县内其它中学相继建立之后,称大竹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办成高完中之后,称大竹县观音中学;文化革命运动期间,随观音区更名为立新区而更名为立新中学;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原来名称,观音中学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干城中学开办之初,就有党的地下工作者支持,从而使师生受到共产党的良好影响。那时,学生对极为苛酷的军训制度的抵制,对严厉体罚的反抗,乃至以后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一线英勇杀敌,全国解放后,又积极投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的斗争,所有这些都无不受益于共产党思想的影响。


校园广场花园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学校相继建立了党团组织,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学生看,由解放前的单班招生而渐次增加到四个班,到1958年增设高中,学校建成高完中体制。文化革命运动期间,学校发展虽受到一些干扰,但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发展速度加快,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78年被确定为达县地区二十一所重点中学之一,同时也为大竹县的重点中学。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无数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才。学校多次被县委、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工会、团委也被上级机关评为“职工之家”,“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团支部”、“先进集体”。近几年来,全校有数十名教职员工先后被国家教委、省、地、县、区评为“模范教师”,“地区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党务工作者”。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几年来,每年都有三、四名学生被达县地区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新长征突击手”。数百史学生被评为县三好学生。有一名学生参加省运动会曾获得三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比例也有一定提高,全国一些重点大学都有观音中学毕业的学生。81高一个农家子弟的学生,第一次敲开了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门,升入大学的,不少人成了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有的远渡重洋,留学在外;有的在科研机构,刻苦攻关。没能升学的,他们回到家乡,大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自己积极的贡献,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新型农民。不少人成了劳动模范,专业大户,民办教师,区乡行政干部,也有不少人经过实践的锻炼,在县上有些部门担负了领导职务,更有不少优秀青年,应征入伍,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海防,保卫着祖国的四化建设。数十年来,学校工作成绩显著,“观音中学”被登入1988年国家教委编印的《全国中学名录》一书。

五十年来,观音中学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集中起来,主要的就是:

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解放后,对教育方针的表述,尽管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都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执行。在教育界,在学校,除“四人帮”在“文革”期间的蓄意破坏外,其余的则是一些或左或右的干扰而已。不管是1960年前后的自然灾害,或是1974年“文革”中刮起的“开门办学”之风的影响,观音中学在那极其艰难的环境里,都始终没有放弃“狠抓教学质量”的工作。文化革命运动后,在恢复招生制度考试之前,曾实行“推荐”升学的做法。观音中学仍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二、是在艰难困苦中满怀信心地求得发展。观音中学,在开办之初,由于属私立性质,仅靠募捐所得实难维系,曾数度濒临停办、解体状态。当时在册教师中不少人受共产党思想影响,以为民族培养人才为重,主动提出“只要有饭吃,学校就可以办下去”的要求,面对经费的困难,他们自动放弃了薪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坚持办下去,直到迎来全国的解放。 五十年代的观音中学,面临的困难多。学校要发展,对教师数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时一方面要配合参加党的中心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观音中学从领导到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增添措施,提出“三年改变落后面貌”的奋斗目标。由于勤恳踏实的工作,艰苦奋斗,逐年改变面貌。此后的55初、57初,质量稳步上升。有了这样的基础,到1958年招生首届高中生,学校发展成为完全中学。1978年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

三、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观音中学的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是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包括在地下党内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的同志。在那白色恐怖的日子里,由于叛徒告密,有的同志暂时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解放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某种误会,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尽管如此,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仍然恪守职责,忠诚党的事业。全校教师,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培养人才为自己的天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规律,大胆实践,认真总结,从而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观音中学都十分注意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性,在工作中大胆使用,从思想上帮助他们,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在业务上不光给他们加担子,还给他提供各种进修学习的机会,他们很快成为教学的骨干。学校还从教师中大胆提拔中层以上干部,有的还向主管部门推荐,供上级选拔使用。

五、是学校内部管理严谨,科学系统,有条不紊。学校工作有它的自身规律。上课、下课。开学、放假,这是表象。怎样组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实质。观音中学的领导干部是学有专长的,大多是学校一门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就某一学科讲。他们不愧为行家里手。但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一点,而是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的管理,对教学工作的组织与领导,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从理论上去研究,从更深层次去探索学校工作的规律。对领导政治思想、教学行政管理、后期等工作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从不紊乱。为了使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正轨,学校特别重视对计划的拟订,对执行计划情况的检查,期末各项工作的总结,历年来,这些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工作的盲目性。特别是工作总结,更有利于将零星的点滴经验深化一个学期、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个人的计划、总结来。

观音中学虽经历坎坷,但却是蓬勃向上的七十年!今天,全校师生正以满腔的热情,学习党中央的指示,领会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办好学校,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祖国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今天的观音中学,已是桃李芬芳,春色满园。明天,观音中学的前程将更加光辉灿烂!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历年沿革

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在变化,同时,在思想、文化,教育各界也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教育思潮的震荡,对后来教育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可贵的历史经验。 许多民主革命先驱,循着“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强中国”的思路,谋求中国的近代化。在民族命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该,源于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南京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民元教育方针在全国推行。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振荡下,观音中学于抗战极为艰苦的一九四二年创立了。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大竹山后周家、观音、石桥一带的乡贤、乡绅、地方军人等有识之士,眼见祖国疮痍满目,决心兴办教育实业,以拯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几经酝酿协商,决定以原观文小学旧址,即观音桥的文昌阁为校址,筹备、创办一所私立中学。创办干城中学的契机是王以道的儿子没被大竹中学录取为初中新生。这种怨气促成了有类似经历的人的志气的产生。李孝庭、周执经、孟浩然等在王以道、颜继邹等人的游说下,联络大竹山后的绅耆、军人兴办起了这所学校。

开初,以募捐方式筹措经费,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得学田七百余石(约合四百余亩)。1949年底,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共商校名定为“大竹县私立干城初级中学”。学校名缘五《诗经。周南。兔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义。学制定为三年。每年春秋两季招收始业生,共五十二人。正月16日开学,18日正式行课。课程设置有国文、数学、物理、化不、史地、公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童训等。学校办起之后,赓即呈文四川省政府教育厅核准,成为当时全省仅有的九十七所中学之一。

干城中学成立之初,王以道、李孝庭为校董会董事长。由成都高等师范学堂毕业的赖肇文任校长,至国民三十三年(1944),赖肇文卸任,王以道任校长,接管干城中学直至解放。

私立大竹县干城初级中学,自创办至解放,总共招新生16个班,796人,毕业12个班,毕业生587人。

解放后,王以道因学校经费没有着落,本人曾任伪职,备文辞职。董事会公推杜仲英为主任委员,学校性质仍属私立。因经费来源枯竭,学校曾一度濒临解体状态。鉴于县内其它初中相继停办。四川省人民政府川东行署批示,干城中学继续办下去。由人民政府拨款800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现值8000元)重点扶持。全校教职工以学生学业为重,在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主动放弃薪金,(学校只供给膳食,不再发放工资),因此学校得以保留。

1953年1月,大竹县人民政府接管私立干城中学,学校改为公办,并派罗兴旅代表政府办理接管工作,大竹专署派尤学五任副校长,沈扬长英继任教导主任。

1953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根据这个文件精神,观音中学废除春季始业,只在每年秋季招收学生。并相继成立青年团、少先队、学生会、教工会等组织。1958年招收第一届高中(即61高)学生。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7-69三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5月,观音中学教职工集中到大竹师范学生,“清理阶级队伍”。1971年春,大部分教师陆续返校工作,学校恢复招生。少数教职工留下继续学习、劳动以后分期分批回校任课。

1978年6月,观音中学被确定为达县地区重点中学(同时也列为大竹县重点中学)。同年,根据上级指示,观音中学将初中二年级制改为三年制,到1983年,将高中二年制为三年制。1978--80年,观音中学初高中生在大竹山后五个区范围内拔尖录取新生。1988年,载入国家教委编印的《中国著名中学》名录。

近十多年来,观音中学得到巨大的发展,学校新建了新教学区、新教学大楼、膳食中心、多媒体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图书室等教学设施。学校也被评为达州市名学校、绿色学校、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等多种荣誉称号,学校每年高取本科人数也不断增加,2007年高考录取本科人数占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同时,秋季招生人数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全校学生达到了4300多人,教学班达61个。

在2007年秋季,观音中学正在报审成为省级实验示范学校、省级现代信息教育示范学校,为观音中学创省级示范学校(省级重点中学)而不断努力!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历任校长

姓名 籍贯 职务 在职时间

赖肇文 大竹 校长

王以道 大竹 校长

杜仲英 安徽 主任委员

余国华 邻水 校长

刘文佐 大竹 校长

李明大竹 校长

白益权 大竹 校长 2002.2--2010.4

黄恒 大竹 校长(在职) 2010.4至今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近年荣誉

获奖名称 获奖时间 授予单位

1、达州市“文明单位” 2004. 达州市市委、政府;

2、大竹县“最佳文明单位” 2004. 大竹县县委、政府;

3、二零零六年度教育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2007.4大竹县教育局党组;

4、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7.9 大竹县教育局、人事局;

5、二零零六年度项目活教先进集体 2007.4 大竹县教育局;

6、大竹县“迎奥运”2008年元旦环城跑比赛高中男子组团体第二名 2007.12.20 大竹县县委、政府;

7、大竹县“迎奥运”2008年元旦环城跑比赛高中女子组团体第三名 2007.12.20 大竹县县委、政府;

8、大竹县2007年度高考成绩一等奖 2007.8 大竹县县委、政府;

9、达州市第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第五名 2006.4 达州市市教育局、体育局;

10、模范教工之家 2004.2 达州市市总工会;

11、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4 达州市教育局;

12、二零零五年大竹县“百岛湖”杯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初中男子组第六名 2005.12.26 大竹县教育局、文体局;

13、二零零五年大竹县“百岛湖”杯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初中女子组第二名 2005.12.26 大竹县县教育局、文体局;

观音菩萨简介 观音中学 观音中学-简介,观音中学-概述

14、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2007.12 四川省教育厅;

15、达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初中组团体总分第六名 2004.4.11 达州市教育局、体育局;

16、达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体育竞赛进步奖 2004.4.11 达州市教育局、体育局;

17、2006年高考质量二等奖 2006.8 大竹县县委、政府;

18、达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比赛初中组第五名 2005.4.17 达州市教育局、体育局;

19、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04.9 大竹县县委、政府;

20、达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第七名 2007.4 达州市教育局、体育局;

21、2007年中小学生“煌歌杯”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7.11 大竹县教育局、文体局;

22、2007年中小学生“煌歌杯”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第二名 2007.11 大竹县教育局、文体局;

23、四川省绿色学校 2006.4 四川省环保局、教育厅;

24、大竹县第二十三届元旦环城跑比赛高中男子组第二名 2008.12.29 大竹县县委、政府;

25、大竹县第二十三届元旦环城跑比赛高中女子组第三名 2008.12.29 大竹县县委、政府;

26、2006―2008年度教育技术准备工作先进集体 2008.12 达州市教育局;

27、二零零八年度学校后勤与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2009.4 大竹县教育局、勤工俭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28、组队参加达州市第一届运动会成绩突出荣获优秀奖 2008.8 大竹县县委办、政府办;

29、大竹县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四名 2009.3 大竹县教育局、文体局;

30、大竹县第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2009.3 大竹县教育局、文体局;

31、达州市第一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曲棍球比赛第四名 2008.8 达州市第一届运动会组委会;

32、二零零八年高考先进集体 2008.9 大竹县县委、县政府;

33、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2008.3 四川省教育厅;

34.达州市绿色学校 2004.3 市环保局、教育局;

35.达州市依法管理示范学校 2004.12 市教育局;

36.大竹县首批名学校 2004.9 县委、县政府;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观中精神

1、光荣传统:民主、和谐、团结、进取

2、办学理念:团结进取,务实创新。

3、办学思路:办精品初中,办优质高中,办特色学校。

4、办学思想: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特色教育,铸就川东名校。

5、办学方针:名师铸名校,特色促发展。

6、办学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

7、办学目标:创省级示范高中,铸就川东一流名校。

8、管理思想:德治十法治,和谐发展。

9、管理目标:制度健全,决策科学,执行高效。

10、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进、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11、育人目标:继承光荣传统,追求民主科学,实现和谐发展。

12、校训:团结紧张,拼搏向上。

13、校风:求知、求是、乐群、健魄。

14、管理作风:团结、拼搏、务实、高效。

15、教风:敬业、严谨、博学、仁爱。

16、学风:勤学、尚美、求真、达理。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携手七中

大竹县观音中学为了做大做强,打造成川东一流的农村中学,决定引进成都七中优质资源,进行全日制远程同步直播教学,让观音中学的学生打破时空限制,与成都七中的学生一起同步学习,共享成都七中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在观音中学读成都七中的梦想。


校园迎宾大道

观音中学与成都七中携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观音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掌握成都七中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打开思维空间,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观音中学师生对这次与成都七中携手有三心:诚心、恒心、决心。诚心就是亲七中之师,信七中之道,相信成都七中优质教学资源和网校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的全新教学形态;恒心就是不畏艰难,永不言弃的态度;决心就是学校师生统一认识,严格遵从直播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直播教学成效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成都七中创建于1905年,是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七中担任远程直播教学的教师素质非常高,很多都是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育专家,他们的理念非常前沿,教育教学手段非常新颖,观音中学教师与成都七中老师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对观音中学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有好处。实施成都七中全日制直播教学项目,不仅是打造高中优质教育一个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大竹县观音中学的全面发展。

大竹县观音中学_观音中学 -发展规划

2005――2010发展规划


观中发展规划图

1、新建学生膳食中心,改善学生的就餐环境,提高生活质 量。(已完成)

2、新建学生公寓一幢,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已完成)

3、新建教师宿舍一幢,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已完成)

4、撤除四合院,建设400米环形跑道和足球场。(正在建设中)

5、加快绿化美化校园的进程,扩大绿化面积,五年内力争绿化 比例达40%。(正在建设中)

6、新建会议中心。(已完成)

7、新建一幢综合教学楼。(正在建设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50103/13389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观音菩萨简介 观音中学 观音中学-简介,观音中学-概述》为网友扮作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