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发展简史流派 乱弹 乱弹-剧种简史,乱弹-主要流派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 乱弹一词的用法向无严格规范,须据具体情况加以分辨,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涵义。但无论泛指或专称都含有与昆曲相区别的意思。 乱弹一词的用法向无严格规范,须据具体情况加以分辨,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涵义。但无论泛指或专称都含有与昆曲相区别的意思。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乱弹_乱弹 -剧种简史

戏曲名词,“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地方声腔剧种。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含义很多,大抵可分四类:1、作为戏曲声腔名称,基本上与梆子腔同,亦兼指梆子腔系统的主要剧种秦腔。2、当“昆、乱”或“昆、高、乱”并称时,乱弹系作为昆腔或昆腔、高腔以外各剧种统称,3、有人把京剧称为“乱弹”,如过去以“文武昆乱不挡”形容演员能兼演昆剧和京剧,4、某些剧种因兼唱多种不同声腔源流的腔调,剧目、也以乱弹为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等。

一是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清初刘献廷(1648-1695)《广阳杂记》卷3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此为目前所知最早有关乱弹腔之记载与描述。后亦以此称梆子腔系统之戏曲。《桃花扇》作者孔尚仁(1648-1718)作有《乱弹词》:“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翠华系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装饰之旗,此处喻指皇帝。是说“乱弹”曾为皇帝演出过,若非亲眼目睹,真难相信竟有如此精彩。演员葵娃之台步,走得无人敢比,吸引得艺徒们就像到邯郸学步一样地向其学习。

二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之统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弱录下》载:“两准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诸暨西路乱弹”应属“乱弹”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当地语言、曲调等影响而发展衍变成的“高腔类”声腔系统。

三是指京剧。瞿秋白《乱弹代序》云:“在同光(同治、光绪)之世,我们就渐渐、渐渐的听着那昆曲的笙笛声离得远了……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此处所谓“乱弹”即指“京剧”也。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云:“从前享大名的角儿,差不离都有文武兼全、昆乱不挡的本领”(第2集5章),文中亦以“昆”“乱”对举。

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乱弹

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

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我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有曾把京剧称为"乱弹",也有的剧种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便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秦腔"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明代万历间(公元1573-1620年)《钵中莲》传奇抄本中,有一段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词,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体,说明秦腔在当时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传到其他地方了。

秦腔因其流行地区的不同,演变成不同的流派: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其中的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滞,有被中路秦腔取而代之的趋势。

秦腔所演的剧目,据统计约三千个,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


乱弹

由于秦腔

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由于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干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心理学发展简史流派 乱弹 乱弹-剧种简史,乱弹-主要流派

乱弹_乱弹 -主要流派

明代至清初,陕西的秦腔因用弹拨乐伴奏,而被称为“乱弹”(这里的“乱”,不是杂乱,乃指弹拨的技法和频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仁,于康熙四十六年秋在山西平阳观看了当地的戏曲,写有一首《乱弹词》:“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诗意是:这里的蒲州梆子曾为皇帝演出过,要不是今天亲到剧场一观,真难相信如此精彩。葵娃这个伶人的台步,走得无人敢比,吸引得艺徒们就像到邯郸学步一样向她学习。)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的其他剧种统称“乱弹”。京剧兴起之初,有人也称其为“乱弹”,瞿秋白在一篇文章中就曾说过,“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居然登上了大雅之堂。”直到今天,人们在褒扬某些演员能文能武、什么剧种也能唱时,依然称之为“文武昆乱不挡”。这里的“乱”即指昆腔以外的剧种。

河北乱弹

、威县一带。明末清初,随着南北通商贸易的繁荣,此曲系统的西调、西秦腔,伴之“秦优”的戏曲活动,传到枞阳、安庆等地,南北艺人合班,相互融合,产生了“梆子乱弹腔”。乾隆年间,“梆子乱弹腔”在威县和山东临清一带广为传播,成为河北乱弹。早年,河北乱弹与昆曲、高腔、丝弦并称为河北的“昆、高、丝、乱”四大剧种。道光至同治年间,乱弹在民间发展并衍变分流,分为东、西两路。东路流行在山东西北部的临清、夏津、聊城一带;西路流行在河北南部的临西、威县、清河、馆陶等地。后来,西路乱弹艺人到真定(今正定)一带传艺,又把乱弹传至藁城、元氏、赞皇。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乱弹的发展时期,班社众多,名伶辈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乱弹曾两次赴天津演出。建国后,威县、藁城、隆尧、临清四县先后建主了专业性的乱弹剧团,农村业余剧团也相继出现。乱弹戏剧目计有300多个。威县乱弹戏著名艺人史桂枝,能戏很多,文武老生戏、花脸戏都很有名,如杨家将戏的杨继业,铜锤花脸包拯。l954年威县乱弹剧团还请回老艺人,排演了《临潼山》,参加河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966年5月,在天津举办河北省中小型现代戏汇报演出,威县乱弹剧团演出的《姑嫂打靶》颇受称道。令人惋惜的是,河北省仅有一个乱弹剧团(威县乱弹剧团),也因故于1983年改唱豫剧。

浦江乱弹

浦江乱弹起源于南宋末年,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一个在中国戏剧史占有重要一席的古老优秀戏曲剧种,腔调主要有三五七、乱弹三尖、二凡、芦花调、拨子等,各分若干板腔。伴奏乐器以笛子、唢呐等吹奏乐器为主,弦乐只起辅助作用,曲调既华丽、流畅、舒展,也具有激昂、高亢、悲壮、沉郁等感情特点,表演则粗犷有力,具有农民艺术的特色。

建国后,浦江因隶属金华地区,浦江乱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婺剧的主要腔调。婺剧的六大声腔之一的“乱弹”,其实就是浦江乱弹,而流行在婺、衢、处、温、台(台州乱弹)等地区各县市的婺剧乱弹,都无一例外地深受浦江乱弹的影响。

北方讲唱艺术在南方流行后,由于南方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以及人们性情、喜好等各方面的不同,南方人不可能照搬全抄,而是在吸收北诸宫调的基础上,根据南方的特点和本地民众的口味,进行了再创作,形成了具有南方特色,更适合南方人口味的南诸宫调。浦江坐唱班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采用了大量当地民间乐曲作为基调,使得诸宫调和踏歌产生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浦江乱弹。

而在这之前,温州的南戏在北宋宣和年间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产生的南戏,是用里巷歌谣演唱的,仅仅出现在社火等祭神活动中,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戏。只有到了南宋光宗朝(1190~1194),才出现了象《赵贞女》、《王魁》这样成熟形态的剧目,成为真正意义上戏剧。浦江作为浦江乱弹的发源地,影响遍及婺、严、衢、处、温、台各州和江西等地。讲唱艺人为了谋生,四出流浪,足迹所至,对南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正在成长中的南戏大量地吸收了南诸宫调――浦江乱弹,而逐渐摒弃了“里巷歌谣”,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整饬、融合后脱颖而出了。

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基础,并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我国最早的戏剧南戏的相互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菜篮曲又名踏歌,曲调自由,歌词不一,顺口溜唱,一歌一和,各适其适,亦称“天下和”,主要用于婚丧礼仪和祭神等活动,宋代已盛行于浦江民间,成为脍炙人口的汉族乐曲。如今在浦江农村,农民们挑担行路、上山下山时随口哼哼出来的浦江乱弹,依稀还有当年踏歌的痕迹。

生活在宋代的浦江籍诗人吴渭所赋的《田园杂兴》一诗中对乡间唱踏歌已有明确记载。他写道:“土膏初动雨初收,草径芳亭趣最幽。坐睡略醒朝市梦,踏歌时有里闾游。 ” 而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30103/128408.html

更多阅读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哪个版本好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目前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和问题

目前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和问题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我是三月八日晚得到开会通知的。通知中要我就“目前我国心理学发展的状况:成就和问题”这个题目,准备一下在会上发言。对这个“考题”,我很犯愁,因为:我一向是消息不灵通,“两耳不

韩国经济发展简史1953-2005中文版 世界经济简史

韩国经济发展简史(中文版)海宁2012.04.04海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是我在2006年写的,现翻译成中文,并稍加评注。韩国经济发展简史(2006年,英文版)香港楼市的三次崩盘(摘自《香港地产业百年》)有人问哪个《发展经济学》的版本好,我也

中国审美文化简史 组织文化发展简史

     组织文化发展简史  文化学兴起于19世纪末,人们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主要从精神文化方面理解,把文化看成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对宗教、信仰、思维、心理、语言、艺术等的反映;第二

世界简史txt 谈奢侈品投资(九): 世界钻石发展简史

     基于中国股市的十年零涨幅,房地产的几近疯狂(可以看看禁播的《蜗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人们将视线投注奢侈品和收藏品。为此,笔者将展开对奢侈品与收藏品的分析,与读者一一道来,了解其中缘由,为投资开拓思路。深度探究世界钻石资

声明:《心理学发展简史流派 乱弹 乱弹-剧种简史,乱弹-主要流派》为网友那些逝去的美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