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族是缅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约124万人(2004年估数),占缅甸总人口的2.4%,主要分布在克钦邦、掸邦和实皆省,在印缅边境和中缅边境瑞丽江流域以及中国的云南省也有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傈僳族即是克钦族的分派。缅甸境内的克钦族人,则组成武装反政府组织争取民族独立自主。
克钦族_克钦族 -简介
缅甸的克钦族与中国的景颇族是同一民族,同族不同称。中国境内的景颇族有12万余人,据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在缅甸的克钦族总数约56万人。缅甸的克钦族主要要居住在克钦邦山区,瑞丽江流域、掸邦山区以及景栋地区,在印度阿萨姆邦那加西部山区也有少量克钦族居住。
克钦族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人体特征与缅族相近,是一支与占缅人有着渊源关系的缅族亲属民族。“克钦”是他称,自称为“景颇”(意为“人”)或“班阳”。据考,缅甸的克钦族为外来迁徙民族。至今克钦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转省腊崩”(平坦的山顶)的传说。相传,克钦人的祖先大约在7世纪时开始由西藏东部青藏高原沿横断山脉南迁。8世纪时已定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了。11世纪,他们沿恩梅开江,迈立开江逐渐迁入今缅甸境内。
克钦族进入缅甸境内之后,又分两路向南迁移。一路从孙布拉蚌沿着南部山地迁移,尔后又向西南方向迁移,另一路则沿着三角地带的山脉,从恩梅开江沿岸南下并逐渐定居下来。15世纪克钦族再次南迁,开始与缅族、掸族接触,接受缅甸文化。
克钦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克钦族有自己的语言,克钦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克钦语是缅语的亲属语言,语法与缅语完全相同,基本词汇中有60%与缅语一致。克钦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克钦文字为19世纪末美国浸礼教会传教士首先创制,后几经完善,现已固定成型。克钦族的传统社会形式为村社制,其基层政权实质上仍为头人、山官、土司所掌握。
克钦族
克钦族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民族。主要行业有农业、畜牧业、矿产和林产品开采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克钦族的农业分为平原种植、雨季山坡早地种植和梯田种植3种,平原和梯田种植比较固定。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豆类、麦子、甘蔗等,雨季山坡旱地种植较为粗放,多以刀耕火种、轮歇丢荒的方式进行。主要作物为早稻、玉米以及套种的瓜果蔬菜。克钦族人饲养牛、猪、鸡等动物。饲养的目的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婚丧嫁娶和敬神的需要。
克钦族人大多相信鬼神和万物有灵,上层知识分子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克钦人性格强悍、豪爽倔强,有助人为乐的美德。
克钦族_克钦族 -服饰
男子服饰
克钦族男子服装一般为对襟圆领的黑色短上衣,下身着筒裙。克钦男式筒裙质地多为棉布,颜色较深。图案一般为黑底上配有绿色粗格花纹。此外也有着短及膝盖的宽脚裤或穿长裤的。老年男子喜欢留发辫,用黑布包头。年轻人则喜欢用白布包头。克钦族男子随身佩有长刀,肩上往往还斜挎着一个挎包。为了驱邪避祸,克钦族男子有纹身的习惯。
女子服饰
克钦族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下着深颜色的花筒裙,佩戴银项圈、银耳环和银手镯。妇女上衣往往饰有一排排的银泡。已婚妇女均包头。脚穿拖鞋。有些妇女受住在坝区的掸族妇女的影响,喜好穿紧身白色.上衣,用白布包头。
克钦族_克钦族 -饮食文化
大米是克钦人的主食,玉米、大麦、小米、芋头、豆类等次之。克钦族喜欢用竹筒烧饭,把适量的米和水灌入一段有节的竹筒内,把竹筒口用草或芭蕉叶塞住,放在火塘边烘烤,等竹筒烤焦后饭也就熟了。这时用刀把竹筒破成两半,将饭取出即可食用。这种饭缅语叫做“基倒特敏”(竹筒饭),吃起来清香可口。在野外煮竹筒饭非常方便省事,只要身带一把刀,带上米和取火工具即可。
吃饭时,克钦族人一般不用碗筷,每次进食时都要把食物用树叶或芭蕉叶分成若干包。不论宾主,不分老幼,每人二包,用手抓食。克钦族人非常喜欢喝酒,不管男女老幼,每人都要随身携带一个装满了酒的竹筒或葫芦壳。凡是婚丧、生子、乔迁新居、举行目瑙节等,他们都要大喝特喝。克钦人的酒量很大。喝酒时往往不需要下酒菜。
克钦族_克钦族 -历史记载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克钦族是南迁的氐羌族群的一支后裔,中国史书上记为“寻传蛮”和“峨昌蛮”。景颇族历史以来保留一种古老的习俗,老人去世后,要请巫师将老人的灵魂起渡回老家,巫师口中念念有词,一站接着一站念出地名,直到克钦族的老家。
克钦族_克钦族 -居住文化
克钦族一般将寨子建于海拔1500-2000米的高山上。每个寨子一般为十至几十户人家,大的可达百余户。为了防火,克钦人的住房互不相接。各寨之间相隔近则半里远则十多里。克钦族人的房屋为长方形,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房屋顶一般为人字形架构。
克钦族老百姓的住房称为“荫达”,山官、土司的住房称为“腾努”。住房的称呼虽然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荫达”与“腾努”的区分在于腾努里装饰有太阳、月亮的图案,供养着“玛岱”天神。除少数山官、杜瓦(土司)住瓦房外,一般百姓都住竹木结构的茅草房。一般而言,克钦人的住房多建在山坡上,一边接地,一边架空。也有建在离地面二三尺高的木桩上的。克钦族认为如此建房既可防潮,又可防蛇。克钦族房屋全用粗大的树干作为支架,地板多由剖开的竹子捆扎而成,墙则用粗竹席隔出。房子前面安放有进户入室用的木楼梯。
传统的克钦族房屋设有安放祖先及神灵牌位的“鬼房”。鬼房的柱子上要悬挂一条红绿巾和一些牛头,鬼房不允许外人进去。克钦族传统民宅一般开有前后两个门,前门为活人出入之用,后门是专门为鬼魂而开设的。客人要是误入鬼门,主人便认为是奇耻大辱,要罚这个走错门的客人杀牲祭祀,以安鬼神。
克钦族欢庆目瑙节日
此外,有些克钦族人家还专门设有一间称为“英拉达”的少女住房,也有将贮存粮食的房间临时当“英拉达”用的。克钦族的房屋最多只住七八年,之后他们便要重新盖房。克钦族人常常是一家盖房多家相助。小的房屋一般一天就能完成,大房子两三天也能建完。建房时,主人不仅要用白酒、米酒和饭菜招待帮忙者,而且还要送给作为主要建房者的木匠师傅一个舂米锤和一付三脚锅架。新屋竣工后,要请巫师用两片干竹片磨擦生火,烧起大火塘,然后要用大火塘的火点燃其它各个火塘,以此表示妇女们可以开始在新屋内煮饭烧水了。入住新房时,克钦族人还要举办庆祝仪式。
克钦族_克钦族 -家庭习俗
家庭是组成克钦族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在克钦族家庭中,父亲是一家之主。女儿成年出嫁后,要离开父母与丈夫一起生活,她也不再是父母家庭的成员。长子婚后虽然与父母分开组成新的家庭,但仍是父母家庭中的成员,可以供奉父系的祖先,继承父系的传统。幼子即使结了婚,也仍要与父母住在一起,并与父母一起在地里劳作。
在特权世袭和遗产继承方面,克钦族家庭十分注重遵循父母意愿和传统习惯。一般来说,只有男孩子才有世袭的权利。按克钦族的古老习俗,在施行“贡萨’’(封建主制度)和“贡劳”(非封建主制度)制度的地区,由幼子世袭特权,而在施行“贡尧贡洒”(民主制度)制度的地区,则由长子世袭特权。当地的首领由当地民众认可的“杜瓦”世袭者充任。由于幼子享有特权,可以世袭“杜瓦”,所以享有举办目瑙节、敬天神、接受民众送来的猎物和谷物的权力。
依照传统,非幼子可以在父亲的领地内重新开一块地生活,自己当“杜瓦”:也可以到其他的某一个“杜瓦”的属地,给当地的首领送些礼物,请求得到一块土地重新建立村落,成为“杜瓦”。但他不能享有父亲的特权和继承遗产。父亲去世,财产须由幼子继承。若幼子未成年,则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有义务继续抚养他。如果死者没有儿子或幼子是非婚者,则由其养子或者是其最小的弟弟继承遗产,也可以由其侄子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来继承。此外,死者的妻子也可以继承遗产.但她必须与死者的兄弟结婚。如果她与其他人结婚则会失去继承权。在施行“贡尧贡洒”制度的地区,一般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继承遗产。
克钦族_克钦族 -克钦独立军
克钦族人极善于在山区行动,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从克钦族中雇用青年从军,盟军从印度打回缅甸时,由克钦族士兵组成的军队往往打前锋,为缅甸的收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克钦独立军组建于1961年2月5日,是缅甸国内老牌的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当地人多称其为“山兵”,部队主要沿用英国军队的管理体制和教练方法。尽管其目标更倾向民族问题而不是共产主义,但该组织存在的早期正处于中国和缅甸关系低潮期,因此得到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扶持。组织的势力大小一直不断的波动,大约估计在4000或5000人(由一项1980年代中期的估算得知)至8000人(在1990年代晚期的估计)。在与仰光的中央政府作战的期间,克钦独立军由四个地区性的旅级单位组成。一般来说相信独立军的实力在1991年,与政府军签订停火条约以后逐渐稳定成长。从那时起,克钦独立军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伐木(以柚木为主)、经营赌场(部分分布在中缅边境)、玉的买卖和对跨国界贸易收税,同时在整个克钦邦和掸邦北部招募新兵。根据一项2009年的估计,独立军应该有15000名到25000名属于正规成员的男女。
克钦独立军在泰国保有一个小基地,并在该处进行和外界的贸易。独立军控制了大范围的鸦片生产地区并强势的介入其出口贸易。
在1980年代晚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援助,而缅甸的中央政府开始挑拨离间那些反对缅甸统治,并且原本就缺乏良好组织的独立团体。在1991年,克钦独立军位在克钦邦和掸邦边界的第四旅由克钦独立军中分离而出,并独自和政府签订了和平协定。克钦独立组织接下来面对了其他的内部分裂。在1994年2月24日,克钦独立军和中央政府签订了停火协定。缅政府承认其为“克钦邦第二特区”,其辖区位于缅甸克钦邦东北部,与中国云南及印度的阿萨姆邦接壤,控制区面积约287平方公里,下设12个县,总人口约15万人。不过在那之前,该组织在事实上(但非法理上)就于克钦邦建立了独立的统治势力。尽管政府军已经夺回了克钦邦一带的土地,克钦独立军在停火协定之后依然续存。 2011年6月9日,克钦独立军再度与政府军开战,并于14日拒绝政府军停火要求,持续在靠近滇缅边境与政府军激战。
克钦独立军士兵
克钦独立军所辖地区是克钦邦最主要的罂粟种植区,但自1991年始即开始禁毒,不仅不准贩毒,而且不准吸毒,凡贩毒和吸毒者一律处死,其处死的手段令人毛骨悚然!经过努力,克钦独立军辖区内一度确实做到了无罂粟种植,无鸦片贩卖。
克钦族_克钦族 -冲突
2012年2月,据路透社报道,由于政府与叛军的武装冲突,缅甸一万多人逃亡至中国云南省地区寻求避难,这有可能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并让中国陷入复杂的外交困境。据悉,难民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
如今,中国政府容忍难民营的存在,但并没给出官方认可。
缅甸政府与该国最强大的反叛组织“克钦族独立军”发生冲突,致使克钦族逃往边境地区。
报道分析,此次冲突可能不利于缅甸就说服欧美国家取消对缅制裁一事所做出的努力。欧盟和美国都以缅甸政府同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达成和平协议作为取消制裁的前提。
冲突的强度已经减弱,缅甸境内救援组织称所有的难民营都缺乏饮用水,部分营地痢疾横行。救援组织还是担心会有更多人逃离,使本已严峻的局面进一步恶化。
背景
克钦族
缅甸拥有大约6千万人口、135个大小民族,其中第一大民族缅族占总人口的65%,自缅甸11世纪中叶形成统
一国家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19世纪,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3次侵缅战争并于1886年正式在缅甸建立起殖民统治。
英国人一开始即对缅甸采取“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政策,有意识地把一些军政要职逐步让给克伦、克钦和佤族等少数民族,并挑拨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关系,诱发了缅甸民族分离主义的抬头。而另一方面,克钦等缅甸少数民族中的大部分人也抛弃了传统的拜物信仰,改信基督教,与英国人合作对付缅族人。
根据2009年的统计,缅甸有约5913万人口,主要有缅族(约占69%)、掸族(约占8.5%)、克伦族(约占6.2%)、若开族(约占5%)、孟族(约占3%)、克钦族(约占2.5%)、钦族(约占2.2%)、克耶族(约占0.4%)等。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族、克钦族、克伦族、掸族和孟族等族有文字。
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一直为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所困扰,民族问题贯穿于独立至今的整个历史进程,成为影响缅甸政局、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关系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可以说,缅甸是世界上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有观点认为,缅甸民族问题的发展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1948-1962年吴努执政时期为产生阶段;1962-1987年奈温统治时期为全面激化阶段;1988年苏貌军政府上台至今为逐渐缓和阶段。
由于克钦独立武装的士兵以前长时期的战争和未来可能的战争,“克钦政府”在军队建设上从来没有松懈过。按照“克钦政府”的规定:男子从13岁起就必须当兵,且终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军队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战事发生就必须马上回来;每户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须3名参军,有3或4名子女必须两名参军,有两名子女必须一名参军;如果没有男子就招女兵。
按照克钦独立组织的统计,克钦独立军军力号称占到了克钦总人口7%,并宣称都是基督教徒(相信他们从上帝领受的爱,期待和平,不再有仇恨,不再有战争)。不过据知情人士介绍,实际上克钦军总兵力不超过1.5万人,分为5个旅,加上各种政府工作人员也只有3.2万多人;也有说法称只有8000人。
针对复杂的民族问题,缅甸新总统吴登盛2011年3月30日在联邦议会发表演说时,呼吁各民族加强团结,携手协作建设新的现代化民主国家。吴登盛说,缅甸需要依靠政治、经济和国防力量来建设国家。民族团结是重要的政治力量,需要以爱国精神加强各民族团结,“和平之桥已经架设,欢迎持不同意见的人前来合作”。
升级
2013年1月初,缅甸北部克钦邦战事再次升级,缅甸官方电视台1月3日引述国防部的消息承认对克钦独立军发动空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月2日呼吁缅甸政府确保平民安全;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纽兰敦促缅甸政府与克钦军停火,并开始和平对话。克钦武装人士1月3日表示,强大的军方不会受到缅甸政府的限制,他们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打消西方对缅甸民主进程的期待。
缅甸政府军指责克钦独立军攻击政府运输车队,在克钦独立军总部拉杂一带发动较大攻势。此前,缅甸当局一直不承认对克钦独立军发动空袭。缅甸总统吴登盛办公室主任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缅甸军队没有进攻克钦,军用直升机和飞机飞往克钦是为驻扎在那里的、被切断后勤补给的政府军提供给养。”不过,克钦当地的高层人士却披露,战斗升级已经是一个多星期前的事,“政府军每天都要派至少2架武装直升机编队或喷气战斗机对克钦独立军总部驻地发动攻击。”这名高层人士表示,缅军试图对突然进驻拉央一处临时基地的部队进行武器弹药和粮食补给,而那里距离克钦独立军总部驻地拉杂仅一步之遥,克钦独立军感到威胁,因此拒绝允许政府军的补给车队进入,由此导致双方冲突升级。
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相互指责对方首先采取军事行动,造成了冲突的升级。《缅甸新光报》3日发表文章,指责克钦独立军不断破坏公路、铁路运输,攻击警察哨所,并表示缅甸军队没有主动发起进攻。文章还说,缅甸联邦政府致力于民族和解,到目前为止已经同10只少数民族武装签署和平协
缅甸克钦独立军士兵议,同时和克钦独立军进行了11次和平谈判。2012年10月30日,由于克钦独立军军事将领拒绝出席会议,导致双方谈判无果而终。政府军在12月30日的行动是为了清除KIA进攻政府军事补给线的据点。文章表示,在进攻中缅甸军队使用了“空中掩护”,此外政府军还缴获了大量弹药。
拉杂位于中缅边界处,对面就是中国云南省边境城市盈江。盈江县那邦镇和保山市腾冲县的当地居民证实:“能看到武装直升机在向克钦进攻。还有的克钦人逃到我们的村寨去亲戚家里避难。”据称,在2012年12月28日和2013年1月1日,分别有2架缅军战斗机在攻击克钦武装时盘旋在盈江县那邦镇和保山市腾冲县上空。2012年12月30日18时30分,还有3发缅军炮弹落入盈江县那邦镇,损毁了一幢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