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子(学名: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是天南星科石柑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泰国、老挝、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2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阴湿密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别名:石蒲藤、石气柑、柑子菌芋、岩香、青蒲芦茶、藤桔、石戎芦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笔标、铁斑鸠、小毛铜钱菜、风瘫药、六扑风、石上蟾蜍草、猛药、铁板草、石柑、石柚、石葫芦(潮汕)、石南藤、搭壁葫芦(汕头)、背带藤(粤北)、石葫芦、石蜈蚣、山甲由、上壁蜈蚣(惠阳)。
石柑子_石柑子 -名称
石柑子(四川)竹结草(广西上思),爬山虎(广西南宁),风瘫药、毒蛇上树、上树葫芦(广西金秀),六扑风(广西北流),巴岩香、青葫芦茶、石葫芦(广西苍梧),马连鞍(广西宁明),百步藤(广西田阳),石上蟾蜍草(广西昭平),大疮花、葫芦草、石百足(广西玉林),千年青(广西靖西),落山葫芦(广西凌乐、苍梧),小毛铜钱菜(贵州榕江),伸筋草、青竹标、岩石焦(贵州荔波),铁斑鸠、巴岩姜(贵州兴义);石柑儿(贵州合江),关刀草(贵州峨山),猛药(广东英德),铁板草(云南沧源)
石柑子_石柑子 -植物形态
石柑子
附生藤本,长0.4-6米。茎亚木质,淡褐色,近圆柱形,具纵条纹,粗约2厘米,节间长1-4厘米,节上常束生长1-3厘米的气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鳞叶1枚;鳞叶线形,长4-8厘米,宽3-7毫米,锐尖,具多数平行纵脉。叶片纸质,鲜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干后表面黄绿色,背面淡黄色,椭圆形,披针状卵形至披针状长圆形,长6-13厘米,宽1.5 5-5.6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常有芒状尖头,基部钝;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侧脉4对,最下一对基出,弧形上升,细脉多数,近平行;叶柄倒卵状长圆形或楔形,长1-4厘米,宽0.5-1.2厘米,约为叶片大小的1/6。花序腋生,基部具苞片4-5(-6)枚;苞片卵形,长5毫米,上部的渐大,纵脉多数;花序柄长0.8-1.8(-2)厘米;佛焰苞卵状,绿色,长8毫米,展开宽10(-15)毫米,锐尖;肉穗花序短,椭圆形至近圆球形,淡绿色、淡黄色,长7-8 (-11)毫米,粗5-6(-10)毫米,花序梗长3-5(-8)毫米。浆果黄绿色至红色,卵形或长圆形,长约1厘米。花果期四季。
石柑子_石柑子 -产地生境
产我国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各省区海拔2400米以下的阴湿密林中,常匍匐于岩石上或附生于树干上。越南、老挝、泰国也有。
【国内分布】: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广东省, 广西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国外分布】:琉球群岛; 越南、老挝、泰国。
【是否栽培】:野生
【海拔下限】:200
【海拔上限】:2400
【是否中国特有】:否
【是否引种栽培】:非人工引种栽培。
石柑子_石柑子 -药品简述
药名:石柑子
汉语拼音:shiganzi
英文名:HerbofChinesePotho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Pothoschinensis(Raf.)Merr.[TapanavachinensisRaf.]
2、PothoscathcartiSchott
拉丁文名;HerbaPothiChinensis
功效分类:理气药;止痛药;祛风湿药。
科属分类:天南星科。
别名:石蒲藤、石气柑、柑子菌芋、岩香、青蒲芦茶、藤桔、石戎芦茶、爬山蜈蚣、伸筋草、青笔标、铁斑鸠、小毛铜钱菜、风瘫药、六扑风、石上蟾蜍草、猛药、铁板草、石柑、石柚、石葫芦(潮汕)、石南藤、搭壁葫芦(汕头)、背带藤(粤北)、石葫芦、石蜈蚣、山甲由、上壁蜈蚣(惠阳)。
性味:味辛;苦;性平;小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行气止痛;消积;祛风湿;散瘀解毒。
主治:心、胃气痛;疝气;小儿并非积;食积胀满;血吸虫晚期肝脾肿大;风湿痹痛;脚气;跌打损伤;骨折;中耳炎;耳疮;鼻窦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浸酒搽,或鲜品捣敷。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阴湿密林中常匍匐于岩石上或附生于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500-1600m的密林中树干上。
资源分布:
1、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云南。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石柑子、紫苞石柑的全草。
采收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炮制方法:
石柑子_石柑子 -中药化学成分
从石柑子全草中分得武珀酸(succinic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
石柑子_石柑子 -单方验方
1、治疗跌打久积、骨髓炎:石柑子30-60克水煎。冲酒服。另外取本品磨粉拌醋为糊,外敷患处。
2、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石柑子6-10克,蒸猪肝食或煎水当茶喝。
3、治风湿关节炎:石柑子30至60g,水煎,冲酒服。
4、治风湿关节炎:石柑子、忍冬藤、海风藤、链珠藤各15至30g,水煎,冲少许酒服。
5、治急性中耳炎、鼻窦炎:鲜石柑子捣烂取汁,滴患处。
6、治无名肿毒:石柑子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7、治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石柑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8、治跌打后期筋骨拘挛:石柑子30g(鲜用加倍)煲猪脚或配半枫荷,水煎服。本品常用量15至60g,外用适量。
石柑子_石柑子 -药用相关
【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 chinensis (Raf.) Merr.;石柑子P. cat hcartii Schott 及藤橘P. angustifolium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淡,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外用治骨折,中耳炎,鼻窦炎。
【用法用量】: 0.5~1两,酒泡服或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捣烂取汁,滴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选方
治小儿食滞成疳:石柑子、桐寄生。蒸鸡肝或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文献论述
①《分类草药性》:"消食,治风湿麻木。"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心胃气痛,疝气,除脚气。"
③《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祛风湿。治风湿骨痛,耳疮。"
④《四川中药志》:"治小儿五疳,大人寒气入骨,不红不肿,湿流关节,麻木等症。并能止咳,止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