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长乐人,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军官家庭。原名为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翻译家,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冰心_冰心 -简介
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原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冰心_冰心 -生平
冰心少年时期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参加过抗击日侵略军的战争,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搬迁到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之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涟,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即今北京市第166中学)。
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冰心与吴文藻
青年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文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间,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1年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对人生的感悟和自然四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繁星》《春水》等。
美国留学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后二人相爱。
任教清华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62年3月 周恩来总理与冰心在飞机上
结婚成家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