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简介 夏洛蒂 夏洛蒂-个人概述,夏洛蒂-人物简介

夏洛蒂(全名:夏洛蒂・勃朗特;Charotte・Bronte),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穷牧师家庭。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大的。夏洛蒂的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习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死去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夏洛蒂的《简・爱》因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立即引起当时评论界的重视,而艾米莉则凭着《呼啸山庄》这部有着奇想象力的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夏洛蒂_夏洛蒂 -个人概述

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穷牧师家庭。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大的。

夏洛蒂_夏洛蒂 -人物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简介 夏洛蒂 夏洛蒂-个人概述,夏洛蒂-人物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Charotte・Bronte)

母亲不幸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两个妹妹艾米莉、安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但是她在意大利学习的经历激发了她表现自我的强烈愿望,促使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以笔名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创作诗歌并投稿(1846年)。

夏洛蒂_夏洛蒂 -作品

小说


夏洛蒂

1847年:代表作《简・爱》(Jane Eyre)

1849年:《谢利》(Shirley)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1857年:《教师》(The Professor),创作于《简・爱》之前,不过因为许多出版社拒绝出版,所以直到夏洛蒂死后才出版。

诗歌

《from Retrospection》:创作于1835年

1846年:《库瑞尔、艾利斯与阿克顿・贝尔的诗集》(Poems by Currer, Ellis and Acton Bell):由勃朗特三姐妹联合出版。

夏洛蒂_夏洛蒂 -简爱概述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这本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 《简・爱》是一部反响巨大的书。出版商在1847年10月就出版了这部作品。萨克雷称赞它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次年印行第三版时,《评论季刊》上提到“《简・爱》与《名利场》受到同样广泛的欢迎。乔治・艾略特则深深地被《简・爱》陶醉了”。

写作特色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但是罗切斯特自己也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当然也是有爱情的。 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们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肤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内容简介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都去世了。简・爱被送到盖茨赫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侍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姐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洛伍德慈善学校。学校校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丹伯尔小姐很关心她。在学校里一场传染性的猩红热,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打击很大。 简・爱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特恩费德庄园。在特恩费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切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黛拉・瓦伦斯,而罗切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爱到特恩费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切斯特;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切斯特的马,罗切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切斯特。罗切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爱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在特恩费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爱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切斯特并扑灭火。罗切斯特告诉简爱三楼住着一个女裁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切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切斯特会向英格拉姆小姐求婚。在宴会上罗切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轻慢,罗切斯特却邀请简・爱跳舞,简・爱感觉到自己对罗切斯特产生感情。 一天,罗切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切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切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爱。 简・爱又回到特恩费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切斯特向她求婚,简・爱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令人恐怖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的面罩撕成两半。罗切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的面罩真的成了两半。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切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切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婚纱的面罩。 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爱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简・爱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切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简!简!”她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特恩费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切斯特为了救她,被烧伤了一只手臂并且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爱赶到农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了;两年之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被治好了,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小说中的著名对白

你忍耐一会儿,别逼着我回答,我――我现在多么依赖你,唉,该怎么办呢?简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从小就被宠爱坏了,他犯下个极大的错误,不是罪恶--是错误。它的后果是可怕的,唯一的逃避是逍遥在外,寻欢作乐。后来他遇见个女人,一个二十年里他从未见过的高尚女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机会,可是世故人情阻碍了他,那个女人能无视这些吗? 每个人以自己的行为向上帝负责,不能要求别人承担自己的命运…… 你的怀疑折磨着我……答应吧!答应吧……上帝饶恕我,别让任何人干扰我,她是我的,我的…… 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情的机器。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夏洛蒂_夏洛蒂 -个人简介

姓名:夏洛特・勃朗特 Charlotte Bronte

生卒年份:1816-1855

名人职称:英国女作家。

名人国家:英国

夏洛蒂_夏洛蒂 -人物生平

童年

夏洛蒂在六个孩子中排第三。当她年仅五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她母亲的姐姐伊利莎白・布朗威尔搬到牧师寓所照顾这群孩子。夏洛蒂的父亲是剑桥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学习渊博,他常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给他们讲故事,这是自母亲死去后孩子们所能得到的唯一乐趣,同时也给夏洛蒂以及两个妹妹带来最初的影响,使她们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当夏洛蒂八岁时,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利莎白死于肺结核。夏洛蒂突然成为家中年纪最大的孩子,肩上所担的责任练就了她强烈的个性。外表与个性 夏洛蒂・勃朗特身高不到五英尺,身材纤细。她配戴眼镜以纠正近视,而且认为自己普普通通;她在政治上保守,意志坚强,聪明和充满抱负;她心怀高尚的道德原则,尽管在别人面前感到羞怯,却总是准备坚持自己的信仰。

教育

1824年,夏洛蒂在科文桥的修女学校(《简爱》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就读了八个月,就像《简 爱》中写的那样,饥饿,寒冷,繁重乏味的宗教祈祷,冷酷粗暴的教养方法,摧毁了孩子们的健康,1825年流行的斑疹伤寒使得全校孩子病倒了一半,还有大部分感染上了肺结核,两个姐姐因此去世,夏洛蒂也埋下祸根在迪斯伯里的Roe Head学校(结识终身朋友埃伦・纳西和玛丽・泰勒的地方)就读两年和担任老师三年(1835年至1838年),在布鲁塞尔的Pensionnat Heger就读两年(1842年至1843年),(在那里,她爱上了她的老师康斯坦丁・海杰)。1824年至1831年期间,她与弟妹在家自学,接受父亲和布朗威尔阿姨的教育。夏洛蒂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刺绣工。

事业

勃朗特先生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女家庭教师,而且夏洛蒂曾在两个家庭担任过家庭教师:第一,1839年,Lothersdale的Stonegappe的西奇威克(Sidgwick)家教书三个月;第二,1841年,罗顿的Upperwood House怀特家教书六个月。夏洛蒂讨厌家庭教师这份工作,并且建议艾米莉和安恩在霍沃思一起开办自己的学校。布朗威尔阿姨给了她们一笔钱,却因没有人来报名而未能实现计划。夏洛蒂真正想成为一位作家。在她年纪很小的时候,她和弟弟布朗威尔一起撰写诗歌和以想象世界的安格里亚(Angria)为中心创作小说,而且他们写出了大量的作品,夏洛蒂后来声称她在十三岁以前的写作比十三岁以后多。1846年,夏洛蒂劝说妹妹以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姐妹三人不分性别的笔名)发表诗歌,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人注意,遭人歧视。出版后只卖了2本。但是三姐妹的创作热情受到了鼓励,于是三姐妹又开始埋头写小说。这时,夏洛蒂已30岁。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写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她们把三部小说一起寄给出版商。不久,出版商回复她们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已被接受,但夏洛蒂的《教师》将被退回。这对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反而憋着一股气又开始写另一部长篇小说《简・爱》。《简・爱》中的人物和情节,大多是她生活中经历过或者非常熟悉的,再说她又充满了激情,所以写作进度很快,不到一年就脱稿了。稿子交出去以后,令出版商大为惊喜,通宵不眠地审读。最后,出版商认定它是一部杰作,决定马上出版。就这样,两个月后,《简・爱》(1847)就问世了。当时的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简・爱》,更是引起轰动,大街小巷里都在谈论这部小说,人们还到处打听和猜测,作者到底是谁?1849年,《雪莉》出版之后,夏洛蒂的身份不再神秘,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1853年《维洛特》的发行巩固了夏洛蒂在文学史上地位。

家庭

1852年12月,勃朗特先生的副牧师亚瑟・贝尔・尼克尔斯向夏洛蒂求婚。尼克尔斯先生跟随了勃朗特先生八年,他的求婚使夏洛蒂与她父亲都感到惊讶。勃朗特先生拒绝了,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女儿身体病态、虚弱而不能够怀孕,夏洛蒂也谢绝了求婚。然而,尼克尔斯先生没有退缩,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们在1854年6月29日结成了夫妇,可夏洛蒂于1855年3月31日,婚后第二年就离世了。

夏洛蒂_夏洛蒂 -勃朗特姐妹

1847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英国先后出版。这两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文学界强烈的轰动;而这两部不朽的名着竟出于名不见传的两姐妹之手,更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这两姐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的《简・爱》因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立即引起当时评论界的重视,而艾米莉则凭着《呼啸山庄》这部有着奇想象力的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两姐妹的成功却源自她们那孤独、苦闷和不幸的生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20103/124267.html

更多阅读

访《简爱》作者夏洛特·勃朗特故居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6月初,一个阴沉沉的上午,同丈夫来到了我最崇拜的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故居。以一种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了这座孕育了非凡文学三姐妹的老式房子。它是一座乔治年代风格的石头建筑,房间内保持着原有的家具和风格,阵列着一些勃朗特姐妹

访英纪游17:霍沃斯——访夏洛蒂·勃朗特故居一

霍沃斯(Haworth)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为什么西约克夏的一个山区小镇,会引起我这么大的兴趣,专门要前去拜访的。因为这是我敬佩的一位英国女作家,《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ë)的故乡。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一本

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 夏洛蒂勃朗特名言

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文/阿琪根据英国小说翻拍的电影《简爱》有好几个版本。基本上每过几个年头,就有人投巨资翻拍。从黑白片到彩色片,阵容一次比一次豪华。而每一代人演绎的简爱,除了容貌越来越美丽,衣饰越来越华丽之外,故事的骨架,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的照片

2008-12-04 23:09:30 zhwj《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圣女还是欲女?(来自“文化先锋”)详见此网页所介绍的书:http://tg1a92.mail.163.com/a/j/readdata.jsp?sid=WBwfOVGGKkiGCssQJPGGYsMmescxGPlt&mid=326:xtbBRhWXTEX0K0p4rAA

伦勃朗《夜巡》 木匠家庭 伦勃朗

夜巡布面油画363 ×437cm1642 年作荷兰阿姆斯特丹霍兰国立博物馆藏《夜巡》赏析(文章来自互联网)《夜巡》是伦勃朗最著名也是给他带来太多麻烦的一幅作品。伦勃朗因为它引起了一场诉讼,在创作和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是当

声明:《夏洛蒂勃朗特简介 夏洛蒂 夏洛蒂-个人概述,夏洛蒂-人物简介》为网友鬼山孤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