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男,1970年生,江西丰城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司法制度学科负责人,国家重点学科诉讼法学司法制度方向学术带头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司法制度二级学科),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03),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5),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理论类市级人才(2007),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司法机构的专家咨询委员。
徐昕_徐昕 -人物概况
法学院教授徐昕徐昕,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司法研究所主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03),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5),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1992)。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案例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在Issues&Studies、《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中国法学》、《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独著《诗性正义》、《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论私力救济》、《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译著《正义的纯粹社会学》、《中世纪神判》、《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公共知识分子》、《证据法的经济分析》、《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合著《影像中的司法》、《中国司法制度》、《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外国证据法》、《民事证据法专论》等十多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二十多项,著作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等若干奖励,入选全国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主编《司法》杂志、《北理法学》,主持司法文丛。
研究方向: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学。
徐昕_徐昕 -人物生平
1988年,进入江西师范大学,1993年,取得律师资格,
1995年,取得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
1996年,取得经济师资格,
2003年,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司法制度学科负责人。
2010年7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
徐昕_徐昕 -研究方向
司法制度,民事诉讼法学
徐昕_徐昕 -出版论著
专著
《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1.《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入选全国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2.《论私力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07),中国法学会“全国第一届青年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2007),2003年清华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司法部,2006)。
3.《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获全国第五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合著
《文学中的司法》1.《文学中的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徐昕主编
2.《司法制度讲演录》,法律出版社2008年,徐昕主编
3.《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徐昕主编
4.《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
5.《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6.《中国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2005年
7.《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8.《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9.《外国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民事证据法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金融犯罪与防治》,广州出版社1997年
12.《证券法学》,广东经济出版社1996年
译著
1.[美]布莱克:《正义的纯粹社会学》(原名《正确与错误的社会结构》),徐昕、田璐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2.[英]巴特莱特:《中世纪神判》,徐昕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3.[意]卡佩莱蒂:《比较法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美]波斯纳:《公共知识分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5.[美]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徐昕、徐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004年
6.《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7.[意]卡佩莱蒂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
主要论文
《华中法律评论》1.“纠纷运动的理论框架”,未刊稿
2.“法庭上的妓女:身体、空间与正义的产生”,未刊稿
3.“司法过程的性质”,未刊稿
4.“司法程序的实证研究:方法、误区与技术”,未刊稿
5.“司法过程的性质――评卡拉玛德雷的《程序与民主》”,《二十一世纪》2008年12月号,简本载《法制日报》2008年1月13日
6.“司法改革中的合作主义――人民监督员调查札记”,《诉讼法学研究》第13辑(CSSCI),2008年,简本载《方圆法治・人民监督员专刊》2008年第3期
7.“暴力与不信任――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2000~2006”,《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转载,完全版载《民事程序法研究》第4辑
8.“ThePrivateEnforcementofLaw:MaterialsfromChina”,Issues&Studies43,no.2(June2007):129-173,SSCI来源期刊
9.“私力救济考”,《华中法律评论》第1辑第1卷,2007年
10.“司法决斗考”,《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1期(CSSCI)
11.“反思‘上帝的审判’――评巴特莱特的《中世纪神判》”,《北方法学》2007年第4期
12.“中国农民工为何‘以死抗争’”,《二十一世纪》2007年4月号;完全版3万字,“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载《乡村中国评论》第2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另载《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6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13.“诉权的经济分析”,《云南法学》2007年第4期,简本载《法学家茶座》第14辑,2007年
14.“私力救济的性质”,《河北法学》2007年第7期(CSSCI)
15.“‘执行难’的理论争鸣:公力救济与私力救济之间的竞争与互补”,《时代法学》2007年第1期,第二作者
16.“人民监督员制度批判”,《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31期,2006年秋冬季号
17.“迈向社会和谐的纠纷解决”,《司法》第一辑“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法律出版社2006年;完全版17万字,《构建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法治论坛》第3-5辑连载
18.“法官为什么不相信证人?”,《中外法学》2006年第3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10期转载,简本《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的作用》,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司法》2006年第4期
20.“私力救济的神话之维――兼论法院的产生”,《现代法学》2006年第1期(CSSCI)
21.“‘林中路’:民事诉讼模式・体制论述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CSSCI)
《比较法研究》22.“非正式开庭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转载,简本《为什么非正式开庭――民事司法改革的一种思路》,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完全版《非正式开庭的问题与对策――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一种思路》,天则经济研究所、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立法与司法体制改革”项目,载茅于轼主编:《民主法治》,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23.“认真对待私力救济”,载吴敬琏、江平主编:《洪范评论》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4.“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2005年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载陈光中、陈卫东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第912-917页
25.“法律的私人执行”,《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CSSCI),《中国法学文档》(米健主编)第3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法律是否重要――来自华南的一个民间收债案例”,《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1期(CSSCI)
27.“国家的态度:民间收债和私力救济的表达与实践”,《中外法学》2004年第1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4期转载
28.“为什么私力救济?”,《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1期转载,《民事程序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收录,完整版5万字,《制度经济学研究》第5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29.“为什么合作?――华南一个民间收债个案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2期,天则内部文稿系列2003第19期;修订版3.8万字,《民间收债的政治经济学》,载《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4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30.“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的交错:一个法理的阐释”,《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4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论点摘要
31.“为什么禁而不止――体罚与规训的法经济学视角”,《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中文核心)
32.“那人,那书,那硝烟弥漫的论辩――评波斯纳的《公共知识分子》”,《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CSSCI)
33.“私力救济的概念”,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
34.“私力救济的正当性及其限度――一种以社会契约论为核心的解说”,《法学家》2004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4年第11期转载
35.“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法学》2003年第11期(CSSCI)
36.“没有法律的秩序”,《开放时代》2003年第6期(CSSCI),《商界》2004年第8期,以“华南民间收债个案调查”为题转载
37.“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兼论报应正义”,《法学评论》(CSSCI)2003年第5期
38.“程序自由主义及其局限――以民事诉讼为考察中心”,《开放时代》2003年第3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2期转载,另载江伟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程序经济的实证与比较分析”,《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CSSCI),另载米健主编:《比较法学文萃》,法律出版社2002年
40.“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运作的状况”,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作者,另载《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41.“当事人权利与与法官权力的均衡分配――兼论民事诉讼的本质”,《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CSSCI)
42.“专家证据的扩张与限制”,《法律科学》2001年第6期(CSSCI)
43.“英国民事司法改革之借鉴――以英国民事诉讼基本目标及其贯彻作为考察主线”,《法学》2001年第5期(CSSCI)
44.“事实发现的效率维度――评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CSSCI)
45.“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清华法学》第4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6.“民事诉讼的国际协调:在努力与浪漫之间”,《清华法学》第2辑,2003年
47.“案件管理:英国新民事诉讼程序的框架”,《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48.“英国民事诉讼改革之进程”,《清华法律评论》第3辑,2000年
49.“信息社会的挑战:英国民事诉讼中现代科技之运用――兼评21世纪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诉讼法学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50.“澳大利亚证据法的发展与改革”,《证据学论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
51.“北爱尔兰民事司法改革”,《司法改革论评》第1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52.“信息时代的民事诉讼:一个比较法视角”,《司法改革论评》第2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53.“英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司法改革论评》第3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54.“英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制度”,《司法改革论评》第4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
55.“英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前程序”,载陈刚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试论动物民事主体资格的确立――人类中心主义法理念及其消解”,《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57.“试论中国金融机构反洗钱立法框架”,《当代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CSSCI),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98年第3期转载
58.“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第84期
59.“洗钱与反洗钱斗争研究”,《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第83期
60.“中国区际司法协助方案选择”,《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1期
61.“加强金融法制建设,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广东金融》1998年增刊
62.“金融风险的法律控制”,《法学学刊》1997年第6期
63.“信贷风险的法律控制”,《广东金融》1997年第12期
64.“依法控制信贷风险”,《天津政法》1998年第1期
65.“中央银行在反洗钱斗争中的作用”,《天津政法》1997年第4期
66.“最高额抵押理论与操作初探”,《国际金融》1995年第11期
67.“反洗钱斗争比较研究”,《广东金融》1997年第6期
68.“通货膨胀的法律控制”,《广东金融》1996年第9期
69.“论民事诉讼异议权”,《广东法学》1995年第3期
70.“连带债务人应就诉讼费用承担连带责任”,《广东律师》1995年第4期
71.“海运提单丧失之补救:公示催告程序”,《法学学刊》1993年第1期
72.“诉权与检察权的法哲学思考”,《江西法学》1993年第2期
73.“对申请抗诉权的立法建议”,《天津政法》1993年第2期
74.“中国区际司法协助探索”,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随笔短文
《法治论坛》1.“实体对程序的制约”,《法治论坛》第11辑,2008年9月
2.“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人民法院报》2008年7月15日
3.“警惕转型中国暴力维权的普遍化”,《中国律师》2008年第1期
4.“为荣誉而决斗”(司法决斗系列10),《法学家茶座》第22辑,2008年
5.“司法决斗与现代诉讼制度”(司法决斗系列9),《法学家茶座》第20辑,2008年
6.“最后的决斗”(司法决斗系列8),《法学家茶座》第18辑,2007年
7.“‘不可试探上帝’”(司法决斗系列7),《检察日报》2007年6月15日
8.“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决斗士”(司法决斗系列6),《检察日报》2007年5月18日
9.“谁在进行决斗”(司法决斗系列5),《检察日报》2007年5月11日
10.“程序・仪式・规则”(司法决斗系列4),《检察日报》2007年4月13日
11.“血战的正义”(司法决斗系列3),《检察日报》2007年4月6日
12.“决斗在欧洲的传播”(司法决斗系列2),《检察日报》2007年3月23日
13.“从武力到决斗”(司法决斗系列1),《检察日报》2007年3月16日
14.“通过试点推进司法改革”,《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4日
15.“家庭暴力不宜提倡私力救济”,《人民论坛》2007年第17期
16.“没有刽子手的旧金山”,《法学家茶座》第16辑,2007年
17.“诉权的经济分析”,《法学家茶座》第14辑,2007年
18.“‘立案登记制降低起诉门槛旨在保护诉权’:质疑与回应”,《人民法院报》2007年6月5日
19.“多管齐下解纠纷”,《人民法院报》2007年4月27日
20.“完善行政调解,促进纠纷解决”,《人民法院报》2007年3月2日
21.“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