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酒 [shāo jǐu] 基本翻译 rack 烧酒指各种透明无色的蒸馏酒,一般又称白酒,各地还有白干、老白干、烧刀酒、烧锅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别称。【我国烧酒的起源】关于烧酒,一种说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
烧酒_烧酒 -释义
词目:烧酒拼音:shāojǐu基本解释白酒详细解释东北小烧酒1.唐时酒名。唐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诗:“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2.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烧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红楼梦》第三八回:“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曹禺《雷雨》第一幕:“我就喝了两口烧酒,壮壮胆子,穿过荷花池,偷偷地钻到这门外的走廊旁边。”3.酿酒。《新华月报》1952年第2期:“地区应特别提倡土特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如造纸浆、缫丝、烧酒、打蛋等。”白酒别名烧酒是白酒别名。
烧酒即为当今白酒,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
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知,我国烧酒(白酒)的生产已有很长的历史。我国白酒以其丰富多彩的香型风格闻名于世,而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在世界酿造业中更独树一帜。
烧酒_烧酒 -中国烧酒的起源
烧酒
关于烧酒,一种说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赵希鹄写的《调燮类编》中说:“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粉荡皮切片将筋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卷三)。
以上引文中所说的“烧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单从名字相同还不可定论。有人认为我国民间长期相沿,把蒸酒称为烧锅,烧锅生产的酒即为烧酒。但烧锅之名起源于何时,尚待考证。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论据尚欠充分。 另一种说法,元代时(1271―1368年)由国外传入。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再一种说法,是明代药物学家李明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话,除说明我国烧酒创始于元代之外,还简略记述了烧酒的酿造蒸馏方法,故人以为可信。
烧酒_烧酒 -少数民族烧酒
东北小烧酒少数民族地区烧酒始于何时,未见确切的记载。最迟在明代中后期,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已经熟练地掌握蒸馏酒的技术了。至明末清初,少数民族的烧酒酿制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中原地区的酿制的水准不相上下,滇中地区元谋盆地一带:“所称谷者,皆稻也。诸谷犹常产,而唯高粱为最。高粱有二种,其黏者为酒露,可敌汾酒,名甲滇南。”同一时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大理的鹤庆酒,“其味较之汾酒尤醇厚。”清代以来,烧酒酿制技术在各少数民族中迅速普及。至今,不能掌握烧酒酿制工艺的民族仅有少数。
小锅酒
云南哀牢山彝族聚居区的群众善于酿制烧酒,因制作过程中蒸烤是中心环节,故称酿制烧酒的过程为烤酒,又因蒸烤是在家庭小作坊中以小灶、小锅来完成,其成品酒习惯上也称小酒。小锅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麦、五米、苦荞,也常用稻谷、稗子、粟、薯等。酿造小锅酒的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捂酒饭。将备好的原料粮浸泡透心或煮熟,摊开,晾凉,撒上酒曲并搅拌均匀,然后装入瓦罐或专用的小酒窖内,封盖发酵。二是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铁锅各一口,木制酒甑一只,酒漏一个,引酒管一根,贮酒器一个。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加火把水煮沸,使强烈的蒸气上升,把酒饭内的酒气蒸出上升到大锅底部,快速凝聚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顺着引酒竹管流到贮酒器内。彝家小锅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传统以自酿自饮为主,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焖锅酒
制作烧酒云南红河两岸的哈尼族自酿自饮的烧酒叫“焖锅酒”。哈尼人的焖锅酒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焖锅酒的酿造原料以玉米、高粱、稻谷、苦荞为佳,稗、粟、薯等亦可,焖制器具与彝家小锅酒大致相同,而酿造程序上却有独到之处:先把选择好的原料粮用清水浸湿,再放入普通的饭甑中蒸数小时,蒸到谷物绽皮露心时,抬到打扫干净的房顶上,摊开晾凉后,再撒上酒曲,搅拌均匀,装进一个专用于贮存酒饭的大篾囤里,用稻草把蔑囤团团捂紧使酒饭发酵。发酵时间观气温高低而定,短则2-3日,长则8-10日。到酒饭发酵流出汁液时,再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严缸口,发酵10一15日后,就可以取出焖酒了。焖酒时,蒸酒饭用的木甑是圆台形的,甑内安放一个接酒的器皿,锅、瓢、盆、剖开的葫芦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个盛冷水的铁锅,锅内的水随时撤换以保持冷凉。甑底的水锅水加热沸腾后使甑内的酒饭蒸气上升,在甑顶的锅底凝结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蒸烤一定的时间后,要抬一日盛着冷水的锅,取酒品尝,这叫头道酒,一般度数较高;倒出酒后,架上冷水锅继续焖酒,再焖出的酒度数逐渐降低,称二道酒。
焖锅酒清澈晶莹,醇厚甘甜,是哈尼山寨节庆必备的饮料。哈尼族之外,傣族、景颇族、拉祜族等都善于酿制品质极佳的焖锅酒。
烧酒蒸酒
云南怒江两岸的怒族和傈僳族称烧酒为蒸酒,蒸酒之名,缘自酿造中以蒸为主要工序。蒸酒的首选原料为玉米,也有高粱。稻谷、荞、粟。制作过程与彝家小锅酒大同而小异。浸泡原粮、蒸熟酒饭、贮存发酵的程序悉同前者。蒸制烧酒时,使用的器具则有所不同。怒族、傈僳族所用的甑子是用老树原木挖空而成,甑子的中上部留一小孔插上细竹管,是为出酒槽。锅底加热时,酒气上升遇冷凝聚为酒,落入酿中的接酒器中,再通过出酒槽流出,即为成品蒸酒。先出者度数高,酒劲大;随着蒸烤时间的推移,酒度渐次降低,越后者味越寡薄。
各民族几乎者能酿造不同风味、不同品质的烧酒,除以上酒类外,滇南拉枯族的董棕树心酒、嫩包谷带核蒸酒以原料独特而别具特色。总体而言,少数民族烧酒的酿造具有以下共同点:
第一,发酵酒曲一般是自行配制的土酒曲,烧酒的风味与品质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土酒曲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第二,在烧酒酿造进程中,浸泡原粮、蒸烤酒饭所用的水,有相当严格的要求,有好水才能酿出好酒,是各民族的共识。大凡出好酒的地方,都是山育水秀之处,山泉清冽,溪流净琮。
第三,蒸烤的器具基本相同,酿造的程序大体相似,小锅小灶小曲烤小酒,蒸锅天锅木甑出好酒。
烧酒_烧酒 -韩国烧酒
烧酒(Soju)是一种源于韩国的酒精饮料。主要的原料是大米,通常还配以小麦、大麦或者甘薯等。韩国烧酒颜
韩国烧酒色透明,酒精度数一般在40-90之间不等。现今已知最早酿造于1300年前后。
烧酒在日本叫做shochu.烧酒经常被误认为是米酒,韩语里叫做cheongju,和日本的清酒是同一个字。
1965年,为了缓解粮食短缺,韩国政府禁止酿造烧酒,从那时起,烧酒主要的制造方法变成了用水稀释酒精并加入香料。今天大量的廉价烧酒还是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政府规定稀释烧酒的度数不得超过35度。
由于烧酒相对于其他酒类低廉的价格,它已经成为韩国最普通的酒精饮品,2004年韩国韩国人消耗了超过30亿瓶烧酒。近年来,啤酒、威士忌、葡萄酒消费比例也逐渐增加。
除了大工业生产的品牌,有几个地区仍然用比较传统的方法生产烧酒,其中最著名是安东市。真露是韩国最具影响的烧酒,具有80年的历史。在韩国烧酒业的地位可以和茅台酒在中国的地位媲美,这种酒精度数为22度的烧酒,占据着韩国烧酒市场54%的份额,年均营业利润达到1000亿韩元。
真露
真露烧酒具有80年历史的真露,在韩国烧酒业的地位可以和茅台酒在中国的地位媲美,这种酒精度数为22度的烧酒,占据着韩国烧酒市场54%的份额,年均营业利润达到1000亿韩元。
如若追根溯源,真露正宗的身份应该是起源于中国元代的烧酎,一般认为是在公元1300年高丽后期传入朝鲜半岛的。烧酎即烧酒,“酎”的本意是指粮食经过三次蒸馏,如同接露水一样得成的酒,因此也叫“露酒”。烧酎在韩国历史上长期被列为奢侈的高级酒,民间禁止制造,甚至被朝鲜皇室引为药方。
直到日本占领时期,烧酎才开始大众化。1916年,韩国全国已经有28404个烧酎酿造场。
1924年,张学烨在平南龙冈创立真泉酿造商会,并正式创立真露公司。1953年公司迁至汉城。
80年来,在当时设立的生产企业中,直到现在,始终如一保证着最高的口位和最高权威、并且连续保持了30年韩国国内市场第一位记录的只有真露, 真露因此被韩国人誉为正统国民酒的代表。
真露从1968年第一次出口越南后,如今,已销往80多个国家,其中,在日本烧酒市场上,连续四年销售量排名第一。真露烧酒也以其优良的信誉及品质保证,为人类的饮酒文化作着不懈的努力,受到世界人们的广泛青睐,连续三年在酒类杂志《国际酒饮料》(DRINK INTERNATIONAL)中被评为世界蒸馏酒界销量最大的酒。
烧酒_烧酒 -日本烧酒
烧酒:清酒、葡萄酒等被称为酿造酒。在制造酿造酒的技术上引入蒸馏技术的酒叫蒸馏酒。烧酒作为日本固有的蒸馏酒夸耀于世界。烧酒按酒兑法分为甲类和乙类。甲类烧酒是把含酒精的材料用连续式蒸馏机进行蒸馏的酒,度数在36度以下。乙类烧酒是把含酒精的材料用单式蒸馏机进行蒸馏的酒,度数在45度以下。乙类烧酒也叫本格烧酒,它通过采用不同的原料种类、酵母菌种类、制品的精制和熟成方法等,使烧酒的风味多样化,可以说是酒类中变化最多的酒。
日本烧酒优佳一(YOKAICHI):100%纯米制造,香气可人的正宗纯米烧酒。“优佳一”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正宗纯米烧酎,在日本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它根据宝酒造公司独创的“焙炒酿作”制法,将对大米的蒸煮改成瞬间的热风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发酵再经蒸馏制成。“优佳一”中剔除杂味后大米特有的馥郁醇香伴随着饱满奢华的风味,将烧酎推进到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徜徉期间,尽领美妙风光。在饮法上,可直接饮用,也可加纯水或热水饮用,加冰块的“香溢冰酒”亦是风味独具,其至真至纯的非凡感受,一旦涉足,令您流连忘返。
宝烧酒:在日本悉心研制和培育的纯正蒸馏酒,甲类烧酎(连续蒸馏法)的代表品牌-“宝烧酎”,是以100%的玉米等谷物为原料,使用最先端的蒸馏设备经多次蒸馏精制而成。它以清澄的风味和爽快的口感令无数的烧酎爱饮者倾倒,长期独占市场之鳌头。您欲让清爽的快感直线滋润心田,可直接享用。您想营造温馨浪漫的情调,可注入乌龙茶制成“乌龙酎”,或加可乐调成“可乐汽酎”……其饮法的妙处更在于“宝烧酎”本身所提供的广阔舞台-令您在创造和参与中体验无穷乐趣。
烧酒_烧酒 -白酒酿造技术
1微生物学研究
现代酿酒的基础之一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从民国开始,对酿酒微生物进行研究,从大曲和小曲中筛选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曲微生物的淀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对大曲生产工艺技术的总结提高所做的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注重酒曲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酒的风味的影响,以期提高酒的质量。如利用优良酒曲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泼洒己酸菌培养液等。
2 发酵工艺的研究
小曲烧酒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
3 人工培养老窖
浓香型白酒采用泥窖发酵,在自然情况下,一个泥窖从建窖到窖的成熟,产出高质量的酒,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对提高名优酒的产量极为不利。故名酒厂对人工老窖的培养作了大量的工作。
4 蒸馏技术的改进
蒸馏技术的提高,是提高酒质的重要环节,新技术采用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分批入库,串香法等措施。同时对蒸馏锅进行改革设计。
5 低度酒的研制
发酵罐我国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广东的“玉冰烧”酒,酒度在29.5度,很受东南亚一带消费者的欢迎。国外的蒸馏酒酒度一般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过43 度,则视为烈性酒。但是我国的白酒,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点,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时,酒的香味才较好。大多数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人的肝脏,可以分泌一种酶,叫“乙醛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会积累,人就不会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这种酶的分泌量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这种酶,故酒精中毒。据报道,我国人口中,酒量较小的比例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体内不能分泌这种酶,或这种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适应高度白酒。这对饮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制势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先将选择好的酒基单独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后,按一定的比例勾兑、调味、贮存、过滤。另一种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产方法进行勾兑、调味,然后加水降度、澄清、贮存、过滤。由于低度酒酒精度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较难溶解其中,容易产生混浊的沉淀。故要进行“除浊”处理,将混浊的颗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经过处理。
6 后处理技术的进展
日本烧酒陈酿法:贮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坛陈酿效果好.
勾兑:这是决定酒质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这项工作。现在利用计算机的勾兑技术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艺白酒)的研究:现在能够生产混合香酯。这是以硫酸为催化剂,将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级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酯.然后蒸馏分馏,净化处理后,进行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可供食用,于是进一步制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为调香剂加入到一般质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质量。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极为复杂,除了酒精(乙醇)之外,还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为四大类: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体香气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约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较低。泸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适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烧酒_烧酒 -金代烧酒锅与白酒的起源
烧酒锅1975年12月,青龙县西山嘴村(现更名为水泉村)一处金代遗址随着河道开掘被发现,一件沉睡了800多年的金代烧酒锅面世,从而揭开了金代烧酒的神秘面纱。
此锅高41.6厘米,上下两个分体套合组成,青铜材质,经专家和学者鉴定、考证,为金代蒸馏造酒器皿。
历史追溯到800多年前。自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后,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大金国首推行猛安谋克制。这是一种兼军事和农业生产于一体的制度,每个猛安谋克户平素耕田种地,当战事发生的时候立刻变民成兵加入战斗,此举既巩固了国防,又发展了当时农业生产。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张,女真族逐渐占领了北部中国。大批的猛安谋克户被迁往中原地区。"……凡屯田之所,自燕之南,淮陇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大金国志》卷十二)。迁徙后的猛安谋克户和汉人计口授田,自行播种,自充口食。金国在攻克北宋汴京时,还掳获了大批宋人和物品北还,不仅把北宋的先进农耕文明带到北方,也把北宋的酿造酒和酒匠带到北方。这种南北的互相迁徙行为在巩固了金的统治同时,也促进了当时金人与汉人在农业方面的交流,加速了女真民族的汉化进程。而一般的猛安谋克户在强行兼并、掠夺土地后,是不习惯农耕生活的,大多数是将土地租给汉族农民耕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女真人作物品种少、食物缺乏的现状。加之一系列的减税、免税、抗旱和政府组织捕蝗等积极措施,更加刺激了当时的农业发展,粮食作物不仅有麦、稷、稻、菽和荞麦,更重要的是高粱和谷物得到了规模的种植。燕山东部南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量充沛,土质肥厚,日照时间长,十分适宜农耕,尤其是适合高粱和谷物的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这里能生产质量优良的高粱和谷物,上好的高粱、谷物又是酿出美酒的最佳原料。
铜器制造业是金代仅次于冶铁业的手工业,主要以制作青铜为主。初期,尽管铜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金境内铜矿还是很贫乏的。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于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括民间铜器,陕西、南京者输京兆,他路悉输中都"(《金史・食货三》),大兴括铜之法。世宗即位后,更加积极筹措铜源,分别铸出大量的"正隆通宝"和"大定通宝"。大定27年(1187年),代州、曲阳两监岁铸钱已达14万余贯。28年,上谓宰臣奏曰:"今者外路见钱其数甚多,闻有六千余万贯,皆在僻处积贮,既不流散,公私无益,与无等尔"(《金史》卷四十八食货志)。由此判断,钱币铸造数量已足够当时社会流通,且后来章宗推行交钞"与钱同行",可见到后来积累和采掘的大量的铜,只为铸钱已绰绰有余。有意无意中,铸钱的匠人们已有将余铜用作他途的"非份之想"。
我们再来看烧酒锅的前身。在宋金时期,人们已使用蒸馏器蒸取花露水。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描述了当时民间用蒸馏器蒸取花露水的情况:"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旁,以泄汗液。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这种蒸馏花露水的甑与发现的金代烧酒锅外形极为相似,原理相同,应该就是金代烧酒锅的前身。在日复一日的花露水蒸馏使用过程中,时人不难积累出关于液体蒸发冷凝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启发:如果用铜铸造蒸馏器,温度会不会比锡质的还要高?如果将制造出来的"锅"用于蒸酒,芳香会不会比花露水还要浓?正是这些"当然之想"与"非份之想"的巧妙结合,于是匠人们设计、铸造出了青铜烧酒锅。
当必要的造酒原料具备,当青铜蒸馏器独运的匠心与广纳汉人文明的女真人智慧相撞,当蒸馏花露水的技术与蒸馏酒的灵感擦出火花,就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金人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烧酒,金人从"以糜酿酒"时代跨进了白酒时代。
这件事应该发生在金北京中路的一个部落,也就是今天烧酒锅的出土地。这里的女真人依山而居,联木为栅,山半腰一眼清泉,泉水甘洌,经年不衰,深情地哺育着这里的子民。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壤,200多天的无霜期,生长的高粱和谷物穗大粒饱,富含淀粉而微酸。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质地上乘的造酒原料,弥足珍贵的烧酒锅……难怪金人要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难怪中国白酒要最先在这里飘香。
辛辣、浓烈、醇香的烧酒很快就得到了女真人的推宠和喜爱。酒的清香,酒的易燃,酒对人类神经的麻醉,更加给烧酒披上了神秘和神圣的外衣,甚至女真人认为它是一种人神可以共享的饮品。北国冬季的寒冷早已让这里的居民饱尝风霜之苦,且辽金时代中国大陆气候正处于近五千年气候变迁中的第三寒冷期,烧酒一经问世,即刻风行全国,香飘万里。《会编・政室上帙卷三》记载:当时的人"饮酒无算,只用一木勺子,自上而下循环酌之"。每逢节庆、祭祀、聘娶、围猎、宴饮宾客,必以酒助兴。女真人追求"酒味皆珍美,怀面满春风"的感觉,甚至"嗜酒好客,酒行无算,必醉或逃才已",此种古风至今尚在这个地方留存。金的诗人元好问在《中州集》中也写道:"青芜平野四围山,山郭依依柴翠间,林远路长人去少,一竿斜日酒旗闲",好一幅和平、安逸、田园的画面!
那么能不能说青龙是最先造出白酒的地方呢?
我们从出土的烧酒锅寻找答案。首先我们从时间上分析,目前在中国出土的烧酒器具中没有一件比青龙的还早,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这口锅是中国第一"烧酒"锅。有人会这样问,上海博物馆不也珍藏一件东汉的蒸馏器吗?时间不比金代更久远?是的,该馆是有这样一件藏品。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学者认为它是一件造酒器,普遍认为它是一件蒸馏器。这里需要做一下说明:白酒的烧制必须经过蒸馏器蒸馏这道工序,但是经过蒸馏器蒸馏的却不一定是白酒(比如用蒸馏器蒸馏花露水)。更主要的是,现有文字中没有任何关于东汉蒸馏器用作造酒的记载。我们基本可以这样认为,在青龙出土的这口烧酒锅,是中国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烧酒锅,在没有另一口比它年岁更大的锅出土前,它无疑是该行业的龙头老大。一个浅显的道理:最先有电视机的地方最先看上了电视节目,最先制造出飞船的国家最先登上了月球,同理,最先造出烧酒锅的地方也最先喝到了白酒。
其次我们从空间上分析。林荣贵先生的所着的《金代蒸馏器考略》(《考古》,1980年第5期)一文中详细写道:"挖土时在见到第三层灰土后露出窖口,窖口以下半米处见到蒸馏器……此外,挖土时从同一文化层灰土中出土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