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6日 14:51:59分享人:律政先锋来源:互联网9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是春秋晚期孔子的文言文作品之一。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_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②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③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扶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字词解释⒈欹(qī):倾斜。
⒉宥(yòu)坐: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
⒊挹(yì):舀。
⒋恶:哪里。
5.闻:听说
6顾:回头看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_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译文
孔子在鲁桓公庙里参观,看到有一只倾斜的器皿在那里。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说:“这应该是'座右铭'一般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主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器皿)就会倾斜,灌入一半水(器皿)就会端正,灌满水(器皿)就会翻倒。”孔子回头对学生说:“向里面灌水吧!”学生舀了水去灌它。空了就倾斜着,灌了一半就端正了,灌满后就翻倒了。孔子感慨地叹息说:“唉!哪里有满了但是不翻倒的啊?”(选自《荀子・宥坐》)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_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 -启示
为人处世应该要中正平和,即秉持儒家中庸之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20103/123589.html
更多阅读
一、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
这几天忽然看到了曹刿与曹沫这俩哥们儿是一个人儿的文章,觉得好奇,于是陆续看了许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大多数学着都认为他们俩是一个人。我看了后总结了下他们大概有这么几个理由: 1古代“沫”与“刿”读音相同、是通假字。这两个
经典文言文:【原文】: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①,扁鹊曰:“君②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③深④。”桓侯曰:“寡人⑤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⑥深。”桓侯不应
齐桓公见小臣稷原文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