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是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带有藏书者姓名的小版画。藏书票一般需具备两个元素,除主图案外,必须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在国外比较流行。
藏书票_藏书票 -简介
藏书票
藏书票作为藏书的信物和微型版画收藏珍品,被称之为“纸上宝石”、“版画珍珠”、“书魂”、“书海之帆”。
藏书票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必须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做法是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
藏书票题材广泛,制作方法很多,常采用木刻、石版、铜版、纸版和丝网孔版等,以油印、水印、拓彩的方法制作,在中国藏书票的色彩较西方丰富,多数为套色。藏书票画幅小,一般是5至10厘米见方,外形不限,可方可圆或不规则形。
藏书票初期的内容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发展为根据藏书人的志趣设计的,比如有的人喜欢鲁迅,也有的人喜欢高尔基,在藏书票上印上他们的木刻肖像,再刻上他们最著名的读书格言、警句,这枚藏书票的艺术品位就会很突出。
藏书票_藏书票 -规格
常见的书票规格按市场上销售的书籍来看,有8开、16开、32开、自定义规格等等。根据这些书籍的尺寸情况看,设计书票的规格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12CM―17CM范畴内;第二类是8CM―12CM范畴内;第三类是8CM以下范畴。以上三类尺寸范围基本上符合藏书票规格范畴,也体现出藏书票这门小型艺术的特点。
在当前国内书票家设计的书票规格基本上以第二类居多,而第一类与第三类书票尺寸是根据书的特殊要求而进行设定。
世界上最小的书票是0.7×0.7厘米。国际藏书票大会对藏书票的规格要求为17厘米以下。
藏书票_藏书票 -种类
国际上流行的藏书票主要有三种,
第一类是画家一幅一幅绘制而成的,即“手绘藏书票”,这类书票并不多见。
第二类是由版画家制作的,可称为“版画藏书票”,此类最多。版种则可分为凸、凹、平、漏四种。凸版的版材有麻胶、石膏、塑料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铜版,但也有锌版、铅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称孔版、丝网版。这两类藏书票的收藏价值最高。
第三类藏书票是可以大量印制的复制品,有一种叫法是“通用藏书票”或“复制藏书票”。这类书票因为不是专用,所以不标明票主,但在票面上应留有一定的空白,作为书主签名的地方。有的还像邮票一样,打上齿孔,背面有胶,只要买来随手撕下一张,贴在书的扉页中,可以签名或盖章。
藏书票_藏书票 -历史发展
Lgler
藏书票起源于德国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比邮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勃兰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书票,又有人说是LGLER(刺猬)藏书票,其实它们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Lgler藏书票由一款画有刺猬衔着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构成。
藏书票初期是作为藏书标记使用的,内容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藏书票传到法国、英国以至整个欧洲,19世纪初又衍传到美洲和亚洲,内容和题材有了新变化。这时不少著名的画家如马狄斯、高更等亦参与创作藏书票,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也来使用藏书票,使藏书票的功能由单纯藏书标记的实用性开始向艺术审美层面发展,藏书票变得更精美。
成立国际藏书票联盟
18世纪前后,欧、亚、美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藏书票协会或俱乐部,书票交流和收藏成为时尚,1953年收藏家国际性会议首次召开。之后隔一两年会议就要召开一次,同时举办展览,使藏书票在国际范围内有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后来又有人提议成立正式的国际性组织,于是在1966年7月28日“国际藏书票联盟”诞生。现成员国已扩展到41个,会员上万。
藏书票_藏书票 -传入中国
藏书票
20世纪初传入中国
台湾藏书家吴兴文在1913年《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发现一枚“关祖章藏书”书票,画面为一头戴方巾的文人,在一大堆书中秉烛夜读。票面设计精致工巧,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国家图书馆从馆藏《京张路工摄影》集(约1910年初出版)一书封里页,也发现一枚同样的书票,后者证明“关祖章藏书”书票制作时间最迟在1910年。广西人关祖章,留学美国归来,曾在当时的交通部任职,他受西方文化影响,喜欢藏书票,可能是最早使用和制作藏书票的中国人。
一些传教士、西方学者和外交官也随书籍将藏书票带到了中国(上海图书馆就有收藏证明)。
20世纪30年代开始推广
1933年前后,著名作家叶灵凤、诗人郁达夫等人开始注意和推介藏书票,“凤凰”藏书票就是叶灵凤手笔。
1934年,李桦创办“现代版画研究会”,在其会刊《现代版画》第九期专出了藏书票特辑,这是中国第一个手工拓印本藏书票集。鲁迅先生曾托日本友人从日本购买过藏书票,许广平就在使用。
李桦藏书票
成立中国藏书票艺委会
30年代之后,藏书票没有太大的发展。一直到80年代初,文化复苏,藏书票再次兴起。美术界一些藏书票作家和理论家们认为我国也应该有一个藏书票组织,于是由中国美院版画系负责人梁栋先生首先发出倡议,中国第一个藏书票研究会(现称为“中国藏书票艺委会”)于1984年3月16日在北京成立了,李桦为顾问,梁栋为会长。1986年中国举办了首次藏书票展览,展出作品千余枚,在全国反响甚大。
之后,各地藏书票组织也相继成立,办展、交流、出刊,把中国藏书票创作和收藏活动搞得热闹起来。中国藏书票同时介入国际交流,1987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书票联盟”。
马未都拟在国内建立专馆
2013年3月,大收藏家马未都表示在国外搜集了一批数量可观的藏书票,准备在国内各地建立专馆。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消息将有望促使藏书票这一颗珍珠焕发新的光彩。
马未都:“这件事情我已准备了一年多。这批藏书票确实是在国外买的,但不是西班牙;我投入的资金也没有一亿元人民币那么多,但是花的钱也不少。现在我买到的是全世界已知最好的一批藏书票,数量之巨大超出想象,希望未来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