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方。药物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该方药性偏温,对中医辨证属阴虚,津液不足者,用之宜慎。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组成
茯苓四两(12g) 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添加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主治
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眩晕,慢支,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溃疡病,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关节炎等疾病。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方义
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配伍特点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运用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加减化裁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禁忌
本方药性偏温,痰饮而阴虚火旺者慎用。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附注
附方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
组成
甘草、白术各6g,干姜、茯苓各12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用
温脾胜湿。
主治
寒湿下侵之肾着。腰部冷痛沉重,但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缓。
出处
《金匮要略》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本方与苓桂术甘汤在组成上仅一味之差。苓桂术甘汤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以祛水饮为主,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本方以干姜温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术除湿健脾,重在温中散寒祛湿,以祛寒湿为要,主治寒湿下侵所致之肾着病,症见腰重冷痛。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2.方论选录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5录赵良:“《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津于上也。茯苓淡渗,遂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术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
苓桂术甘汤_苓桂术甘汤 -相关链接
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水肿(肾炎)的拔罐疗法
面神经炎方
髌下脂肪垫损伤的推拿疗法
花楸
蝼蛄
油葫芦
石蒜
猫儿菊
白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