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简介,地震带-地震时间分布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地震带_地震带 -基本简介


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一般被认为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地带。在各地震带内还划分出不同的区段,作为独立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区域划分的统计研究单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上。


地震带_地震带 -地震时间分布

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或千年以上。

地震带_地震带 -起因

由于世界上的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且地球内部不断活动,导致世界上出现了地震带。地震带多位于各板块的交接处,如“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则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地震带_地震带 -地震发生方式

各地震带的大地震发生方式有单发式和连发式之分。前者以一次8级以上地震和若干中小地震来释放带内积累的能量;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以多次7~7.5级地震释放其绝大部分积累的能量。地震带内显示的各种不同的地震活动性与该地带地壳介质性质、构造形式和构造运动强弱有关。

地震带_地震带 -分布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环太平洋地震带


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世界震中分布规律

1、分布范围

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

2、特点

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这条地震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几乎所有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1、分布范围

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

2、特点

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

洋脊地震带

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其他地震带

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

地震带_地震带 -中国地震带

概述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2、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市、宁夏宁、天山南北麓;


中国地震带

4、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5、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中国的西藏、新疆、云南省、四川省、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华北地震区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⑴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⑵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⑶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⑷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1996年5月3日内蒙古包头6.4级地震也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东南沿海地震带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较低。

南北地震带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的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其他震区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中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中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

地震带_地震带 -中国震史

河北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至29日,连续发生多次6、7级地震。首次地震发生于邢台地区隆尧县以东,震级为6.8级,此后,又发生5次6级地震,以22日发生于宁晋县东南的7.2级地震为最大。由于灾区土质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古河道等因素影响,地震造成破坏损失严重,破坏范围大。6.8级地震波及142个县市,7.2级地震破坏范围包括136个县市。

有感范围北到内蒙多伦,东到烟台,南到南京,西到铜川等广大地区。地震共造成8182人死亡,51395人受伤,破坏房屋400余万间,损坏桥梁86座。灾区共发生事故性火灾115起,烧死16人,烧伤26人,烧毁简易房153间。邢台西部山区和井陉、武安一带发生山崩300余处,山崩飞石引起火灾22起,烧山80公顷。地裂缝、冒沙、冒水现象普遍,断续延长几十米至数公里。地裂最宽达2米。井水上升或外溢等很普遍。滏阳河上几座桥遭严重破坏。艾辛庄大桥桥面向南移动,与桥墩错开1.8米,致使交通中断。地震影响区域广。天津市和琢县有发电机掉闸,造成短暂停电现象。石家庄以西和山西昔阳等地破坏程度也较高。国务院非常重视邢台地震,即令当地驻军赶赴灾区进行抢救。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灾区,派出医疗队,支援大批食品和救灾物资。周恩来总理3月9日冒着地震危险到震区隆尧县听取灾情汇报和救灾情况,慰问灾区人民。震后进驻灾区的医疗队达到94支,医务人员达到7115人。

云南大关地震

1974年5月11月,大关发生7.1级地震。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烈震感。有感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余人受伤;损坏房屋6.6万余间,其中倒塌2.8万余间,房屋破坏区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极震区内木结构房屋的木构架无破坏,而土、石墙多倒塌,土搁梁房和毛石砌筑石搁梁房,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裂缝,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最大规模滑坡的前缘冲抵小河对岸,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

辽宁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极震区面积为760平方公里。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是该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由于中国地震部门对这次地震作出预报,当地政府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地震灾害大大减轻,除房屋建筑和其他工程结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外,地震时大多数人都撤离了房屋,人员伤亡极大地减少。伤亡人员总数为29579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死亡2041人,占总人口的0.02%。伤亡人员多为老、弱、病、残、儿童和不听指挥的人。地震造成城镇房倒塌及破坏约500万平方米,公共设施损坏165万平方米,农村房屋毁坏1740万平方米,城乡交通、水利设施破坏2937个,各种设备、物资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约8.1亿元。地面喷沙孔大的直径达2.5米。有一地震断裂,长约5.5公里,裂缝带宽处达40米。营口市破坏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53.1%。震后,及时展开救灾工作。解放军出动了3.5万余人,1173部汽车,12架飞机参加救灾。派进灾区的医疗队达到101个,人员3480人。震后两天供水修复;2月7月灾区全部恢复供电。灾民群众在“三防”简易房欢度了春节。交通和工农业生产一个月后基本上得到恢复。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推测,如无预报,人员伤亡将达15万人左右,经济损失将超过50亿元。

云南龙陵地震

1976年5月29日,云南西部龙陵县先后发生两次强烈地震。第一次发生在20时23分18秒,震级为7.3级,第二次发生在22时0分23秒,震级7.4级。这次地震属于震群型地震。余震活动额度高,强度大。每次地震各出现了两个极震区。自5月29日至年底共记录到3级以上地震2477次,其中,4.7、5.9级19次,6.2级、7.3级及7.4级各一次。这次地震使云南省保山地区、临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9个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人员死亡98人,重伤451人,轻伤1991人,房屋倒塌和损坏42万间。受灾面积约1883平方公里。地震引起的滑坡也造成较严重损失。滑坡毁坏农房180幢,稻田、牧场、森林茶园近3900公顷,破坏渠道1126条,摧毁一座装机容量为240千瓦的水电站和三座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破坏道路185公里,塌方量达78万立方米。龙陵地震经历了中期和短临预报的过程,并在震前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浅层崩塌性滑坡是此次地震的典型现象。

河北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唐山市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顷刻之间,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财产遭到惨重损失。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相当于全国面积的1/3。地震发生在深夜,市区80%的人来不及反应,被埋在瓦砾之下。极震区包括京山铁路南北两侧的47平方公里。区内所有的建筑物均几乎都荡然无存。一条长8公里、宽30米的地裂缝带,横切围墙、房屋和道路、水渠。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出现大量的裂缝带、喷水冒沙、井喷、重力崩塌、滚石、边坡崩塌、地滑、地基沉陷、岩溶洞陷落以及采空区坍塌等。地震共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的就达1700多人;毁坏公产房屋1479万平方米,倒塌民房53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到54亿元。全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全部破坏,所有工矿全部停产,所有医院和医疗设施全部破坏。地震时行驶的7列客货车和油罐车脱轨。蓟运河、滦河上的两座大型公路桥梁塌落,切断了唐山与天津和关外的公路交通。市区供水管网和水厂建筑物、构造物、水源井破坏严重。

开滦煤矿的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倒塌或严重破坏,井下生产中断,近万名工人被困在井下。唐山钢铁公司破坏严重,被迫停产,钢水、铁水凝铸在炉膛内。三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的大坝滑塌开裂,防浪墙倒塌。410座小型水库中的240座震坏。6万眼机井淤沙,井管错断,占总数的67%。沙压耕地3.3万多公顷,咸水淹地4.7万公顷。毁坏农业机具5.5万余台(件)。砸死大牲畜3.6万头,猪44.2万多头。唐山市及附近重灾县环境卫生急剧恶化,肠道传染病患病尤为突出。震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建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物资源源不断地云集唐山,展开了规模空前的紧张的救灾工作,及时控制了灾情,减少了伤亡。市区被埋压的60万人中有30万人自救脱险。解放军各部队出动近15万人。唐山机场一天起降飞机达390架次。京津唐电网3000多人组成电力抢修队。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铁路系统的2万多名医务人员,组成近300个医疗队、防疫队。空运重伤员到外省市治疗,共动用飞机474架次,直升机90架次;共开出159个卫生专列。各级政府及时解决了群众喝水、吃饭、穿衣问题。重建家园工作1976年底着手准备,1978年开始,10年后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唐山出现在中国大地。

四川松潘-平武地震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公里。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耕地被毁十几万公顷,粮食损失达500万公斤,牲畜死亡2000余头。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多数是由震后泥石流、山崩、滚石等次生灾害所致。四川省各级政府在震前建立了防震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各部门做好各方面准备。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及附近地区群众,由于受唐山地震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恐震心理,从而出现了惊慌、外逃、外迁、跳楼现象,给社会生活带来影响。同时地震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加剧了社会不安定状况,造成学校停课,商店停业,厂矿停产现象。

云南丽江地震

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云南省丽江地区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7.3°,东经100.22°,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主震发生后又发生余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为6级。地震波及范围相当大。丽江、鹤庆、中甸、剑川、洱源等地建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丽江县城及附近地区约20%的房屋倒塌。受灾乡镇51个,受灾人口达107.5万,重灾民有30多万。人员伤亡人数为17221人,其中309人丧生,3925人重伤,房屋倒塌35万多间,损坏60.9万多间,粮食损失3000多万公斤。电力、交通、通讯以及水利等设施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冲江河电站严重受损,停止供电。滇藏公路214线上的鲁南金沙江大桥桥面开裂,整体结构下沉。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人民币。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州纳西县的民族风貌和人文景观也受到地震的危害,死亡人数达290人,占死亡总数的90%,重伤3736人,占重伤总数的95%。地震时正在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大峡谷的中外游客也感受到地震。根据国务院部署,当地各级政府迅速开展了救灾工作。国际红十字会、日本、香港、台湾等提供了紧急援助。到2月l1日,云南省共收到的国内外捐赠款人民币1.14亿元、港元1.02亿元、美元70万元、日元1.003亿元、马克500万元。十几架次的外国专机和香港九龙航班等运送了近百吨的各种救灾物资。

河北尚义地震

1998年1月10日11时50分,尚义以东地区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年中国大陆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区涉及张北、尚义、万全和康定县的19个乡镇,灾区人口近17万。地震中有49人死亡,11439人受伤,其中重伤362人,伤亡人数占全国当年总数的83.9%。由于当地居民房屋的结构和选址不合理,房屋的建筑质量和抗震性能不强,有些房屋本身就已经危险,因此,房屋破损较为严重,破坏面积达到650多万平方米,其中完全毁坏175.4万平方米。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94亿元,占当年总数的44.6%。与该县相邻的山西大同高天镇县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达到587.9万元。震后政府和各方面共投入救灾款项8.36亿元。

四川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发生8.0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汶川地震是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强度第三的地震(仅次于1950年西藏墨脱8.5级地震和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甚至泰国首都曼谷,越南首都河内,菲律宾、日本等地均有震感。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中国地震研究及地质灾害研究专家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看,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汶川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二十二点二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此外,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一样,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另外,因为四川河湖众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不一样。

青海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州的州府所在地――玉树县结古镇。截至4月18日下午3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1706人,失踪256人,受伤12128人,重伤1424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当地居民的房屋90%都已经倒塌。据悉,当时多数人尚未起床,伤亡较为严重。玉树县固定电话通讯中断,当地土木结构房屋倒塌严重。震区一水库出现裂缝,有关工作人员正在采取放水等应急处置措施。青海玉树地震规模较大,据称有小学生被埋,武警青海总队出动3000多名官兵前往青海玉树灾区救援,同时驻玉树地区600多名武警官兵已经先期投入了救援行动。

四川雅安7级地震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5.12汶川地震”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而此次地震在该断裂带南西段,两地距离远,可以判定,此次地震不是“5.12汶川地震”余震。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简介,地震带-地震时间分布

地震带_地震带 -全球事件

1.中国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巨震级8.2级(国内测量为7.8级),发生在中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2.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巨震级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3.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巨震级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4.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巨震级9.1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5.日本福岛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巨震级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截止4月14日1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6.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1954年11月4日):巨震级9.0级。震中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近海。

7.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巨震级8.8级。约1000人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地震引发了大约5米高的海啸冲击了厄瓜多尔海岸,大约500人死于这次海啸中。

8.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巨震级8.8级。震源35公里,这次地震至少造成521人死亡,59人失踪,12000人受伤。

9.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巨震级8.7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附近。
10.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巨震级8.6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近海,震源30公里,共造成1313人死亡。

11.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巨震级8.6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近海,与1965年阿拉斯加8.7级地震震中位置非常接近。

12.中国西藏墨脱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巨震级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中国雅鲁藏布江及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地震带_地震带 -自救方法

一、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二、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提出,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从而使得掉落物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五、手机和充足电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六、利用手头的哨子、音乐设备或敲暖气管等发出信号

地震带_地震带 -最新成果

地震是地幔中核变的及时效应在地壳上的表象。

地幔的长期沉淀、析出、分层,在地球深处形成较纯净的核裂变(如铀等)物质圈,同时由于地幔的长期析出或内部物质的生成析出或地幔对地表的液态、气态物质(如海水、石油、空气等)的吸入、热解,在地幔的上层(地幔、地壳之间)聚集了较为纯净的核聚变物质(如氢等)。地幔的对流造成核裂变物质相遇,以超过临界体积,发生核裂变,(如果此时附近存有核聚变物质)进而引发核聚变,产生瞬间极速膨胀,反弹地壳产生纵波,纵波拉伸地壳产生横波。

余震的产生机理是因为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熔化地幔,并同时造成地幔温度的不均匀,加速其对流,以提高核裂变物质相遇的概率,另一方面核变产生温度还可以熔化地壳释放核聚变物质,同时又可以提高含氢化合物(如海水蒸汽)的热解比例,以增加核聚变物质的含量。

对地震带判断识别依据:
a、地幔对流速度、方向。
b、与地壳的厚度与断裂带有关。
C、地震带与火山带往往结伴同行。
d、地幔核聚变、核裂变物质的丰度。
e、地震带与板块的关系,板块虽然不是地震的形成原因,但是板块的衔接处恰恰是地球的薄弱环节,是地球曾经的伤痕,也是地球最容易被伤害的部位。
f、现代地震的核聚变物质往往来自地幔吸入的海水,海水被热解后形成各种气体如H2O、O2、氕、氘、氚等,它们根据各自的密度而排列在地幔上方不同的高度地域,地壳下方富含H2的地区往往是地震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300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山脉分布图 中国山脉分布图高清版

中国山脉分布图中国的山地 中国是多山之国。据统计,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中国国境线上和国境内者即达9座。世界第1高峰——珠

中国河流分布图 中国河流分布图高清

作者:编辑推荐 ……发布日期:2014-06-08中国河流分布图: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 求中国主要,次要河流分布图: 1,黑龙江2,嫩江3,松花江4,乌苏里江5,松花江6,辽河7,滦河8,海河9,京杭大运河10,11,... 求解答过程:

中国地震带 地震带上的城市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

全球地震带分布图与2011年地震分布图 中国地震带清晰分布图

中新网南京3月25日电(记者 朱晓颖)据中国地震台网统计,自日本东海岸11日发生9级地震后,至25日上午,全球在半个月内发生了34次6级以上地震。“日本强震后,东亚国家和地区发生大震级地震,是完全有可能的”,江苏省地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

中国地震带分布图和地震云图 最新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中国23条地震带示意图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组图)图为中国主要地震带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

声明:《中国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带 地震带-基本简介,地震带-地震时间分布》为网友不习惯你的眼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