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制的优点
到目前为止,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虽然各国的体制各具特色,
但共同的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是政府鼓励,多方办学,投资多元化,职业院校的管理主体多元化;
二是政府对职业教育主要采取咨询、导向和法规等进行宏观调控,并通过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向;
三是政府对职业院校采取拨款、津贴、补助等方式在资金上予以扶持,政府对民办的职业院校同样有资金扶持的法规,并从法制体系上强化对职业院校的管理和资助;四是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市场人才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从体制上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是现代职业教育管理制度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影响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职业院校要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并充分借鉴各国成功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具有国际化和本土化双重特色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资源配置,对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监控。政府在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上,要改变目前这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管人不管事、管事不管人的状况”,主要通过督导、评估制度制定、办学条件评估和教学水平评估标准来实施对职业院校的管理。职业院校的办学特征与同层面的普通学校有着显著的不同,职业教育的市场特性比较明显,因此对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管理应借鉴市场机制,借鉴国外对职业院校的管理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管理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成功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政府管理的重点应是建立有效的职业院校校长选择机制和监控、保障、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院校长的作用,消除体制性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院校领导班子人为体制产生的内耗,使院校长真正独立行使学校内部人、财、物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同时要推行院校长的“绩效”管理,可借鉴产业经营理念,实施院校长年薪制;要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对职业院校进行考核,对有卓越成效的院校长给予奖励,对于无所作为的院校长,要移位、下岗。
2.建立多维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了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应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有利于工读循环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从独立、分散向着系统化、网络化并与普教、高教融合、沟通、衔接的方向发展。
初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初级技术工人,主要由就业训练中心,初级技术学校承担。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中等技能型人才,主要由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学校来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智力技能型、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由高职学院、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承担。这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说明目前我国注重了职业教育的分层发展,但各层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衔接,职教与普教之间基本上不能沟通。
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从政策上多扶持,一方面要制定激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政策,形成国家、集体、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多渠道办学的局面。如对企业捐资助学,可摊入企业成本、列入税前利润支出,对所有捐资办学的个人或团体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以及政策导向等。另一方面实施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夜间制、长短结合等学制办学。迅速完善和建立学分制,建立各种证书或文凭制度,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相应等级证书和文凭互认。普教与职教之间、教育各层级之间学分可以互相转换,证书可作为直接就业或升学的依据。
要形成培训—工作—再培训—再工作的机制,把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中。职业教育要改变学校—企业单向流动的模式,代之以“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循环流动方式。围绕劳动力资源的职业技能开发,职业教育要完成好就业和再就业的培训任务,形成职教与普教、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多维的职教体系。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职业教育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管理;
二是职业院校内部的管理。在当前我国经济和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需要作出相应的变革。在“转型期”,与市场贴得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上应充分体现开放、灵活和有效调控的特性。英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重在“办学条件鉴定”、“质量标准制订”与“培训结果考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要通过方针、政策、法规来调控和指导。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基础优先性产业发展;要统筹学校布局,组织协调各方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优化 建立多维的职教体系,可以引入西方目前正流行的APL(对先前学习的认可)理论,即认可学员已具备的工作经验,并给予他们与学校正规课程同等的地位。在职业教育中引入APL机制不仅可以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学员和培训机构的培训经费,提高培训效率,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职业教育具备更高的灵活性。目前APL机制已被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实践。
应建立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学分制是一个重要的架接工具,横向沟通、纵向衔接都需要借助学分的互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学分制的施行,职业教育多维体系的构建是相当困难的。但目前学分制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因学分制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牵涉面很广,特别重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生电子注册和毕业文凭发放以及学生的退学、重修等多项政策都要与学分制衔接,物价部门关于学生重修的收费问题需出台相应政策支撑,对学校内部教学资源的配置、管理的运行机制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3.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制度
(1)校企合作培训制度 合作教育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但由于我国是人口资源大国,一般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并不担忧能否录用到职业院校的学生,而是担忧能否录用到企业好用、适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难以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结构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再就是整个人才市场、职业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也明显存在。因此,多数企业对合作办学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既要激励企业支持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并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同时又要硬性规定,企业有承担职业教育办学的部分责任和义务。德国和日本在这方面都是比较成功的。
(2)职业指导制度 在普通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主要是配合开设职业课程,发展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劳动观。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指导的重点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形成稳定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熟识的职业技能,促使每一个人成为一个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的合格劳动者。同时职业指导也是就业训练、职业介绍、失业保险等劳动就业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职业指导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人和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职业指导要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要进课堂。
(3)职业资格考核制度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严格劳动就业准入,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社会整体的技能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20世纪中叶,发达国家普遍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美、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我国是步入市场经济以后才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制度的,我们要积极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成功的经验,运用国家权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对主要专业、工种建立以国家证书为主,在大多数非专控领域,可实行社会性、竞争性的行业证书制度;要迅速与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政府可设立一个综合的统一的权威性机构,对各类、各级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指导、监察和管理,以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使其有利于人才的录用、流动和劳务输出。
为了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要建立非学历化的职业技术晋升、培训和考核制度,形成培训—工作—再培训—晋升的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核工作的作用,深化改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使之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
【更多职业教育体制信息请点击出国留学网的相关链接】
国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解析
一是绝大多数国家的职业教育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职业培训特别是公共职业培训,主要由劳动行政部门管理,此外其他产业、部门(行业协会)也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管理工作,为本部门(行业)服务。如美国的国防部设有美国最大的职业训练系统;日本庞大的企业内职业训练是日本职业培训系统的主体;而英国、德国以教育部门为主管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产业(行业)协会参与。日本实行教育、劳工、企业等部门多元化的管理体制。俄罗斯在国家中央政府设有独立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
二是职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由职业学校来承担。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与训练。如英国2001年颁布的《14—19岁更多机会、更高水准》报告,提出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推进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的具体方案。2003年颁布的《21世纪技能战略》是英国政府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和系统工程。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推行《职业教育基础年》制度,并成功地实施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美、德、日等国都非常重视由职业学校承担国家职前的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
三是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统一管理和协调。德国和美国虽然都是联邦制国家,以州一级管理为主,但在联邦政府都设有统一的教育行政机关负责全国职业教育的管理工作,另外德国还设有一个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协调联邦、州、企业、工会等方面的关系。美国则在联邦、州、县都设有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由工商界、劳动部门等诸方人士所组成,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尤其是俄罗斯,设立了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的全国性权力机构,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并对其他部门、企业或组织举办的职业教育,均具有约束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