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勋章为国民政府时期以及1949年后中国台湾地区的勋章。自1930年以来只发出了209枚。在国民政府统治大陆时期,其获得者仅191人,其中因抗击日寇获得的就有166人。青天白日勋章的授予条例颁布时,有三军将士不分阶级都可获颁的规定。但截止到1938年上半年时,该勋章的获得者全部都是军官,其范围高至上将,低至中尉。这一现象一直到武汉会战时才得到突破。
青天白日勋章_青天白日勋章 -简介
青天白日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政府在1929年5月15日公布《陆海空军勋章条例》时所颁行。1935年6月15日改订《陆海空军勋赏条例》后称为青天白日勋章。青天白日勋章为襟绶,有表,不分等级。1980年改为大绶,颁授捍御外侮,保卫国家,战功卓著之军人。
在国光勋章设立(1937年11月)之前,青天白日勋章是军队中的最高级勋章。设立之初,也曾给军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由于颁发条件实在过于苛刻,所以当时军人所期待的仅仅是地位次于青天白日勋章的宝鼎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的授予条例颁布时,有三军将士不分阶级都可获颁的规定。但截止到1938年上半年时,该勋章的获得者全部都是军官,其范围高至上将,低至中尉。这一现象一直到武汉会战时才得到突破。
青天白日勋章_青天白日勋章 -外形设计
青天白日勋章该勋章中心为青天白日徽,代表国家,四周为光芒,象征荣获此章者,有御辱克敌,使国家光辉四耀之功。
青天白日勋章_青天白日勋章 -佩戴要求
此章于着军礼服时,佩于左襟中部,大绶由右肩斜至左肋下:着军常服时,得佩带勋表,与他种勋章并佩时,其位置居于国光勋章之后,宝鼎勋章之前。青天白日勋章_青天白日勋章 -获章资格
青天白日勋章
此章颁给陆海空军军人,凡捍御外侮,保卫国家,卓著下列战功之一者颁给之:
一、运筹适宜致获全功者。
二、战斗间处置妥善,使全军或一部得重要之胜利者。
三、冒险前进侦得重要敌情致获全胜者。
四、最困苦时毅然奋起战斗挽回颓势者。
五、冒险办理战场后方勤务成绩最著者。
六、冒险破坏敌人伏置水雷或障碍物以开导战舰之进路者。
七、军舰护送多数船舶骤遇敌优势舰队剧战之后,俾护送船舶的安全航到其目的地者。
八、于一次任务中击落敌机四架以上地面击毁敌机六架以上者。
九、空中轰炸命中敌军之重要根据地、高级司令部、兵工厂、巡洋舰、驱逐舰等,使之全灭或沉没,有确实证明者。
青天白日勋章_青天白日勋章 -颁奖记录
中东路事件获奖
青天白日勋章
青天白日章设立后,第一位获得者原定为蒋介石。但还未进入议程,就因中苏两国争夺中东路所有权引发战争,而被迫中止。此后国民政府为表彰指挥中东路战争的六位将领,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为代表,于1930年1月1日在沈阳对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等六位东北军高级将领举行了授勋仪式,使东北军系的张学良阴差阳错成为了第一位获勋者。而原本应该是首位获勋者的蒋介石,则推迟到同年的2月22日才予以颁发,成为了第七位获得者。
嘉奖名单:
张学良,东北军首领,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王树常,东北军将领,防俄第一军军长;
胡毓坤,东北军将领,防俄第二军军长,汪伪总参谋长,1946年7月以汉奸罪在南京枪决;
于学忠,东北军将领,防俄后备军军长;
邹作华,东北炮兵司令;
沈鸿烈,东北海军司令;
蒋介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一二八抗战获奖
青天白日勋章(背面)
勋章的颁发初期大多受政治和宣传的影响。如中东路战役,出于鼓舞士气,以及稳定东北军军心等原因,特颁发勋章予东北军的六位将领。又如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队被迫撤出上海,但由于举国抗日情绪高涨,以及社会各界声援参战部队等,国民政府仍决定颁发勋章予第19路军总指挥蒋光鼐等十位旅以上将领。
嘉奖名单:
蒋光鼐,十九路军总指挥;
蔡廷锴,十九路军军长;
张治中,第五军军长;
沈光汉,十九路军74师长;
毛维寿,十九路军61师长;
区寿年,十九路军78师长;
俞济时,第五军88师师长;
戴戟,上海警备司令;
翁照垣,十九路军旅长;
谭启秀,十九路军师长;
张炎,十九路军6师副师长;
钱伦体,5军88师262旅旅长。
长城抗战获奖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这次战役后中方被迫签订《何梅协定》,并失去对华北的控制权。尽管部分指挥官有不俗战绩,但国民政府没有考虑给参战者授勋。到1935年勋章改制时,华北局势更趋恶劣,汉奸叫嚣独立之声日益嚣张。国民政府一方面为稳定华北局势,稳定驻防华北的西北军第29军等部军心,提升在陕北与红军作战屡战屡败的东北军士气等原因,决定给参加长城抗战各部队的有功者颁发勋章。
这是自青天白日勋章颁发以来最大的一批,共有第29军军长宋哲元以下四十九位获勋。这批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有功与否,凡是在1935年驻防华北或在陕北作战的、参加过长城抗战的师以上将领全都获勋,其中甚至有些仅列入作战序列的将领也在授勋之列。
宋哲元,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军长;
秦德纯,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副军长;
黄杰,中央军将领,二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
关麟征,中央军将领,25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
刘戡,中央军将领,83师师长、长城抗战立功;
张维藩,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参谋长;
冯治安,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37师长;
张自忠,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38师长;
刘汝明,西北军将领,二十九军暂编第2师长;
黄光华,原晋军,商震32军139师长;
董英斌,东北军114师长;
李振唐,东北军113师长;
刘多荃,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卫队旅长;
沈克,东北军第106师长;
杨正治,东北军第108师;
张廷枢,东北军112师长;
李福和,骑兵第5师师长,投降日本被杀;
常经武,东北军120师长;
王奇峰,东北军骑兵第3师长,抗战阵亡;
吕济,原晋军,商震32军参谋长;
李俊襄
牛元峰,东北军将领,辎重兵团团长,35年围剿陕北红军时阵亡于山城堡;
喻建章,东北军57军(何柱国)参谋长;
张耀明,黄埔系,中央军将领,25师75旅长;
王治邦,西北军37师110旅长;
黄维纲,西北军38师112旅长;
李曾志,西北军,旅长;
刘世荣,40军庞炳勋部115旅长;
田泽民
牟中珩,东北军114师参谋长;
张熙光,华北军第一军团(于学忠)参谋处长;
邓玉琢,东北军师参谋长;
王佑之
赵镇藩,东北军第67军107师619团团长;
司徒洛,广东恩平人,黄埔二期;
熊正平,东北义勇军,骑兵第二旅第一团长;
张文清,东北军67军第108师师长;
张汉初,中央军第4师第11旅22团团长;
孔庆佳
董升堂,西北军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24团团长;
林作桢,32军139师715团上校团长;
何蕃
黄心培
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