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谊(1844年―1900年)京师武林名侠。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了,但社会上的矛盾仍十分尖锐,小的治安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北京的镖局如雨后春笋,那时候有八大镖局,以会友镖为首,会友镖局的镖路跟外埠分号遍布了半个中国。名声远扬的大刀王五有个源顺镖局,源顺镖局其实是个小镖局,也就是四五十人,但它影响很大,我称大刀王五为“镖界的楷模”。
王五_王五 -个人简介
王五镖局王五出生贫寒,三岁时父亲又因疾去世。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又拜肖和成为师,为习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修习更高的武艺,王五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就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几年的锻炼,王五告别了师父,周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了一家镖局当了镖师。
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的积蓄,加上朋友的帮忙,在北京半壁街(崇文区)自开了顺源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顺源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他规范从业,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红火,很短时间内便声名鹊起。
王五不仅本行中受人尊敬,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泛传颂。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者,却遭到清廷的贬斥,被革职戍边。王五出于义愤毅然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回京后,王五便在香厂筹开学堂街,名为“父武义学”。更为人们所称道和广为流传的是王五与谭嗣同的交往。王五侠义心肠,与谭嗣同兄弟相称,传授谭武艺刀剑之法,二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898年,戊戌变法进入高潮,谭嗣同应诏入京,任四品军机章京,参预变法。在此期间,王五担负起了谭嗣同的衣食住行和保安工作。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表白自己变法决心,醒悟大众,甘愿受捕。王五得知后心急如焚,多方打探消息,买通狱吏,还广泛联络武林志士,密谋救谭,却被谭嗣同坚决拒绝了。9月27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刚毅监斩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王五得知后悲痛欲绝。为了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和复仇,王五多次组织人员进行暗杀活动,终未果,使王五反抗清廷的决心自此更加强烈。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北方兴起。王五率众积极参加,与义和团众并肩作战,杀洋人,攻打教堂。10月25日,清兵将顺源镖局团团围住。终因寡不敌众,八国联军枪杀于前门,死时56岁。
大刀王五被杀后,头被挂在城门上,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天津的霍元甲听说后,只身赶来,夜里将王五的头取下、埋葬。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现在王五故居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当年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众人赠有“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挂在门的东西两侧,后来院里的人搭建房屋,匾被取下来当了床板。门前原来有个轩豁空场,高高飘扬着源顺镖局的杏黄大旗,现在已经被公厕占了大半个地方。据说王五那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一直保存到1958年,在“大跃进”时期进了炼钢炉。
大刀王五的事迹被编入邵氏影片《大刀王五》、电视剧《大刀王五》和李敖小说《北京法源寺》。
王五_王五 -少年事迹
戊戌变法王五自幼丧父,他和其弟全赖母亲做针线活度日,八岁时,母亲也去世了,他们弟兄俩只得靠讨饭度日。后来白正谊被前门外顺兴镖局老板王五夫妇所收留,认他为养子,改姓王。在镖局老板王五的指点下,白正谊奋发学艺成为闻名的镖客,人称大刀小王五。
由于小王五身手灵巧,又有胆识,赢得老王五的厚爱。十九岁时,他被老王五夫妇招赘入门。不久,老王五夫妇相继去世,小王五便成为顺兴镖局的掌柜。当时的镖局大都承揽一些押运各省进贡的赋税钱粮等差事。小王五虽然在为达官贵人保镖,但他对腐朽昏暗的清朝官场,看得清楚。它表面上承办一些押运官厅钱粮的差事,暗地里却结识被官厅污蔑为“盗贼”的绿林好汉,专门打劫贪官污吏的财物。野史上称他“非不义之财无取也”,这样,他在江湖上名声越来越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清政府一味妥协妥降,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小王五对清政府的对外懦弱无能和奴颜媚骨非常愤慨,他很同情当时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发起的变法图强运动,并与维新派的领袖人物谭嗣同结成密友,并教谭嗣同舞剑,希望能在变法维新中助谭嗣同一臂之力。但是,维新派的中没有人马,没有刀枪,只依靠一个光绪皇帝,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很快,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西太后发动了政变,幽禁了光绪,下令逮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领袖。小王五得消息后,立即去会谭嗣同,并劝其东渡日本,暂避一时。他对谭嗣同说“君行五从,保无它”。但谭嗣同时已下定决心为变法事业捐躯,悲愤地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小王五无奈,只得说“君死五收君骨,君请自择矣。”谭嗣同被捕入狱后,小王五极力营救,不避险恶探望谭嗣同,狱卒慑于小王五的大名,不敢拦阻,因此小王五得以为谭嗣同递送衣物并通融膳食。小王五曾打算劫狱,但被谭嗣同竭力劝止。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清政府以“大逆”之罪将谭嗣同等六人押解宣武门外菜市口斩首示众。小王五此时又计划劫法场,当囚车经这宣武门时,小王五曾派人聚集守侯,但因清军人马众多,戒备森严,小王五等势单力薄无法下手。谭嗣同死后,小王五遵嘱,将谭给夫人李闰的信由北京递寄湖南。后来,小王五还曾暗地聚集数百人,欲有所举,为谭嗣同报仇,但因康有为、梁启超等都已逃往海外;无人领导,未遂。
王五_王五 -戊戌变法
顺远镖局清末戊戌变法,风雷激荡,志士流血,神州震撼。
王五和谭嗣同是莫逆之交,谭嗣同曾从王五学习剑术。从现仅存谭嗣同的一张照片来看,他披着大氅,腰结宽带,说明他不仅是个文人,也是个武士。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曾把心爱的“凤矩”宝剑赠给王五留作纪念。这把宝剑在王家一直保留到大炼钢铁时连同大刀、双刀一起处理了。戊戌政变发生后王五和谭嗣同策划解救光绪帝,谭嗣同被捕后,王五想劫法场营救,这些说法有待于史料的进一步发掘来证实,但谭嗣同就义后王五冒着风险去收尸是比较真实的。赵炳麟《柏岩文存》记载当时情况说:“戊戌时,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
王五之死是悲壮的。有几个说法:一说他为营救被八国联军强奸的妇女而被害;一说他参加了义和团,被八国联军杀害。狄平子著《平等阁笔记》载:“适联军入京,五见西兵之无礼日甚,辄与其徒数十人,日以杀此辈为事。十一月某日,有石某之宅为西兵围困,五经其地,愤与之斗,手杀数十人,继以中弹过多,遂被执。西人以为义和团之余党也,枪杀之,弃其尸,而不知为五也。”狄平子与王五属同时代人,这个说法应是可信的。退叟《记大刀王五》一文载:“土匪又设计与教友报告德国兵营,声言王五是义和拳头,曾杀害洋人教友多人。德兵营派兵数十名往捕王五,行在打磨厂遇,枪弹交击,王五遂遇害,时年五十余。”王五孙媳李嘉志也告诉我,王五参加了义和团,被外国兵追踪到东半壁街镖局捕走,枪毙于北河沿。这些说法大抵相同。大浪淘沙,英雄不朽,在与帝国主义作不屈不挠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今天应该引起我们百倍的怀念。
清朝末年,在以慈祥为首的后党和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之间斗争日渐激烈。"京师大侠"大刀王五开设镖局,奔走江湖,摆设擂台,招聚爱国侠客义士,以图共同举事,反清灭洋、振兴中华。但他原来的师兄弟苟风涛卖身投靠了刑部尚书,告王五谋反,冲散擂台并捉拿王五问罪。王五躲逃途中巧遇幼年朋友谭嗣同,遂想请谭给他当"大龙头",共谋大事,但谭嗣同此时已扶助光绪帝推行变法,力劝王五留下共同扶助变法,遂结为生死之交。后党见帝党迅猛推行新政,慈禧便密谋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光绪。光绪因手中无兵权,与谭嗣同商议想依靠袁世凯的新军包围颐和园,铲除后党的顽固势力,不料袁世凯告密,后党连夜发动政变,将光绪软禁瀛台,光绪令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迅速逃离,谭嗣同却决心以死效忠皇上,不肯逃走。王五遂与谭嗣同商定,率猴侠、飞凤、小五夜闯紫禁城救出光绪帝,但入城后丢失地图迷失方向,遂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杀,终寡不敌众,王五负伤撤出紫禁城,救驾失败。后党即下令将谭嗣同等逮捕入狱。王五当机立断,再次策动探监劫狱,但谭嗣同决心以死唤起民众,执意不肯逃离。正在劝说之际,被苟风涛发现,又是一场恶战。王五以硬气功折断铁窗,扯断镣铐,打开牢门,想带谭嗣同逃走,但谭坚决不走,王五等只得杀出监狱,另作计议。慈祥为了铲除后患,下令立即斩处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王五得悉消息后,请来义和团、红灯照、小刀会的义士,决定劫法场。但清军戒备森严,又布下"八卦阵",临时还改变了路线,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拼杀。王五与业师马芬虽破了"八卦阵",但未及杀到法场,谭嗣同等"六君子"已血染菜市口,小五与许多兄弟相继战死。王五悲愤填膺,将谭嗣同等烈士尸首劫出,护送灵柩安葬于湖南浏阳。"戊戌变法"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但谭嗣同等人壮烈牺牲的精神,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五_王五 -黑旗军
黑旗军大战日本海军黑旗军,十九世纪末的一支地方武装,以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前期主要军事行动为抗击清朝统治。1867年清军的进攻迫使黑旗军进入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後在抗击法国侵略越南(中法战争)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将领刘永福(1837年―1917年)曾被越南国王授予三宣副提督之职。协同老将冯子材的部队,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刘永福返回中国後被清廷下令解散。甲午战争中黑旗军奉清政府命令重新编组,仍由刘永福率领,进驻台湾岛。後日军侵台,因战局受困,将士大多战死。
王五正值此时加入黑旗军,他武艺高强,与黑旗军首领宋景诗素有交情,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今冠县人。自幼家贫,爱习拳棒,练就一身功夫。稍长便闯荡江湖,打拳卖艺,并在多处任武术教练,其徒弟不下数千人。他外表温文尔雅,但生性刚强,遇事爱打抱不平,在当地百姓中享有威望。1860年,鲁西各县闹灾荒,农民被迫进行抗粮斗争。他带领当地万余农民,扛着铁锨锄头冲进县衙,迫使县官答应免粮。咸丰十一年(1861),捻军进入山东,宋景诗参加白莲教起义,在聊城(今东昌府区)沙镇刘家河一带集结义军万余人,以黑旗做标志,号称“黑旗军”。宋景诗率部先克沙镇,继而进攻东昌府城,由于缺乏攻城工具和经验,又遭清军大炮轰击,连攻3次未克。遂将主力转移到临清、邱县一带,联合其他各旗农民起义军,连续攻占邱县、冠县、莘县、馆陶、阳谷、观城、朝城、濮县等13座县城,严重地动摇了清政府在鲁西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大为震惊,1861年五月末派兵部右侍郎胜保等率部镇压农民起义军。起义军首领杨泰、张继善先后战死,军队元气大伤,宋景诗被迫投降胜保,编为靖东营,并被胜保举为五品顶戴蓝翎、都司衔花翎、参将等职。次年初,随胜保南下安徽围剿捻军,屡次有意败北。后哗变拔营未成。被清政府革去参将职务。同年八月,随胜保赴陕西镇压回民起义军,又为其恢复参将职务。而宋景诗只是对回民起义军进行联络和避让。同治二年(1863)初,宋景诗率部辗转回到临清,脱离清军,招募兵勇千余名,再次举行起义。清政府急调各路大军围剿宋景诗黑旗军。宋景诗率部于堂邑、莘县、临清一带奋力反击,大败清军。最后,清军使用“洋枪队”,迫使黑旗军退至临清小刘贯庄。清军僧格林沁部在庄外挖壕放水,妄图水淹义军。黑旗军乘夜悄悄撤走,南经莘县,西入清丰,北走临漳,东进德州,回到夏津、高唐。半月之间,冲出清军重重围剿,昼夜行军三百里,足迹遍及直、鲁、豫三省交界地区的30余县。后再度南下湖北,与捻军张宗禹部会合。同治四年(1865)初,黑旗军绕道江苏,再入山东,配合捻军,诱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围。同年四月二十四日夜,于曹州(今菏泽)大败清军,击毙僧格林沁。关于宋景诗的结局,说法不一:一说捻军失败后,黑旗军转入东平湖,宋景诗不知所终;一说捻军失败后,宋景诗独自流落徐州、亳州一带,卖艺授徒,于1871年被安徽巡抚莫翰杀害;小刘贯庄一带有人在1899年还见宋景诗回过家。
王五_王五 -历史传说
黑旗军军牌关于王五的传说众说纷纭,总体有下面三个传说:
清末年间,捕快王五专替朝廷缉拿钦犯,因擅用一把大刀而被称为大刀王五。时御史安晓仁直言上疏,弹劾太监李连英干预朝政,触怒慈禧。禧命五剿杀仁全家,五为免错杀忠良,竟公然抗命,因此招致灭门之祸。五之妻子惨遭杀害,五遂携幼子流浪天涯。大内都统萨多受命追杀五父子,五与多虽惺惺相惜,然而二人最终仍难逃一场生死战.....
清未民初,一个目不识丁的草莽英雄,大刀王五原为京城镖师,为人仗义,广结天下义士,认识了革命六君子。他为了救康有为,梁启超,不惜深入险境。他最佩服鼓吹革命的谭嗣同,认同他的理想,要革命,必先流血,唯有从容就义。王五在屋顶被包围,被人开机枪横扫,电光激闪,以死明志,体现出侠之大者的至高境界。
清朝末年,在以慈祥为首的后党和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之间斗争日渐激烈之际,“京师大侠”大刀王五开设镖局,奔走江湖,摆设擂台,招聚爱国侠客义士,以图共同举事,反清灭洋、振兴中华。但他原来的师兄弟苟风涛卖身投靠了刑部尚书,告王五谋反,冲散擂台并捉拿王五问罪。
王五_王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