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新与周桓上将之谜 马占山 马占山-人物生平,马占山-上将之谜

马占山(1885年―1950年),吉林怀德人。1911年投清军当兵。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1931年11月4日,日本在侵略辽宁、吉林得手之后即迸逼黑龙江省,形势非常危急,马占山受命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奋起领导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3年,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闲居天津。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率部在晋绥抗击日本侵略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1950年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人物生平


马占山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
1913年,吴部改为中央骑战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二连连长。1918年,因其剿匪有功升任营长。1920年,又随吴俊升赴黑龙江省,升任骑兵团长,1925年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1928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改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0年10月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931年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4月18日,马占山在莫斯科寄给良友画报的照片1933年6月,马占山回国寓居天津英租界,同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粟又文等人交往甚密。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在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上联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抵制国民党的反共磨擦活动,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东北特委派遣的一批共产党员和东北大学学生参加挺进军。共产党员邹鹏任挺进军司令部中校军械官,栗又文任上校秘书主任。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马占山粉碎了国民党特务刘广英等制造的反共磨擦活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设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马占山被任为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企图利用他的名义招纳土匪,扰乱东北解放区,但马占山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上将之谜

马占山当过上将,但是,你要真查起来,任何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名录上都没有马占山这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军军衔属于美国式,不设元帅、大将,上将分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上将、中将加上将衔。虽然名目繁多,但上将毕竟是上将,还是有史可查的。特级上将就是蒋介石1人,一级上将先后授予17人,东北军系统,万福麟、于学忠得过二级上将,何柱国得过上将。怎么查也没有马占山的名。
马占山是胡子出身,到苏联后才学会写一个"马"字,但他作战勇敢,因此官运亨通。1913年马占山只是吴俊升骑兵第二旅第三团少校连长,1927年就升任骑兵第二军军长,得到奉军中将之衔。


马占山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军缩编,改军为旅。马占山成为黑龙江省步三旅旅长,但军衔还是中将。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江桥抗战,在全国造成极大影响,马占山将军一时成为英雄。
1931年11月12日,江桥抗战正酣,也正在这时,国民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许多人冲蒋介石发难,会开得乱七八糟,但对江桥抗战却给予了肯定。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日发布决议: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副司令官马占山守土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20日所作的《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中说:"中国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对于日本军队进攻之正当防卫,不独为保障中国国家之领土,尤为保障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之存在,亦即维持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及一切国际公约之存在而牺牲。"
这些是对马占山爱国抗日义举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是有人借马占山说事儿,对蒋介石表示不满。马占山的上将一事,成了一块投向蒋介石的石头。虽然马占山对蒋介石没招没惹,但从此蒋介石对马占山有了芥蒂。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只是说了"以陆军上将待遇",并没有举行仪式正式授衔。马占山远在黑龙江省日军包围的战场,也不可能举行正式授衔仪式。如果局势稳定,正式授衔是可能的。可是没有多久,马占山就投降了。对于降将,自然不可能再补授上将了。
没过多久,马占山重新抗日,再次成为英雄。事情继续下去,马占山的上将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1935年初,军政部长何应钦以"陆军官阶过滥"为由,呈请国民党中央,提出减少上将员额,得到了国民党中政会通过。3月30日公布了《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上将任官施行条例》,一批原上将衔改任中将,如薛岳、熊斌、孙连仲、石敬亭、鹿钟麟、张之江等均改任中将。这时的马占山自然也不可能再授上将了。
全面抗战期间,马占山是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令,名头虽不小,但实际没有多少人马,更不算正规军,已没有当上将的资本了。国共内战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官也不小,但由于处处受蒋介石歧视,他称病隐居北平,没有到任,军衔也无从谈起。
说马占山不是上将吧,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过公开正式决议,后来由上将改为中将的名单也没有他。说马占山是上将吧,没有正式授衔,后来也没人拿他当上将对待;上将改中将名单中没有马占山,也有不承认他曾当过上将的意思。马占山的上将,就这么一直悬着,糊涂着。
马占山降日时,被任为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屁股还没坐稳的伪满洲国,为了拢住马占山这个将才,着急慌忙地正经八百地授了马占山上将军衔。可是,没过几天,马占山反出齐齐哈尔,二次抗日,伪满洲国灰溜溜地宣布"褫夺"马占山的上将军衔。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人物家庭

马家祖籍河北丰润。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著无依无靠的贫苦生活。
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
马占山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敢于习练骑马赛跑,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
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领著一个十岁的女孩,来到马家乞讨。马占山的母亲刘氏问知他们姓杜,是从关内逃难过来的,见其十分可怜,便将杜氏一家留在炭窑屯定居。不久,杜老夫妇看马家人好,便把女儿杜赞义送到马家当了童养媳。
马占山和杜家姑娘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贫困的生活给他们全家接连不断地带来了灾难。1897年间,他的母亲生下一个双胞胎。由于家中无粮,懂事的杜赞义,挎著篮子到处乞讨和求借。一次,到一家借粮,那家不但不借,反而奚落说:“人有脸,树有皮,王八还有个硬盖子,也没有像你们那样今天借明天还借……”赞义只有噙著眼泪,空手回到家中。刘氏见这情景,痛心疾首,百感交集,一气之下,得了重病。几天后,她和双胎儿女相继死去。
刘氏死后,丢下了三十五岁的丈夫马纯和十二岁的儿子占山,还有七岁的女儿和十五岁的童养媳。为了谋生,马占山到蒙汉交界地方蒙族有钱人家放牧,换回几个铜钱,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学习蒙族骑射技术的机会。几年功夫,不管什么样的烈马,他只要抓住马鬃翻身上去,都能降服。
马占山与原配夫人杜赞义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马奎、长女马玉文。
马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马占山之孙马志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少年生活

马占山祖籍河北丰润。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着无依尢靠的贫苦生活。


马占山驻榆时手书“还我河山”

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

马占山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敢于习练骑马赛跑,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4日,日本在侵略辽宁、吉林得手之后即迸逼黑龙江省,形势非常危急,马占山受命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奋起领导江桥抗战。


嫩江桥

江桥抗战从11月4日开始到19日结束,历时16天,分为江桥第一线战斗和三间房战斗两个阶段。

4日午间,日军百余名在守军左翼渡江,向守军猛攻,并以飞机5架掷弹,守军死伤数十名,大兴车站亦被炸毁。至是,守军忍无可忍,不得已实行正当自卫,日军乃退。日军连日苦战,迄未得逞,乃于5日变更阵容,驱张海鹏的军队在前,由日军督饬向守军猛攻,张部不支败退。是役守军伤亡百余名;敌军死伤数目,据日方发表,死者167人,伤600余名,张部死伤700余名。

6月4日,日军进攻最为激烈,上面飞机,下面大炮,晚间有探照灯指示炮兵射击。是役日军伤亡亦重,滨本步兵联队几乎完全被歼,高波骑兵队亦死伤殆尽。这是日寇到东北以来损失空前的一次。守军伤亡约600余名。

自与日军冲突以来,中方随时将战况向北平报告,新闻记者也发表消息:从此各地贺电有如雪片飞至。守军虽放弃江桥阵地,然而全军士气仍极振奋。马占山11月7日将连日战况和退保三间房阵地的苦衷,以及誓与敌周旋到底、绝不屈让的决心,通电各方。

日寇在江桥受挫后,宣传苏联接济中方军火,以掩饰其薄弱真象,马占山于11日通电驳斥。是日晨,哈尔滨各界组织慰劳团约六七十人,携带物品到龙江慰问,由马占山代表全体将士致谢,并向代表表示抗敌决心,誓不屈服。各代表分头到各医院慰问受伤战士,午后返哈。是日有英伦《每日邮报》及上海《密勒氏评论报》记者亦访问了马氏,对马氏英勇奋战称赞不已。以后,中国各地纷纷汇款劳军,外国青年来信请求马占山签字的亦大有人在。中外报纸均争先登载黑龙江省抗日消息,足以说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政策,为爱好和平的人民所深恶痛绝。

黑龙江省战事消沉了4日,至15日战争又重新沸热。

15日早3时,马占山乘载重车带参谋、卫兵赴前线督战,先到昂昂溪指挥部。是日午,日军坦克袭守军前进阵地,守军稍退。16日上午11时,日飞机在富拉尔基上空投弹,同时日军以步、骑、炮、空、坦克部队约4000余名向守军全线猛攻,守军奋勇抵抗,双方鏖战,极为猛烈。守军以装备太差,死伤甚重。17日,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炮射击,以疲劳守军。18日晨,日骑、步、炮约三个联队对守军三间房主阵地实行猛攻。守军伤亡过重,不得已乘夜向昂昂溪方向撤退,大兴方面同时亦向后撤。沿途被飞机轰炸,死伤极多,步二旅团长吴德林在乌呼马站身受重伤。连日以来,部队伤亡过重,马下令全军退出省垣,当夜电告北平,并向各方面发出撤兵通电。

19日4时,马率军、政两署入员退出省垣。日军前锋于是日午越过东铁乌黑站,见守军业已撤走,午后2时骑兵一部入城,晚间日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率大部进入省垣。

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尽管马占山率军浴血抗战了半个月,还是不得不撤离江桥,退至海伦。

江桥抗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可以说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到的重挫。江桥抗战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各地声援信件和电报如雪片飞来,一些海外华侨还发起募捐,支援马占山抗日,马占山成为当时世界上知名的爱国志士、抗日英雄。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走访延安

1937年,马占山任东北挺进军司令。七七事变以后,延安成为革命圣地,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各地青年和爱国志士都纷纷投奔到那里去。马占山对共产党了解得不多,但是他多年的抗日活动使他认识到,共产党是决心抗日,为人民着想的,这使他产生了去延安,会见中共领导及毛泽东的想法。再者,他在抗日作战和行军携带物资方面多次得到了延安方面的援助,因此他想应该向延安方面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加强联系。


延安

1938年5月中旬,马占山赴重庆报告晋绥抗战形势,受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8月从重庆返回经过西安时,决定顺路去会见中共领导人毛泽东。

当马占山的车队离开西安,走到离延安还有大约50里的陕西甘泉稻草铺附近时,路旁有许多正在觅食的野鸡被车队的声音惊得扑棱棱乱飞。马占山行伍出身,自幼习猎,看见这么多的野鸡,马上兴致高涨。他端起猎枪,瞄准野鸡。随着砰砰几声枪响,几只山鸡应声而落,忽然猎枪枪筒爆炸成三截,马占山左手被炸伤,他很快因为流血过多失去知觉而被送进了延安医院。经过医生们的紧急抢救,才止住流血。医生仔细诊断以后,确定马占山左手的姆指、中指和食指已被炸断,有溃烂的可能,必须采取手术治疗。在征求马占山同意后,医生给他做了3个手指切除的手术。

边区政府和毛主席很关心马占山,派了最好的医生和护士给他。几天后,毛泽东还亲自赶来探望。毛泽东和马占山就很多问题交换了意见。马占山伤好出院后,毛主席和边区政府为他来延安召开了欢迎大会。毛主席代表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致了欢迎词:

张志新与周桓上将之谜 马占山 马占山-人物生平,马占山-上将之谜

“马将军八年前在黑龙江率先抗日,那时红军在南方就致电热烈欢迎,那时候红军与马将军就成了抗日。现在马将军已经年逾半百,仍然站在抗战的最前线。这种精神是值得全国人民钦佩的。”

听到毛泽东对自己作出了这么高的评价,马占山非常激动,他说:“今天首要的任务是打日本,不管什么人,只要他真正抗日,我就会跟他一起干。等打败了日本,把小鬼子们赶出中国,任务完成了,那时候就会脱掉军服,做一个平平安安的老百姓。”

马占山非常诚挚地感谢毛主席、边区政府的盛情招待,并且表达了自己与共产党和毛泽东合作的诚意和决心。整个气氛一直非常友好。后来毛泽东还请马占山去他的窑洞做客。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马占山的伤势好转。9月份,在毛泽东派的人的护送下,马占山告别了延安,后来,为了答谢在延安时各位首长的关怀,他还分别写了感谢信。

后来,马占山坚持抗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小功劳。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马占山简介_马占山 -大事年表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骑射。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
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
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931年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1931年11月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
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加上将衔。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泽东托秘书打电话给马占山,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十分激动,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未能出席。至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办公室还来电话询问马占山的病情,并准备派车来接,但当时病情过重,已不能行动。
1950年11月,病情恶化。
1950年11月29日20点零6分,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他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1641.html

更多阅读

张鲁新危难中能沉住气 张鲁新一生只做一件事

张鲁新,著名冻土科学家。1947年11月生于河北宁津。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张鲁新与3名技术人员,在青藏高原尺曲河一带考察时,遭遇了暴风雪,万里晴空瞬间变得天昏

声明:《张志新与周桓上将之谜 马占山 马占山-人物生平,马占山-上将之谜》为网友画中人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