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华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简介,曾国华[开国中将]-人

曾国华(1910年-1978年1月3日)生于广东省五华县。3岁时因家贫被卖给人家,倍受虐待。1924年6月投奔粤军当兵。后随所在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加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随军开赴江西与红军作战。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被解放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分配在红1军团第11师31团2连当战士。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4军班长,红1军团第2师第5团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5团副团长。

曾国华_曾国华[开国中将] -简介


曾国华曾国华(1910年-1978年1月3日)生于广东省五华县。1924年6月投奔粤军当兵。1931年8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被解放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分配在红1军团第11师31团2连当战士。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4军班长,红1军团第2师第5团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2师5团副团长。

曾国华_曾国华[开国中将] -人生历程


长征之路

1924年离家参加国民革命军,随部队历经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第4旅、第52师等部当兵。1931年8月在江西东固红军歼灭了第52师,曾国华参加红军,被分到主力红军红4军11师31团2连当战士。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被提升为班长。1933年6月,红11师整编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曾国华升任红五团一营二连排长。1934年4月,升任红五团二营六连连长。1934年10月16日随部队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2月20日,参加东征战役,曾国华担任红一军团渡河先锋红五团的突击队长,渡河胜利后,升任红五团副团长。东征胜利回师后,升任红五团团长。1936年12月到七七事变在抗大二期干部队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国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二营营长,二营是由红五团改编而成,辖第5、6、7、8连。1937年9月25日参加平型关战役,二营担负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断陷入伏击圈的日军先头部队。二营五连连长曾宪生带头与日军拼刺刀,重伤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五连指导员杨俊生身负重伤。战后,五连荣获“平型关大战突击连”锦旗一面。

1937年10月,曾国华奉命率领二营第5、6、7、8连与一营4连在正太线娘子关以西一线独立游击战,破坏日军交通,打击日军运输队,配合太原保卫战。10月下旬,奉命率部随三四三旅副旅长周建平进入河北平山县一带活动,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打击分散之敌。曾国华带领的二营发展壮大得很快。11月末,一一五师命令以二营为基础,编入平山县地方武装,扩编为一一五师五支队,以继承模范红五团的光荣传统,对外称永兴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龙书金任副支队长,杨永德任参谋长,继续在平山县一带活动。1938年4月在昔阳县参加了反九路围攻后,一二九师为加强五支队政治工作,派李宽和任支队政委。

1938年4月26日,曾国华率领五支队随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越过平汉线,开辟冀南。7月,曾国华、李宽和率领五支队越过津浦线,进至冀鲁边区,与当地八路军回合。8月,三四三旅政委肖华率领一批干部进抵冀鲁边,组织整编了该地的抗日武装,组建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下辖四、五、六支队。曾国华任五支队支队长,王叙坤任五支队政委,五支队下辖第四、五、六团共6000余人。1939年初,五支队第五团在乐陵县大宗家村一带休整时遭到驻德州日军第五师团安田大佐旅团重兵突袭,激战一天后趁夜突围,此战五支队虽毙伤敌军300余人,但自身损失惨重,伤亡近500人,五团团长龙书金重伤致残,五团政委曾庆洪、政治处主任朱庭先牺牲。战后曾国华作了沉痛的检讨。

1939年9月,因冀鲁边粮食困难,肖华率五支队等部进入鲁西地区。

1940年2月至3月,曾国华率五支队参加了一二九师组织的打击国民党石友三部的冀南反顽战役。战后,五支队与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鲁西军区运河支队,曾国华任支队长,曾思玉任政委,刘贤权任政治部主任,支队下辖第4、第5两个团。1940年9月,运河支队出击鲁西南,开辟华中华北大通道。

1940年10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运河支队与一一五师陈士矩支队第二团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一一五师陈士矩支队第一团、鲁南支队、苏鲁支队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曾国华奔赴鲁南就任教导第二旅旅长。1941年1月,教导第二旅在旅长曾国华,旅政委符竹庭、旅参谋长王六生率领下东进滨海区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1943年3月,滨海区精兵简政,撤销了旅级机构,教二旅缩编为滨海六团,曾国华任团长。1943年7月到1944年2月,曾国华进山东分局党校整风学习。期间在1944年1月与鲁中区党委妇委委员刘时铁相恋结婚,曾国华时年34岁。

党校学习毕业后,曾国华任八路军滨海军区代理参谋处长。1944年10月,抗大一分校整编为山东教导团,曾国华任团长,梁必业任政委。


沈阳军区

1945年10月,曾国华任鲁中军区主力部队编成的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山东三师奉命进军东北,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山东三师副师长曾国华、师副政委李伯秋率队。11月末,该部不带武器从龙口港渡海在庄河县、皮口一带登陆。在辽阳、本溪一带与曾克琳的冀热辽十六军分区部队会合,用关东军的武器装备了部队。

1946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成立,山东三师编为三纵七旅,曾国华任旅长、李伯秋任政委。1946年11月,曾国华升任三纵副司令员。1947年10月12日,曾国华调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1949年9月,调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参谋长。1950年6月,第十三兵团部与第十五兵团部对调,曾国华到广州任第十五兵团参谋长。为完成广西的限期剿匪任务,1951年1月曾国华调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8月,曾国华任重建的49军军长。

1951年11月,军委下令调曾国华任筹组中的空军第3军军长,赴志愿军联司见习。1952年春49军军部由贵港调四平,组建空军第3军军部,指挥空军第5、8、9师。1953年5月曾国华率空三军前进指挥所到朝鲜介川的志愿军西海指轮战。1953年10月曾国华率军指挥所回四平。1955年5月,东北军区空军改称沈阳军区空军,曾国华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分管作战训练工作。

1955年10月,曾国华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4月,曾国华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司令员。1969年4月,曾国华当选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并升任空军副司令员,分管空军作战训练工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10月曾国华被隔离审查。1977年因心脏病在466医院住院,1977年12月31日突发脑梗塞昏迷,1978年1月3日病逝。

1978年6月空军党委报经中央军委批准给曾国华下的审查结论是:“上了林彪贼船,积极参加林彪反党集团的阴谋活动,陷得很深,犯了严重方向路线错误”。1982年空军党委对曾国华的审查结论复议,报经中央军委批准,审查结论改为“犯了严重政治错误,并撤销原作审查结论”“其骨灰建议按军级干部规格存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曾国华_曾国华[开国中将] -经典战役


乐陵

1938年7月,乐陵地区的党武装三十一支队被国民党军围攻, 处境危急。曾国华、李宽和立即率五支队前去救援。他们跨过津浦路抵达山东乐陵、庆云、东光、南皮地区。同时,孙继先率领的津浦支队也赶到 这里。此时,正围困三十一支队的国民党鲁北保安司令刘景良部及当地土顽闻讯极为惊恐,慌忙撤走部队。三十一支队从而得救,与五支队、津浦支队会师。

为创造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河北省委派来宣传部长马国瑞任书记,组成由曾国华、李宽和、孙继先、潘寿才、邢仁甫、李启华为委员的冀鲁边军政委员会。

冀鲁边地处河北、山东两省交界,地位极其重要。这时,日伪顽、土匪及反动会道门等反动武装,遍地林立,多者千余人,少者几百人或几十人。群众戏称:“司令多如牛毛。”为尽快打开冀鲁边的抗战局面,在打击土顽武装问题上,边区领导层发生了争论。曾国华力主消灭庆云县欺压百姓、且半公开投降日寇的刘彦臣部。他说,经过调查,刘部民愤极大,消灭它一对抗战有利,二不破坏统一战线,三可以赢得民心,四能扩大我军影响。但是,有的领导干部害怕破坏统一战线,不参加这次军事行动。曾国华不顾他们反对,即和孙继先一起率两个支队一举歼灭刘彦臣部1000余人,群众拍手称快。从缴获的文件中证明该部已经投降日寇作了汉奸,更加坚定了部队歼敌的信心。

曾国华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简介,曾国华[开国中将]-人

此时,盘踞在南皮、东光一带的伪军穆今城部3000余众妄图围攻我占的庆云县城。曾国华组织部队迎头痛击,一举歼灭其1100余人,余敌溃逃。

曾国华率五支队回师乐陵途中,得知宁津城中的伪军毫无戒备。曾国华向干部们说,送到嘴边的肥肉不能扔掉,于是横下一条心,不顾部队连续行军打仗的疲劳,绕路奔袭宁津。经过一天跑步急行军,隐蔽到达宁津城外。曾国华根据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决定智取。他派出精悍的小分队用计骗开城门,大部队一举攻入城内,1000余伪军来不及反抗即全部作了俘虏。伪县长张伯荣也举手投降,缴获大量武器物资。

在节节胜利面前,部队情绪高昂,战斗积极性特强。曾国华抓住这一 有利时机,率领五支队连续向伪军发动攻势,所向无敌,胜仗一个接一个,极大地震撼了那些土顽等杂牌武装,有的被歼,有的逃匿,有的投降,有的愿意接受改编。随着反动武装土崩瓦解,根据地迅速扩大,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地方党有了靠山,统一战线出现新局面。同时,五支队自身部队 迅速发展,装备大为改善,名声远扬,威震四方。这时,根据上级指示曾 国华又整编了成份比较复杂的三十一支队,协助地方党建立了九个县的人民政府和县的武装,宁津县的武装发展到几千人。

曾国华_曾国华[开国中将] -三打灯明寺


灯明寺

灯明寺是距东光县15公里,津浦路以东沧洲以南一个日军据点。村子不大,位置重要,是根据地的交通要道。肖华指着地图告诉曾国华要拔掉这个“钉子”。

“调虎离山”,一打灯明寺。曾国华率五支队跳出日寇“扫荡包围圈”,组织数千民兵破坏津浦路,扒掉路轨10余公里。灯明寺的鬼子一看急了眼,只留1个小队看守,其余都调去恢复铁路。曾国华抓住战机即令五团二营连夜奔袭,趁鬼子正在睡梦之中,仅10分钟就把l小队鬼子全歼,拔掉了这个据点。

“围魏救赵”,二打灯明寺。日寇联队长藤井见灯明寺据点丢失,气急败坏,发誓要报仇,亲率4个中队日军想在灯明寺重设据点。他途中令1个中队携带物资先去灯明寺,亲率3个中队包围抗日民军张国基部。肖华司令员接到张部告急后,即和曾国华研究,用两个连攻打灯明寺,引藤井回救,以解民军之围;同时,将主力部队埋伏在路上,设伏打援。肖华、曾国华率五团雪夜行军3个多小时,深夜2时到达灯明寺。一营2个连包围灯明寺,其余部队埋伏在村南打伏击。肖华一声令下,两个连发起攻击,酣睡中的鬼子死的死、伤的伤。战士们将鬼子刚运来的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全部运走,又放火烧了日军的营房。正在攻打抗日民军的藤井听到灯明寺的枪声,又看到冲天大火,急忙撒出战斗,回援灯明寺。张国基的民军得救。藤井在回援中又进了埋伏圈。曾国华急令:“要把敌人放进来打,火力要集中,要猛”,随着曾国华一声枪响,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猛烈爆炸,藤井不知我军虚实,被打得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当天亮醒过神来,八路军已无影无踪。这次战斗毙伤日军百余人,藤井只好撤回东光县城。

“声东击西”,三打灯明寺。藤井在灯明寺两次吃亏还是不甘心失败。两天后又带领300多鬼子,200多伪军再进灯明寺。曾国华根据和肖华司令员研究的战斗部署,率五团佯装北上沧洲,转移鬼子的注意力。另派出小分队在夜间吹号角、打冷枪进行骚扰,连续把敌人折腾了好几天,弄得鬼子精疲力竭,松懈麻痹起来。肖华见战机成熟即令曾国华回师南下,连夜将灯明寺包围起来。发起攻击后先将200多名伪军解决掉,击毙姓牛的大队长。接着攻打日军,毙伤100多名鬼子后,敌人退到据点的围墙内顽抗。肖华又命令部队撒出村外,诱敌追击而歼。这回藤并不再上当,没有追击,而是放火烧房子,妄想诱迫我军回村救火予以消灭。肖华将计就计,命令曾国华带一部分部队回村佯装救火,同时让五团主力绕到鬼子背后予以痛击。藤井以为我军中计,用全部兵力正面攻击我军,背后突然枪声大作,五团主力杀了上来。鬼子腹背受击伤亡过半。藤井无奈退回东光县城,再不敢到灯明寺来了,他把灯明寺说成“灯明死”,称五团是“皇军难以战胜的八路”。

这时,庆云、盐山、南皮等七县的国民党“二政权”,趁日军“扫荡”之机,妄图排挤掉我抗日民主政府。在宁津组织起一支号称“河北保安队第二总队的顽固派武装。他们袭击我宁津县抗日政府,打伤工作人员,抓走60多人。肖华司令员命令五支队予以反击。曾国华立即率部重创保安第二总队,击伤其大队长王淮川,营救出被抓的同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1320.html

更多阅读

林国华玉雕作品欣赏 王胜利玉雕作品欣赏

林国华玉雕作品欣赏林国华,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上海海派玉雕协会理事。上海海派玉雕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师,中国石雕艺术大师,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宝玉石协会会员。

专访刘国华:机智勇战新科状元,以棋益智弘扬国粹

专访刘国华:机智勇战新科状元,以棋益智弘扬国粹第七轮中华台北刘国华先胜中国王天一——— 记中华台北棋手、象棋国际大师刘国华2012年10月27日下午,陈罗平杯第十七届亚洲象棋锦标赛第七轮比赛,在菲律宾克拉克度假村会议厅继续展开!第

谭冠三 张经武 张国华 谭冠三

央视正在热播《东方》电视————剧,其中不少篇幅是描述张国华与谭冠三率领18军进军西藏,当时部队情绪并不稳定,一位副师长就牢骚满腹,说“进藏就是送葬”。为此,张国华与谭冠三两位军政主官做了大量的工作。两位中将都是井冈山出身,功

声明:《曾国华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 曾国华[开国中将]-简介,曾国华[开国中将]-人》为网友桃花暴发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