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波茨坦 波茨坦-概述,波茨坦-地理位置

波茨坦(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州府和不隶属于县的城市,其北部与柏林相邻(到柏林市中心约26千米)。波茨坦坐落于哈韦尔河边,是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地区的一部分,它是勃兰登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在波兰语中波茨坦被称为Poczdam,在捷克语中被称为Postupim。二战期间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

波茨坦_波茨坦 -概述


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人口14万(2006年),是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的召开之地。古都波茨坦被易北河、哈弗尔河以及众多的湖泊和森林簇拥围绕着。城区一半已经遍布宾馆、赌场、音乐客和购物中心。勃兰登堡首府波茨坦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的路程。

波茨坦_波茨坦 -地理位置


在德国内的位置

波茨坦位于柏林西南,哈韦尔河中游,其周围的地理环境是冰川时期造成的湖泊和森林地区,市内谷地与冰川留下来的堆积山丘交替,尤其市南部这个地形特别明显。努特河在市内注入哈韦尔河。市内还有众多湖泊和运河。市内最高点海拔114.2米,最低点是哈韦尔河面,海拔29米。

周边市县

以下市县按顺时针方向比邻波茨坦:柏林、波茨坦―中马克县(Potsdam-Mittelmark)和哈韦尔兰德县。

行政区划

波茨坦的市区分七个居民区:波茨坦、巴贝斯堡、波尔宁(Bornim)、伯恩施太德、德累维茨、讷德里兹和萨克洛夫(Sacrow),这些居民区有些还继续分小区,此外波茨坦还有九个市区,这些市区本来是独立的镇,2003年10月26日被并入波茨坦。这些市区有自己的区议会和区长。按各个区人口不同其区议会的人数从3到9名不同。涉及市区的重大事件必须被区议会听取。

居民区及其下分的小区

波茨坦
柏林市郊
勃兰登堡市郊
市中心
耶格市郊(J?gervorstadt)
基维特(Kiewitt)
瑙恩市郊
纳德里兹
西波茨坦
施拉茨(Schlaatz)
泰尔托市郊
泰姆林市郊
瓦尔斯塔特一区(WaldstadtI)
瓦尔斯塔特二区(WaldstadtII)
野园(Wildpark)
市中心东区
巴贝斯堡
小格林尼克
波尔宁
伯恩斯泰德
德累维茨
星区(Stern)
基尔希斯泰格菲尔德(Kirchsteigfeld)
纳德里兹
萨克洛夫

市区
艾伊歇(Eiche)
法尔兰德(Fahrland)
卡措夫(Kartzow)
克拉姆普尼茨(Krampnitz)
戈尔姆(Golm)
大格林尼克
格鲁贝(Grube)
施莱尼茨湖(Schl?nitzsee)
纳特维德(Nattwerder)
马奎特
新法尔兰
萨茨科恩(Satzkorn)
鄂茨―帕伦(Uetz-Paaren)
帕伦
鄂茨

波茨坦_波茨坦 -人口

1939年波茨坦合并了当时29,229人的巴贝斯堡后人口首次超过十万。两德统一后它的人口一度下降,但是通过吸收其它村镇以及通过移居到2005年它达到了历史上最高人口数:14.6万。

以下表格中列出历史上的人口发展情况。1833年以前的数据是估计的数据,此后的数据是人口普查或者市政府统计的数据。1843年以前的数据由于其统计方法不一可能有误。


波茨坦人口发展图

波茨坦_波茨坦 -城市发展历史

早期

7世纪斯拉夫人中的一支哈韦尔人在哈韦尔河畔,努特河入口处的对面建立了一座城堡,在993年的一份赠送文件中首次提到Poztupimi这个名称。

中世纪时期


1888年的波茨坦地图

12世纪中,德国人在原来的斯拉夫人的城堡约700米处的过河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堡,在这座城堡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居民点,而斯拉夫人的城堡则依然存在。1304年波茨坦被称为小城市(Stedeken),1317年的一份文件中称之为“城堡和小城市”。1345年波茨坦获得城市权,但很长时间里一直没有多少重要性。1573年波茨坦只有2000居民,市内仅有192座房屋。三十年战争后这198座房屋中的119座荒废,市内仅剩下了700人。

17世纪到19世纪


腓特烈・威廉一世

1653年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开始限制其领地内贵族的权利,专制主义时期开始了。
1660年开始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开始将波茨坦的城堡改建为王城宫邸波茨坦才得到发展。一开始这个王城宫邸只不过是一个打猎用的行宫,后来变成了普鲁士王家的夏宫。波茨坦成为普鲁士的一个重要兵营。许多对军事重要的手工业者在这里定居。市内的居民数大增,城市不断扩大。

1745年腓特烈二世国王在市外造了一座人工的葡萄山,围绕着这座葡萄山他修建了无忧宫、一个大花园和其它建筑。19世纪许多官员在波茨坦定居。

进入二十世纪


兴登堡与希特勒会面

柏林先是普鲁士王国、其后是德意志帝国的正式首都,但是宫廷依然驻在波茨坦,许多政府官员也定居于此。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新宫签署文件正式宣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威廉二世退位,波茨坦丧失了作为副都的地位。

纳粹时期初期,1933年3月21日在波茨坦的兵营教堂中召开了所谓的“波茨坦日”。当时年迈的帝国总统兴登堡与帝国总理希特勒握手,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德国军队与纳粹党的联盟的标志。

1945年4月1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波茨坦市中心受盟军轰炸摧毁严重。同年4月30日波茨坦被苏联红军占领。

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最后一位德国皇储的宫殿塞琪琳霍夫宫召开了波茨坦会议,美国总统杜鲁门、英国首相邱吉尔和艾德礼和苏联元首斯大林在这里签署了波茨坦协定;杜鲁门、丘吉尔和当时的中华民国元首蒋介石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波茨坦是波茨坦地区的首府。东德政府尝试消除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痕迹。很多历史建筑被夷平,包括一些在战争中被严重损坏的建筑。

位于柏林西南面的波茨坦,紧靠着西柏林。在柏林墙建起后,波茨坦不但与西柏林完全隔离,同时与东柏林的通勤时间也大为增加。横跨哈韦尔河的格林尼克大桥连接着波茨坦和西柏林,是冷战时期一些被捕间谍互相交换的地点。

两德合并后它成为勃兰登堡的州府。此后有众多计划以恢复城市的本来面貌,包括波茨坦皇宫和兵营教堂。

与其他地区的合并

在19世纪末为止波茨坦的市区相当小,由于市内建筑的需要市区多次扩张,主要方法是将周围的庄园合并到市区内。1928年无忧宫及其花园以及许多周围的岛屿、庄园被合并入市区。从1935年开始周围的村镇(有时强迫性地)也被合并入市区。最后一次合并是2003年10月。

波茨坦_波茨坦 -宗教

一开始波茨坦属于勃兰登堡教省。1541年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引入宗教改革,波茨坦改为新教,其中信义宗占多数,少数属于归正宗。

1817年这两个教派合并,普鲁士国王成为其领袖。1918年开始勃兰登堡的新教教会成为德国新教教会的一部分,1947年开始它是东德新教教会的一部分,从2004年开始是全德新教教会的一部分。波茨坦除有属于新教教会的教会外还有一些属于自由教会的教会。

自从波茨坦成为兵营城后市内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从1722年开始市内也有天主教的组织。从1821年开始波茨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机构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茨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为大主教,波茨坦是这个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波茨坦还有两个犹太教组织,其中一个属于德国犹太人总会(ZentralratderJudenin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员,另一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此外波茨坦还有一个属于革新犹太教的亚伯拉罕―盖格―学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国唯一的一个培养拉比的学院。

波茨坦80%的居民不信教。

波茨坦_波茨坦 -政治发展史

从1345年开始市内有一位市长,从1465年开始可以证实市内有一个市议会。在16世纪和17世纪里议会有四到五个成员(包括市长)。后来城市一般受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影响。从1722年开始老城和新城分别有其自己的长官。从1809年开始波茨坦不再律属于一个县,市内最高长官是市长,此外还有一个选举出来的市代表议会。

纳粹时代市长直接由纳粹党任命,市代表议会被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占区里成立了一个市议会,并从中推出一位市长。市议会是市民从民族阵线设立的名单中选举而出。两德合并后市议会由市民自由选举而出,它是市政府的最高机构。最近的一次选举是2003年10月26日,议会的当选期为五年。

市长由市民直接选举而出,最近的一次选举是2002年9月22日,由于当时没有候选人得以获得绝对多数,最后市长是于当年10月27日在首选得分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决定的。

波茨坦_波茨坦 -著名历史事件

波茨坦会议


1945年波茨坦会议开幕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但在远东对日作战还在激烈进行。为了商讨对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

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

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

7月26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波茨坦公告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它的同意。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宗教


老明信片上的波茨坦市容一开始波茨坦属于勃兰登堡教省。1541年勃兰登堡的选帝侯引入宗教改革,波茨坦改为新教,其中信义宗占多数,少数属于归正宗。

1817年这两个教派合并,普鲁士国王成为其领袖。1918年开始勃兰登堡的新教教会成为德国新教教会的一部分,1947年开始它是东德新教教会的一部分,从2004年开始是全德新教教会的一部分。波茨坦除有属于新教教会的教会外还有一些属于自由教会的教会。

自从波茨坦成为兵营城后市内也有信天主教的士兵,从1722年开始市内也有天主教的组织。从1821年开始波茨坦的天主教徒受柏林的天主教机构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茨坦受柏林的主教管理,1994年柏林的主教提升为大主教,波茨坦是这个大主教教省的一部分。

今天波茨坦还有两个犹太教组织,其中一个属于德国犹太人总会(ZentralratderJudeninDeutschland),它有350名成员,另一个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此外波茨坦还有一个属于革新犹太教的亚伯拉罕―盖格―学院(Abraham-Geiger-Kolleg),它是目前德国唯一的一个培养拉比的学院。

波茨坦80%的居民不信教。

市徽


市徽

波茨坦的市徽低色是金色的,图案是一个向左边看的红色的鹰,鹰的喙和爪是黑色的,鹰身上有黄色的平行四边形作为羽毛的示意。徽上有一个带有五个轮齿的、弯的、城堡式的冠。市旗是红白色的,前方是市徽。

波茨坦_波茨坦 -基础设施

交通状况

由于离柏林很近,因此通过高速公路赴波茨坦非常方便。在西部和南部直接与所谓的柏林环相接,向东与通向柏林市中心的高速公路A115相连。三条联邦公路经过波茨坦市区。

通过铁路赴波茨坦也很方便。从波茨坦出发的铁路可通往柏林各重要车站(如亚历山大广场、柏林中央车站、动物公园车站)、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于特博格、德绍、勃兰登堡和亨尼希斯多夫。波茨坦的铁路属于柏林铁路枢纽的一部分。

市内交通除有柏林城铁(S-Bahn)的S7线外,还有众多路面电车和巴士。波茨坦内有21条巴士线通往市内各区及包括斯潘道在内等邻近地区,亦可利用685号巴士线从中央车站往来无忧宫。路面电车则将波茨坦中央车站跟旧城区及其他近郊相连起来。所有公共交通的车票均由柏林―勃兰登堡交通联盟所管辖,同时亦属于柏林都市交通系统的C收费区范围内,故此乘客可利用任何于柏林收费系统内标示可前往C区的车票前往波茨坦。

媒体

波茨坦有一份地区性的报纸《波茨坦最新新闻》,此外地区性的报纸《麦尔克通报》也有一个波茨坦版本。柏林―勃兰登堡电台在波茨坦有一个播音台,此外当地还有一些私办的电台。波茨坦市内有一个当地的电视台。从1997年开始市内还有一份免费的、介绍当地活动、娱乐节目、饭店的月刊。

教育与研究机构

波茨坦大学于1991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勃兰登堡州立高等学校,1950年代初这个高等学校被改名为卡尔・李卜克内西师范学院,它是东德最大的师范学院。

此外市内还有一个1954年成立的德国电影高校,1985年改名为波茨坦电影和电视高等学校。

波茨坦大专是一个比较新的高等学校。

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Hasso-Plattner-Institut)是一个私立学校,它培养软件系统技术的学士和硕士。

此外下列研究机构位于波茨坦:

弗朗霍夫应用多聚体研究所
马克斯―普朗克胶体和界面研究所
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
马克斯―普朗克植物分子生理学研究所
波茨坦地质研究中心
以及一些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机构

波茨坦_波茨坦 -文化和风景名胜

剧院

波茨坦的汉斯-奥托剧院于2006年9月完工
市内有一些表演队

博物馆和纪念馆

波茨坦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
城市历史博物馆
1944年7月20日纪念馆
林登街54号纪念馆(原国家安全部监狱)
格里尼克桥历史展览
勃兰登堡-普鲁士历史展览
杨・波曼楼(荷兰区历史和建筑展览)
亚历山德洛娃博物馆(俄罗斯区历史和建筑展览)
波茨坦电影博物馆
磨博物馆
柏林城市快速列车博物馆
幼儿园博物馆
前克格勃监狱纪念馆

建筑和公园

无忧宫公园
无忧宫
新仓库
画廊
中国房
和平教堂
新宫
古庙
友好庙
罗马浴池
夏洛滕霍夫宫
橙园城堡
贝尔维德宫
龙房
古磨
伯恩斯泰德皇家庄园
俄罗斯区
东正教教堂
贝尔维德宫
波摩纳庙
老市政府
幸运门
英根海姆别墅
前大军队孤儿院
无忧公园的机械房
荷兰区
格里尼克桥
新公园
大理石宫
塞琪琳霍夫宫
农庄
巴贝斯堡公园
巴贝斯堡宫
小宫
蒸汽机房
水手房
弗拉托夫塔
水渠系统
教堂
圣尼古拉
圣彼得和保禄
法国教堂
拯救教堂
萨克洛夫门教堂
无忧公园和平教堂
兵营教堂(二战后被拆毁)

城门

勃兰登堡门
瑙恩门
猎手门
柏林门(部分被存)
新城门(部分被存)
新巴贝斯堡别墅区
爱因斯坦塔
友谊岛
波茨坦悠闲公园
波茨坦人民公园

其它名胜

波茨坦广场

波茨坦生态圈
植物园
巴贝斯堡电影公园
野物公园
城市运河

定期活动

每年一度的公园夜
波茨坦舞蹈日
剧院节
圣诞市场和郁金香市场
国际大学生电影节
公园表演

体育

足球队、女子足球队、橄榄球队等。

音乐

波茨坦有一些乐队和定期的音乐节。

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波茨坦 波茨坦-概述,波茨坦-地理位置

波茨坦_波茨坦 -著名人物

以下人物是在波茨坦出生的:

1767年6月22日:威廉・冯・洪堡,德国学者和政治家
1770年8月3日: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鲁士国王
1801年9月21日:莫里茨・赫尔曼・冯・雅科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
1804年12月10日:卡尔・古斯塔夫・雅科布・雅科比,数学家
1821年8月31日: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医生和物理学家
1831年10月18日:腓特烈一世,普鲁士国王
1834年2月16日:恩斯特・海克尔:哲学家
1859年1月27日:威廉二世,德国皇帝
1882年1月23日:马丁・斯坦基,德国佛教学者和作家
1892年1月22日:康拉德・维德,演员
1934年9月2日:席拉・贝歇,摄影师
1944年11月18日:沃夫冈・卓普,服装设计师
1953年12月29日:马蒂亚斯・普拉策克,政治家,勃兰登堡州州长
1974年,安特耶・拉维克・施图伯尔,作家

波茨坦_波茨坦 -姊妹城市

波茨坦有下列姐妹城市:

奥伯莱(波兰),从1973年开始
波比尼(法国),从1974年开始
捷瓦斯基拉(芬兰),从1985年开始
波恩(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从1988年开始
佩鲁贾(意大利),从1990年开始
苏族瀑布(美国南达科他州),从1990年开始
卢塞恩(瑞士),从2002年开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1087.html

更多阅读

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概述,束河古镇-地理位置

束河,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

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妙峰山 妙峰山-概述,妙峰山-地理位置

妙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北部,北与昌平,东与海淀相邻,西倚太行山脉,南有永定河大峡谷萦绕。距市中心55公里,京兰公路(109国道)、丰沙铁路横穿而过。妙峰山为北京著名的“八顶”之一,以“金顶庙会”着称,主祀碧霞元君的娘娘

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柳毅井 柳毅井-概述,柳毅井-地理位置

柳毅井在东山席家湖启园畔,旁为桔林,距太湖不足200米。相传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柳毅就是从此井进入龙宫的,井以此得名。 井至今已有千馀年历史,南宋《吴郡志》即已记载此井。井圈为浮康石凿成,苔痕班驳,古趣盎然井似不深,可俯身探鞠,而旱

声明:《杭州地理位置概述 波茨坦 波茨坦-概述,波茨坦-地理位置》为网友回回回回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