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宣恩县 宣恩县-行政区划,宣恩县-历史沿革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接鹤峰,西邻咸丰,东北、西北及北部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宣恩县辖3个镇、6个乡,南北相距73.9公里,东西相距71.5公里,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末,宣恩县总人口35.56万人。政府驻地珠山镇。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

宣恩县_宣恩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宣恩县辖3个镇、6个乡。共有3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2010年全县辖1个自然保护区(正县级)、1个工业园区(副县级),2698个村(居)民小组。序号乡镇名称面积序号乡镇名称面积01珠山镇161.5平方千米02沙道沟镇656.8平方千米03椒园镇188平方千米04长潭河侗族乡429.7平方千米05椿木营乡204.2平方千米06晓关侗族乡421.5平方千米07万寨乡183.1平方千米08高罗乡282.9平方千米09李家河镇220.1平方千米资料来源于官网

宣恩县_宣恩县 -历史沿革


宣恩县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属巫郡地,秦属黔中郡,汉归南郡,三国属荆州建平郡,西晋及隋属清江郡,唐为黔中郡,五代为感化州,宋分别为高顺州、保顺州、高州。元末清初由土司分治,先后设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并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地置县,命名宣恩。
民国元年,废府存县,直隶于省。
1949年11月10日宣恩县城解放,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12月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年,改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宣恩县_宣恩县 -地理环境

位置


宣恩县宣恩县地处鄂西南,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经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北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西宽71.5公里,行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

地形


宣恩县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
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
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拔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数据截至2012年)

气候


宣恩县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数据截至2012年)

宣恩县_宣恩县 -人口民族

2010年末,全县共有家庭户115549户,总人口35.5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8.56万人,女性人口17万人;城镇人口7.68万人,乡村人口27.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536人,人口出生率12.8‰,出生婴儿性别比104.7。人口自然增长率7.12‰。(数据截至2010年)
全县共有13个民族,汉族人口占33.6%,1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6.4%。其中,土家族占41.9%,苗族占10.2%,侗族占13.9%;还有彝族、回族、白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畲族、朝鲜族、水族等。(数据截至2010年)

宣恩县_宣恩县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宣恩县 宣恩县-行政区划,宣恩县-历史沿革
宣恩县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溪121条,总长度537.6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21条。以中部的龙崩山为分山岭,形成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四条大河,北部贡水、鸡笼洞河流归清江,南部酉水、头坪河流进沅江,汇入洞庭湖。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2.01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7.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20万千瓦以上。(数据截至2012年)

矿产资源

宣恩县内矿藏资源门类较为齐全,已初步探明30余种,占全州已发现矿产资源60种的二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地质预测储量为4170万吨,可开采250万吨;石灰石,分布广,矿体全部裸露,储量为9650万吨;硫铁矿,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此外,还蕴藏石油、铜矿、硒矿及优质重晶石、白云石、硅石、菊花石、冰洲石和古生物大物大理石等。(数据截至2012年)

生物资源

宣恩县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220属1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级2种,二级48种,三级58种。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级动物共23种,在植物资源中,用材林树种153种,木本油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饮料香料经济植物30种,木本药用植物40余种,木本淀粉经济植物30种,木本果类经济植物40种,木本纤维类植物100余种,木本花卉类植物50余种,可供药用的植物共785种。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是宣恩县的传统名产品,“宣恩早”蜜柑曾获全国宽皮柑评比第一名。(数据截至2012年)

宣恩县_宣恩县 -经济概况

综合

201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2774万元,总量比上年增加56374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325万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7992万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69457万元,增长15.1%。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3409元,比上年提高2059元。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33.2:25.5:41.3调整为31.1:26.8:42.1,第一产业占比下降2.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3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
全年CPI累计平均上涨3.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3.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数据截至2013年)

第一产业

2012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356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8.4%。其中农业115937万元,增长12.8%;林业3929万元,下降1.3%;牧业80918万元,增长3.4%;渔业3422万元,增长5.6%。
畜禽肉总产量43331吨,增长19.2%,其中生猪出栏46.03万头,比上年增加8.73万头,猪肉产量38175吨,增长20.4%;茶叶总产量9850吨,增长48.8%;粮食总产124500吨,增长0.4%;烟叶总产量9925吨,增长3.2%;油料总产量5683吨,下降2.9%;水果产量77609吨,增长6.6%;蔬菜产量129185吨,增长0.4%;水产品435吨,增长18.2%。
新增有机认证基地1.24万亩,总面积达到1.69万亩。实现茶叶产值4.1亿元,增长96%;水果产业产值1.33亿元,增长5.5%。完成烟叶收购18.65万担,烟农收入、烟叶税收、收购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生猪出栏达到46.03万头,增长23.4%,新培植“4450”养殖户606户。(数据截至2013年)

第二产业

2013年全年工业总产值255033万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工业增加值853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8%。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4家,比2011年净增7家,其中当年新建投产企业1家,成长型工业企业6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86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135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21.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4家,同比增长1倍;5000万――1亿元企业8家,增长1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倍增长,达到24家。
全部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4388万元,税金4776万元,利润总额7489万元。
水电工业完成产值23734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8%,同比增长13.1%;矿产建材企业完成产值22254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0%,同比增长42.9%。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25398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3.2%,同比增长34.5%。(数据截至2013年)

第三产业

建筑业
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22651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31.3%。全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家,从业人员659人,比上年增加117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964万元,同比增长3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03万平方米,下降22.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9万平方米,增长13.4%。(数据截至2013年)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935万元,同比增长31.3%。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121062万元,增长46.2%;农村5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100437万元,增长29.4%;房地产开发投资2630万元,下降74.7%;农村私人投资27806万元,增长32.1%。(数据截至2013年)
商贸旅游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400万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城镇零售额87463万元,增长16.2%;乡村零售额29937万元,增长15.4%。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00万美元,总量比上年增加427万美元,增长55.3%。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619169人次,同比增长6.1%;旅游综合收入22325万元,增长21.7%(数据截至2013年)。
财政金融
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25952万元,增长20.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30万元,增长22.5%。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税收收入完成15077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83.2%,比重比2011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数据截至2013年)

宣恩县_宣恩县 -社会事业

科技教育

全年科学技术支出1029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168万元,增长19.5%。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24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197人。
全年教育支出30610万元,同比增长28.7%,教育支出占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0.4%。县特校搬迁工程有序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1%,分别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31所,其中小学116所,普通中学14所,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总数36454人,其中小学生20919人,普通中学学生14137人,职业高中学生1398人。专任教师总数1925人,其中小学982人,普通中学880人,职业高中63人。全县共有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8459人。(数据截至2012年)

文体卫生

全面实施“两馆一站”(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开展了150场“送戏下乡”活动,参加了央视《民歌・中国》栏目“宣恩民歌”节目录播活动及全省首届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楚天群星艺术节;广播覆盖率95.42%,电视覆盖率97.98%;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65千册。
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县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投入运行,乡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全县医疗卫生支出13020万元,同比增长0.5%。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74个;其中综合医院6家,卫生院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院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245张;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8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30.09万人,参合率95.34%。(数据截至2012年)

社保

到2009年底,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到1.2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56万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76万和0.2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数据截至2012年)

民生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13元,增收620元,增长15.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57元,增加164元,增长4.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44元,增收1842元,增长14.7%;人均消费支出10929元,增支1247元,增长12.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3%。
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7万人,新增6753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新增578人;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81万人、0.3万人和0.58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14万人,比上年增加9.07万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实施;完成扶贫搬迁470户、1928人。
五保供养、救灾救济、大病救助等制度不断完善,全县拥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床位数1363张。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39万人,其中城镇0.46万人,农村2.93万人。(数据截至2012年)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8363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8.0%。电信行业实现增加值11297万元,同比增长7.9%。
年末通车里程202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854.89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023辆,同比增长16.8%。全县279个行政村村村通汽车,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全年客运量183万人,旅客周转量18426万人公里;货运量147万吨,货物周转量20033万吨公里。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8万户,增加0.0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2.57万户,增加0.0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1.08万户,减少0.32万户。全县电话通村率100%。(数据截至2012年)

宣恩县_宣恩县 -历史文化

习俗

八宝铜铃舞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宣恩一带最为流行。是土老师祭祀时起舞的一种歌舞形式。土家人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人们便向祖先和神灵许愿、还愿,请来土老师跳神“解钱”。土老师跳神“解钱”是手持师刀、罡剑边唱神歌边舞,动作粗犷、敏捷,剑端所系的八个铜铃叮当有声,独具特色而受人喜爱,故称“八宝铜铃”舞。左手执八宝铜铃,右手执师刀,口唱着神歌。
侗族大歌
侗族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谚语。侗族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民间合唱音乐。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及广西三江部分地区。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
成年礼仪式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礼仪式。一个人一辈子过生日要滚三次烂泥巴,一次是五岁,一次是十岁,一次是十五岁。侗族人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五岁的侗族孩子,就要脱离母亲善良的怀抱,开始跟父亲学习劳动,接受艰苦的磨炼,所以母亲就会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坝那边接着,孩子从烂泥巴里滚爬过去。到十岁,则由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坝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和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十五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对面田坝上没人接,意思是从这时候起,你即将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闯出一条自己的生活道路。侗家风情舞《滚烂泥巴》就是由此而来。

特产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之一。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0644.html

更多阅读

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三门县 三门县-历史沿革,三门县-行政区划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西枕天台山,东濒三门湾,北接宁海县,南毗临海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地,东部为滨海平原,河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青蟹。三门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近年来,三门县充

声明:《武汉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宣恩县 宣恩县-行政区划,宣恩县-历史沿革》为网友最美不过初相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