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的读后感50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5000字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通读后感传递出来。爱学习,爱分享,尽在出国留学网。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为精心为大家提供各类著作的优秀读后感,分享快乐!

我一直很喜欢看毛泽东的书,这位伟人以平淡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世界和惊天动地的力量。虽然之前我个人在图书馆看【毛泽东选集】这本书,而过今年我们又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随着对这门课程的深入了解,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去拜读了【毛泽东选集】这本著作。

一开始总以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很难读懂【毛泽东选集】这类书,而且读起来会觉得很无聊,可是当我坚持下来的时候 ,我才觉得事情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更意想不到的是当牛你读进去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抑或无聊,也不是那么的难懂,除了一些因旧事远去的生疏感之外,并不觉得烦难,读《毛选》也能读的的意兴盎然,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本书的理解。

要全面的分析和解读【毛泽东选集】这本书,我个人觉得得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谈起。

一:毛泽东思想是什么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形成过程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毛泽东思想是什么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2.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所谓实事求是,也就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去研究和探讨其中所固有的规律性。它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按照这条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要做到实事求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本的途径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向认识的对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才能把握事物的规律,作为人们行动的向导。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即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毛泽东强调尊重事实,尊重规律,就是把“实事”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和根据,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根本立场;“是”就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而承认事物是按照自己所固有的规律永无止境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求”就是去研究、去探索,通过科学研究和各种实践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然后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方法。总之,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详细地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加以综合性的处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实事求是原则简洁明晰地表达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就是说,毛泽东哲学思想既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根据,又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实事求是原则涵盖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1)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4)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足点

(二)毛泽东思想的来源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论自由的读后感50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5000字

(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名族形式的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征,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指出现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的深化,也 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3.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从历史上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代表人物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机构。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把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的市场和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一部分资金冻结,促使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 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包括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商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商业四十条》)、教育工作条例草案(共三个,分别简称《高校六十条》、《中学五十条》、《小学四十条》)、科学工作条例草案(简称《科研十四条》)、文艺工作条例草案(简称《文艺八条》)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毛泽东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三: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作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1.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2.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他创造性地提出“农、轻、重”的顺序,已为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3.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毛泽东提出了要警惕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阴谋的观点,提出防止“和平演变”最重要的是党内,特别是党内的领导人、领导集团。与此相联系,他一贯十分重视反对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并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他始终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来自国外的军事挑衅和种种压力。

毛泽东关于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展了。他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总结如下:

由于之前中国军阀混战,国民政府上台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又来侵华,多年的专制封建统治在人们的心里埋下了封建的种子。甚至有人说:“公理未明,旧俗俱在。”没有革命的资格。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思想冲破了当时知识分子们内心的阴影,但却使他们迷失了追求的方向。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都没有现成答案。马克思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预见了未来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也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问题给予了预见性的回答。列宁则从当时俄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但是,不管是马克思还是列宁,都不可能对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具体的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像中国的革命道路一样,要靠中国共产党来探索。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况,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是必然

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是必然,这是我读毛选的最深刻体会。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10103/120623.html

更多阅读

那段自由的日子600字 那段自由的日子作文600字(4篇)

那段自由的日子作文600字(篇1)鸟儿多好啊,无拘无束,无所顾虑,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雪花多好啊,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可以在无垠的大地上漫天飞舞;鱼儿多好啊,来去自如,无影无踪,可以在无边的海洋中自由嬉戏。唉,羡慕死他们了。看看现在的

论语的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200字

论语读后感1200字《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

论快乐读后感 《论快乐》读后感1000字

《论快乐》读后感1000字一直很喜欢钱老的作品,还能记得高中开始读《围成》,每每都快乐的大笑。对钱老一针见血的描述和犀利的评价,真的觉得痛快到肺腑。《论快乐》是钱老一篇小品文(个人的理解)。静下心来仔细看钱老的快乐,让人感叹聪

论语读后感1000字 《论语》读后感250字

《论语》读后感250字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上面那段《论语》。我们知道,《论语》是经后人整理而成的。如果后人整理的时候略去了“公西华曰”后面的一段,并且把“子路问”和“冉有问”分成两段放在两章中。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是《论语》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1000字

《论语译注》读后感1000字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也许有点夸张。但论语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忽视的。《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

声明:《论自由的读后感5000字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5000字》为网友寻你的轮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