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图游戏 升官图 升官图-升官图

《升官图》中国话剧作品。陈白尘的代表作。1945年10月,陈白尘因屡次发表文章评击时弊,深受国民党当局的嫉恨。为了避免当局的陷害,他躲进友人的住所,在短短的20多天里,他写出了《升官图》,此外还可指游戏。

升官图_升官图 -升官图

升官图游戏 升官图 升官图-升官图
《升官图》

中国话剧作品。陈白尘的代表作。

3幕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两个强盗的“升官梦”,把一个小县城肮脏的官场交易展现在舞台上,画出了一幅贪赃枉法、寡廉鲜耻、“关系”之学盛行、真理良心丧尽的群丑图,对国民党统治区腐朽反动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深刻暴露和辛辣讽刺。此剧在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

陈白尘的喜剧讽刺泼辣犀利,气势挥洒纵横,构思大胆奇妙,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荒诞性和真实性统一,喜剧性和悲剧性交相映衬,并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特点,注重喜剧的民族化。上个星期天,和注注兄结伴参加了在北京潘家园中国书局举行的一次旧书、图籍拍卖会。


拍卖会进行了一个小时多以后,我有些不耐烦了,和注注在下面交头接耳,偶然一抬头,却发现主办台左前方的投影屏幕上刚刚亮出来一幅新的画面,朱红色呈正方形的图案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黑色、红色的汉字,就在这一瞬间,接近五十年前熟悉的景象以及相关数据,立即从脑内存深处被下载下来,我向注注说,看!升官图来了。

这幅升官图是晚清同治时期的,从屏幕上看,已经纸色发黄,且有破损现象,起价大约是数百元,拍卖师吆喝了几次无人回应,终于放过。这幅升官图仅仅有文物收藏价值,已经没有实用意义了,除非将它复印一下,但复印以后的效果肯定很差,难以吸引人去玩。

犹记得快五十年前的儿时,街上的小贩摊上、杂货店玻璃柜台上,用木夹夹着一厚叠升官图出卖,每张升官图五分钱,蛮便宜的,但也得花当时节约家庭的孩子半个月的零用钱。印刷升官图的纸一般是质量比较差的宣纸,估计采用刚刚过去几年的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木制刻板,采用朱砂墨或者红黑油墨印刷的,印刷的质量不太好,虽说不太好,却也是那时儿童们放学回家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了。

升官图可以用来赌博,但赌注并不大,赌博的目的并不在赌,而增加游戏时的兴致。赌主要是大人加进去的,作为孩子们的游戏玩
具,即使不掺入赌,也是很好玩的。据《京都风俗志》载,清代京师除夕盛况时:“家庭举燕,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这里的“博戏”,其中之一就是升官图游戏。

升官图在旧时是一项很大众化的游戏,它大约创造发明在唐时,被称为《彩选格》,宋朝时又称《选官图》,起源于唐朝李颌,至北宋刘贡父根据西汉秩升制度,始定名为《升官图》,明清以后都被叫做“升官图”,直至民国,历一千年之久而不衰,可见升官图游戏的魅力了。解放初期,升官图仍然在保留前清、民国风俗较多的四川省流行,大约直到1957年反右运动以后,才在大陆最后绝迹。

升官图是长宽约一尺半的正方形图案,被黑线分成一块块的长方形格子,并排一定数量的格子又组成长形条带,一条条的长带最后填满正方形的升官图框架里。顾名思义,升官图者,升官发财之图也。升官图的基本单元就是上面说的长方形格子,其实这个格子还不算最小元素,它还由两个部分所组成:

格子的顶部,被划出一个小的方形,里面印上官职名,剩下的部分分别被贯以“德、才、功、庄”四个特征,四个特征下面,分别给以转换的另外一些官职。举个例子,在六部衙门下的官职里,有一个叫做“员外”的官职,不要把员外错误理解成戏剧里的地主老财,这个员外可是正儿八经的政府干部,相当于现在局级,工资虽然不算多,可也有三品四品,外省衙门里的官吏也得侧目。员外条下的四个特征分别对应为:“德”转京府衙门下的府丞,用现代官职的术语来解释,就是北京市政府的第二把手;“才”转外府衙门里的知府,知府就是外省府一级行政单位的头把手;“功”转本部衙门里的郎中,这个郎中可不是中医师,却是员外的顶头上司,距离部长--尚书,仅有两步之遥。最后一个特征是庄,“庄”转京府衙门较低的官职京判。

除了这张图以外,升官图游戏里还附有一个骰子,骰子是木头做的,是一个尖头的陀螺,顶部有柄,有火柴杆粗细,比火柴杆短些。陀螺有四面长方形侧面,每块侧面写上四特征“德、才、功、庄”中的一个字,如果用大指姆和食指轻轻捏动陀螺的柄,再放开它,这个陀螺骰子就可以在桌上旋转起来,待它停止下来以后,总会倒下来,呈现一面特征字,这就是该游戏参与者在这一轮里所掷的标记了。

参加升官图游戏的人员不限数目,但至少得有两人,否则,一个人孤孤零零地走上升官之路,犹如高干子弟在官场里旁若无对手,权势固然熏天,却毫无竞争的乐趣,也得不到宦途蹉跎的锻炼。

升官图之旅从“起手”开始,“起手”以后的第一个“官职”叫白丁,白丁就是目不识丁的人,白丁当然不算官,属于最低社会地位的一类人,但若把社会地位也按官本位概念纳入“官”的定义里,则白丁也可以视为广义的官,或者说是不是官的官,可能有些人以为这样定义不合逻辑,错了!非但合逻辑,而且具有高度抽象概括出新概念的地方,和近代集合论数学定义“空集”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集合论的定义里,“空集”就是没有元素的集合,引入空集的定义以后,集合的定义才得以完备。你看,升官图的构思里蕴涵了么高深的道理!

白丁格属于一条长长的条带里第一个,后面依次出现:童生、案首、

监生、秀才、。。。贡生、举人、解元、。。。进士,。。。探花、

榜眼、状元,状元是这一排的最后一个格子。现代人大多不熟悉其

中一些名字,比如监生,《儒林外史》里面就有个很吝啬的严监生,

监生仅仅比白丁高三个基本社会地位单位,文化程度很低,钱又不

多,哪得不吝啬?又比如解元,解元就是乡试第一名,乡试是明清

时期各省的会考,取中省第一名,犹如一个省高考第一名,在青年

举子里,也可以独步高视了。明朝的才子唐寅,字伯虎,就是弘治

时期江南贡院乡试的解元,不要小看江南乡试,江南乡试在明清时

期里是质量最高的乡试。俗语里说,天下才子出三江,每年京试里,

江南举人总占据了最大份额,就不消说江南乡试的第一名了。可那

唐伯虎,却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恃才傲物,赴京赶考里,被众人

抬举得不知天高地厚,终于酒醉后大言,说他已经猜到考题了,因

为有一个主考官和他私交甚好,而主考官的一个乡人恰恰想贿赂那

官。唐的大言被嫉妒他的人反映到朝廷,案发以后,把乡人企图贿

赂考官的事一并兜了出来,唐伯虎解释不清楚,下大狱,被定罪为

科场舞弊,落得个除名,从此失去了挤身仕途的机会,转而攻诗、

书、画,后来成为有明一代大家,这是走题的话了。

参加升官图游戏的众人,可以各用一个小物件以便标志自己在宦途

中的位置,开始时,大家都把物件一起放在“起手”处,表明大家

起点是平等的,没有人以出身高贵可以占据任意的官位,然后大家

轮流旋转陀螺,以旋转结果的某一特征字所对应的官职,挪动代表

自己的小物件,例如小刀,小石头,小铜钱等等,挪到新的官职格

子里,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依次进入太师格而后荣归。

太师是升官图里的最高官位,严格讲来,太师其实不能叫做官,至

少在现实里不是最高的官。当然,广义定义下的官可以包括太师。

太师,就是皇帝青少年学习时期的老师,既然当过皇帝的师傅,皇

帝即位以后,太师大约总是可以当上一品宰相的,但这要看老皇帝

是否决定决定此皇子为储君,要是皇帝有许多皇子,那就要看皇子

师傅的运气了。而且,太师也不一定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问渊博之人,

有些奸臣,例如董卓,不过是一介武夫,只不过把陈留王,就是后

来的汉献帝扶了上去,就把自己美其名曰为太师,可见太师虽然不

算现实官场的官,却是地位极高,道貌岸然的官了。

官至太师以后,已经封了顶,如果还想升迁,就只有皇帝了,最发

人深思的是,升官图的始作俑者可以把白丁广义化到官里,却不把

皇帝广义进去,何也?盖皇帝是不能靠升迁上去的,倘若太师有升

迁上皇帝的非分之想,如董太师者,那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在太师位置的玩者,只有在掷了德以后,才算“荣归”,荣归就是

光荣地退休还乡,这在升官图游戏里,算是最后取得了胜利。太师

的屁股后面跟着太傅和太保,这两个官都可以靠掷德或者才上去,

但奇怪的是,当他们掷庄时,却只是“不动”,注意,“庄”字在

升官图里被写成是简体字的“庄”再加上一点,那时还没有简体字,

实际上是“赃”字的异形字,赃就是贪赃枉法,可能在升官图游戏

里,为使掷赃的人心理上好受一些,就用了这个不是赃的赃。我始

终弄不明白的是,为啥太师、太傅、太保在犯了贪赃枉法的罪行或

者错误时,受到的惩罚是官位沿地“不动”?等待下次掷个德或者

才,再升迁或者荣归,是不是“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在作怪?

多玩几圈升官图以后,你会发现它有很值得玩味的地方。这样说吧,

假如你在进士的官位,掷了一个德字,你便可擢升到翰林院衙门里

的编修官位,然而这是一口陷阱,最后你会发现,你将在翰林院和

九卿衙门之间跳来跳去,找不到北,很难进入正途,而人家在进士

官位上掷了个庄,即犯了错误,被分配到外府衙门里当个第三把手

--教授,却可以很快由府而京县,而知州,一路攀升,最后总督而

太保,太师焉。另一个规律是,若想高升,必先在外省的县、州、

府衙门里历练一番,才得以进京当上六部大官。万不可在翰林院、

九卿这样的清水衙门里蹭蹬,误了自己的前程。

升官图的这种官职擢迁路线和实际情况是比较符合的,清朝在翰林

院编修《四库全书》的人,竟然有几十年出不来的,可见少年得志

未必前途无量。明清中了进士的人,在京多要后选一两年,得打通

关节,捞个外放某省的知县来当当,才能不是发财,便是升官。

我常常想,发明或改进升官图的人一定是熟知宦途升迁的规律,才

在升官图的设计里安排了那么多的机心,灌进去那么多升官的哲学

趣味。而且他也应该是一位很风趣幽默的人,把一个个平日里正经

得吓人的官们的统治金字塔当成一个娱乐来调侃。

升官图历一千年成为雅俗共赏的游戏,从坏的一方面讲,把“官本

位”等级社会的概念从孩提时期便灌输进中国人的心里;从好的一

方面讲,却也把官们的神圣金装抹上了一层腻人的油彩。官场不过

就是一连串众多小赌大赌里结局之旅,老百姓做不了实际的官,却

可以在游戏里得之,中国人的麻木和玩世尽在个中。

1945年,剧作家陈白尘从升官图取来灵感,创作了三幕喜剧《升官

图》,剧中假托两个强盗的梦乡里的青云直上,讽刺了国民政府治

下尔虞我诈,贪赃枉法的官场,戏剧的主要情节深受俄国作家果戈

理名作《死魂灵》的影响,曾经在重庆、上海等地演出时达到轰动

的效果,后来八十年代初的《假如我是真的》也受的这样的影响。

记得最古典的升官图玩了一两年以后,新的代表民国时期官制的升

官图又冒了出来,那上面的太师被总统所取代,总督则被督军所取

代,最有意思的是,状元成了留学,进士变成了大学(毕业)等等。

又后来,升官图与时俱进,变成了解放后的不完全官制,说它“不

完全”,是因为太师被劳动模范所取代,而总督却被省长所取代,

很显然,劳动模范不过是个花瓶,绝对不能和省长比,而且很难变

成大一点的官,更不可能和太师对等,尤其是省委书记一类不是官

职的官并未列入,想来原因可能是推陈出新的升官图设计者有所顾

忌,这样的改造升官图其实是很不成功的。

古老的升官图在大陆绝灭四十多年以后,被台湾的有心人取其升官

途径的主要框架,再结合麻将、象棋的一些技巧,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编制成游戏软件--“大富翁升官之旅”,从海外杀回到大陆社

会里,又成了华夏子孙钟爱的消遣之物。

我没玩过大富翁升官之旅,想象中这个游戏应是台湾官场的官制,并不符合大陆的现实,殷切希望好事者,设计出一个反映当前大陆人类一开始形成便分为统治和被统治两个阶级,而统治阶级总是极少数,需要帮助他做统治事务的人,那便是“官”。随着事务日繁,官也跟着增多,从前正史上有叫《百官志》的,其实何止“百官”,连“千官”也还不止。鲁迅不是有过“金风萧瑟走千官”的名句吗?


二千多年来的官制,历代变更甚大,要在短文中说清楚,是不可能的。我这篇小文是想把一张做游戏的图表和一部严肃的书籍结合起来谈,目的是想把那极复杂的问题简易化,或者说,用很简单的方式把极复杂难以理清的东西搞得清楚一些。我只能说“清楚一些”,要想全面搞通还是不可能的。


话说清高宗统治到了四分之三时期,即乾隆四十五年,《四库全书》已告修成,大概是利用四库馆的原馆臣,又修了一部大型官书,叫做《历代职官表》,是用“表”的形式,以乾隆时代所有的职官为纲,以三代下迄明代同样性质的职官为目,列表比勘,共得七十二表。书成之后,虽缮入《四库全书》,也曾由武英殿雕版单行,但刊行未广,其原因恐怕是爱新觉罗・弘历看到此书缺点很多,不甚满意之故。所以清代“御修”或“钦定”的大型书籍中,此书最不为人所熟知;若没有成书后一甲子有一位芝麻绿豆官替它做一些改编工作,使它得以流传迄今,它早已湮没无闻了。这个有心人叫做黄本骥,道光时在世,只是湖南黔阳县的一个教谕,在那时是仕宦的末路,所谓苜蓿生涯,只有年迈体弱屡试不第的士人才肯屈就。但便是这种教官,包括教授、学正、教谕、训导四种官吏,在元代和明初,却并不如清代那样是卑秩,它和唐代的“尉”一样,是仕宦必经之途,元代虞集、揭<SPS=0053>斯等、明初刘基、宋<SPS=0682>等,无不做过教官,但到清代便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成为小说家描写嘲弄的对象。我举教官这个例,说明光用“志”和“表”是远远不能说明历代官制之异同的。即使用文字来解释,也无法把这种变迁说得清楚。因此我想到用一种“掌故学”的著述来解决这个问题。掌故学也是从史学派生出来的,可它略不同于史学,那便是散见于数量繁多的笔记之中,以当时人谈当时的官制,因为作者本身也是官,密切攸关,所以毫无扦格难通,只是那些著作中的官制,只是在叙事时偶然涉笔,并不完善且无来龙去脉,不能算是有系统的著述,所以能将历代官制融会贯通的,世难其人;有之,则便是“通儒”,在广大学人之中是极为罕遇的人物。这便造成今天上自颇负盛名的学者教授以迄一般历史戏剧影视的编剧者,往往对官制方面造成种种谬误甚至于笑话,使人看了感到不舒服甚至于喷饭。


要叫现代的学生甚至是专业史学的学者去遍读各种史籍和掌故是不可能的,但我发现一种较简易而人们乐于接受而收效极大的办法,便是提倡寓学问于游戏,让大家去玩《升官图》。我自己一些少得可怜的官制知识,便是从玩《升官图》而来的。


《升官图》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游戏,据说汉代早已有之,称为“采选”,后继起于唐代的李<SPS=1715>,宋代刘敞有过《汉官仪新选》,称为《选官图》,著名学者刘继庄尝欲自制“升官图”。这些实物都已不可见,但它的意图和作用,便说明是一种寓学问于游戏的玩意,说是能将“职官考课铨选之法皆了然,亦读史之一助也,贤于博弈远矣”,虽然它一样是博采赌胜负,却说是“贤于博弈”,可见得它是“为学”的成份多于游戏。我无意也不能深入于它的考据,只能说说今天能见到的实物的《升官图》。


那便是明、清两代的《升官图》。据说现代的《升官图》创始于明末的倪元璐,说起此人而会创作此图,真有些令人惊奇,他是崇祯朝五十一位宰辅中之一个,李自成攻陷北京殉节,南都易名之典是极崇高的“文正”。这样道貌岸然的人物居然会搞这种玩意儿,可见此图之不凡。其实明季的士风有的的确很通脱超俗,和南宋甚至清代大不相同。倪元璐还把“诰命”给了他的小妻,曾大大给头巾气的朝士攻击过一通,但临大节的时候却慷慨捐躯,正和写小说、唱山歌的冯梦龙、凌<SPS=0711>初一样,并不因搞那些俗文学便能掩他们的忠烈大节。


倪元璐创作《升官图》当然也只是传说,不像冯、凌两位在著作上署了名,很多人这样说,我也深信不疑。不过清代的职官虽一沿明制,但也有部分的改动,《升官图》自然也随之有所变更,大致是按照乾隆四十五年的官修《历代职官表》中清代职官为基础,一直到清季光、宣之际官制改革为止。那种昙花一现的新官制则并不曾在图中出现过。


我所见到和玩过的只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石印本,方方的一张厚纸印制,其大恰占一张八仙桌的主要部份,刚好在那时盛行的石印印石上印刷;若是铅印,是没有那么大的印架的。我孤陋寡闻,所见到的《升官图》仅此一种,据说还有各种《升官图》,有清末新官制的,有民国的,有武职的,但玩的人只取此一种。听说周一良先生藏有各种《升官图》,有木刻印制的,可惜没有眼福一见。


二三十年代玩此图时,还不懂得去研究一下它的版本,那时因为玩的人多,销路广,印制的书坊很不少,内容也略有不同,当然都在那时印刷中心的上海印制。随着时代的进展,年轻人已不复玩此图,到三十年代中,到处可买到的东西突然销声匿迹,再也见不到了。到了八十年代,和一位老朋友谈天,慨叹于所见到的一些文章和电影电视中对官制的无知,朋友说这些作者和编剧要是玩过《升官图》便好了,我也同意此说,同时也感叹目前已久无此图,徒成为早年的回忆。


有一位朋友从香港来,谈起此事,他说不妨替我留意,不久即寄来一份,说是“礼失而求诸野”,竟是从香港日本人所设的百货店无意中买到的。我这才注意它的版本,“版权页”非常简单,仅仅十二个字,是“游戏升官图上海三兴书社印”,可见还是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产品远销到香港去的。纸质是极优良的进口道林纸,可惜折叠了几十年,折痕已破裂为四块小张。我当然也什袭珍藏,并且研究“三兴”本和少时玩过的不同,解决了我多年不解的疑窦。原来图中其他版本有几千个“由”字,“三兴”本都作“柔”字,使我恍然大悟,这个道理留在下面再谈。


现在试以极简略的文字说说它的内容和玩法。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密密麻麻写上上万字的清代内外文职衙门和官员的名称,每一官员的上面写着品级,下面写着六行“升”和“降”移转的趋向。这六行是用四颗骰子掷出来表现的,两“四”为“德”,两“六”为“才”,两“五”为“功”,两“三”为“良”,两“二”为“柔”,“两”么为“赃”。绯色的“四”是最好的,故称为“德”,“才”和“功”也不坏,“良”和“柔”只平平。这里我才知道从前的版本不知其义的“由”字原来是“柔”字的同音字,为图简便才用这个“由”字,“柔”者“优柔寡断”之谓,做官而柔,自然不是一个褒词,连平平也够不上的。以上五个字都是升迁或滞迟,要降罚的则只有两“么”的“赃”,做官做到贪赃当然要降罚了,不过只要四颗骰子中除两颗“么”之外,还有一颗“四”,那便免于降罚,叫做“赃不行”,说明这位不讲廉政建设的官员有了靠山,得贵人庇助,这是很有现实和讽刺意味的。还有官做得高了,如正一品的大学士和从一品的协办大学士,则干脆掷了两“么”不需要一颗“四”,也明示“赃不行”,说明他们本身便是贵人,再无须人相助,便可公然贪赃枉法无从制裁了。至于为何六项之中,只有一项是降罚,则因为图名“升官”,主要是升,若升降参半,则这种游戏将永无结局,且不为玩此图者主观愿望所喜,这也可见创造此图者的匠心独运。


四颗骰子中若有三颗相同的,叫做“聚”,例如有三颗“四”,便叫“聚四”,作两个“德”算。若是四颗均同,叫“全色”,那可了不起,六项之中,立颁“封典”,恰好是公、侯、伯、子、男加上王爵,那是在玩的时候极罕见的,除非是历史上的刘裕和李隆基,才有此好手气,骰子会听他们使唤的。


入局玩的人每人有两根细长不同颜色的筹子,一根是官员的本职,另一根则是应明、清官制本职之外放差和考成需要而设的,考成是现代语,那时京官的考成叫做“京察”,外官叫做“大计”,定期举行。在明代吏部权重,举行这种“铨典”时真真掌握进退人才的大权,到清代便不怎样了。“铨典”的结果,好的有“卓异”、“内记名”、“保举”、“加衔”、“议叙”、“加级”和“记录”等等,坏的则是“处分”,有“交部”、“革留”、“严议”以至于充军到“军台”。碰到掷着“铨典”,便把另一根筹子放在一专栏上,那时便要看你下一掷的手气了。至于“差使”,原是临时性的派遣,本职仍保留着,差使完毕,仍回原任,例如会试的总裁,乡试的主考,各省的学政,包括同考、知贡举和监临;派往外藩属国的使臣,明代册封亲藩的礼使,祭祀山<SPS=0803>河川的专使。其实连各省封疆大吏的巡抚和总督,都属于差使,并非实职,这以后还要详谈。


玩此图要取胜得采多,当然得靠手气,即常常手下掷出绯色的“四”来,尤其重要的是开局时的一掷,叫做“出身”,出身的好坏决定全局。最好是掷个双“四”,便是生员即俗称秀才或诸生,这是正途,若是连掷几下双“四”,由举人而进士入翰林,这便一帆风顺,可以入阁,可以“拜相”,死后易名之典可以谥“文”。清代左宗棠只是一个举人,他自恃功业盖世,以不得入阁不得谥“文”为憾,竟异想天开,在统兵西北的紧要时刻上奏清廷,要求解除军务回京参加会试,这无异是敲一下朝廷的“竹杠”。朝廷无可奈何,只得破例钦赐他一个进士,并给他翰林院检讨的从七品官,这样他是正途出身的太史公了,以后便入阁为东阁大学士,死后并得“文襄”的美谥;不过人们在背后还是称他为“破天荒相公”。


正途出身的即使庸庸碌碌,二十多年也便可官至极品身跻宰辅;若是出手掷个两“二”、两“三”,那便终身蹭蹬,沉浮下僚,只好在官场最低层打滚,品级连“从八”、“从九”都挨不上。这些人的可怜相,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把他们描绘得淋漓尽致,实在可怜亦复可笑。玩《升官图》的人若出手不佳,便兴趣索然,坐看同局意气飞扬、得采频频,而徒呼奈何。


《升官图》的内容和玩法大略如上述,要想详细说明,在短文中是不可能的事;其对了解明、清两代官制则的确起了辅导的作用,不过它究竟是一幅图,和《历代职官表》只是一些表一样,没有文字说明到底难以详解官制的变迁和沿革。不论纪昀、黄本骥和《升官图》的作者,都有这个缺点。欲补这个缺憾,自得有一位通人来做这个工作,他便是瞿兑之。


瞿兑之是本世纪初叶清廷军机大臣瞿鸿机的幼子,学贯中西,尤精史学,是堪与陈寅恪并称的当代大师,他生长宰辅门第,交游多仕宦中人,自己也早登<SPS=1450>仕,对官场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六十年代中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出版黄本骥的《历代职官表》时,请他来担任整理工作,可称深得其人。


黄编本较原书删繁就简,数量大致只存三分之一,但好是好在黄编本纠正原书很多的错误。不过黄本骥本人也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官,而且还是一个热中向上爬的小官,不免对官制有主观的看法。翟兑之整理此书时,封建王朝灭亡已半个世纪,他的观点当然不会和纪昀、黄本骥相同。不过他只能就黄编本加以整理,黄编本所没有的内容,他也不能擅行添增,例如清代统治核心机构的军机处,和原书黄编本硬是同样没有这一重要机构,整理本也只好从之阙如。为补救起见,瞿兑之加撰了《历代官制概述》和《历代职官简释》两篇文字,来补漏修阙。尤其是《概述》一文,洋洋洒洒,是瞿兑之关于史学的一篇大文章,应该是值得研究历代官制的学人仔细研读的。

《历代职官表》为什么不列军机处这样最重要的政府心脏机构,其理由实在难以索解,原来在雍正朝之前,从明初迄清初三百多年来,政务出诸内阁,虽然自洪武朝李善长、胡惟庸之后,便再不设丞相一职,但入阁的大学士们仍不失为集体的丞相,尤其是年资俱深的首辅,更操有丞相的实权,臣下的奏章通过通政使先送内阁“票拟”,然后才呈“御览”,对皇帝来说还不能“大权独揽”,尤恐“大权旁落”。爱新觉罗・胤<SPS=1293>是个英锐嗜权的皇帝,他借用兵西北军务紧急为由,设立军机处,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军事。他用的军机处人员,实际上便是他的私人机要秘书,受皇帝个人的直接指挥。因而内阁只成了一个空有其名的衙门,通政司使也成为一个闲官,更没有明世宗时代严嵩当国时赵文华的威风了。

中枢之权逐渐移到军机处,不久军机处包揽国内所有一切政务,但名称仍是“军机”,内阁大学士当然也可充任军机大臣。不过若不充任也不“管部”,则这个大学士便是闲官。甲午败战后的李鸿章,一直到戊戌政变之前便充当秃头的文华殿大学士,蛰居贤良寺达四五年之久,门前冷落车马稀,更没有人会去“烧冷灶”。军机处的人员也和英法联军入侵后的所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样,是差使而不是实官,入军机的实官也不必一定是一二品大员,也不必像明代需要“廷推”,只要皇帝指定便可,什么“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旨令,便分出他们的高下档次,咸丰皇帝在热河的遗诏派出一共八名的军机大臣,竟有五品京官充当的,那便是“学习行走”的军机大臣了。这种排名最末的军机大臣,有一个诨号,叫做“卷帘军机”,原来一行军机大臣晋见时,殿上的门帘是放下的,资深的大臣昂然前行,并没有太监给他们打帘,便由资最浅的快走几步把帘卷起,然后退居行尾,入殿再把帘子放下,这种军机大臣,自然只好“伴食”而已。至于这样全国政令所从出的军机处办公室,若是在帝、后园居时,其简陋不可想像,竟是一所板屋,供应也不具备,肚子饿了,到园篱空隙向设摊的小贩买几个烧饼充充饥。这是封建时代的笑谭,我并未过甚其词。

《升官图》却把军机处列在“内廷”一栏,拿这个全国最重要的机构和最与政制无关的“经筵讲官”、“尚书房”、“上书房”、“起居注”并列,倒是深合雍正设立此处用意的。至于总理衙门,因为是外务部的前身,专和洋鬼子打交道的,一般道学先生如清末的倭仁、徐桐之流,不屑一顾,所以《升官图》中,便连影子也不见了。

从前在学校念英国宪政史时,对于英国的官制也很觉难懂,这个西方的老大王国正和我们东方的老大帝国一般,都是没有成文法的国家。例如英国的首相或总理大臣,这是现代的通称,英宪上的正式名称则是“帐房”,即是英王室的管家帐房先生,现代的英国青年恐怕会是闻所未闻的了。中国也是如此,我来说几个最容易使人误会搞错的事。


实职和差使两者本来可分得很清楚,即实职是经过吏部铨叙的经常性官职,而差使则是临时性的差遣,其本职仍旧存在,差使完成仍回原职,最明确的便是科举考试的考官和各省的学政,各省的正副主考即使最远的贵州、云南,往返也不过一年,学政则三年一任,任满官复原职。还有明代和清初的巡按,也是差使,出膺巡按的都是新登科第的翰林院编、检,只是七品的品级,但一到了外省,便和封疆大吏并起并坐分庭抗礼,这便出现了像京戏《玉堂春》中王三公子这种人物。清沿明制,入关之初,还设置这个差使,后来觉得弊端很大,便将巡按一差废止不置,这不失为清代的一种好的改革。


最令人纠葛不清的则是封疆大吏的巡抚和总督,原来明代的一省最高官吏是布政使和按察使,都是实官,到了中叶兵兴,才临时派遣京中大员出去典兵,其实职大都是侍郎和尚书的一二品官员,事毕即回京复职。凡是奉差的官都没有官印而只颁给关防,前者是正方形而后者为长方形。并且巡抚和总督两者都是动词,放在官衔的前头,例如“巡抚浙江等处……”、“总督云南贵州等处……”,可见它不是名词而是动词。但明代的下半期,干戈不息,差使永不能销差,而有成为实官之势。终明之世,一省或二省的封疆大吏,便由巡抚、总督取布、按两司而代之。清沿明制,为了镇压汉人的反抗,更需要重臣到各地镇压,督抚便正式成为实官了。


官的性质变了,但制度上仍一仍旧贯,文人们的笔下自然依然可跟着旧制。有过一位文人笔下称一个总督为“尚书”,有人考据这个总督的一生仕历,认定他在外任过总督,在内只任过左都御,从未任过尚书,因此认定称为尚书是错误。殊不知总督并不是实官而是差使,其实官则确是尚书,称他为尚书一点也不算错。举一个例,清末同光体诗人郑海藏赠张之洞《广雅留饭谈诗》七律首句云:“平生作诗多苦语,一见尚书便自许。”这是在张之洞任两湖或两广总督时作的,张之洞的仕历非常历历可考,他从内阁学士简放山西巡抚直到宣统初元才内召为大学士军机大臣,一直不曾做过京官的尚书,所以称他为总督的本职为尚书是并不错误的。


另一个是官职的正和副的问题。明、清两代官制的正职和副职,和现代政制甚至和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因之倘使用现代的眼光去看过去,一定会扦格难通。现代的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副手或甚至是属吏,但在明、清两代则恰恰相反,虽然副职往往官秩较低,礼仪少杀,但职权是平等的,并不分上下。例如六部的尚书和侍郎,犹之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总(部)长和次长,但次长是总(部)长的属吏,侍郎却和尚书同是一部的“堂官”(领导),在清朝因为有满、汉之分,一部有两尚书、四侍郎,但也不一定是满尚书当家作主,有时倒一切听凭一位汉侍郎说了算。清季的翁同<SPS=2323>长时期在户部,从侍郎到尚书入军机,一直是他主持“计政”,所以有一副联语说“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百姓荒”,上联是讽刺李鸿章,下联则虽冤枉了他,对联却是做得非常好的。


凡是有正副两职的实官和差使,莫不如此,乡试的正副主考,会试的正副总裁,册封和祭告的正副专使都是平等的地位,这在那时大家都谙熟制度,不会出差错。但到了光绪初年要派遣使节了,第一个出使英国的是湖南人郭嵩焘,清廷囿于旧制,还派一个广东人刘锡鸿充当副使,可英国外交部只承认一个使臣,拿刘锡鸿作使馆的馆员看待,而刘又习于国内制度,以使臣自居,于是闹得不可开交。结果是闹了年把,清廷派驻外国使节便不再设副使,并把刘鸿锡调驻他国了事。


以上两事,《升官图》是无法表显出来的,但它也有一个长处,便是把明清的职官不论大小尊卑,都列之于表,毫无遗漏。例如有一官职,通国只有一员,官名也很特别,叫做“治中”,一般人恐怕对此职不大会知道,它是顺天府府尹的一个属官,正五品,是专门管理会试和顺天乡试的膳食和刷卷等事的,因为天下众多官员中只有此一员,而他的职务又只三年才履行一次,无怪人们对之生疏得很。


明、清职官的级别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两级,自正一品的大学士到从九品的末秩一共有十八级,除十八级之外,还有连从九品都够不上的,叫做“未入流”,那真是仕宦之末途。这种“未入流”的小官,名称倒非常好听,外省各衙门多有未入流的“大使”,与现代出使外国的国家元首代表同名,在那时则是可怜虫。不过也有特殊的大使,如广东河泊所大使,却是天下第一肥缺,要花不知多少银两的苞苴运动才能谋到这个芝麻绿豆官,又如顺天府所属的崇文门副使,亦是属于“未入流”的卑职,也是肥缺,《升官图》上对他们都注明“赃不行”,便是这些税吏可以明目张胆尽管去贪赃枉法,并不追究和处罚,竟与正一品的大学士并无两致。
《升官图》毕竟是一种游戏,未可助人学成“专业”;但至少可以“寓学于乐”,这便是它的一点儿小小的意义了。



官制的升官图的游戏软件出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9624.html

更多阅读

疯狂猜图答案:游戏动漫

疯狂猜图一共囊括了品牌、游戏动漫、人物角色、球队、城市、名人明星、国家、电影电视8个系列。后续经验会根据这些系列分开整理,方便大家检索。答案南方公园蜡笔小新

grisly manor神秘庄园Android游戏配图攻略 grisly庄园的秘密

恐怖庄园之谜 The Secret of Grisly Manor又称神秘庄园,是一款Android上的非常好玩的解谜类游戏。在神秘庄园中的探险过程中,你需要通过自己足够细心的观察力和逻辑判断,一步步解开一连串的谜题,最后揭示真相。grisly manor神秘庄园Andr

游戏全屏截图工具 全屏游戏截图黑屏

游戏全屏截图工具——简介游戏全屏怎么截图,游戏全屏时使用什么工具完成游戏截图?游戏全屏截图工具——工具/原料?游戏全屏截图工具:HyperSnap游戏全屏截图工具——方法/步骤

英雄联盟lol游戏截图保存在哪里 英雄联盟的截图在哪里

英雄联盟lol游戏截图保存在哪里——简介 英雄联盟lol游戏里边的你自己的精彩4.5杀超神的截图游戏会自动帮您保存,你也可以自己按F12保存,但是呢这两个保存的途径有点不一样哦。具体在哪里就往下看吧。英雄联盟lol游戏截图保存在哪里

声明:《升官图游戏 升官图 升官图-升官图》为网友待糘荖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