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灸疗 灸疗-概述,灸疗-起源

蒙医之灸疗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蒙医应用灸疗历史悠久,如在《四部医典・总则本》第六章外治段里有“蒙古灸”的记载;又如在中医古代医书《素问・异法方宜论》也有:“……其治宜变,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的记载。说明灸疗可能是北方蒙古族常用的治病方法。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外闻名的灸疗名医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图旺扎布、乌兰察布盟的罗布桑沙德拉布等,不但擅长于灸烟疗法,且有所创造和发展。

灸疗_灸疗 -概述


督灸疗法

是用灸草炷或灸草条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的治病防病的一种疗法。灸疗有温通经脉,调和气血,调理体素,增强抵抗力,以防治疾病的功能。蒙医应用灸疗历史悠久,如在《四部医典・总则本》第六章外治段里有"蒙古灸"的记载;又如在中医古代医书《素问・异法方宜论》也有:"……其治宜变,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的记载。说明灸炳疗法可能是北方蒙古族常用的治病方法。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外闻名的灸疗名医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图旺扎布、乌兰察布盟的罗布桑沙德拉布等,不但擅长于灸烟疗法,且有所创造和发展。

灸疗_灸疗 -起源


灸疗法

早在170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用火。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身上某些患有病痛的部位可能不小心被火烫着,但过后不久,疼痛却因此而被缓解了。一次,二次,三次……这样的情况发生多次以后,古人的大脑里开始产生条件反射――火能产生热,而热能缓解疼痛。于是,在那个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药品的年代,当人们身体出现疼痛的时候,就会主动点燃火把,有意识地来熏烤疼痛部位。人类历史上第一种用来治疗和缓解自身病痛的方法――灸疗就这样诞生了!灸疗的产生,对推动人类的历史进程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灸疗的产生,对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据史料记载,灸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灸法一直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被人类传承了下来。随着人们对灸疗的逐渐认识、反复摸索和不断应用,灸法在中医界不断发扬光大,成了人们缓解病痛和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之一。 灸疗,不但贯穿着中医的发展史,更见证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中医之灸疗的起源,远古时代靠近烧热的石头,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出来的。 从有记录开始就一直使用熨,烫,敷,灸等方法。 现在,就是艾灸。

灸疗_灸疗 -范围


灸疗法

当今社会,灸疗法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比如:“艾条灸”、“拨火罐”,而像“热敷” ,“泡脚”等则是在灸疗原理上的延伸。 传统灸法如“艾条灸”、“拨火罐”,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施灸需要专业人士的协助;而像“热敷”、“泡脚”等方法,无法准确针对穴位进行作用,治疗针对性较弱。 于是,一种结合了传统灸疗原理和现代高新技术的新时代灸疗法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神州炙”。 神州炙是十几位中医专家及教授历经数年对传统灸法潜心研究的结果;神州灸融合了中医药理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学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灸法进行了标准化和量化的产业化改造,为中国的古老灸法重新焕发青春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灸疗_灸疗 -症状

灸疗的适应症为消化不良、胃火衰败、浮肿、水肿、痞病、寒性希拉性头病、关节黄水病、疗痈、炭疽、虚热病、癫狂、健忘症、新旧疮疡、妇女赫依病和血病、赫依性腰关节抠楼、一切脉病,以及热病后的多数疾病,皆可用灸法施治。总之,凡是巴达干、赫依所转化之一切寒性疾病,尤其是脉病、黄水病等,均适用灸法治疗,效果显著。
灸疗的禁忌症为凡属于希拉性热症、血症、五官疾病、男女生育脉道疾病等,皆禁忌火炙施治。

灸疗_灸疗 -灸疗分类

灸疗之种类:蒙医常用灸疗为蒙古灸、白山蓟灸、西河柳灸、温针灸、火把灸等。

蒙古灸

将小茴香与黄油搅拌后,放进铁锅里用温火加温,其色变黄后取出,用白净的羊毛毡包裹,置于应灸部温熨;或将一小块白净的羊毛毡,浸泡于黄油内煮开后取出敷于应灸部。

白山蓟灸

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灸法。白山蓟易于点燃,其火温柔而持久,灰烬不散。具有改善气血运行,祛除巴达干、赫依之邪、燥黄水之作用,是较理想的灸料,此草内蒙各地均产。如无此草,可以艾绒代替。
此灸疗适用于疗痈、痞块、脉病、巴达干性病、黄水病、赫依性心病、尿闭、水肿等疾病。白山蓟灸又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炙是将灸蛀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间接灸不是把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而是隔姜灸或隔蒜灸。

西河柳灸

取两条西河柳,每条长10cm、直径约10mm,用刀将皮削光。施灸前将两条西河柳放入芝麻油锅或豆油锅内煮沸,先取出一根置于所选穴位上热贸。冷却后再取另一根施灸,保持热力不断,如此交替使用。本法是间接灸法,即隔布灸。一般每处灸10-30分钟,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此法主要适用于胃癌、食道癌等疑难危重疾病。

温针灸

温针灸是与针刺和白山蓟灸结合使用的一种灸疗。适用于施灸不达深度或既需要留针又必须施灸的疾病。
操作方法是:将银针刺入所选穴位适当的深度,将白山蓟灸注悬于针柄上点燃,直到灸炷燃完为止。使热温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火把灸

将棉花揉成圆球状,大小根据施术部位的面积而定,把棉球蘸于芝麻油点燃后,直接置于病痛部位。当患者感觉灼痛时,换棉球再灸,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天龙灸

生姜研磨成糊状,平铺于脊柱正中,从大椎到尾骨端,约2~3CM厚,于姜上放置艾绒,实行灸法,主治中风证后期偏瘫,营养不良,肝肾不足等症。

灸疗_灸疗 -灸疗部位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五脏六腑及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不论是体表、体内都有着通过白脉、黑脉以及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相互联系的极为密切的内在关系。体内所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反映到体表的某一部位,可以说是反映点。这个反映点位于脏腑及其它器官、三根、白脉经络之相互连结的通路上。所以,灸疗就是用火灸、针刺等方法给反映点以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有关论述灸疗穴位的历史文献资料见到的并不多。然而,人类在长久的生活、生产斗争的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发现和认识灸疗这种疗法,随而对体表与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人体某一脏腑或器官患病时,在其体表相应的部位自然产生疼痛、触痛、敏感、皮色改变以及电阻降低等表现,这种反映点--穴位,不但给以刺激后能治病,而且对诊察疾病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蓝琉璃》灸疗章中云:"部位取穴,分为依据患者自述症状部位定穴和医生所指定的穴位两种。病人自述部位是指按 病人所指的疼痛部位,按之则略感舒服而现出压痕,或脉形闪动和血管高超之所,即是应行灸疗的部位。
医生选定穴位是根据五脏六腑经络而选定的穴位和某一部位的指定穴位。
所谓病人自述之病痛部位,是指在某脏腑器官发生的病变在体表相应部位上的反映点而言,此类反映点--穴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医生指定的穴位则早已确定的固定穴位。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灸疗穴位可以理解为体内一定结构的活动在体表相应部位的反映,体内结构包括脏腑及所有组织器官、肌肉、骨路以及连结它们的神经、血管、淋巴等。从解剖学角度看,所有穴位都在神经分布的地方。

灸疗_灸疗 -灸疗方法

灸法是根据烫热刺激的强弱度来分为如下四种灸法,即深灸法、烧灸法、烤灸法和微灸法。
1.深灸法:以灸炷在选定之穴位上,每次连灸二十壮以上。主要适用于痈疽、痞瘤等较重而难治的病症。
2.烧灸法:每次灸十五壮左右。本法主要适用于灰色巴达干病、黄水病、心脏赫依病等较严重的病症。
3.烤灸法:每次灸五一七壮。本法主要适用于赫依病、虫病、脉病、水肿等病症。
4.微灸法:炙炷豌豆大者一枚灸,放炙时不至烧燎皮肤、略感惊痛时即移去。本法主要适用婴幼儿患者。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灸疗 灸疗-概述,灸疗-起源

施灸要从赫依之部位,即从身体之上部开始逐渐下移。在灸注下垫穿几个小孔的姜片或蒜片,因为灸疗的目的不是为烧烫而烧,主要是把温热传导于穴位。如欲继续灸时,在前一灸炷燃完之前,如燃三分之二,再燃另一只,保持热力不断。产后、服用泻药后,断脉(止血)等,火灸过度则有危险,切勿多灸。灸火燃至灸炷度部,其周围产生小泡,则病除的象征。

灸疗_灸疗 -火灸功效

火灸的程度,除视疾病的本质和患者体质强弱外,亦注意温热传导的情况,如出现前灸背痛,背变前痛的现象;恶心呕吐说明灸已过度,应立即停灸。如火炷作声爆裂则说明已奏功效。
火灸后,要用手指按揉穴位,让患者活动片刻。当晚禁忌饮水,饮水会熄灭胃火。进食的不能火灸施治。
灸疗总的功效是调理体素,强壮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如防护脉道要隘,通畅筋脉,镇痛止痛,抑制赫依病之扩散,治不消化病、破痞块,治旧伤,除痈疽,消肿,护脏腑要隘,干涸黄水。其他治术穷尽时,还可采用火灸施治。
根据有关灸疗的报道,对气喘、肺结核、咯血、痢疾、腹泻消炎、胎儿整位、止痛(麻醉)、白细胞减低和预防疾病及强身等均有效。 关于灸疗的理论,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在火灸施疗期间,红细胞和血红素虽无明显变化,但从灸疗结束后和第一周起逐渐增至第八周达到高峰,有的持续至第十周。特别是贫血者之血沉快速,经灸疗后即恢复正常。灸疗后白细胞明显增加。
另外,灸疗对发热、心功能、抗癌、尿糖、改善换气等所起的作用,都有研究报告。

灸疗_灸疗 -注意事项

施灸之前,对患者详细解释有关灸疗的内容,以取得其合作。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适当灸法施治。施灸时令患者身体自然放松,施疗过程中注意灸火掉落烧及其他部位或衣物。对昏迷者和局部感觉麻木者时,要严格掌握火灸之轻重度。灸后发生的水泡小时可用针刺破排出内含之黄水,如果较大水泡则宜用注射器吸取后涂抹紫药水用绷带包扎。灸伤流黄水是正常现象,不用作任何处置;如感染化脓则应按一 般创伤处置之。如果出现昏迷征兆时,按处置晕针法处置之。施灸,先从赫依穴开始。一般程序是先灸上部、背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可灵活运用。施灸后,给患者喝一碗煮开的牛奶,如当晚睡熟而无其他反应,即是奏效之证。颜面部、心前区、大血脉、肌腿、皮肤榴皱等部位,灸则疲痕收缩,故不可施灸。孕妇之腰部及腹部禁忌火灸。灸后局部流黄水化脓期间,禁忌劳力强作。
对六腑之病火灸时,禁忌在饱食后或空腹时施疗,灸后令患者小事活动则能调理体素,散黄水,并有利于传导火力。特别一昼夜间不能喝冷茶凉水及吃生冷食物,以免散失热力。在灸伤痊愈之前禁忌步水雨淋,冒风着凉及睡卧潮湿之地。

灸疗_灸疗 -穴位功效

赫依穴
也叫第一椎;位于第一胸椎下凹正中和从此点再向左右量1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在一条横线上,也叫第一椎穴。准确位置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间隙窝中和左右两侧。即中医之大椎穴。
功效:主治疯狂、心悸、哑结、夜不安寐,白昼嗜眠,耳聋,舌苔灰白,颈项强直等各种赫依性病症。如三穴同时施灸,则对老年病人最有良效,而且对渗 于骨路之陈旧热、呼吸急促、大汗淋漓、腰背僵硬疼痛、心烦不宁、食欲不振以及对平息赫依病,疗效显著。
灸法:视病情可火灸3-9炷,如赫依偏盛者施以隔蒜灸,巴达干偏盛者施以隔姜灸。根据临床观察,赫依穴施灸,对赫依性癫狂与巴达干性癫狂症、抽风、癫痫等症疗效尤为显著。
施灸前要观察第一胸椎的鼓起程度,如鼓起较大者,三穴皆施灸,较小者,灸中间穴即可。如施灸深度不够,则用银针刺该穴,用灸草包绕针身,点燃加温。
希拉穴
位于第二胸椎下凹正中和从此点再向左右量l寸处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也叫第二椎穴。即中医之陶道穴。 功效:主治寒性希拉诸症、神心不宁、胸闷等;如并列三穴同灸则治热邪渗于内、瘿病、上身沉重及寒性希拉诸症等。
灸法:火灸3-5炷。
巴达干穴
位于第三胸椎下凹下中和从此点再向左右量l寸各有一穴位,三穴并列也叫第三椎穴。即中医之胸三 穴。
功效:主治巴达干寒症、赫依病和巴达干、希拉增盛扩散于心、肺、头、胸部等症;如三穴同灸则可治巴达干亢盛,鼻塞不通,由赫依性热症而口舌干燥等。
灸法:火灸3-7炷,亦可施隔姜灸。 除了以上灸疗穴位外还有头部穴位、四肢穴位、五脏六腑穴位等诸穴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9620.html

更多阅读

世界管线钢发展历史概述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早期的管道管径小、压力低以及冶金技术的限制,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管道用钢一直采用C、Mn、Si型的普通碳素钢,其中包括1926ianAPI(AmericanPetroleumInstitute)发布的API5L标准的三种碳素钢(屈服强度分别为173MPa、206MPa、235MPa)。一般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交口 交口-概述,交口-历史起源

交口,是一个娱乐圈流行的新词,每当一部电影出来,领了观影费或被导演托付了伟大友谊的达人们,就开始在报刊、博客和微博上交口称赞,简称交口。交口县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市南端,东接孝义、灵石、南连隰县、汾西,西靠石楼,北界中阳。县人民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银票 银票-概述,银票-起源

银票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北宋的“银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票。银票北

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浮潜 浮潜-概述,浮潜-起源技能

浮潜,不仅是漂浮于水面的流览,更融合了多项技巧与知识的开发,浮潜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除了个人的运动神经的协调外,更需要一个教练和一系列课程的教育

声明:《回族起源和历史概述 灸疗 灸疗-概述,灸疗-起源》为网友姐旳温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