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简介,《法兰西内战》-《法兰西

对廉政的高度关切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运思传统。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阐述了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和勤廉节约等一系列廉政思想。从政治伦理的四个逻辑层次即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主体伦理和政治生活伦理来解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发的廉政思想,对当今服务、法治、责任和廉洁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简介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重要着作,在无产阶级运动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马克思于1871年4~5月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所写的就巴黎公社问题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马克思先写了这篇宣言的初稿和二稿,随后又写了定稿。定稿本在1871年 5月 3日被总委员会一致批准。1871年 6 月中旬在伦敦用英文印行,1871~1872年又出版了法、德、俄、意、西班牙和荷兰各种文本。1939年上海海潮社曾出版由郭和翻译的中文本。,载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

恩格斯亲自为此书写了序言,认为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其"惊人的才能",列宁更是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最高成就。"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工人斗争以及巴黎公社原则、经验、教训和实质的全面阐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设的思想。其中,制止腐败,建设廉洁新政权,打造以为民、民主、责任、清廉为核心的廉洁政府是《法兰西内战》的主线与核心,也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体现。重温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廉政思想,结合政治伦理的四个逻辑层次(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主体伦理、政治生活伦理)进行解读,对今天保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建设服务、法治、责任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

1871年,K.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起草的致欧洲和美国全体会员的宣言。这部着作捍卫巴黎公社(1792~1794)的正义事业,谴责反动势力镇压巴黎公社的罪行,并通过对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写作过程

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后,马克思于4月18日建议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就法国斗争总趋向发表一篇宣言。总委员会把起草宣言的工作委托给马克思。5月30日,定稿文本得到总委员会的批准。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理论性内容

《法兰西内战》分析了巴黎公社产生的历史条件,揭露了1870年9月4日后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的反动本质和挑起内战、血腥镇压巴黎公社的凡尔赛政府首脑 L.-A.梯也尔等人的丑恶嘴脸。

《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对待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经验,证实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初次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的正确性。马克思分析法国大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演变,指出它具有为进行社会奴役而组织起来的社会力量的性质,具有阶级统治机器的性质。而且在每次标志着阶级斗争的一定进步的革命以后,国家政权的纯粹压迫性质就愈益公开地显露出来。因此,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应该象巴黎工人那样把它“打碎”。

马克思从巴黎公社的经验中发现了新型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指出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用巴黎公社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这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作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法兰西内战》深刻阐述巴黎公社作为新型国家雏形的基本特征:用武装的人民代替作为资产阶级国家压迫工具的旧常备军和警察;国家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受群众监督,不称职者可随时撤换;公职人员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实行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社会经济改革,根除阶级和阶级统治赖以维持的经济基础,实现人民管理制;在摧毁旧国家物质压迫工具的同时,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使教会与国家分离,进行文化教育改革;公社的旗帜是世界共和国的旗帜,它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马克思特别指出,巴黎公社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是应当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人民群众的历史首创精神,认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公认为能够发挥社会首创作用的唯一阶级的第一次革命。在书中,马克思还论述了剥夺剥夺者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途径。

《法兰西内战》的初稿和二稿,对巴黎公社产生的历史条件,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公社对农民、城市中等阶级的政策以及公社的失误等方面的论述较之定稿更为详尽,对于理解法兰西内战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导言

一八九五年三月六日,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了最后的反思和修正:"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一八四八年的斗争方法(引者注:指《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暴力革命),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在一八四八年要以一次简单的突袭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旧式的起义,在一八四八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德国所作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的榜样,到处都有人模仿;无准备的攻击,到处都退到次要地位上去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五九五、五九七、六○三、六○七页)

说完这些话不到五个月,一八九五年八月五日他就去世了。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人民至上政治价值理念的目标指向

人类政治发展史告诉我们,建设廉洁政治,就是让政治权力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也就是说,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权力目标指向,才是真正的廉洁政治。廉洁政治本身就具有典型的人民性特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一脍炙人口的警言是廉洁政治人民性的切实体现。因此,坚持人民至上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归宿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揭露和斥责旧政府腐败无能,倡导廉洁政治的一部着作。在整部着作中,"人民"一词多次出现,贯穿整个着作。

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的力量是打击腐败的根本性力量。恩格斯在序言中揭露并痛斥了当时整个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腐败状况,指出资产阶级使经济财富得到大幅度发展,不过,"得到更大程度发展的还是贪污舞弊和普遍的盗窃,干这些事情的人麇集在皇帝宫廷周围,从繁荣所带来的财富中抽取巨额的红利。"要改变这种腐败状况,除了发动一场人民战争之外,别无他法。当普鲁士军队逼近巴黎,腐败的法国政府宣布妥协停战,可巴黎工人却"不让一个普鲁士人越出","巴黎的工人们竟使一支让全部帝国军队放下了武器的军队对他们那样敬畏。"这种敬畏是对人民力量的敬畏。马克思始终坚信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政治国家没有家庭的自然基础和市民社会的人民就不可能存在。当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时,马克思就揭示了"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的本质,即"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充满生气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 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的社会力量。""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对公社本质的阐述告诉我们,公社通过打碎旧的国家机器,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使人民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价值主体,第一次感受到国家主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公社通过一系列廉政建设,防止权力腐败,保障了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公社与旧政府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公社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性, 而旧政府只为腐朽的资产阶级统治者服务。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作出深刻总结:巴黎工人发动革命,是"以人民群众的名义,并且是公开为着人民群众即生产者群众的利益而进行",而人民组成了公社,更是将"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 公社实行普遍选举权,消除这个国家躯体上存在的寄生赘瘤,"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由统治阶级中什么人在议会里当人民的假代表,而是为了服务于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倡导的"人民至上"指向是其整个廉政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凸显了政治伦理学中政治价值理念的人民至上性。在政治伦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政治价值理念和价值归宿是什么?这是政治伦理学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创造着历史,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⑧"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⑨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政治活动及其发展应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和幸福,而不是成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政治道德和伦理建设亦是如此。政治伦理及其产物是人民群众创造性活动的结晶,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愿望、需求、评判、心声和信任。对人的全面、终极关怀,努力提升人的幸福能力是政治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一种政治文化是否先进,关键就看其是否敬畏民意,是否为人民谋利益和幸福,是否以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作为根本的价值和伦理评判标准。因此,坚持人民至上,才是政治价值理念目标的正义定位和指向。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廉政思想及实践时,价值指向就是人民。马克思通过阐述巴黎公社采取的一系列打击腐败,建设廉洁政权的措施,就是为了说明在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人民,权力服务的动力是人民的需求,权力使用的评价尺度是人民的满意程度和幸福程度,权力的终极目标是人民利益的实现和维护以及人民的全面发展。人民至上是马克思廉政思想的价值定位和归宿。这正好凸显了政治伦理所追求的人民至上的目标指向性。因此,马克思廉政思想是一种以人民至上为目标指向的政治伦理文化。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民主反腐政治制度伦理的诉求

廉政建设与腐败"水火不容"。建设廉洁政治, 就必须彻底防治腐败,而防治腐败的根本方法就是民主。民主既是一种政治价值理念,又是一种政治制度,是自由、平等、人权的保障。俞可平教授曾指出:"民主政治最契合人类要求自由、平等、尊严的本性,最有利于人类个性和人格的完整。"在阶级社会,只有民主政治,民意才能成为价值。如果没有健全的民主制度,民意就可能被阻挡、被扭曲,人民赋予的权力就会被滥用,进而导致腐败滋生。只有通过真正的民主来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腐败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因此,民主反腐是打击腐败, 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民主反腐是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现实展示。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充分表达了民主反腐的价值正当性,阐述了以民主反腐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思想,从而阐发了打造廉洁政权的关键,这使得马克思廉政思想凸显了政治制度伦理的必然诉求。

马克思认为,在私有制社会,国家政权是少数人利益的代表,不可避免地导致权力使用的异化,进而滋生腐败。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出路,就是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制度。针对当时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腐败状况,马克思认为这主要源于社会最丑恶的东西,即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而与这个丑恶东西的直接对立物就是公社。公社成员是通过民主的手段普选出来的,"公社完全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形式,……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公社里的市政委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普选权的真正意义在这里得到凸显。在公社体制下, 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能公开地团结在工人周围,"他们和工人一起构成国民自卫军的主体,他们和工人在公社里一起开会,他们在共和国联盟里为工人做中介人。"这在以往的国家体制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马克思认为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使权力干干净净为人民服务,做到廉洁奉公,仅靠民主选举是不够的,还要加强民主监督。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马克思多次赞扬公社采取的对权力的监督措施。公社行使的职能"应由公社的勤务员执行,因而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在马克思眼里,"公社可不像一切旧政府那样自诩绝不会犯错误。它把自己的所言所行一律公布出来,把自己的一切缺点都让公众知道。"公社不同于以往的集权专政制度,必须时刻处在人民的"视线"中,接受人民的监督。马克思曾满怀信心地指出:"如果所有大城市都按照巴黎的榜样组成公社,那么,…… 国家寄生虫大军将被搬掉;教师将代替各级僧侣;国家法官将换成公社的机构;国民代表的选举将不再是总揽一切大权的政府玩弄手腕的事情。"⑥因此, 在马克思看来,没有民主,就不可能反腐,民主是弘扬廉洁精神,抵制腐败的有效手段和尖锐武器。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使人民掌握了原来由剥削阶级掌握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从而能从根本上对政府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铲除腐败赖以滋生的温床,实现廉洁政治。巴黎公社被马克思称为"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新社会的光辉先驱",主要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实施。正因为公社践行无产阶级民主制度,使民主精神内化为公社成员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尺度,才防止了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机关人员在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阐述的民主反腐的廉政思想,为建设廉洁政治提供了保障,符合政治制度伦理的现实诉求,是政治伦理的真实表达。现代政治伦理学认为,政治制度伦理是整个政治伦理的轴心和关键,是政治伦理的核心支撑。任何政治制度本身都蕴含着一定的伦理追求、道德原则和价值判断,因为政治制度本身就是通过已经确定的规则方式,对政治生活中利益关系加以稳固化,从而体现出政治制度的利益与价值取舍、倾向或偏向。正如莱斯利・利普森所言:"政治的核心包含着选择……在政治中,我们总是永不停歇地争论是与非,辩论互相替代的政策的优与劣,争辩那些终极目标的明智性,并且衡量可能方法的有效性。一句话,我们置身于对价值的探索之中。"政治制度伦理有诸多本质规定,如公平、正义、民主、效率等。其中,民主是关键。健全的民主制度,能形成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衡和监督,防止权力成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工具, 从而使权力始终为最广泛人民谋幸福。没有民主, 公平正义的"善治"将无从谈起,政治制度伦理便无法保障。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彰显的民主反腐的价值正当性,既体现了致力于"人的解放"的政治价值理念,又凸显了民主、公平、正义的制度伦理意蕴,是维护、支持和保障政治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诉求。因此,马克思民主反腐的廉政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制度伦理意蕴,体现了政治制度伦理在政治权力运行、政治体制保障中的必然诉求。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敬畏责任政治主体伦理的自觉

廉政文化对于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伦理约束,又具有道德的规范和责任的要求。从"社会人"的角度考察,廉政文化是一种道德责任文化。廉政,是为政者之本,赋予为政者高度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廉政和责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就必须负有高度且真实的政治责任感;只有坚持廉洁政治,才能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因此,敬畏责任是廉政文化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衡量一个政权、一个阶级或一个执政党是否廉洁为民,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他是否对国家、社会和人民负责,是否保持高度责任心,敬畏责任。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充分肯定了巴黎公社所实行的民主原则,并反复强调要对人民负责。

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消除了以往行政和政治管理是神秘事情的错觉,它"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以真正的责任制来代替虚伪的责任制。"在公社里,每个人公开地、朴实地做他们的工作,从不贪图享乐、以权谋私,像普选产生的市政委员必须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法官和审判官这样的高官,"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公社之所以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就是因为其第一次使人民成为国家管理的主人,对人民赋予的权力负责,而人民"既然能立即受惠于公社共和国,必将很快地对它产生信任。"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政府标榜着"民主",但却将公共权力和生产资料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主人,因此,这种民主必然是虚假的民主。这种虚假的民主是对道德责任的亵渎和忽视,加速了少数人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致使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这个实体从头到脚污点累累,其集中表现是,在国内腐败透顶,在国外极端无能。"⑤马克思在总结公社经验时特别指出,公社在摧毁旧政府的物质力量后,便急切摧毁作为压迫工具的精神力量,即"僧侣势力",这恰好证明了公社铲除腐败,建设廉洁政府, 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所表达的"敬畏责任"的廉政思想,具有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蕴,凸显了政治主体的伦理要求。在现代政治伦理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民主、法治、诚信、幸福等"善治"目标,而完成这些目标的前提就是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责任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不仅是政治主体的道德要求,更是政治主体最基本尺度,是政治伦理建设的基础工程。洛克曾指出,公共权力是人们让渡自己部分权力的产物,是通过契约而建立起来的。从这一意义上讲,政治主体与公众之间是一种委托与代理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要求政治主体承担更多的道德责任,对公众负责,保障公众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在现实政治实践中,尊重民意、属守职责、取信于民、服务人民,是政治主体敬畏责任的逻辑基础和道德要求。没有责任,没有起码的政治责任感,政治主体伦理无从谈起。政治主体对责任的敬畏和伦理评判体现了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在责任的伦理约束与规范下,作为外在理性和善恶标准的道德规范逐渐积淀到政治主体的内心,扎根并得到稳固,最后形成道德规范和伦理习惯,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因此,敬畏责任是政治主体伦理的现实体现。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只有建立责任政府, 才能取得权力的合法性,才能取信于民,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从而抵制腐败,建设廉洁政治。马克思的这种"敬畏责任"的廉政思想符合政治伦理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体现了在民主的政治生活中, 权力来自人民,并为人民服务,政治主体敬畏责任, 就是对人民负责。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勤廉节约政治生活伦理的应然

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是廉政文化的基本内容。廉政文化要求执政者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健康向上的政治廉洁氛围,做到勤政为民、艰苦朴素、克己奉公。这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以及养成的生活修养。一旦政治生活背离了勤廉节约的准则,就会陷入腐化的泥淖。因此,勤廉节约是廉政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考量政治主体生活的基本指标之一。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述了巴黎公社所采取的一系列勤廉节约的措施,从而表达了其廉政观的伦理诉求。马克思指出,公社由普通工人组成, 他们每天勤恳、朴实地工作,并公开宣布"公社一旦被逼到绝境,就会把自身埋葬在巴黎的废墟中。" 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体现着无产阶级打碎资产阶级旧政权,建设廉洁为民政府的坚定决心。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是一个真正的廉政组织。他曾指出,对农民来说,公社的胜利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因为"公社能使农民免除血税,能给他们一个廉价政府。" 这与秩序党"向他们索取寄生的、糜费的国家机器的费用"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还指出了公社实行的两大节约措施,一是"取缔国家寄生虫的非生产性活动和胡作非为,从根源上杜绝把巨量国民产品浪费于供养国家这个魔怪",二是"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由此可见,"公社一开始就不仅进行整治改造,而且还厉行节约,实行经济改革。"⑥对于公社采取的这一系列勤廉节约措施,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在马克思看来,建设真正的廉洁政治,就必须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厉行廉政、勤俭节约,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维护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利益,防止任何形式的政治私利和腐化。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的勤廉节约思想充分凸显了政治生活的伦理诉求。在政治实践中,政治伦理更多体现在政治主体的行为选择和日常生活中。评价政治主体行为选择和日常生活是否符合政治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关键看其是否自觉遵守勤廉节约的伦理规范。勤廉节约倡导勤政爱民、清廉无私、节俭朴素,是执政者必备的道德素质和伦理尺度。在政治活动中,为了保障政治资源能合理优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党就必须高度重视勤廉节约。勤廉节约是政治生活伦理的重要价值基础。

通过勤廉节约来规范政治主体的政治生活,能真正体现出政治活动与政治权力的民众性基础与价值取向。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中勤廉节约思想,不仅以鲜明的态度批判了腐朽思想,揭露并痛斥了旧政府奢华糜烂的腐化生活,还为无产阶级政权整合全社会的智慧与资源,达成政治主体与民众的共识,优化权力组织模式,降低权力运作的成本,提高权力的运行效率,减少权力的腐化,及时矫正政治权力的价值取向对人民切实利益的偏离,达到政治廉洁与清明的目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价值牵引。这充分凸显了日常政治生活应该遵守的政治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具有深刻且现实的政治伦理意蕴。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结论与启示

从政治伦理视角来看,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表达的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以及勤廉节约的廉政思想,对当今我国建设服务、法治、责任和廉洁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第一,以"人民至上"为指向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马克思廉政观的人民指向性告诉我们,任何政党或政府如果脱离人民群众必然导致腐败,不可能有良好的党风政风,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治理腐败。

只有以人民利益为方向,以依靠人民为根本,才能打造真正的廉洁为民政府。在中国,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服务型政府, 就必须时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拜人民为师,不忘人民利益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保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在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关注人民切实利益,多倾听人民真实心声,把人民关注的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处理,多干实事,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切忌形式主义,空口言谈。

第二,以"民主反腐"为契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不仅仅是法律治理,还包括自由、平等、民主、善德等社会价值。法治如果没有民主的保障和注入,就会显得僵化而无法体现为人民谋利益这一价值取向。因此,法治政府离不开健全的民主制度。

马克思廉政观彰显的民主反腐价值理念启示我们, 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保证党的廉洁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充分发挥民主政治的价值和优势,健全和创新现有民主机制。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党内民主的机制,如,消除"一把手"的特权;推行党务公开; 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改进党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创新党内权力授受方式,实行党代表直选和竞选等。另一方面,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民主监督,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积极完善民主反腐制度,推动廉政建设,必将能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稳定保障。

第三,以"敬畏责任"为尺度加快责任政府建设。马克思廉政观敬畏责任的道德自觉性告诉我们,廉洁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道德尺度,但更是一种道德责任。一个政党的责任性高不高,是衡量其是否清正廉洁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廉洁的角度来审视责任,以责任的尺度来评判廉洁,是马克思廉洁观的重要特征。在当代中国,我们党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彰显清廉奉公、执政为民的廉洁特色,必须本着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责任感。既要对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负责,又要在责任的清单中凸显"人民幸福"的鲜亮字眼,允许人民大众提出追求幸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思想和主张,对人民的幸福生活负责。唯有如此,反腐倡廉工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高兴的成效。

第四,以"勤廉节约"为准则推动廉洁政府建设。马克思廉政观所体现的勤廉节约理念,为我国建设廉洁政府,推进政府改革,保证政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积极的价值牵引和伦理指导。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推行政府改革,但到目前为止,政府改革的使命尚未真正完成。机构臃肿、人员膨胀、程序复杂、政府开支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要杜绝这些问题,就必须推行以勤廉节约为核心的政府改革,打造廉洁政府。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理顺政府内部职权关系;减少公权审批数目,精简政府人员,缩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公费消费,把更多的事交给市场去做;根除政府中职能的交叉重叠现象,保证政出一门,提高行政效率等。


恩格斯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评价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简介,《法兰西内战》-《法兰西

1891年F.恩格斯为《法兰西内战》单行本写的导言对此书的基本思想作了概括和发挥,给全书以经典性的评价。指出,这部着作把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用简短而有力的几笔描绘了出来,但是描绘得这样鲜明,尤其是描绘得这样真实,以致后来所有关于这个问题的全部浩繁文献都望尘莫及。《法兰西内战》于1871年 6月18日在伦敦用英文发表。以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泛传播。1938年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吴黎平、刘云翻译的《法兰西内战》中文本。

法兰西内战_《法兰西内战》 -配图


《法兰西内战》英文第三版扉页
《法兰西内战》初稿的一段手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9239.html

更多阅读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生平简介_candice 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

圣埃克苏佩里有两个双重身份:飞行员与作家。这两个生涯在他是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从《南方邮件》到《小王子》的十六年间,仅出版了六部作品,都以飞机为工具,从宇宙的高度,观察世界,探索人生。这些作品篇幅不多,体裁新颖,主题是:人的伟大在于

莫泊桑《羊脂球》故事梗概 莫泊桑羊脂球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代表作,它是以当时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一辆马车从被占领的卢昂城出发,到法军还据守着的勒阿弗尔港去。车中的乘客有工业家、贵族、商人、修女、民主党政客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当

《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更当崛起!!!

十一期间,除了出去会会朋友之外,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

读《世界文明史》之路易十四时代 路易十四时代 pdf

历时一个月,读完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之路易十四时代,深深地被那个奋发活跃的时代所吸引。读史数载,总有一种“历史即人生”之感,如果按照人生发展的特征来看十七八岁的欧洲(我们把历史的一个世纪看作是人生的一岁,路易十四时代描

转载 《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更当崛起!!!

原文地址:《大国崛起》观后感:中国更当崛起!!!作者:痞子才十一期间,除了出去会会朋友之外,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

声明:《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 《法兰西内战》-简介,《法兰西内战》-《法兰西》为网友泚哆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