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卫国战争时期的斯摩棱斯克

历史上有两次斯摩棱斯克战役,一次爆发于1812年2月的拿破仑战争时期;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

斯摩棱斯克_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卫国战争时期的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卫国战争时期的斯摩棱斯克

战争背景

1941年7月10日至9月10日的斯摩棱斯克战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与德军进行的一次攻防战。


斯摩棱斯克战役

由于德军在边境交战进展顺利,苏军统帅部从6月底起,开始将战略第二梯队沿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中游从克拉斯拉瓦到洛耶夫展开,任务是固守这一地区,不让德军突向莫斯科。除现有方面军所属军队外,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的第22、第19、第20、第16、第21集团军也编入了西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但是,其中只有24个师占领了阵地。而且在交战开始前,他们未来得及建立稳定的纵深防御。预备第24、第28集团军(19个师)在纵深内主要地区以东210―240公里,从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的正面上层开。7月8日,德军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规定了任务:合围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军,攻占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地域,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7月10日前,只有“中央”集团军群的快速军队―坦克第2(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3集群(司令为霍特上将)各师和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各先遣兵团―进抵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这两个集团军的基本兵力(30余个师)被白俄罗斯境内进行的战斗所迟滞,落后于快速军队120―150公里。但是在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开始前,德军的人员,炮兵和飞机比苏军西方面军多1倍,坦克多3倍。

战争概述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及第9集团军部分兵力,共8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近8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约500辆、作战飞机近


斯摩棱斯克战役

700架,并建立有坚固的纵深梯次防御。苏军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和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编成内共有官兵125万余人、火炮和迫击炮 20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辆、飞机1100架,进攻开始前对当面德军形成翼侧包围态势。

8月7日,苏军进攻开始。西方面军向斯帕斯-杰缅斯克、罗斯拉夫尔方向实施突击,但未达成进攻突然性。为尽快突破德军防御,方面军第二梯队当日即投入交战。德军陆续从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抽调11个师加强这里的防御。经激战,西方面军于13日解放斯帕斯-杰缅斯克。同日,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向杜霍夫希纳方向发起进攻,经5天战斗仅楔入德军防御6~7公里。西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至20日向西推进30~40公里,被阻止在德军中间防御地区。

此时,鉴于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奥廖尔方向进展顺利,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变更部署,将西方面军主力集中于斯摩棱斯克方向。28日,西方面军再次发动进攻,30日攻占叶利尼亚。当日夜,德军从多罗戈布日附近撤退。9月1日,苏军占领该市。9月14~15日,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先后发起进攻。加里宁方面军于18日攻占杜霍夫希纳,21日解放杰米多夫;西方面军于25日占领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10月2日,苏军在韦利日以西、鲁德尼亚、德里宾及沿普罗尼亚河一线转入防御。

战争阶段

根据战斗行动的性质和所遂行任务的内容,斯摩棱斯克交战分为四个阶段。


苏军T-34坦克发起进攻第一阶段,7月10―20日,德军在苏军西方面军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德军快速兵团推进约200公里,合围了莫吉廖夫,并夺取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克里切夫。苏军第19、第16、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陷入德军战役合围。第13集团军一部兵力突过了索日河,其余兵力击退德军的多次坦克冲击后,守住了莫吉廖夫。在这几天,苏军第21集团军在西方面军左翼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实施进攻,解放了罗加乔夫市和日洛宾市,并将德军第2集团军主力长时间牵制于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

第二阶段,7月21日―8月7日,苏军统帅部企图使用后备方面军在西方向组织反攻。为此目的建立的第29,第30、第28、第24集团军的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和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均转隶西方面军),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地域向斯摩棱斯克实施向心突击,任务是与第16、第20集团军协同,粉碎斯摩棱斯克以北及其以南的德军集团。骑兵集群(3个骑兵师)在第21集团军地带内对德军后方进行了奇袭。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斗争基点:一个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地域,另一个在索日河以及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有鉴于此,由西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第13、第21集团军)和由预备队开来的第3集团军于7月24日组建了中央方面军(司令为库兹涅佐夫上将)。苏军虽然在反攻过程中未能粉碎德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和取得显著战果,但却打破了“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支援第20、第16集团军突破了合围圈,并将主力撤过第聂伯河。7月30日,德军被迫在西方向转入防御。德军统帅部决定消除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两翼造成的威胁之后,再进攻莫斯科。从7月10日―8月5日,德军共俘苏军31万人,缴获坦克3000多辆和数量大致相同的火炮。

第三阶段,8月8―21日,战斗行动的中心向南转移。8月8日,德军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将正面转而向南,对中央方面军转入进攻。苏军被迫向东南和南方向退却。8月16日,为掩护布良斯克方向,在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朱可夫大将;7月30日组建,其左翼各集团军向前调到第一梯队)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建立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


斯摩棱斯克战役叶廖缅科中将),其编成内有第13,第50集团军,从8月25日起又增加第3、第21集团军(中央方面军撤销)。至8月21日前,德军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推进120―140公里,进抵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线,并深深楔入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苏军被俘78000人,144辆坦克和700门火炮。8月16日,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43集团军(第24集团军从7月30日起在该方面军编成内)发起进攻,以粉碎德军杜霍夫希纳集团和叶利尼亚集团。进攻虽未得到发展,但德军在叶利尼亚附近的战斗中遭重创。

第四阶段,8月22日―9月10日。在此阶段,苏军统帅部决定以积极的行动挫败“中央”集团军群,打破其向南方向对西南方面军后方的进攻。然而,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对翼侧突击来阻止德军推进的企图未能奏效。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同一目的进行了一次有460架飞机参加的空中战役。苏军航空兵重创坦克第2集群,但亦未能打破德军向南的进攻。与此同时,在西方面军右翼,德军对第22集团军实施了有力的坦克突击,突破了该集团军防御,并于8月29日夺取了托罗佩茨。第22集团军及在其以南防御的第29集团军,被迫退向西德维纳河东岸。9月1日,西方面军第30、第19、第16和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重新转入进攻。但进攻未得到发展。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在叶利尼亚地域继续实施进攻行动。这些行动以粉碎德军叶利尼亚集团而告结束。9月10日,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根据大本营命令转入防御。

战争结果

此役,苏军在宽400公里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公里,解放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部分地区,击溃德军7个师,重创14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相关人物


苏联元帅索科洛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Suokeluofusiji Sokolovsky,Vasiliy Danilovich )生于公元1897年7月21日,卒于公元1968年5月10日 苏联元帅(1946)、军事家。生于别洛斯托克县(今波兰比亚韦斯托克)。1918年加入红军。1921年毕业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1931年加入联共(布)。内战时期,历任连长、副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突厥斯坦方面军作战部副部长、师长、费尔干纳和撒马尔罕州军队集群司令,积极参加同白卫军的斗争。内战后,历任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师长、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副参谋长、乌拉尔军区和莫斯科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苏德战争时期,任西方面军参谋长、西方向参谋长、西方面军司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参谋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副司令,参与指挥了莫斯科会战、勒热夫-维亚济马战役、奥廖尔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等。因在柏林战役中指挥有方,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战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总司令。1946年3月起任总司令、苏联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兼对德管制委员会苏方委员。1949年3月起历任苏联武装力量部第一副部长、苏联军事部第一副部长、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致力于加强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发展苏联军事科学。领导并参加编写的《军事战略》一书,系统论述了苏联军事战略观点,特别是现代条件下核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等问题。个人撰有《解放西乌克兰地区》、《光荣的战斗历程》、《莫斯科大会战及其历史意义》等文。曾获列宁勋章8枚。


德国元帅克卢格

克卢格(Keluge Kluge,Hans Gvnther von)生于公元1882年10月30日,卒于公元1944年8月18日。德国元帅。生于波森。1901年从军。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任参谋,主张恢复德国军事实力。1933年起历任通信兵主任、军区司令和步兵军长。1938年参加侵占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军事行动。1939年任第4集团军司令,率部先后参加德波战争和法国战局。1940年晋元帅。

1941年6月率部参加苏德战争,12月接替博克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1月负伤后,在大本营预备军中供职。1944年7月接任西线德军总司令兼“B”集团军群司令。8月在法莱斯战役中失败,被免职。因与“7・20”谋杀希特勒事件有牵连并被怀疑企图投降,在被召回途中于法国梅斯附近自杀。

战争点评


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中首次使用“喀秋莎”火箭炮此战,德军共俘苏军40多万人,缴获大量装备,为进攻莫斯科打开的通道。由于斯摩棱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德军作战部队异常疲惫,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还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德军在作战中,由于遭到苏军顽强抵抗,也损失较大,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使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中粉碎德军赢得了时间。而德军却转移主要攻击目标,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南下基辅,参加基辅战役,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使苏军得到了喘吸。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苏联武装力量中首次颁布的近卫军称号。

斯摩棱斯克_斯摩棱斯克战役 -1812年8月17日的斯摩棱斯克战役

第一次斯摩棱斯克之战发生于1812年8月17日,拿破仑指挥约17万5千法军,与俄军展开攻防战,当夜俄军放火烧城后撤退。


1812年8月17日斯摩棱斯克战役序幕
拿破仑挥军入侵俄罗斯后,希望很快地击败俄国,强迫沙皇接受和约。但是每当俄军遭遇法军时,总是略作抵抗,便撤离战场,拿破仑只得引军深入,使他非常气恼。所以他从情报中推断俄军在斯摩棱斯克以北集结后,便精心布署,计划突袭防守薄弱的斯摩棱斯克,切断俄军往莫斯科的退路,法军随即向北转进,从后侧打击俄军左翼,迫使俄军往北退却,这时一支在俄军右方远处的法军向南进攻,在前后夹击下,俄军必定大败,拿破仑就可以取得盼望已久的胜利。

8月14日凌晨拿破仑命令大军分为两支,用浮桥渡过聂伯河,扑向斯摩棱斯克。下午法军在斯摩棱斯克东南约三十英里处撞上了一师执行哨戒任务的俄军,俄军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且战且走,退回斯摩棱斯克,但是法军没有追击,拿破仑更命令休整一天,错失了攻占斯摩棱斯克的机会。

法军从南面进攻的消息传至,俄军左翼指挥官巴格拉基昂将军立即率领麾下部队驰防斯摩棱斯克,俄军统帅巴克莱?德托利将军很犹豫地命令各部俄军前往救援,因为他害怕从南面来的攻击是个幌子,法军会从北袭击俄军后背。

战斗过程
斯摩棱斯克是建在聂伯河两岸,城分南北,以桥梁连接。从前,斯摩棱斯克是个重要军事城塞,曾经发生多次攻防战,所以有坚固城垣和护城河围绕,到了1812年,虽然日久失修,城墙还是俄军可依靠的重要防御工事。

8月16日早上,内伊和缪拉率领的法军逼近城郊,同时约有15,000人的俄军增援到达,可是法军未有发动攻击。到了下午,拿破仑才下令进攻,法军曾一度把守军逼至城墙下,俄军奋力顽抗夺回失地,但拿破仑没有加强攻势,像是等待俄军主力部队的到达。

8月17日巴格拉基昂将军指挥的俄军(约60,000人)陆续到达增援,炮战变得非常激烈,城内城外一片火海。法军虽然再次攻到城墙下,但是没有攻城器具,又遭受俄军强烈炮火轰击,无法登城突破。稍后巴克莱?德托利将军到了城中,与幕僚商讨战况,决定派遣巴格拉基昂将军,率兵往城东约五十英里的渡河点据守,阻止拿破仑派兵渡河侧击俄军和切断由斯摩棱斯克往莫斯科的交通线,晚上,巴克莱?德托利命令俄军有序地撤退,烧毁弹药和补给品。8月18日法军突破城墙。为了让部队成功退出战斗,俄军后卫在城内阻击法军。当晚,俄军终于撤走,战斗结束。

相关人物


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Bonaparte,1769.8.15~1821.5.5),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国人民的骄傲。

拿破仑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个没落的意大利贵族世家,科西嘉岛刚刚被卖给法兰西共和国后,拿破仑出生前这还是热那亚共和国的国土。法王承认其父亲为法兰西共和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9岁时就到法兰西共和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覆没,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路易十八再度复辟。拿破仑被流放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岛上去世,5月8日在礼炮声中这位征服者被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仑的死因还是众说纷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医生的验尸报告显示他是死于严重胃溃烂,但新的研究认为拿破仑死于砷中毒,而且从当年贵族爱用的墙纸上,历史学家亦发现含有砷的矿物,估计是因为环境潮湿而让砷在环境中渗透出来。

他去世后九年,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1840年,法兰西共和国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儿子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该年12月15日,拿破仑的灵柩被运回巴黎,在经过凯旋门后安葬到塞纳河畔的老残军人退休院(即荣誉军人院)。

参考资料

(1)《苏军四大战将全画传-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丛书》

(2)《第二次世界大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8876.html

更多阅读

糖醋里脊的做法 糖醋里脊的美味做法

糖醋里脊是经典汉族名菜之一。在浙江菜、鲁菜、川菜、粤菜和淮菜里都有此菜,以鲁菜的糖醋里脊最负盛名。糖醋里脊以猪里脊肉为主材,配以面粉,淀粉,醋等作料,酸甜可口,让人食欲大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糖醋里脊的美味做法,供大家参

美味红烧肉的做法大全 美味土豆烧肉的做法

土豆不仅不会使人发胖,还有愈伤、利尿、解痉的功效。它能防治淤斑、神经痛、关节炎、冠心病,还能治眼痛。你想知道土豆烧肉有哪些做法吗?下面,小编来为你介绍美味土豆烧肉的做法。美味土豆烧肉的做法1材料主料:土豆(黄皮)250克,瘦猪

声明:《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 斯摩棱斯克战役-1941年卫国战争时期的斯摩棱斯克》为网友十公里的艳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