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出处:前赤壁赋 - 苏轼诗歌原文: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词句分析:此句“白露”为主语,“横”为动词,“江”实为地点状语,即原应为“白露横于江”,但省略“于”字。“横”字乃此句点睛之笔,将白雾之浓厚、离江面之迫充分地表现出来。诗歌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翻译: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出处:前赤壁赋-苏轼
诗歌原文: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词句分析:
此句“白露”为主语,“横”为动词,“江”实为地点状语,即原应为“白露横于江”,但省略“于”字。“横”字乃此句点睛之笔,将白雾之浓厚、离江面之迫充分地表现出来。
白露横江
诗歌背景: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
白露横江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