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动脉粥样硬化-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是动脉硬化的一种,大、中动脉内膜出现含胆固醇、类脂肪等的黄色物质,多由脂肪代谢紊乱、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引起。常导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碍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②动脉中层钙化(Mnckebergmedialcalcification)较少见,好发于老年人的中等肌型动脉,表现为中膜的钙盐沉积,并可发生骨化;③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arteriolarsclerosis)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其基本病变主要是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详见高血压病)。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中动脉(弹力肌型―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变厚并失去弹性的几种疾病的统称,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它是一种以中等和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动脉粥样化)为特征的病变,可以减少或阻断血流。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称为粥样硬化。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脑力劳动者较多见,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粥样硬化斑块通常是散在的,可以在主动脉至直径3mm的动脉内膜发生,最常见于冠状动脉,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由于胆固醇沉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动脉内膜表面像粥样凹凸不平,所以叫动脉粥样硬化。起因分内因(包括遗传因素等)和外因(包括环境因素等)。
从遗传因素的角度看,有些家庭是冠心病家族、有些是糖尿病家族,有些是肿瘤病家族,有些是精神分裂症家族,家族史的人,可能是隔辈遗传,也可能是父辈遗传。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据对北京地区35岁以上的70万人的调查,冠心病和脑溢血的发病率每隔10岁增高3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速度也加快。在性别上,女性在更年期前受卵巢激素保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很少得冠心病和发生心肌梗塞,因此50岁以前心肌梗塞病的男女比例是9:1;但是50岁以后,女性卵巢功能萎宿,心肌梗塞病人也随之增长,60岁时男女比例为3:1;到70岁时,男女的比例已接近1:1;到80岁时,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组数字表明女性更年期后,要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虽然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等原因是不可能改变的,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只占30%),最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约占70%。
外因包括7种: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运动太少、心理紧张不平衡以及糖尿病。其中前3种是主要外因。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它会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提前 20~40年,所以必须早期治疗。高血脂以及肥胖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分“苹果型”和“鸭梨型”。苹果型肥胖者肚子大,俗称“将军肚”,此种体形的人,体内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心脏、动脉内,所以更危险;“鸭梨型”肥胖者臀部大、腿粗、肚子不大,危险性小些。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鉴别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40岁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及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夜尿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一、一般治疗

(一)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应避免进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奶油、肝、脑、肾等内脏和骨髓、鱼子、蛋黄、椰子油等。超重者应减少每日总热量,并限制糖类食物。饮食宜清淡,多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并尽可能以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作为食用油。

(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体操和打太极拳等。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心情愉快。

(四)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二、控制易患因素
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三、降血脂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一)消胆胺,服后与胆汁酸结合,增加胆固醇与胆酸的排泄而降低血胆固醇,用法:4-5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较明显。

(二)安妥明降低血浆甘油三酯作用,较降胆固醇为明显,其主要作用为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用法:0.25-0.5g,口服,每日3-4次,副作用,除恶心、腹泻外,且可引起肝功损害,血清GPT增高,故服用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安妥明衍生物非诺贝特0.1g,口服,每日3次;诺衡300mg,口服,每日3次;能保持降脂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

(三)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肝脏产生极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循环而降低胆固醇,用法:0.5-1g,口服,每日3次。服用后常有皮肤潮红、搔痒或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并可引起血尿酸增高、血糖增高及肝功能损害,因此宜在进餐时服用,开始用小剂量(0.1-0.2g),以后逐渐增加,并定时检查肝功能、血糖及血尿酸。烟酸肌醇酯吸收后在体内逐渐水解出烟酸而发挥作用,用法:0.2-0.4g,口服,每日3次,副作用较少,但血脂调节作用也较烟酸为低。

(四)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食用玉米油,豆油及红花油中含量较高,可抑制小肠对脂质的吸收,以及胆汁酸的再次吸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临床上所用以亚油酸乙酯为主的复方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

(五)藻酸双酯钠有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作用,可抑制动脉壁脂质的沉着和结缔组织的增生,并有抑制凝血酶活性和血小板聚集作用。

(六)中草药泽泻、茶树根、月见草及花粉等均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

四、抗血小板药物

(一)阿斯匹林该药的乙酰基和环氧化酶的结合后,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变为前列腺素H2及G2,使血小板不能产生TXA2,但另方面亦同时抑制动脉壁产生PGI2,若用小剂量(0.1g/日)阿斯匹林则可降低血小板聚集而轻小影响PGI2的产生。

(二)潘生丁可抑制腺苷进入血小板,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延长血小板寿命,如和阿斯匹林合用,对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协同作用,用法:25-50mg口服,每日3次。

(三)抵克立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较阿斯匹林为强。用法250mg,口服,每日1次,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和造成的动脉循环障碍。宜短期服用,有出血倾向者不用。

五、其他

美降脂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限速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是目前降低血清胆固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美多心安不仅可降低血压,并可通过抑制LDL与动脉壁蛋白多糖的结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丙丁酚不仅能降低LDL胆固醇,并由于其抗氧化作用,能预防LDL的氧化修饰,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的摄取,防止泡沫细胞的形成,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常用检查

血液血检查: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动脉造影: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虽未完全明了,但已知与下述因子(易患因子)有密切关系:

一、高血压临床及尸检资料均表明,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可能由于高血压时,动脉壁承受特殊高的压力,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并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二、高血脂症临床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实验动物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与极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血中甘油三酯的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新近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Lp(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吸烟吸烟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0-20%,动脉壁内氧合不足,内膜下层脂肪酸合成增多,前列环素释放减少,血小板易在动脉壁粘附聚集。此外,吸烟还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原蛋白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以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此外,吸烟时烟雾中所含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和冠状动脉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四、糖尿病糖尿病者多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如再伴有高血压,则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糖尿病者还常有血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活动性增强。第Ⅷ因子由动脉壁内的细胞产生,该因子的增高表示内膜的病变,血小板活动增加使其易在动脉壁上集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的闭塞。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Ⅱ型糖尿病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伴发冠心病。

五、肥胖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肥胖可导致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水平的增高,肥胖者也常伴发高血压或糖尿病,近年研究认为肥胖者常有胰岛素抵抗,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六、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等患者A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遗传因素是AS的危险因素。

七、其它因素

(1)年龄:AS检出率和病变程度的严重性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并与动脉壁的年龄性变化有关。

(2)性别:女性绝经前HDL水平高于男性,LDL水平低于男性,患冠心病几率低于同龄组男性。绝经后,两性间发病率差异消失。

(3)体重超重或肥胖。

(4)感染:有实验报道某些病毒可能与AS发生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


好发部位:据我国的尸检统计资料,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自我监测方法


如果能早些认识脑动脉硬化的某些征兆,加强自我防护和监测,就可大大延缓其发展的速度,并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神经衰弱
脑动脉硬化早期多呈现一种神经衰弱的症状,医学上称为“动脉病性神经衰弱”,表现为头痛、头晕、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有耳鸣、嗜睡等症状,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
感情异常
脑动脉硬化早期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缺乏热情。容易激动,有时无故悲伤或嬉笑、焦虑、紧张、多疑、恐惧。对工作有时消极怠工,有时欢快积极。
判断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不果断,往往要靠别人协助处理,对突然出现的生活琐事表现惊慌和忧虑。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表现为皮肤划红症(皮肤被抓划后可发红并隆起),手脚发冷,全身及局部发汗,头发早白、早秃。
行动异常
脑动脉硬化中后期可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僵硬、缓慢或行走不稳。
癫痫痉挛发作
局限性癫痫是脑动脉硬化后期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发生阵发性、痉挛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现不自主的运动。严重者可因脑动脉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现昏迷瘫痪等。
担心自己患有动脉硬化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眼底,以发现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达到早期诊断、治疗的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此病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倾向。饮食因素是主要的相关因素。流行病学也表明,居民的饮食组成不同可以影响其发病率。因此,饮食调养是预防动脉硬化的主要措施。

(1)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如果超重,就不仅要减少热量摄入,还应该增强体力活动,加强能量消耗。

(2)重点减少食物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每次进餐都要严格控制肉类食物。因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动物脂肪,应该从食用肉中消除多余的脂肪,把脂肪摄入量减少到最低限度。不要吃鸡皮,因为鸡皮所含脂肪比例高。一星期内吃猪、牛肉不超过3次,其他时间最好是鸡或鱼(不包括水生贝壳类),因为这些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少于猪、牛等肉类。

(3)对肉或鱼最好烧、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因为烧、烤、烘能从肉中清除掉相当数量的人体不需要的脂肪。

(4)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不超过三个蛋黄(包括其他食物),水生贝壳类(龙虾、小虾、牡蛎)每月最好仅吃2~3次,少吃肝、肾和其他内脏,因为,内脏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肪。

(5)少用或不用蛋黄酱拌色拉。最好用醋或酱油等,多用植物油烹饪,少用动物油和黄油烹调。

(6)不食或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饮料,少吃甜食,少吃精制糖,多吃标准粉,少吃精粉。这样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热量摄入,也减少了肠道对脂肪和胆固醇吸收。

(7)限制上述饮食亦不会缺乏营养。蔬菜、水果和各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向人体提供热量。也就是说,各类食品以及黑面包、糙米、蚕豆、豌豆、胡萝卜、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桃子、梨、苹果(最好带皮),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胆固醇的情况下,供给人所需要的全部热量。

(8)吃饭要定时,两顿饭之间不要加小吃,如果非吃不可的话,可吃些苹果、生胡萝卜、饼干或其他不提供脂肪含量的食品。

(9)饮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饮料要适当。这些饮料刺激大脑、心脏和循环系统,而且刺激胃酸分泌,使人感觉饥饿。口渴时最好喝天然果汁,无咖啡因的咖啡、脱脂牛奶和水。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食物宜忌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制品)及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等),少吃单纯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生素C可促使胆固醇羟基化,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液和组织中的蓄积。

(3)宜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因食物纤维不易被人体胃肠道所消化,摄入高纤维食物后可改善大便习惯,增加排便量,使粪便中胆固醇及时排出,从而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产海味食物,如海带、海蜇、淡菜、紫菜、羊栖菜、海藻之类,这些海产品都是优良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无机盐的良好来源,在人体内具有阻碍胆固醇在肠道内吸收的作用。中医认为这类食物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故经常食用,可以软化血管。

(5)宜吃低盐饮食,食盐中的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促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带来不利的影响。

(6)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尤其是高胆固醇者宜常吃红辣椒、牛奶和鱼。科学家们发现,红辣椒中含有一种番椒素的物质,它能有效地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种乳清酸物质,能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而且牛奶营养丰富。鱼内含有鱼肝油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是一个24小时不停工作的脏器,必须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必须有一套独特的血供系统来保证心肌的供血,任何一支冠状动脉发生了狭窄和阻塞都会造成它所供应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或坏死,最常见的就是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造成管腔狭窄,下部是由于血管的内皮损伤,在内皮损伤的基础上,患者本身的脂肪代谢、胆固醇代谢异常,造成了一些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这些斑块附着在损伤的内皮上,管腔就逐渐变窄了,在一些情况下发生的冠状动脉痉挛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就会造成局部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这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人易患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动脉粥样硬化-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人容易并发动脉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脑部、心脏、肾脏、末稍血管,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的障碍,其次为高血压。
在糖尿病人中,发生脂肪代谢异常的,以体内胰岛素分泌极为低下和体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岛素分泌极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会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游离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形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约有1/3涌进肝脏里,合成为三酸油脂(俗称中性脂肪),三酸油脂进而合成为极低密度脂蛋白。但体型肥胖的病人,虽有较高浓度的胰岛素,但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作用有相当的抗拒性,在胰岛素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也会升高,是与胰岛素分泌低下的情况殊途同归的。三酸油脂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会增高,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谢异常的特征。
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能合并胆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于人体的脂肪上升,另一方面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反而下降。这种高密度脂蛋白在体内可将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表面的游离胆固醇吸引到脂蛋白分子里面,反复吸引后,携带游离胆固醇到肝脏,透过胆汁酸的异化作用,将这些胆固醇排出体外。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在人体血管内,担任如同清道夫的工作,以防止粥状硬化的进展。
另外,糖尿病人得高血压的比率比一般人要高,这也是容易促成动脉硬化的原因。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两者间相互影响,高血压容易促成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也容易使血压高,糖尿病人较容易显现高血压,不论是出自血管硬化或单一发生的状况,都容易加速血管硬化的进行。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_动脉粥样硬化 -喝粥防治动脉硬化


玉米粉粥玉米粉粥
玉米粉、粳米各50克,先将玉米粉加适量清水调匀,待米粥将煮成时加入调和好的玉米粉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用1~2次。具有益肺宁心,调中开胃等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患者。

大蒜粥
紫皮大蒜30~50克,米100克,将大蒜用水沸煮1分钟后捞出,再取粳米放人煮蒜的水中煮成米粥,然后再将蒜放入同煮一会儿。每日服用1~2次。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

何首乌粥
何首乌30~50克,粳米50克,大枣5枚,先将何首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煎取浓汁,去渣后与粳米、大枣同煮成粥即可。也可加少许冰糖调味。每日一次。

浆粥
新鲜豆浆500克,粳米50克。将米淘洗干净后与豆浆一起煮成粥,加冰糖适量调味。每日I~2次。甜浆粥具有健脾补虚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者。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均有较好防治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7668.html

更多阅读

脑动脉硬化症 怎样防止血管硬化

脑动脉硬化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

可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药 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

目录1  噬斑通管ASP的治疗方法: 2  可以治疗粥样硬化斑块的单味药 3  噬斑通管ASP组合中药方剂治疗颈动脉斑块效果在动脉斑块的治疗和预防上,中医中药率先获得可喜成绩和重大突破,中原五行中医科研小组发明的"噬斑通管-ASP"系统治疗

声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动脉粥样硬化-介绍》为网友缺氧的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