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提琴戏三娘教子01 提琴戏

提琴戏,即原系湖南岳阳的花鼓戏,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传统剧目有《打花井》、《落帽桥》等。

戏曲剧种。


原系湖南岳阳的花鼓戏,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改称“提琴戏”。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巴陵戏、天沔花鼓戏的影响。唱腔有正调、哀调、阴调、一字调等及各种小调。传统剧目有《打花井》、《落帽桥》等。


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根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魂魄。


寓传统现代一体,集雅俗之于一身,崇阳提琴戏,在深山幽谷,俨然活着的文物;


不靠传媒促销,无须舆论炒作,崇阳提琴戏,一如带泥的山花,吐散着别样的芬芳。


莫明其妙的繁荣,说它是一种现象也行;代代执着的传承,说它是一种情结也行;经久不衰的人气,说它是一种经济也行。梦想,一旦找到自己的土壤,就会扬苞吐穗;艺术,一旦与大众结合,就有顽韧的生命。这,或许就是提琴戏的根、提琴戏的魂。


提琴戏究竟起源于何时,且无准确证据可考。但通过傍门佐证,提琴戏因使用乐器提琴而得名。提琴是中国古代拉弦乐器。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提琴戏戏曲剧种,原系湖南岳阳一带的花鼓戏,约于清末流传到湖北崇阳、通城等地,改称‘提琴戏’。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巴陵戏、天沔花鼓戏的影响。”


《崇阳县志》记载:“大约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岳阳花鼓戏艺人蒋传玉、彭瑞生等人,先后率班到崇阳、通城演唱,后来戏班解散,蒋在崇阳华陂定居,以教戏传艺为业,逐步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提琴戏。”


据老艺人回忆和有关资料记载,崇阳最早的提琴戏班有华陂、铜钟、白霓、堰市、台山等。孙廷桢、孟福昌等为最早一批提琴戏艺人。传入不久,提琴戏班就发展到70多个。一些村落还专门建起了戏台,现今保存较好的港口梅坑古戏台就可见一斑。《崇阳县志》载:“秋冬至春月,沿户迎傩,夜灯演剧者亦如堵墙。”可见当时提琴戏的流传和观众之多。


提琴戏在崇阳形成的初期,角色多为一生一旦或生、旦、丑各一人组成。随着大本头戏的增加,逐步发展成为八个行当,即:老生、小生、奶生、正旦、花旦、闺门旦、婆旦和小丑。


提琴戏的传统剧目有120多个,家庭戏多,唱功戏多,武功戏较少。大戏有《孟姜女》、《白蛇传》等;小戏有《张广大拜寿》、《双合莲》等。


崇阳提琴戏戏班不大,乐器简便,演员不多,非常适合农村演出,尤其对居住分散的山区更为适合,加之它的唱腔优美朴实,乐曲短小工整,旋律明快流畅,乡土味浓而深受群众喜爱。


本图片来自咸宁新闻网


本图片来自咸宁新闻网

崇阳提琴戏三娘教子01 提琴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500103/117387.html

更多阅读

《怪侠一枝梅》之燕三娘刘诗诗 刘诗诗燕三娘

燕子神偷——燕三娘燕三娘,京城有名的燕子神偷,习得上乘峨眉轻功,身轻如燕,疾步如飞。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其瞬间开锁的能力令人咋舌,曾经夜盗千家。喜欢独来独往,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也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三娘武功很高。歌笑曾经用珍珠来

神奇的传说------三娘湾 神奇宝贝之阿金的传说

三娘湾的故事在广西钦州,有一个令人向往的风景点,那就是三娘湾。在三娘湾不但可以听到有关三娘湾的动人故事,还能够乘船出海,观看海豚的表演。一路上,导游为我们讲述了三娘湾的来历。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钦州海湾有三个勤劳的小伙子,他们经常

声明:《崇阳提琴戏三娘教子01 提琴戏》为网友彩虹小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