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坡鹿是印度泽鹿的同属,由于它分布在海南西部的丘陵草坡地带,故称海南坡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坡鹿的营养价值极高,鹿茸,鹿筋,鹿胎都是较一般鹿种高得多的营养滋养品,能使人强身健骨,延年益寿,防寒保暖,被人们称为稀世之宝。
坡鹿_海南坡鹿 -简介
海南坡鹿体态近似梅花鹿,虽不似梅花鹿般外形华丽,却很清秀而自然,身上没有明显的“梅花”,但脊背上一条褐带的两边,整齐地点缀着两行斑点。从脊背到腹部到脚臁,颜色由褐渐黄而白、由深到浅,掩映在青草绿灌丛中,显得十分和谐。最吸引人的还是公鹿头上那对美丽的奇特犄角,角的主干和眉枝由根部呈钝角前后分开,眉枝向前方伸出后再稍向上弯曲;主干先向后伸长,再向上前弯曲,呈一个弯弓形,整个角的形状像英文字母“C”且平行倾向前方,是坡鹿区别于其它鹿科动物的主要标志。
海南坡鹿还有一个特点是春夏交配秋冬产仔,和许多其它鹿种是秋冬交配、春夏产仔刚好相反。这种反季节的繁殖习性,是长期适应海南岛热带环境的结果。这里春末夏初是旱季,坡鹿食物缺乏,体质较差,不利于产仔和哺育幼仔。而秋冬季节是雨季,正是草木繁荣的时期,坡鹿食物充足,身体建壮,因而有利于怀孕、产仔和哺育。
坡鹿_海南坡鹿 -历史
历史上,坡鹿曾广泛地分布于海南各地。据历史文献记载,乐会、定安、崖州、陵水、万州、临高、澄迈、感恩、儋州、琼中等地,都曾有坡鹿分布。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有些地区,人们往往发现傍晚牛群归村时,野生坡鹿会随着黄牛一起归宿于牛栏。坡鹿还在屯昌、儋县、白沙、昌江、东方、乐东等6个县20个乡镇范围广有分布,活动总面积200- 300平方公里,但数量估计只有500余头。后来由于大规模围垦造田,缩小和破坏了坡鹿的生存环境,再加上乱捕滥猎,以致数量急剧减少。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海南坡鹿仅存40余头,主要分布于白沙的邦溪与东方的大田地区。
海南坡鹿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感觉灵敏,行动极为迅速。六七米宽的沟壑、三四米高的灌丛,海南坡鹿都可以一掠而过,速度犹如惊鸿一瞥快得惊人。在坡鹿纵身一跃的瞬间,身体腾空而起,前腿收缩,后腿伸直,轻盈优雅地在空中画出一道弧线,轻盈得宛如在天空飞行,所以海南的很多老百姓又把坡鹿叫做“飞鹿”。
海南坡鹿从来不上高山,不入森林,防御能力又差,它们所以能够生存下来,主要靠跑得快,跳得远。坡鹿特别是幼鹿的天敌,是蟒蛇、野猪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