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军区现任领导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任领导,陕西师范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创建于1964年,1998年成立体育学院。学院现设有体育系、运动系、公共体育教学部及运动生物学研究所,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课程教学论(体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举办运动人体科学学位班,可授予硕士学位;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现任院长李振斌教授,党总支书记熊正英教授。

陕西省军区现任领导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任领导,陕西师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80余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国际级裁判2人,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运动场馆设施一流,拥有现代化实验室、综合体育馆、游泳池和标准田径场。公共体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2001年获陕西省“高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科研氛围浓郁,学术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茅。目前承担、参与省部级、校级重要课题20多项。近几年在体育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并参与“九五”国家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及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除了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等较强学科外,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体育学院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从1999年以来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2002年第3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我国体育两大战略发展关系分析”一文,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健身生物学基础”和“民族传统体育史”方面的研究,已在《体育科学》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公共体育教育研究今年也出现了良好的势头。2000年和2001年分别获陕西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团体奖第一名。
学院学生工作以党建为突破口,以又红又专为指挥棒,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学院党总支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党支部曾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先进党支部”,并连续两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支部”。
目前,学院有在籍本科生500多人,研究生30多人,多年来培养了国际运动健将、运动健将20余人,曾在全国运动会、亚洲青年锦标赛获奖,2002年釜山亚运会上,该院高克莲同学勇获银牌。自成立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体育人材1000多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98%以上,他们遍布全国各地,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体育战线的领导者、学者和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着优秀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传统与良好的办学环境,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正在沿着严格管理上层次,教学训练上台阶,科学研究水平的宽阔大道前进,广大师生员工决心把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办成陕西乃至西北及全国体育人才培养的基地,为我国的体育事业输送更多高层次合格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授权点运动人体科学是国内较早的几个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现已招收研究生6届。该专业近年来在运动生化与营养、运动心脏、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运动医学、运动机能评定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体育高层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授权点体育教育训练学现有田径国际级一级裁判和艺术体操国际级二级裁判各一名。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比赛裁判工作。有高级职称教师20余名,硕士生导师5人,培养出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金牌运动员六名。
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制四年,学历本科,授教育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培养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的体育师资为目标。
运动训练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制四年,学历本科,授教育学学士学位。该专业以培养从事运动训练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面向全国单独招生,要求具有二级运动员或一级武士以上资格。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把提高教学、科研、训练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核心。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类新型体育人才,不断开拓进取。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现任领导

院 长:史 兵书 记: 李宗嗣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科研项目

旅游与环境学院黄春长教授主持的“汉江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区)万年尺度古洪水水文学研究”,资助金额218万元(项目批准号:41030637);
科学仪器专项资金项目: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成孝教授主持的“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仪的研制”,资助金额200万元(项目批准号:21027007);
联合资助基金项目:
心理学院游旭群教授主持的“系统仿真条件下航线飞行员安全驾驶行为的预警机制研究”,资助金额26万元(项目批准号:61079004);
面上项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生刚教授主持的“非标准分析在模糊拓扑扩张与模糊拟阵分解中的应用”,资助金额32万元(项目批准号:11071151);
计算机科学学院姚若侠教授主持的“偏微分和微分-差分系统的对称及其对称约化的准确、可信计算”,资助金额28万元(项目批准号:11071278);
生命科学学院古华光主持的“基于生物学实验的神经起步点的动力学建模”,资助金额46万元(项目批准号:11072135);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吴胜举教授主持的“液体动力簧片哨发声特征及其机理研究”,资助经费48万元(项目批准号:11074158);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曹辉主持的“声带仿生结构换能器振动系统研究”,资助金额40万元(项目批准号:11074159);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曾京辉主持的“二氧化钛纳米线阵列的生长及其在DSC中的应用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109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柴永海主持的“新型氟载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糖液相自动化合成中的应用”,资助金额36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2122);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魏俊发教授主持的“仿珊瑚型固载多层离子液体催化剂催化纯水相有机反应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2123);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徐峰教授主持的“新型环境友好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资助金额12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2124);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杨合情教授主持的“结构新颖氧化铟纳米材料的合成,生长机理以及传感与光催化特性研究”,资助金额37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3116);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金燕主持的“基于核酸适配体非标记型重金属离子传感器的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5079);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保新教授主持的“基于功能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发光生物传感新方法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21075080);
生命科学学院夏海滨教授主持的“腺病毒核心蛋白遗传标记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资助金额34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0137);
生命科学学院李广林主持的“黄瓜miRNA的预测、鉴定及其在性别分化中的功能研究”,资助金额29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0256);
生命科学学院顾蔚主持的“秦岭地区五味子属遗传多样性与药用资源适宜性评价”,资助金额30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0293);
生命科学学院朱志红教授主持的“高寒草甸植物功能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资助金额33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0382);
心理学院王墨耘主持的“可能性思维的对象结构变异产生机制”资助金额33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0901);
体育学院张昆茹主持的“长期有氧运动增强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资助金额34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1035);
生命科学学院李晓晨教授主持的“中国东部陆地-淡水-海洋缓步动物区系分类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31071888);
旅游与环境学院岳大鹏主持的“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近500年来侵蚀产沙量变化研究- - 以庞家沟流域为例”,资助金额45万元(项目批准号:41071012);
旅游与环境学院任志远教授主持的“西北黄土高原台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资助金额45万元(项目批准号:41071057);
旅游与环境学院吴晋峰主持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研究”,资助金额35万元(项目批准号:41071090);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张建民教授主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铜互连线的微结构及尺寸效应研究”,资助金额40万元(项目批准号:51071098);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刘鹏教授主持的“Mg4Nb2O9基LTCC微波介质新体系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金额40万元(项目批准号:51072110);
计算机科学学院李顺东教授主持的“高性能保密计算算法与协议研究”,资助金额33万元(项目批准号:61070189);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韩胜伟主持的“Quantale结构及其应用的研究”,资助金额18万元(项目批准号:11001158);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愿主持的“算子理论在量子熵及量子纠缠问题中的应用”,资助金额17万元(项目批准号:11001159);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聂华主持的“非均匀恒化器模型共存态的唯一性、多解性与Hopf分歧”,资助金额18万元(项目批准号:11001160);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陈晓明主持的“纳米晶的微观结构与熔化机制的XRD原位研究”,资助金额23万元(项目批准号:11004127);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刘伟主持的“纸质表面化学发光高灵敏、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资助金额20万元(项目批准号:21005048)
生命科学学院李治主持的“人泡沫逆转录病毒转导必需顺式(cis)序列的确定及功能分析研究”,资助金额20万元(项目批准号:31000086);
生命科学学院黄爱霞主持的“黄瓜不定根起始和发育过程中过氧化氢的作用机制研究”,资助金额19万元(项目批准号:31000130);
生命科学学院曹晓燕主持的“过表达拟南芥PAP1转录因子高效调控丹酚酸B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资助金额19万元(项目批准号:31000134);
旅游与环境学院李君轶主持的“区域旅游流对旅游网络信息的时空响应研究”,资助金额18万元(项目批准号:41001077);
计算机科学学院雷丽晖主持的“基于扩展模糊自动机的组合Web服务验证方法研究”,资助金额20万元(项目批准号:61003061);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周红军主持的“不确定性推理的Borel型概率计量化模型”,资助金额21万元(项目批准号:61005046);
生命科学学院王筱冰主持的“超声激活原卟啉IX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性死亡的机制探讨”,资助金额20万元(项目批准号:81000999)。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学院领导

院 长:史 兵
书 记: 李宗嗣
副院长: 康喜来
副书记: 袁 冰
副院长:唐 量
副院长:李恒炜
副院长:杜炳志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院系设置

陕西师范大学现设有21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 63个本科专业;有12 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 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10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86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另有1 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20 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工程硕士 8 个领域),国家现有 13个学科门类中该校学位授权点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艺术等 11 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省部级重点学科56个
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序号学科名称1中国哲学15文艺学29中国近现代史43生理学2宗教学16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0世界史44水生生物学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7汉语言文字学31基础数学45微生物学4国民经济学18中国古典文献学32声学46神经生物学5中国少数民族史19中国古代文学33无机化学47遗传学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中国现当代文学34分析化学48发育生物学7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35有机化学49细胞生物学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6物理化学5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37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1生物物理学10思想政治教育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38自然地理学52生态学11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5历史地理学39人文地理学53材料学12教育学原理26历史文献学40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54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3课程与教学论27专门史41植物学55应用化学14基础心理学28中国古代史42动物学56旅游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 个(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 个(历史地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 个(教育部“药用植物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6 个,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传媒技术教学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地理实验教学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各类研究中心(所) 60 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西北综合图书资料中心以及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几十个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专业设置

教育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经济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哲学、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旅游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绘画、表演、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对外汉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古典文献学、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少数民族预科等。
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 “ 三级三类 ” 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自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2 项; 9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40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 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11 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 2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 2 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5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推行 “ 2+ 2 ” 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积极探索教师教育 “ 4+ 2 ” 城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约2800人,专任教师近 1600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49%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00余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导师 249 人,双聘院士3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人,"千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共4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2 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6人,全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 共2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6 人,陕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学者”、“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入选者 20 人。近年来,学校积极调整用人政策,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余人。
现任领导
校长:房喻
房喻,1956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汉族,研究生学历,教授,博士
生导师。1982年元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房喻教授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在英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副校长。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和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完成人员,2002年12月起担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3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4年6月起任校长。
党委书记:甘晖
甘晖,男,汉族,生于1957年1月,甘肃人,研究员,1977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兰州大学中文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兰州大学校学生会专职秘书长、校团委副书记、数学力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团委书记、人事处处长、研究生处常务副处长、“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等职,2001年1月任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2002年10月起兼任兰州大学副校长。2010年12月起任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王涛张建祥司晓宏
副校长:王涛(兼)张渭淮赵彬萧正洪王武海游旭群
纪委书记:张建祥(兼)
校长助理:冯旭东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专业招生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7495人、研究生 7595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学生 4 万余人,外国留学生 815人。
本科招生专业有:
师范类:学前教育、教育学 、化学 、物理学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汉语言文学、文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学、 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体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食品工艺教育;
非师范专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应用化学、物理学(创新实验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 、 法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哲学、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新闻学、 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英语(创新实验班)、日语、俄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运动训练(单独招生) 、 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实验班)、 表演(音乐表演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艺术设计(动画方向)、 绘画(国画方向) 、绘画(油画方向) 、 生物学(基地班) 、生物技术、 地理科学(创新实验班) 、环境科学、 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本科生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实行“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原则上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培养,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学生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学生入学一年后实行一次专业分流,可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特殊专业除外),转入与转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内(专业分流办法若有变化,按国家新政策执行)。学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通识培养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学校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校整体设计的通识模块的课程;第二个是学院层面的通识教育,主要体现在学院设计的学科基础模块课程。
通识模块课程是学校平台课程,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等。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限定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公共限定选修课分为5个系列:人文社会科学系列、科学技术系列、教师教育系列、艺术体育系列、健康教育系列等。同时,启动了“教授讲堂”――核心公选课,以提高教学质量。
学科基础模块课程是学院平台课程,包括相关学科基础课和本学科基础课程两部分。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必须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可跨学科、跨专业设置。本学科基础课程是各学院为各专业(方向)设置的共同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强调基础性。
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平台课,是适应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的、独立的且能形成有机整体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包括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是根据专业特点, 开出若干组柔性课程,每一组课程代表本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或系列;专业任意选修课是学院的通选课,是各学院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单位的课程资源而设置的,本学院各专业学生都可以自由选修。
教师教育课程主要是为师范类学生设计的课程模块,旨在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伦理出发,培养师范生的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身份和终身从教的能力。教师教育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课程模块,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可以修读。对于非师范专业学生,可设置专业技能模块,加深学科专业技能。
实践模块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与素质的基础实践;二是以职业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实践;三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实践。同时将分散的见习和集中的实习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并实施混合编组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新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教学成果

长期以来,学校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以“三级三类”教学评估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狠抓教学管理 和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2000 年以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7 项,有 6 部教材入选“国家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6 项, 2 部教材入选教育部推荐使用的研究生教学用书, 6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3 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12 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学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校团委 2004 年被团中央授予“红旗团委”光荣称号,学校连续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学校毕业生因其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踏实敬业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国师范院校前列。学校积极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显著优势。。“十一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472 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类项目 81 项,教育部项目 106 项;有 118 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发表学术论文 4793 篇。
自然科学“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44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60 项; 863 计划项目 4 项, 973 前期专项项目 2 项;出版学术著作 105 部,发表学术论文 6454 篇;有 23 项科技成果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116 项科技成果被授予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 1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师大特色

学校从 2006 级本科生开始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理想和通专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实施“2+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中部分学生实行免费师范教育。免费师范生可按照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补助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以外,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英语角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生马列读书社先后得到几任省委书记的亲自指导。 学校积极探索教师教育“ 4+ 2 ” 城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质师资。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 60 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与合作交流关系,培养留学生 3000 余人。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附属机构

校设有教学实验性质的附中、附小、幼儿园,其中附中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附小、幼儿园是省级示范小学和幼儿园。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还与社会企业合办了锦园国际学校和金泰丝路花城学校。
学校是全国最早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被誉为“陕西师大模式”的后勤改革之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教学单位

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政治经济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育学院·心理学院·音乐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体育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美术学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商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教育学院·国际汉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_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发展目标

向新世纪,陕西师范大学以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大发展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正朝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校长:房喻
现任党委书记:甘 辉
该校在网大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55,武书连主持的《2011中国大学评价》排名6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6849.html

更多阅读

浙江:地级现任领导2012年5月

湖州市   (二区三县)  http://www.huzhou.gov.cn/ 市委  书记: 马以  副书记:金长征、高玲慧  常委:陈浩、金建新、胡菁菁、金伯中、杨建新、高屹、干武东、温永东、张金根 人大  主任:朱坤民  副主任:周杰、方新

最新现任国务院十领导分工确定 兴仁现任领导名单最新

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马浩亮) 新一届国务院产生至今一个月。通过各种会议、调研等活动观察,四位副总理及五位国务委员的分工已经明晰。他们在总理李克强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副总理当中,张高丽主要分管财政、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

陕西省军区新任司令员郭景洲少将 向建军司令员少将照片

郭景洲:1953年7月6日生,陕西省华县高塘镇忠王村人。少将军衔。1960年9月始,先后在华县忠靳小学、圣山小学、渭南县赤水中学上学,1970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陆军第141师炮兵团任战士、班长、排长、司

贵阳中医学院现任领导简介 贵阳中医陈光祖简介

方仕平,男,汉族,贵州绥阳人,1962年5月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贵阳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省社科联副主席(兼)。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干部和人才工作、离休老干部工作、社科研究与教育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离退休

声明:《陕西省军区现任领导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任领导,陕西师范》为网友拿命珍惜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