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的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热能与动力_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专业概述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热能与动力_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人才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安装、检修、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热能与动力_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外文科技写作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制图、工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电工学、电子技术基础、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知识要求可适当降低)。
专业知识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2)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3)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也就是说,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如下知识和能力,并根据培养规格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等基础性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应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若外语为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水平(含四级)。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力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学理论(热力学、传热学等),机械设计基本理论,电工与电子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能源动力工程基础理论等。
(4)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运行等基本技能。
(6)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
火电厂方向专业科目:电站锅炉原理,电厂汽轮机原理及系统。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低温制冷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工程物理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热能与动力_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开设院校
上海电力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郑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德州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新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广西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昌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扬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华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山西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藏大学陕西理工学院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邵阳学院佳木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集美大学中原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青岛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烟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昌工程学院江西蓝天学院东北电力学院运城学院贵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汉科技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河南城建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宁夏理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邵阳学院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热能与动力_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未来发展
专业前景
本专业(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方向)以流体工程及机械工程为基础,主要研究流体机械的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流体机械设计、制造、试验、应用和管理等基本能力。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方向的研究领域已涵盖农业、工业、水利、环保、航天、国防等各个部门,以上各行业对掌握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基础理论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使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在各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入,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相关的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流体机械制造企业以及水电行业、航空航天部门、水利部门及与流体工程设计相关的其他单位从事生产、教学、科研、销售、管理等工作。
深造情况
可攻读流体机械及工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和水动力学与水力机械、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也可硕博连读。每年约有1/3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