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电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公司概况,中国重工-发展

中国重工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国重工注入四大造船之后,2009年备考营业收入为446亿元,占比仅为36.87%,其中非船业务占集团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3%。其中大船重工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其2009年船舶产量为385.15万载重吨,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1897万载重吨,根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大船重工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位于全球第7位,中国第1位,2008年、2009年、2010年1-4月大船重工净利润分别为114665万元、174408万元、108268万元。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公司概况

英文全称: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mpany Limited

注册地址: 北京市 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所属行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上市日期:2009-12-16

招股日期:2009-12-07

发 行 量:199500.00(万股)

发 行 价:7.38(元)

首日开盘价:8.41(元)

上市推荐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主承销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李长印

董 事 长:李长印

总 经 理: 孙波

董秘:郭同军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公司于2009年12月采取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19.95亿股。2009年12月16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为66.51亿股,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持有65.13%的公司股份。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公司建立了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公司总部设有8个职能部门对28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的研发、生产经营、财务、投资、资本运营等业务进行对口管理,并按照证券主管部门的法规要求,设立了专门机构统一管理投资者关系工作、信息披露等业务,与资本市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

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422.79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16.12亿元。2010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为9.53亿元,同比增长45.45%;利润总额为9.80亿元,同比增长17.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7亿元,同比增长15.92%。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发展

5月24日,中国大型造船企业――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书面通知,其正在筹划与本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涉及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而这一资产重组也“属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

但目前,这一资产腾挪仍需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及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咨询论证,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对于中国重工而言,母公司欲将军品资产注入其业务板块并不陌生,而在此前的数年里,来自不同的军工企业都曾尝试将旗下利润可观的军工资产进行整合,但受各种限制监管因素,进展不大。

针对本次中国重工的“军工资产证券化”,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造船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部分内容显示,作为“资产属性相对敏感的军工企业,(军工)资产整合除了要获得一般国资企业监管部门的许可外,还要获得其他相关部门的批复,最终能不能成行,上层的表态以及政策是最关键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最好的平衡。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公司简介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资委批准,由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上市公司之一。经营范围是船舶配套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租赁,船舶配套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公司于2008年3月18日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地在北京市海淀区昆明湖南路72号。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投资亮点

(1)重工装备龙头:公司是中船重工集团的上市旗舰,是国内研发生产体系最完整、产品门类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是国内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业务贯穿整个船舶配套业的价值链,主营业务包括船用动力及部件、船用辅机和运输设备及其他三个业务板块。2009年末手持合同金额275.40亿元,2010年6月末手持合同272.3亿元。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2)船舶全产业链:2010年9月拟以6.93元/股定向增发251632万股,以受让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94.85%股权、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增船舶制造、船舶修理、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形成船舶制造、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和能源交通装备及其他五大业务板块,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业务拓展至整个船舶产业链。交易完成后,初步预测,2010年、2011年公司备考净利润分别为422076万元、444565万元。

(3)大船重工:2009年度,目标资产的造船完工量合计达到528.4万载重吨,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14.9%;截止2009年底,目标资产的手持船舶订单量为2689.17万载重吨,占全国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12.8%。2009年,目标资产修理船舶合计387艘,改装船舶7艘,产值合计达到30.23亿元;2008年修理282艘,改装船舶12艘,产值合计30.33亿元,约占全国修船产值的6%。其中大船重工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其2009年船舶产量为385.15万载重吨,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1897万载重吨,根据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统计,大船重工2009年底手持船舶订单位于全球第7位,中国第1位,2008年、2009年、2010年1-4月大船重工净利润分别为114665万元、174408万元、108268万元。

(4)资产注入预期:2009年中船重工集团营业收入1211亿元,其中民船业务占比约30%,军品业务约占比20%,海洋工程占比约10%,风电、核电、采煤装备、生物能源、新材料等非船业务占比约40%。中国重工注入四大造船之后,2009年备考营业收入为446亿元,占比仅为36.87%,其中非船业务占集团营业收入的比例不足3%。可见,包含风电、核电、采煤装备、生物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非船业务,未来仍存注入空间。

(5)船用动力及部件业务: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配套生产全部船用柴油机关键部件(包括曲轴、增压器、燃油喷射系统等)及柴油机整机的公司之一,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08年公司低速船用柴油机、大功率中速柴油机(4000马力以上)分别占国产同类设备42.45%、50.70%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是具备超大型螺旋桨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08年公司大型螺旋桨(配备在5万吨级以上船舶)占国产同级别产品37.23%的市场份额。

(6)船用辅机业务:公司在甲板机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持的优势,为国内三大主力船型中最大吨位的船舶,包括30万吨VLCC、17.5万吨散货船和8530TEU集装箱船提供甲板机械产品。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8年本公司锚绞机、克令吊、舵机分别占国产同类设备38.19%、48.85%、11.62%的市场份额。公司在船用阀门、船用自动化导航系统、电子管理控制系统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7)军民产业结合优势:公司是国内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在舰载武器装备关键技术、舰船用配套产品技术方面拥有大量高质量科技成果和自主核心技术,同时,许多技术、设施等具有较强的军民两用性,军工业务收入2006至200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6%,2009年军品收入达20.48亿元。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军民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军工技术、设施和人才优势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培育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充分利用设备设施的通用性以及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应用,不断拓展民品市场领域。

中国光电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公司概况,中国重工-发展

(8)新能源装备:2006至2008年,公司风电业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已达67.0%,风电齿轮箱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国第二,其中2兆瓦以上占据国内第一。2008年,公司风电齿轮箱产品产量为113万千瓦,根据中国风能协会《2008中国风电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占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5.60%的市场份额。核电方面,核级应急发电机组和水处理装备是国内唯一供应商,中国重工目前已经签署和完成的合同金额合计已达8.5亿元。

(9)主要产品产能:公司现有低速柴油机产能为120台/130万千瓦,中速柴油机能为300台/70万千瓦,09年度公司产品产量为:低速柴油机125台/131万千瓦、中速柴油机419台/73.7万千瓦、齿轮箱4123台、低速机曲轴50根、配备5万吨级以上船舶的大型螺旋桨6428吨、锚绞机1600台、克令吊291台、舵机183台、铁路货车1265辆;2010年1-6月产品产量为:柴油机完工200台/104.2万千瓦,螺旋桨完工170支/3998吨,低速机曲轴完工21根。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历史沿革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经 国资委《关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民船业务重组改制并境内上市的批复》(国资改革25号)、《关于设立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国资改革260号)批准,由中船重工集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鞍钢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1982年5月,根据《国务院关于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通知》(国发81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原第六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所属的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是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正部级行政性总公司。1999年7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军工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经《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60号)批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为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中船重工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造修船及船舶配套集团之一,主要经营和管理46个二级企业、28个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

中国重工集团_中国重工 -领导介绍

李长印 党组书记 总经理

党组书记、总经理。1951年出生,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历任江云机械厂技术员、车间副主任、车间主任、厂长, 重庆船舶工业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西安东风仪表厂厂长,西安船舶设备工业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党组书记、总经理,华雷机械电子集团总经理。1999年7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纪检组组长,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张必贻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总会计师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3年出生,毕业于 厦门大学。历任六机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北京长城无线电厂车间副主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财务局副处长、处长、局长助理、副局长。1999年7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李国安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2年出生,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历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0一所副科长、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第七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科技部主任、副院长、党组成员。2000年9月任第七研究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董强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8年出生,毕业于 大连工学院。历任大连造船厂技术员、车间技术组副组长。大连造船新厂车间技术组副组长、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处副处长、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副厂长。其中,1997年9月至1998年7月期间,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2000年8月任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01年10月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吴强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7年出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 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历任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海系助教,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局规划一处副处长、处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规划发展部副主任、主任。

邵开文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57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专业。历任第七0一研究所三室副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上海分部主任、第七0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军工部主任、第七研究院院长(法人代表)兼党组副书记、中船重工军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法人代表)。

钱建平 党组成员 副总经理

党组成员,副总经理。1961年3月出生,本科学历,1983年7月毕业于 南京工学院水声工程专业(本科), 1993年12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鱼雷自导专业(硕士)。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661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际食品行业现状分析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食品工业中行业发展发展势头最好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百度和网页http://www.eshare.com.cn/Soft/UploadSoft/200412/20041223143013434.doc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

中国水电行业发展情况_杨爱菊-绿色-CP---RZ-时尚_ 爱菊小学

2012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方向探讨分析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中研网讯: 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世界第一,水电科技发展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引领世界水电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我国水电科技将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概况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

声明:《中国光电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重工 中国重工-公司概况,中国重工-发展》为网友不断蜕变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