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风格特点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基本介绍,巴洛克风格-风格特点

“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是16世纪的古典主义者对16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在意大利的,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风格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风格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基本介绍

起源

天主教“特兰托会议”

为了回应16世纪早期基督教清教运动中对天主教义的抵制,1545年到1563年间,天主教会的主教们都聚集到意大利参加“特兰托会议”。整个会议有25个阶段,目的是要讨论和解决教会道义和仪式的问题,其中一项决议是宗教艺术必须为教会服务,通过直白、准确、现实、逻辑性的方式鼓励忠诚。但直到30多年后的反宗教改革,即天主教的复兴运动,一种新的激进风格才慢慢发展起来。巴洛克风格最初是在意大利兴起,后来传播到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英国。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注重视觉和情感上的呼唤,明确地宣传天主教会的影响和教育。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强烈反对革命性文化运动,却无形中滋生了许多新的宗教思想,而巴洛克风格正是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它为天主教会官方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表达形式。以彰显天主教改革者们的优越感。但这并不是宗教艺术唯一的出路。

概述


耶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巴洛克风格的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尔尼尼。

自十八世纪以来,艺术史家和考古学家们特别重视风格的研究。所谓"风格" 意味一件作品是依照某种特定的组合方式而构成的,它本身有着的内在谐和一致,但又明显地区别于其它的风格,故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风格的形成,当然是某一个时代和作者艺术发展成熟的表现。

不过,巴洛克作为一种风格,却一直是美术史家们有争论的问题。"巴洛克"一词的原义,含有不整齐、扭曲、怪诞的意思,大约是十八世纪古典主义者奉赠给自己不太赞同的前辈艺术的一个称号。从时间上说,"巴洛克"流行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所以有人把整个十七世纪各国的艺术--意大利、西班牙、弗兰德尔、荷兰、法……都列在"巴洛克"范围之内。

影响

“巴洛克”成为独特的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明显的区别。如果文艺复兴可以归为“古典主义”,“巴洛克”可以归为"“浪漫主义”。它是在封建天主教复辟后,随着贵族统治的巩固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不能简单地把“巴洛克”艺术和它的代表们,称谓“反”的,“倒退”的艺术。个人固然受制于历史,但个人又反射着各种历史因素(包括一切以往的传统),而给当代的历史带来新的东西。这才形成了历史的变化多端、丰富绚丽的形象。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风格特点


巴洛克风格

一是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八优雅与浪漫。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音乐方面

产生与早期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地,他出生于1567年,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现如今他似乎被我们所忽视,起码在国内普通音乐爱好者当中,熟悉蒙特威尔地以及他作品的人不会很多。维瓦尔弟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实他和蒙特威尔地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但是他却比蒙特威尔地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尔地堪称巴洛克音乐的祖师爷。另外,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音乐不可小视,库普兰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样出生于法国的拉摩也是同期著名的音乐家,他曾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拉摩与库普兰一同构建了法国巴洛克音乐的辉煌,两者都是拨弦古钢琴领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实亨德尔也是德国人,但他的创作大多在英国完成,而且还入了英国国籍,所以通常被视为英国作曲家。泰勒曼这个名字或许显得比较陌生,但在十八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作品流传却不是很广泛。

大家最为熟悉的巴洛克音乐家是维瓦尔弟、J・S・巴赫以及亨德尔。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伟大音乐家,维瓦尔弟最年长,出生于1678年;而巴赫与亨德尔都出生在1685年。维瓦尔弟的名字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部作品应该是最通俗的巴洛克音乐,甚至堪称流传最广泛的古典曲目。虽然其贡献远不如后面二人来的大,但知名度却非常之高,他所作的协奏曲也具有一定的品质。巴赫被誉为“音乐之父”,他的功绩自然非同一般,作品之多、水平之高也是亘古罕见的。亨德尔则具有天才的旋律大师,从他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愉悦、优雅,他的协奏曲作品、歌剧、神剧都是巴洛克时期最为宝贵的音乐财富。

最后简要谈谈巴洛克音乐的演奏。对当今的指挥与乐团而言,演绎巴洛克音乐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其一是采用现代乐器演奏,但是缩小乐团规模,以符合巴洛克作品的特定需要。其二则是采用古乐器或者仿古乐器演奏,甚至成立专门的小编制巴洛克乐团或者古乐团。两种方法相比,显然后一种演绎更能贴近巴洛克音乐的本质,近年来这种本真的演奏方式也已经成为演奏巴洛克音乐的首选。

作曲家

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1600到1750年这150年间就叫做巴洛克时期.

意大利

D・斯卡拉第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

A・斯卡拉第(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

阿尔比诺尼(Tomaso Giovanni Albinoni,1671-1751)

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

D・斯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

德国

帕赫贝尔(Johann Christoph Pachelbel,1653-1706)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1681-1767)

巴赫(John Sebastien Bach,1685-1750)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法国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

F・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33)

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

英国

普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

时代的终结

1750年,对位法(音韵学术语)超级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因此巴洛克一词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用更为深入和细致的历史眼光来看待这一时期的音乐,巴洛克不复有粗陋和毛糙的含意,但是比之巴洛克前后的音乐作品,它确实存在着夸饰和有些不太规律化的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十六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


巴洛克风格

在音乐上我们也早已从马伦齐奥、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以及道伦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们的下一代则更往前发展了。要制造出这些强烈的效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一般地说,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复调音乐已不适合新时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流畅,各个声部(通常为四至五个声部)相互交织,同步进行。1600年以后这种织体日渐少用,只有在教会音乐中才能见到,这是因为教会音乐受传统及固定的礼拜礼式所束缚,因此是最为保守的。

“对比”可以表现为各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力度的强与弱;音色的不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此词本身意味着明显的对比因素),这种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织体的变换,有时用一个声部(独奏)或几个声部,有时用较大的群体合奏。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它是一种独唱歌曲,大致是在上面有一个流畅的人声声部,配以琉特琴或羽管键琴的伴奏,伴奏的进行较为缓慢,这一体裁的代表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造者)是作曲家兼歌手卡奇尼(Caccini,约1545-1618)在他划时代的作品《新音乐》(Le nuove musiche)歌集中,人声的旋律依循歌词的意义,变化极大,在节奏和织体上可以从很简朴到非常富有装饰性;而且又与几乎固定不变音型的伴奏声部形成对照。

卡奇尼属于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会社”(一个由音乐家、诗人、贵族组成的团体)成员,他在十六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接触到将古希腊音乐中表现感情的观点加以再创造的概念,这个团体遵循这个概念采用了“单声部歌曲”的形式。上述“伴奏”这个词,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几乎不用考虑,作为一个观念,它属于巴洛克时期,它意味着乐器声部之间的地位不同。

事实上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

这种使用通奏低音的织体是: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上面的声部也常有用两个的,有时是为两个歌手写的,有时是两把小提琴(此时即称三重奏鸣曲),此种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也很典型,特别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说明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这个概念的出现并不突然,在十六世纪中已有将低音声部区别于复调音乐中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的,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风格才清楚地确定下来。

与上述的变化一起,而且是有关的,是放弃复调(更精确地说,复调音乐成为一种老式的方法,几乎只用于教会的某一类音乐中)。重视和声必然导致在一首乐曲中出现和声进行的若干终止点,这些终止点称终止或收束,是由于某一种标准的一系列和声进行而形成的。与此相关的是节奏的进行,在声乐中,旋律要表达歌词的情感,必须按照(甚至夸张)语言的自然节奏;在器乐中(包括一些声乐,特别是合唱曲)有用舞蹈节奏的。由于低音用了舞蹈音乐的节奏型,加速了调性感觉的发展以及向某一个特定的音进行的趋向性。

与此同时,新乐器种类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乐器为小提琴族系。当时维奥尔琴的发音适合复调音乐的清晰但却缺乏节奏的动力感,而小提琴洁净明快的运弓以及其演奏辉煌技巧乐曲的能力适合演奏舞蹈节奏的音乐,与单声部歌曲相比更有发挥技巧的能力。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进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巴洛克音乐中有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替进行是为了新奇和效果。

巴洛克早期重要的音乐形式是单声部歌曲(相对于前一个时期复调音乐而言)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体载歌剧与清唱剧,强调语音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在歌剧中还有布景的效果。单旋律音乐中不使用对位,其形式是由旋律与低音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如分段歌形式,回旋曲结构,在反复出现的低音声部上的变奏。在乐器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如适合于演奏通奏低音组合的乐器,以及替代维奥尔琴族系的小提琴等,小提琴族系乐器更灵活而且能演奏较高的类似人声的音域。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美术方面

概述

风格解析

与文艺复兴和风格主义时期一样,巴洛克艺术家们在风格、技巧和成就上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当然还有自己的独特特征。他们都清楚,自己的作品是需要把故事讲述得现实、明白。不过,从这点上来说,艺术家们就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了。所有作品都充满激情,包含强健体魄的人物形象,讲述人类故事。从风格主义开始,艺术便继承了运动和强烈的情感因素,吸取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可靠性、透视法以及经典线条的画法。巴洛克艺术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画像中高光与深邃阴影的强烈对比;二是对人物肌理和细节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文艺复兴时期对理想形象和主题的追求不同,巴洛克艺术家们描绘更加现实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通常会选用普通人作原型。为了体现力量与复杂的画面,他们甚至摒弃了轻松和谐的场面。巴洛克可以说是一种表达直接、充满戏剧性的艺术,直截了当地讲述故事本身,避免造成任何误解。

同时,建筑师们也开始创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与内饰,以表达骄傲、权利和影响力。巴洛克的建筑风格是,宽阔的入口和巨大的楼梯,豪华的庭院和房间,再配以大范围夸张的装饰,还有光线与阴影的运用。

巴洛克的传播

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是主要艺术中心不同,巴洛克的发源地是罗马。这种新兴风格迅速传遍欧洲其他天主教国家。卡拉瓦乔的作品,虽然被一些人批评为太过现实,但是其强烈的戏剧性表达方式还是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伟大的巴洛克雕塑大师杰安・劳伦佐・贝尼尼(1598-1680年)对《圣经》的神话故事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解读,深深地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在弗兰德斯,鲁本斯以一种更为松散的方式描绘宗教和世俗题材的作品。在法国,普桑清新、简明的风格以及克劳德经典的风景,与鲁本斯的激情绘画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委拉斯凯兹光彩夺目的作品把西班牙艺术推向了全新的高度。在比利时和英国,梵・迪克以其生动、优雅的人物画像和奢华的场景而着称,并将巴洛克风格在北方发扬光大。然而,受到宗教改革抵制运动的影响,巴洛克风格在荷兰和英国的传播花费了更长的时间。最终,巴洛克艺术还是在欧洲北部得到发展,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而并非像天主教国家那样把重点放在感情的表达上。

这种风格在天主教国家中的影响最为深远,持续时间最长。到了18世纪,巴洛克风格变得更加华丽,最后演变成更加柔和、更富有装饰性的洛可可风格。

代表人物

埃尔・格列柯 (风格主义,早期巴洛克风格)

埃尔・格列柯被认为是西班牙画派第一位伟大的天才。他出生于克里特,是画家、雕塑家,同时还是建筑师。他30多岁时定居西班牙,并创作了许多关于极富精神力量的戏剧性画作。他的作品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融合了风格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风格,同时还富有个人的重新创作风格。


耶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

在耶稣那个时代,集市都是在耶路撒冷神庙旁的走廊上举行的,商人们贩卖宰杀的动物换钱。据《圣经》故事记载,愤怒的耶稣将那些商贩们赶走,警告他们说上帝的地方是专供祈祷所用。在这幅画中,耶稣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正准备甩出手中的鞭子。商贩们在他左边奋力退让着,而他的使徒们则在右边站着。埃尔・格列柯多次描绘过这个场景,这幅图中所展示的版本,充满了浓重的色彩和拉伸的形象,被认为是他于1600年在托莱多完成的。

卡拉瓦乔 (巴洛克时期)

尽管其短暂而混乱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但是米开朗琪罗・梅里西,又称卡拉瓦乔,仍然被认为是16世纪晚期17世纪早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巴洛克画家,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概念,即简单的现实比理想主义更加重要。


伊马乌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将《圣经》中的人物世俗化的做法被认为是亵渎上帝。这幅画讲述的是,耶稣受难后,他的两个门徒正在与陆上遇到的一个陌生人吃饭。突然,他们发现这个人就是耶稣。画中生动的写实风格,强烈的光线对比,还有门徒们惊讶的表情,都蕴涵着观看者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鲁本斯 (巴洛克风格)


鲁本斯作品

得・保罗・鲁本斯是北欧最著名的巴洛克画家。他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也是同时代最多才多艺、最具原创性、最多产的艺术家。他在安特卫普的工作室十分成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同时,他还在政府中兼任一些外交职务。

鲁本斯(1577-1640)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由于他在肖像里表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富有弹性的皮肤的栩 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最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如:>、>、>、>等。


赛门和戴利拉

受卡拉瓦乔和米开朗琪罗的影响,鲁本斯刻画了一个烛光映照的画面,犹太英雄赛门在他情人菲利斯丁家族的戴利拉的腿上睡着了。戴利拉受到菲利斯丁家族的贿赂,发现赛门的力量来自于他未剪的头发。于是,当赛门熟睡时,菲利斯丁家的一个人剪掉了赛门的头发,使他丧失了力量。而还有一些菲利斯丁家的人等在门后,准备抓赛门。

津迪勒奇 (巴洛克时期)

尼奥洛・迪・科西莫,也叫津迪勒奇,以清新和格式化的风格见长,其一生基本都为佛罗伦萨有权势的美第奇家族做宫廷画师。


朱迪斯斩杀赫诺芬尼

这幅作品刻画的是犹太女英雄朱迪斯斩杀亚述暴君赫诺芬尼的场景。赫诺芬尼曾试图强奸朱迪斯。这幅画是作者自己内心痛苦的强烈表达,也被认为是她在精神上发泄自己报复的一种方式。

普桑 (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

深受提香和拉斐尔的影响,尼古拉斯・普桑被认为是17世纪法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追随者则被称为“普桑主义者”。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在这个人间天堂,没有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一群牧羊人正在念着墓碑上的文字:“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死神的存在。”这些文字表明,即使在最令人愉悦的地方,也有死亡的存在。有一个阴影投射到其中一个牧羊人的身上,这是未来的象征。

委拉斯凯兹 (巴洛克时期)


委拉斯凯兹作品

迭戈・

罗德里格斯・席尔瓦・委拉斯凯兹应该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别具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创作出许多历史和文化题材的作品,还有无数肖像画。据说,他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比其他任何画家都要深远。

委拉斯凯兹(1599-1660)是西班牙大画家,现实主义绘画的大师。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兴起的时代,当时的民族文艺极大繁荣。他也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他以画肖像着称,曾两次去意大利,考察并精心研究威尼斯画家的作品,他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心,不借助于想象。他只画他能看到的东西,在画布上只画下真实可信的形象,因此他所画的宗教画往往不成功,而由于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卓越的写实的绘画技巧,所以他的艺术能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这世纪由于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受到重视,所以肖像画得以盛行。但最初的肖像画大都是盛装的,并配上虚构的背景,人物做呆板,甚至手中拿的东西也有一套公式。由于他那超群的艺术才华与写实技巧,所以他画的人像却是十分生动,很有性格的。如:>及>。他却并未忘怀于那些不幸和贫苦的人,他画几幅表现一个善良而富有自尊心的不幸者,不能不对罪恶的封建制度产生愤怒,明确地表明了艺术家的爱憎。可以说在艺术史上开辟了独到的审美领域。如:>和>等。


圣母加冕

在这幅充满金色、银色、蓝色、紫罗兰色以及深红色的心形图画中,小天使托着圣母升入天堂。耶稣和上帝则在圣母头顶举着玫瑰花环,圣灵在她头上盘旋着。沐浴着光辉、拥有丝滑肌肤的圣母正用手抚摸着自己的心脏。

安东尼・梵・迪克 (巴洛克时期)

作为鲁本斯最具天赋的学生,安东尼・梵・迪克是欧洲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他对皇室和贵族人物肖像的描绘形成了整个斯图亚特时期的特征,并影响了英国肖像画近150年的时间。


狩猎的查尔斯一世

国王面对明朗的天空站立着,他的马和仆人都被树叶掩盖着。这幅真人大小的英格兰国王肖像画,充分展示了他对着观众表现出的自信。银色闪亮的绸缎马甲,以及画家柔和的笔法,把国王的形象推至画面的最前方。

克劳德 (巴洛克时期,风景画家)

17世纪,风景成为了绘画的主角。而克劳德,这位画家、手工艺师兼蚀刻家,则是当时最著名的风景画家。


示巴女王的出航

画中,示巴女王正在访问耶路撒冷的所罗门王。想象中的海港正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仿佛那些古迹都被旁边朦胧却雄伟的建筑所唤醒。风景的设计十分巧妙,衬托出空气的光亮。

代表作品

1600年《耶稣驱赶神殿中的商贩》 埃尔・格列柯(1541-1614年)

1601年《伊马乌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约1573-1610年)

1609-1610年 《赛门和戴利拉》鲁本斯(1577-1640年)

约1612-1621年 《朱迪斯斩杀赫诺芬尼》津迪勒奇(1593-1653年)

约1635年 《狩猎的查尔斯一世》梵・迪克(1599-1641年)

约1638-1640年 《阿卡迪亚的牧羊人》 普桑(1594-1665年)

约1640年 《牧羊人的朝觐》基多・雷尼(1575-1642年)

1648年《示巴女王的出航》 克劳德(1600-1682年)

1656年 《宫廷贵族侍女图》 委拉斯凯兹(1599-1660年)

1665年 《巴比伦的亚历山大》 夏尔・勒布朗(1619-1690年)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文学方面

概述

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另外和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并成十七世纪三大文学。它在人文主义文学的运动的衰落后而兴起。

巴罗克这一种文学流派从它一开始便被判为“教会与封建的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获得平反。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多为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有意在艺术上精心雕琢,内容上多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哲理色彩。语言晦涩浮夸而不失神韵。

代表作


人生如梦

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法国文学在十七世纪达到全欧的最高水平,产生了古典主义潮流。这一潮流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的名称。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历史、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早已为人文主义者所推崇,他们掀起向古代学习的高潮,主要是从中吸取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用以反对天主教的禁欲主义。但在十五世纪,意大利也出现一批学者,着重研究亚理斯多德和贺拉斯的文艺理论,并初步提出悲剧创作中的三一律问题。到了十六世纪后半期,有的作家像法国的龙沙、英国的琼生等,在创作实践上,有意识地学习古代的艺术方法,或多或少地采用古代文学的体裁和题材,同时三一律问题也从意大利传到西班牙、英国和法国,并在法国引起热烈的讨论。这样,诗人、作家向古代寻找文学创作典范和理论根据的倾向逐渐加强了。这倾向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的妥协让步,为它提供了政治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又为它提供了哲学基础,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很快就形成了。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产生过三个卓越作家: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家莫里哀。在别的方面,古典主义作家也作出了优异的成绩,像拉封丹的寓言诗、波瓦洛的理论着作等。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服装方面

主要特色


巴洛克风格

二十世纪世纪九十年代的简约主义在现在已经成为历史,时下古典主义风潮渗透到时尚舞台的每个角落,饰品设计更是着重于极富装饰性的巴洛克风格。不规则缠绕的华丽钻石项链,极具浪漫情怀的心型,闪耀着晶莹透亮的光芒,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颗心型都呈现出完美的切割形状,处处流露奢华与迷人的气质。

巴洛克时期是一个崇尚高度华丽的年代,那时的鞋子大多采用优质的材料,像皮革、锦缎,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刺绣、珠宝等。如今仿照巴洛克风格的靴子着重在细节上体现复古,像鞋帮上的十字抽绳,以及不和谐花纹和混搭风尚,虽然低调,却极其简洁优雅。

服装风格

古典主义韵味大行其道,使得充满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一派奢华风格。仿巴洛克的提胸和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将繁复且精细的做工体现得淋漓尽致,再融合现代流行剪裁与时尚元素,像蝴蝶结、褶皱等,创造出亦古亦今的别样风格。大朵的花形头饰是婚纱中最显眼的配件,它可以遮盖整个头顶,也可以绽放于任一侧,令人叹为观止。


巴洛克风格

以裹胸收腰作为开场白,以巴洛克时代如贵族般缀满蕾丝花边的夸张袖子作为情节发展的高潮,这部有关古典主义戏剧的“脚本”充满着华贵的气氛。短俏的波浪状衣摆使得上衣在硬朗性感中透出高雅,歌特式袖型在复古细节中渗出摩登,色彩上也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中。

具有巴洛克风格的时装最看重下半身的剪裁,力求多变。略微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加上漫不经心的花边,一齐散发着温柔甜蜜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花锦缎,却采用光滑轻盈的纱绸,彰显别具一格的奢侈感。色彩上,香槟色、米白色都不再独领风骚,取而代之的是艳丽的桃红色,配以荷叶边领口的奶白色针织外套,优雅矜持又不失俏丽可爱。

束腰是巴洛克风格时装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绸缎衬衫充满怀旧气息,纷繁多样的花纹表达出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明亮的宽版束腰成为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对比,而且别致的缎带蝴蝶结更是突出了在那段逝去的岁月中曾一度疯狂流行的大红大紫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视觉上强烈反差,打造高雅矜贵的淑女形象。

巴洛克风格特点_巴洛克风格 -建筑方面

概述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风格

手法主义是16世纪晚期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主要特点是追求怪异和不寻常的效果,如以变形和不协调的方式表现空间,以夸张的细长比例表现人物等。建筑史中则用以指1530~1600年间意大利某些建筑师的作品中体现前期巴洛克风格的倾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从17世纪30年代起,意大利教会财富日益增加,各个教区先后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由于规模小,不宜采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为圆形、椭圆形、梅花形、圆瓣十字形等单一空间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教皇当局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国的富有,在罗马城修筑宽阔的大道和宏伟的广场,这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风格开辟了新的途径。

17世纪罗马建筑师丰塔纳建造的罗马波罗广场,是三条放射形干道的汇合点,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围设有雕像,布置绿化带。在放射形干道之间建有两座对称的样式相同的教堂。这个广场开阔奔放,欧洲许多国家争相仿效。法国在凡尔赛宫前、俄国在彼得堡海军部大厦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广场。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师和雕刻大师伯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周围用罗马塔斯干柱廊环绕,整个布局豪放,富有动态,光影效果强烈。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葩。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平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巴洛克风格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富有亲切感。

罗赫尔修道院教堂也是外观简洁,内部装修精致,尤其是圣龛上部天花,布满用白大理石雕刻的飞翔天使,圣龛正中是由圣母和两个天使组成的群雕;圣龛下面是一组表情各异的圣徒雕像。

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重要特点

长,狭窄的教堂中殿由更加宽广,偶尔地圆形式替换

对光、或者强壮的光和树荫对比、单色画作用 ( 即教会的Weltenburg 修道院),或一致的照明设备的剧烈的用途通过几个窗口(即教会Weingarten 修道院)

对装饰品(puttos 的丰富的用途由木头(经常被镀金),膏药或灰泥、大理石或虚假制成使有大理石花纹)

大规模天花板壁画

外在门面为剧烈的中央预测经常描绘

内部比壳经常是没有为绘画和雕塑(特别是在巴落克式样晚期)

幻觉作用喜欢trompe l'oeil 和混和绘画和建筑

在巴法力亚和Swabian 巴落克式样,葱圆顶是普遍存在的

巴洛克式样的神圣的建筑被意大利、特别是罗马和大教堂的范例主要影响了与横渡的圆顶和教堂中殿。巴洛克式的世俗建筑的中心是法国,宫殿开放三个翼布局建立了作为标准办法尽早16 世纪。但这是Palais du卢森堡(被修建1615-1620) 由建立了巴洛克式的建筑范例的Salomon ・de Brosse

代表人物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GianLorenzoBernini;又名GiovanniLorenzo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画家。早期杰出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主要的成就在雕塑和建筑设计,另外,他也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

贝尼尼出生于那不勒斯的佛罗伦萨家庭,后跟随父亲彼得・贝尼尼(著名矫饰主义雕塑家)来到罗马。他早期的作品的灵感来自罗马帝国时期被运到罗马的希腊神话的雕塑。在这些作品中,有以羊奶哺育宙斯的仙女阿马尔塞(Amalthea)(完成于1609年,现存于罗马博尔盖塞画廊(GalleriaBorghese),以及一些寓言神话的半身像,如“堕落的灵魂”(DamnedSoul)和“受祝福的灵魂”(BlessedSoul)(完成于1619年,现存于罗马西班牙广场)。在1620年代,贝尼尼的雕塑逐步成熟,代表作是“保罗五世教皇”(1620年),“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1621年-1622年,现存于罗马波各赛美术馆),“大卫像”(1623年-1624年,见左下图),“阿波罗与达芙妮”(1624年-1625年)。

贝尼尼另外广为人知的雕塑品有:罗马胜利之后圣母堂中的雕塑“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EstasidiSantaTeresa,1645年-1652年,见右下图),早期的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以及“大卫像”(存于鲍格才美术馆)。

贝尼尼在大卫像的雕塑过程中,对其赋予了感情,与米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不同,前者的作品是动感的,而后者似乎是准备采取行动的姿态。其扭曲的躯干和紧皱的双眉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积淀下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米开朗基罗表现了大卫的英雄本质,而贝尼尼抓住了大卫的英雄气质的瞬间。这座作品是贝尼尼的主要资助人鲍格才枢机主教在其25岁的时候委托雕刻的。


巴洛克风格

贝尼尼的其他雕塑作品还有鲍格才枢机主教(1632年,鲍格才美术馆)和路易十四的雕像(1665年,现存凡尔赛宫)。

贝尼尼的第一个建筑作品是位于梵蒂冈圣彼得教堂祭坛上方的铜质华盖(建于1624年-1633年),另外,他还建造了罗马圣毕比亚那教堂(SantaBibiana)的正面(1624年-1626年)。1629年,在祭坛华盖完工前,教皇乌尔班八世聘请贝尼尼负责整个圣彼得教堂的建造。他也负责建造位于教堂内的乌尔班八世和后来亚历山大七世两位教皇的墓穴。位于圣彼得教堂半圆形殿中的圣彼得主座(1657年-1666年)也是贝尼尼的一大杰作。

除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圣彼得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外,贝尼尼还在罗马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巴贝里尼宫(PalazzoBarberini,1630年始建),蒙地卡罗皇宫(PalazzoLudovisi,1650年),基奇宫(PalazzoChigi,1664年)等。1665年,在贝尼尼的名望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前往巴黎旅行,希望能为法国皇帝路易十四设计卢浮宫的东部前门,但遭到拒绝。最后这部分建筑由克劳德・佩劳予以完成,具有更多的古典色彩。

另外,贝尼尼也设计了许多著名的教堂,尽管圣彼得教堂并非出自他手(见卡罗・马德尔诺)。位于罗马的一座小型巴洛克教堂充分体现了贝尼尼的建筑风格。他不仅负责设计奎琳岗圣安德鲁教堂的建筑(Sant'AndreaalQuirinal),也雕刻了祭坛上圣徒安德鲁的巨大塑像。在罗马附近的乡村,贝尼尼也为教皇的避暑夏宫冈道尔夫堡设计了教堂。

贝尼尼设计的第一个喷水池是海王子喷水池(1640年),而最著名的作品是位于那佛纳广场的四河喷泉(1648年-1651年),该喷泉将世界上四大河:尼罗河、恒河、多瑙河和拉布拉他河,以拟人化的有力雕刻呈现出其特色,并利用椰子树和动物来表示各地的风景。该喷泉还有一段趣事:贝尼尼的对手波若米尼设计的圣埃格尼斯教堂正对着喷泉。据说贝尼尼曾嘲讽该教堂岌岌可危,所以面对教堂的拉布拉他河雕像的手是上举的。

1644年,贝尼尼的资助人乌尔班八世教皇的去世使得贝尼尼的对手们集中起来,对贝尼尼的职业生涯造成了打击。但是依诺森十世教皇继续邀请贝尼尼完成圣彼得教堂的作品,并且委托他设计四河喷泉。在依诺森十世去世的时候,贝尼尼已经成为罗马艺术的领袖人物。贝尼尼于1680年在罗马去世。

贝尼尼的作品在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被誉为科学的标志物和圣殿。

约翰・巴塔萨・纽曼


巴洛克风格建筑

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BalthasarNeumann)1687年1月30日-1753年8月19日,推测1687年1月30日生于埃格(Eger),逝世于1753年8月19日,享年六十六岁,为巴洛克建筑重要的德意志建筑师之一。

1711年纽曼到维尔兹堡炮兵服务队,受到当时大主教侯爵(Fürstbischof),统治领域广及意大利,法国及荷兰的约翰菲力普冯匈保(JohannPhilippvonSchönborn)的支持,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纽曼为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大师。他的巴洛克建筑设计颠峰在南德意志天主教巴洛克作品。他的特色在伟大的室内设计中,尤其是楼梯空间与教堂,更能看出他惊奇的效果。

他的作品区域大部分分布在维尔兹堡(Würzburg)沿着缅因河(Main)河畔,及从科隆(K?ln)沿着莱茵河(Rhein)往南一带。

约翰・巴塔萨・纽曼的作品相当多,列举部分具代表性者:

巴洛克风格特点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基本介绍,巴洛克风格-风格特点

维尔茨堡官邸

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阶梯空间

波昂十字山朝圣教堂阶梯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6356.html

更多阅读

转载:意大利建筑风格:哥特拜占庭罗马式巴洛克式

意大利建筑风格 简介 哥特 拜占庭 罗马式 巴洛克式(一)哥特式建筑(GothicArchitecture)简介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

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

怎么区别洛可可风格和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区别

当你看到一座建筑好象梵蒂岗的教堂或者歌剧院,富丽堂皇,外面有弯曲的弧面(例如大圆顶,上头有好多雕塑,看起来整个就象个大雕塑,叫它巴洛克风格多半没错。(巴洛克风格是一个广义词,意大利巴洛克,法国古典,洛可可都算)当你看到一座建筑第一眼感觉

浅谈巴洛克风格的艺术 巴洛克风格

浅谈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史小行在欧洲艺术史上,巴洛克艺术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一个概况。一般认为,巴洛克时期是从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

巴洛克风格的总结与感想 巴洛克风格装修

巴洛克的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征:(1)炫耀财富。(2)标新立异,追求新奇。有各种柔和的曲线、曲面,使空间充满动感。(3)打破建筑与

声明:《巴洛克风格特点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基本介绍,巴洛克风格-风格特点》为网友我是派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