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Ti,原子序数22,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VB族。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其特征为重量轻、强度高、具金属光泽,耐湿氯气腐蚀。钛耐王水腐蚀,但不耐硫酸,盐酸,以及高浓度硝酸;沸腾盐水,沸腾氢氧化钠溶液也能腐蚀钛。但是钛在高温下易被一些试剂腐蚀。钛被认为是一种稀有金属,这是由于在自然界中其存在分散并难于提取。但其相对丰度在所有元素中居第十位。钛的矿石主要有钛铁矿及金红石,广布于地壳及岩石圈之中。钛亦同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岩石、水体及土壤中。从主要矿石中萃取出钛需要用到克罗尔法或亨特法。钛最常见的化合物是二氧化钛,可用于制造白色颜料。其他化合物还包括四氯化钛(TiCl4)(作催化剂及用于制造烟幕或空中文字)及三氯化钛(TiCl3)(用于催化聚丙烯的生产)。
钛_钛 -简介
钛棒元素原子量:47.87
CASNo.:7440-32-6
EINECS号:241-036-9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0.00048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4
元素类型:金属
核内质子数:22
核外电子数:22
元素周期表钛
元素周期表钛
核电荷数:22
外围电子层排布:3d24s2
电子层:K-L-M-N
质子质量:3.6806E-26
质子相对质量:22.154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0.64
地壳中含量:(ppm)5600
以下为增加内容:
氧化态:
MainTi+4
OtherTi-1,Ti0,Ti+2,Ti+3
所属周期:4
所属族数:ⅣB
摩尔质量:48
氢化物:TiH4
氧化物:TiO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TiO2
密度:4.54g/立方厘米
熔点:1660.0℃
沸点:3287.0℃
电离能(kJ/mol)
M-M+658
M+-M2+1310
M2+-M3+2652
M3+-M4+4175
M4+-M5+9573
M5+-M6+11516
M6+-M7+13590
钛螺丝M7+-M8+16260
M8+-M9+18640
M9+-M10+20830
外围电子排布:2884
核外电子排布:2,8,10,2
晶体结构:晶胞为六方晶胞。
晶胞参数:
a=295.08pm
b=295.08pm
c=468.55pm
α=90°
β=90°
γ=120°
莫氏硬度:6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5090
颜色和状态:银灰色金属
原子半径:2
常见化合价:+2,+3,+4
发现人:格列高尔发现年代:1791年
已知的钛的同位素有13种,包括钛-41至钛-53。其中钛的稳定同位素有钛-46,钛-47,钛-48,钛-49,钛-50共五种,其余的同位素均有放射性。
钛_钛 -发现
1791年英国格雷戈尔(W.Gregor)在研究钛铁矿时,认为其中含有一种新的金属元素。1795年奥地利科学家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在研究金红石时,发现了这一新元素,并以希腊神话人物Titans(提坦神)命名。1910年美国人亨特四氯化钛制得较纯的金属钛。卢森堡科学家克劳尔(W.J.Kroll)1932年用钙还原四氯化钛制得钛;1940年又在氩气保护下用镁还原四氯化钛制得钛,此方法是70年代工业生产方法的基础。钛_钛 -历史
克拉普罗特以希腊神话的泰坦为钛命名。
元素表
1791年,钛以含钛矿物的形式在英格兰的康沃尔郡被发现,发现者是英格兰业余矿物学家格雷戈尔(ReverendWilliamGregor),当时正业为负责康沃尔郡的克里特(Creed)教区的牧师。他在邻近的马纳坎(Manaccan)教区中小溪旁找到了一些黑沙,后来他发现了那些沙会被磁铁吸引,他意识到这种矿物(钛铁矿)包含着一种新的元素。经过分析,发现沙里面有两种金属氧化物;氧化铁(沙受磁铁吸引的原因)及一种他无法辨识的白色金属氧化物(45.25%)。意识到这种未被辨识的氧化物含有一种未被发现的金属,格雷戈尔对康沃尔郡皇家地质学会及德国的《化学年刊》发表了这次的发现。
大约就在同时,米勒・冯・赖兴斯泰因(Franz-JosephMüllervonReichenstein)也制造出类似的物质,但却无法辨识它。直到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MartinHeinrichKlaproth)独立地从匈牙利的金红石中再度发现到这种氧化物。克拉普罗特发现到它含有一种新的物质,并以希腊神话中的泰坦(Titans)为其命名。当他听闻到格雷戈尔较早前的发现之后,克拉普罗特取得了一些马纳坎矿物的样本,并证实它含钛。
从各种含钛矿物中提炼钛的过程既费工又昂贵;不能像对其他金属地用碳去还原钛,因为钛与碳加热时会生成碳化钛。历史上最早制备出纯钛(99.9%),一直要到1910年,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的亨特(MatthewA.Hunter)将四氯化钛和钠一起加热至700-800摄氏度,提炼出高纯度的钛,这种方法被称为亨特法。但是这时钛的应用仍只限于实验室,直到1932年克罗尔(WilliamJustinKroll)证明出可以利用镁将四氯化钛还原以提炼出钛。八年后他改良了这个过程,当中使用镁甚至是钠来还原钛,后来被称为克罗尔法。尽管研究如何能更有效及便宜地提炼钛的工作仍然持续(例如FFC剑桥法),但是钛金属的商业提炼还在使用克罗尔法。
1925年,范・亚克(AntonEduardvanArkel)及德・波耳(JanHendrikdeBoer)发现了晶棒法(又称碘法),即与碘反应后再用热灯丝从蒸气中分离出纯金属,利用这个方法可生产出少量的超纯钛。
在1950年代至60年代年间,苏联率先将钛用于军事及潜艇用途(阿尔法级及M级),作为对冷战的部份规划。自1950年代初起,钛开始被用于各种军事航空用途,尤其是制造高性能喷射机,最初的机体包括F-100超级军刀及洛克希德A-12。
在美国,国防部意识到钛这种金属的战略重要性,并支持了钛早期的商业化行动。在整个冷战时期期间,钛一直被美国政府视为战略材料,国家防御储备中心内有大量海锦钛库存,直至2005年用尽为止。现时世界最大的钛生产商,是俄罗斯的VSMPO-Avisma,据估计这家公司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9%。
2006年美国国防部向两家公司联合拨款五百七十万美元,研发制造钛金属粉末的新方法。在热力与压力下,这种粉末可用于制作各种强度高且重量轻的物件,从装甲敷板到航天、运输、化工用元件。
钛_钛 -物理性质
钛是钢与合金中重要的合金元素,钛的密度为4.506-4.516克/立方厘米(20℃),高于铝而低于铁、铜、镍。但比强度位于金属之首。[6]熔点1668±4℃,熔化潜热3.7-5.0千卡/克原子,沸点3260±20℃,汽化潜热102.5-112.5千卡/克原子,临界温度4350℃,临界压力1130大气压。钛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较差,近似或略低于不锈钢,钛具有超导性,纯钛的超导临界温度为0.38-0.4K。在25℃时,钛的热容为0.126卡/克原子・度,热焓1149卡/克原子,熵为7.33卡/克原子・度,金属钛是顺磁性物质,导磁率为1.00004。钛具有可塑性,高纯钛的延伸率可达50-60%,断面收缩率可达70-80%,但收缩强度低(即收缩时产生的力度),不宜作结构材料。钛中杂质的存在,对其机械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间隙杂质(氧、氮、碳)可大大提高钛的强度,显著降低其塑性。钛作为结构材料所具有的良好机械性能,就是通过严格控制其中适当的杂质含量和添加合金元素而达到的。
钛_钛 -化学性质
钛在较高的温度下,可与许多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各种元素,按其与钛发生不同反应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卤素和氧族元素与钛生成共价键与离子键化合物;
第二类:过渡元素、氢、铍、硼族、碳族和氮族元素与钛生成金属间化物和有限固溶体;
第三类:锆、铪、钒族、铬族、钪元素与钛生成无限固溶体;
钛矿石
第四类:惰性气体、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元素(除钪外),锕、钍等不与钛发生反应或基本上不发生反应。与化合物HF和氟化物氟化氢气体在加热时与钛发生反应生成TiF4,反应式为⑴;不含水的氟化氢液体可在钛表面上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氟化钛膜,可防止HF浸入钛的内部。氢氟酸是钛的最强溶剂。即使是浓度为1%的氢氟酸,也能与钛发生激烈反应,见式⑵;无水的氟化物及其水溶液在低温下不与钛发生反应,仅在高温下熔融的氟化物与钛发生显著反应。Ti+4HF=TiF4+2H2+135.0千卡⑴2Ti+6HF=2TiF3+3H2⑵HCl和氯化物氯化氢气体能腐蚀金属钛,干燥的氯化氢在>300℃时与钛反应生成TiCl4,见式⑶;浓度<5%的盐酸在室温下不与钛反应,20%的盐酸在常温下与钛发生瓜在生成紫色的TiCl3,见式⑷;当温度长高时,即使稀盐酸也会腐蚀钛。各种无水的氯化物,如镁、锰、铁、镍、铜、锌、汞、锡、钙、钠、钡和NH4+离子及其水溶液,都不与钛发生反应,钛在这些氯化物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Ti+4HCl=TiCl4+2H2+94.75千卡⑶2Ti+6HCl=TiCl3+3H2⑷硫酸和硫化氢钛与5%的硫酸有明显的反应,在常温下,约40%的硫酸对钛的腐蚀速度最快,当浓度大于40%,达到60%时腐蚀速度反而变慢,80%又达到最快。加热的稀酸或50%的浓硫酸可与钛反应生成硫酸钛,见式⑸、⑹,加热的浓硫酸可被钛还原,生成SO2,见式⑺。常温下钛与硫化氢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可阻止硫化氢与钛的进一步反应。但在高温下,硫化氢与钛反应析出氢,见式⑻,粉末钛在600℃开始与硫化氢反应生成钛的硫化物,在900℃时反应产物主要为TiS,1200℃时为Ti2S3。Ti+H2SO4=TiSO4+H2⑸2Ti+3H2SO4=Ti2(SO4)3+3H2⑹2Ti+6H2SO4=Ti2(SO4)3+3SO2+6H2O+202千卡⑺Ti+H2S=TiS+H2+70千卡⑻硝酸和王水致密的表面光滑的钛对硝酸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这是由于硝酸能快速在钛表面生成一层牢固的氧化膜,但是表面粗糙,特别是海绵钛或粉末钛,可与次、热稀硝酸发生反应,见式⑼、⑽,高于70℃的浓硝酸也可与钛发生反应,见式⑾;常温下,钛不与王水反应。温度高时,钛可与王水反应生成TiCl2。3Ti+4HNO3+4H2O=3H4TiO4+4NO⑼3Ti+4HNO3+H2O=3H2TiO3+4NO⑽Ti+8HNO3=Ti(NO3)4+4NO2+4H2O⑾综上所述,钛的性质与温度及其存在形态、纯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致密的金属钛在自然界中是相当稳定的,但是,粉末钛在空气中可引起自燃。钛中杂质的存在,显著的影响钛的物理、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特别是一些间隙杂质,它们可以使钛晶格发生畸变,而影响钛的的各种性能。常温下钛的化学活性很小,能与氢氟酸等少数几种物质发生反应,但温度增加时钛的活性迅速增加,特别是在高温下钛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钛的冶炼过程一般都在8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因此必须在真空中或在惰性气氛保护下操作。金属钛的物理性质金属钛(Ti),灰色金属。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47.87。核外电子在亚层中的排布情况为1S22S22P63S23P63d24S2。金属活动性在镁、铝之间,常温下并不稳定,因此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常见的钛的化合物有钛铁矿(FeTiO3)、金红石(TiO2)等。钛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排行第九,达5600ppm,换算成百分比为0.56%。纯钛密度为4.54×103kg/m3,摩尔体积为10.54cm3/mol,硬度较差,莫氏硬度只有4左右,因此延展性好。钛的热稳定性很好,熔点为1660±10℃,沸点为3287℃。金属钛的化学性质金属钛在高温环境中的还原能力极强,能与氧、碳、氮以及其他许多元素化合,还能从部分金属氧化物(比如氧化铝)中夺取氧。常温下钛与氧气化合生成一层极薄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常温下不与硝酸,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以及酸中之王――王水。它与氢氟酸、浓盐酸、浓硫酸反应。
发展历程
钛元素发现于1789年,1908年挪威和美国开始用硫酸法生产钛白,1910年在试验室中第一次用钠法制得海绵钛,1948年美国杜邦公司才用镁法成吨生产海绵钛---这标志着海绵钛即钛工业化生产的开始。中国钛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4,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始进行海绵钛制备工艺研究,1956年国家把钛当作战略金属列入了12年发展规划,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工业试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绵钛生产车间,同时在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钛加工材生产试验车间。
20世纪60-70年代,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先后建设了以遵义钛厂为代表的10余家海绵钛生产单位,建设了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为代表的数家钛材加工单位,同时也形成了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为代表的科研力量,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
钛合金
1980年前后,中国海绵钛产量达到2800吨,然而由于当时大多数人对钛金属认识不足,钛材的高价格也限制了钛的应用,钛加工材的产量仅200吨左右,中国钛工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由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倡导,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