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读音及解释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成语解释,三从四德-读音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三从四德",,指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四德虽然对古代妇女有重要意义,但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成语解释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读音

【词目】三从四德

【发音】san cong si de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成语典故

出处

《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凡例

娶了个~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

英文

the three obedience obey her father before marriage, her husband when married, and her sons in widowhood and the four virtues (morality, proper speech, modest manner and diligent work)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spiritual fetters of wifely submission and virtue imposed on women in feudal society.

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分工

“内外有别”是传统社会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表现在:

(1)位置和分工是以“家(户)门”为界的“男外女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在上层阶级,“外”事是指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公事”、“大事”),这是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是家国的不祥之兆)。在下层,农耕社会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礼教。

(2)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见“婚姻家庭的内与外”条)。

婚姻、家庭的“内”与“外”

家庭是两性关系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婚姻是组成家庭的手段和过程。

婚姻家庭组建的原则是男为内、女为外――以“利内”为目的,就是要利于男方家庭的传宗接代、和睦兴旺。女方的亲属叫“外戚”,又说生个闺女是“外人”,就由此而来。

婚姻家庭制度习俗是男主、女从――实行男婚女嫁、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其做法是男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特别是必由己出的儿子)以继世传宗;已婚妇女必须住在夫家,家庭亲属的身份是按照丈夫的名分、辈分决定的。夫妇人数不均衡,规定上层男子除了一名正(嫡)妻(俗称“大老婆”)还可以娶若干个妾,如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一次娶12女,诸侯9,大夫以下递减。秦朝开始规定了后妃的等级人数,后代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定制,但历代帝王往往突破,佳丽三千,宫嫔多以万计。官僚也有纳妾的特权。平民限制纳妾,明代规定40岁无子才可纳妾。

影响

有明文规定的“内外有别”始于西周。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称“周公制礼”。权位和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为组织上的保证,划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妇女在政治和军事活动的参与,男女内外有别的制度习俗形成了。


三从四德

内外有别的意义不在于“分”与“别”,而在于男性外部空间和职分是无限的、开放的、重要的和有发展潜力的,而妇女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封闭的、循环的和被贬低的。婚姻家庭也是内(男)本外(女)末、男主女从。“内外有别”成了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的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并得以延续的根源。

未嫁从父

“三从”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从父”、“从夫”。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物化女人),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

“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室女”听从父家长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亲”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女儿孝顺,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

“既嫁从夫”就是要求出嫁为人妻的妇女必须遵夫命。温柔贤惠的妻子则是指辅佐丈夫

“从夫”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无违夫子”。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妻子视丈夫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听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

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从夫”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夫死从子

“夫死从子”既丈夫死后,女子必须遵子命,贤妻良母则是指抚养辅佐儿子。是女人从夫的一种延续,父死子承。本质:尊者卑,卑者尊,尊者反过来向卑者孝敬。

用处,防止太子未成年后,被外戚操控,防止女皇帝出现。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四德演化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

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

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妇德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就是《礼记》中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

汉代女教家班昭在《女诫》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加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复仇”……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复家邦”(能言善辩的女人会颠复国家),《诗经・大雅》中骂周幽王后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长舌妇是亡国祸首)。然而言语(说话)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要受到惩罚,构成“七出”之一条。

蓝鼎元《女学》对“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妇容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冶容”近乎“诲淫”(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

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

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又细分为“事亲”、“敬夫”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反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定。

妇功

妇学四德中的“妇功”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妇功”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

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但是从家庭需要出发,巧媳妇历来受到赞誉,“懒”和“笨”的妇女是受谴责和嘲弄的对象。蓝鼎元还分出先后顺序和目的,说“妇功,先蚕织,次中馈;为奉养,为祭祀――各执其劳而终之以学问……”

事实上,妇女承担的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古有“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的成语,班固在《汉书・食货志》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要辛苦。

小结

对“三从四德”,首先应该看到,这些对妇女的要求规范是特定时代、出于某种需要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也有一些变化。在周代父权制婚姻家庭建立、男女内外尊卑界限明确规定之后,才有了要求妇女从父、从夫、从子,即家庭的女性角色服从男性的“三从”道德规范。而“四德”是女性实践“三从”道德目标必须具备的礼仪、风度修养和操作技术。“三从”道德的教戒劝誉、“四德”修养的提倡培训,和“七出”条规的威吓惩罚交互作用,逐渐规训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妇女之美德。

随着时代的推移,父权对妇女的控制逐渐让位于夫权,夫家利益高于父家的利益,对妇女更强调缄默和牺牲,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但也应该看到,“三从四德”在儒家整体文化框架下,强调“从父”时,也需要听从母亲;强调从夫,妻子也“与夫齐等”。特别是“孝文化”的提倡,儿子对母亲特别对寡母的尊孝,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儒家的孝道,在”家里的事是女人的事“的观念下,很多男人对家事不管不问的,嘴上说爱妈其实啥都没为妈做过;加之“从夫居”的想法,结了婚就自动默认妻子是自己原生家庭的劳动力,于是就想着自己负责继续享受妈的劳动成果,媳妇负责为妈的辛劳作出补偿。至于“四德”,重视妇女品德仪表言辞修养,今天如能代之以时代新内容(如“德”重在文明礼貌修养,“言”、“功”重在才能和创造性的培养,“容”适当注重修饰而不刻意化装美容等),也颇有借鉴意义。

旧社会的性别特权即是传统糟粕的一种表现,很多对女人的“德行”的要求,问题就出在了只要求女人,而不要求男人自己的双重标准上。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新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同样适用于现在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男女平等,时代变迁,如今的社会让男女完全失去了道德的观念。

从古代《仪礼・丧服・子夏传》到《周礼・天官・九嫔》中的三从四德的确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为当时男女不能平等,男权女从,随意改革开放以后,三从四德一再受到自主女性的贬低。

三从四德是古人一大超前的创造。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三从用现在的不同的角度再看一下。古时的嫁可以看做一个时间,笼统的来讲,未嫁是指十六岁之前。不论男女,十六岁之前是接受教育的阶段,自身社会经验基本没有,更没有多少正确的自主性,那么这个阶段从父母从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有何不对。

而如今正是缺少了从父这一项,多少未成年人过分自主,叛逆,任性,做一些不可理喻、不道德的事情… …

既嫁从夫,这里当然不能以昔日的男权女从的说法来定义。从有听从、服从、跟从、随从、顺从、愚从等定义,即嫁便是成家,组成了家庭。有了家庭就应该有一致的目标和理想,这是从思想。有了一致的目标才能使家庭的环境、地位、阶层完美的提升,和家人更好的相处,所谓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便是一致。当然了,家人有错误的时候也不能盲从。

夫死从子,这里的死当然不能算上以外,是指自然、正常的寿终正寝,就算按六十岁讲,二十五岁得子,六十岁子也有三十五岁,已经完全独立,如果生活在一块,他不会希望大人再去左右他,甚至也用不着去左右他。这是如果生活在一块,孩子们都希望老人能够不要太多的过问他们的正事,而随意的照看一下家庭或自顾玩乐,不要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纠结或麻烦就可以了,所以叫做"从子"。

德一直被中国人看成最崇高的地位,老子《道德经》中以德命名(道:法、深远、精髓的意思。经:记载,那么只剩下一个德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只要中国人,有德便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传统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中的妇是指已经结婚的女子,并不是所有女人。八十岁未嫁的仍称"老姑娘",婚后称妇人。

妇德,这一点讲起来有很多,具体可以参照下道德经,同时还要了解下妇道,这里就不做太多的详解,总之,做该做的就是从德,违背便是败德,随心所以便是无德。

妇言,这个好理解,就是言语的技巧和学问,同样要结合主题的德,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话只能对谁说,什么话不能对谁说(不如一些含有男女挑逗的玩笑话,跟丈夫是应该也是可以,对别人就万万不能。因为别人不一定明白是玩笑,就算明白,也可能认为是挑逗,最总导致不好的结局。同样这些也会造成家庭矛盾)

妇容,容不一定单单指的容貌,还有穿着打扮。同样结合德的韵意,知道在什么样的场合穿着什么。比如很露骨的穿着,在自己老公的面前当然可以,但是在别人面前就是不道德了。出门打扮的花枝招展,千娇百媚,那么便不是展现自己和表现自己,明显是有不正当的心态。

妇功,功为动词,指行为表现。和上面的妇言相似,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在那里做都应有一定的德性在里面。

如果现在的社会还能受到道德的指引,那么社会将会更为没好,家庭也会更加美满。

心向古时寻德妻,恨生浊世世人迷。

诸人忘本红尘乱,弃去凡思向皈依。

--- 瑶痕

八卦读音及解释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成语解释,三从四德-读音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词语辨析

【近义词】:逆来顺受、百依百顺

【反义词】:独立自主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新“三从四德”


新“三从四德”

随着社会变迁,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女性地位也随之提高。以家庭和睦为基础,网友将古代的三从四德演变出诸多新版三从四“得”。

女性版新三从四得(德)

三从:从不在背后说婆婆坏话,从不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从不要在婆婆数落老公。四得:婆婆的长处要虚心学“得”,婆婆的唠叨要听“得”,对婆婆物质感情投入要舍“得”,对婆婆的马屁要拍“得”。

男性版新三从四得(德)

三从:老婆出门要跟从,老婆命令要服从,老婆讲错要盲从。四得:老婆化妆要等得,老婆花钱要舍得,老婆发脾气要忍得,老婆不开心要哄得。

男女混合版三从四得(德)

女三从:从不洗衣,从不做饭,从不拖地。男四得:老婆化妆要等得,老婆花钱要舍得,老婆发脾气要忍得,老婆不开心要哄得。

三从四德_三从四德 -违反男女平等原则

2013年3月,湖南湘潭市一对80后小夫妻闹离婚,经法官调解后,两人和解,并拿出《夫妻和解协议》和一份《保证书》请法院确认。保证书的内容除写明男方做到新版“三从四德”外,还写有“事事处处、时时刻刻不骗老婆;不对老婆耍酷,不让老婆吃醋,吵架先要让步”等条款。承办法官审查两人的和解协议和保证书内容后,认为虽然协议和保证书是夫妻俩自愿达成,但其中的新版“三从四德”体现的是旧封建思想,明显违背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男女平等的原则,法院不予确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90103/115075.html

更多阅读

八卦读音及解释 便衣 便衣-读音,便衣-基本解释

便衣,简易的衣服。便衣_便衣 -读音词目:便衣拼音:biàn yī便衣_便衣 -基本解释1. [plain clothes]∶一般人的衣服;2. [plainclothesman]∶不穿制服执行任务的军人、警察。便衣_便衣 -详细解释1. 简易的衣服。亦指穿着简便的衣服。《

八卦读音及解释 鬼蜮 鬼蜮-读音,鬼蜮-解释

鬼蜮,拼为guǐyù,指害人的鬼和怪物妖为鬼蜮必成灾。鬼蜮鬼蜮_鬼蜮 -读音guǐyù鬼蜮_鬼蜮 -解释【evil spirit】∶害人的鬼和怪物妖为鬼蜮必成灾为鬼为蜮,则不可得。――《诗・小雅・何人斯》鬼蜮实难测,魑魅乃不若。――黄遵宪

八卦读音及解释 队员 队员-读音,队员-解释

队员为一名词,是指一个队的组成人员。队员队员_队员 -读音duìyuán队员_队员 -解释1、【team member】∶一个队的组成人员。2、【blue】∶代表牛津大学或剑桥大学进行体育比赛并被授权佩戴该校标志颜色的学生是牛津学校板球代

八卦读音及解释 出恭 出恭-读音,出恭-基本解释

出恭意思是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与众不同;超出一般,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出恭_出恭 -读音chū gōng出恭_出恭 -基

声明:《八卦读音及解释 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成语解释,三从四德-读音》为网友壊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