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1907年创建的吉林中等农学堂和1958年成立的吉林特产学院。2003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与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校坐落在北国江城吉林市,分两个校区办学,九站校区地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左家校区位于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9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54.21万元,纸质藏书73.9万册,电子图书38万册,标本馆收藏野生动植物标本3000余件。设有14个教学院(部),39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六大学科门类。有专业教师485名,全日制在校生11277人。2011年,学校被省科技厅确立为星火培训基地,被吉林市政府评为送科技下乡先进集体,学校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科教兴农先进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校简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地处北方重要城市吉林市,有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美丽松花江畔的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校区坐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校园花木相映,环境优美,规划别致,是理想的治学场所。
学院现设有经济管理、植物科学、中药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外语、机械工程、基础科学、社会科学、体育等十三个教学系部,本、专科专业59个,融种、养、加、管、销为一体,涵盖农、理、工、经济、管理和教育六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00余人,函授生、成人教育学生2000多人,韩国留学生9人。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45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6人,有博士学位的10人,有硕士学位的246人,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考评员114人,双师型教师242人,有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的10人。
学院占地3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14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为2.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26万元,图书馆藏书59万册。学院建有28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一个东北地区最大的野生动植物标本馆。
学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近三年来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百余家企业签订了用人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奥弗涅大学、韩国益山大学和江原大学签署了互派留学生协议,并长期向日本选派研修生,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平台。学院同时注重继续教育工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今年校内设立了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三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动物科学、植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四个本科自学考试主考专业以及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二学历专业,为本、专科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条件。学院与农业部、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自学考试中心、吉林省技术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国际认证、职业技能鉴定,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等工作,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近两年来,学院完成国家、省级课题100余项,有多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试点专业2个;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优秀课程17门;公开出版教材和著作270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教研论文3600多篇;2007年,食品科学系酿造技术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2006年以来,学院承担了省委组织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同时,还发挥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中草药栽培、食用菌栽培、农特产品加工、水稻栽培等学科的人才优势,在吉林省十几个县市开展科技人员培训和项目推广工作,累计培训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管理干部8000余人,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扶持一批种养大户,获吉林省政府校企合作优秀奖和吉林省人才优质项目二等奖。
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艰苦创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规模逐步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日益提高,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7年是学院新的起点,全院万名师生将以百年校庆(1907―2007)为契机,秉承“崇德尚学、育人达才”的宗旨,自强不息,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谱写出的壮丽乐章,为学院百年华诞献礼。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把学院建成同类院校中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为祖国的富强和民族振兴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历史沿革
1907年清朝末期,在吉林的东局子成立了“农学堂”;
1937年将农学堂改为“第一国民高等学校”,校址迁往吉林的八百垅。国民党占领吉林后,与白山的斋斋农林学校合并,该名为“吉林省立农科职业学校”;
1948年5月8日,学校迁往吉林九站农业实验场,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农业学校”;
1949年冬,学校由九站迁至吉林市江南,改名为“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解放后第一批学生分设农业、畜产兽医、农田水利科,修业期限四年。在校243人,并有47人毕业。
1950年增设了林业专修科,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城市疏散人口,学校暂时迁到吉林省桦甸县朝阳沟;
1951年人民政府拨款,50亿(当时货币),在吉林市郊区建立新校舍,年底校舍建成后迁回新校址;
1951年12月,将“吉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学校改制为中等专业学校。8月,林学专业合并到吉林省林业学校;
1953年,将“吉林省农业技术学校”改为“吉林省农业学校”;
1954年水利专业合并到沈阳东北水利学校,随迁教师17名,学生78名;
1957年2月,通化农校并入吉林省农业学校,随迁学生322人个部分教师,在校生达到2402人,教职工400人,其中教师190人;
1958年,增设“兽医专业”大专班并招收一年制“社来社去”班500人,在校学生达3079人,教职工增加到654人;
1959年学校增设了水产、农业气象专业,由农、畜两个专业抽出5个班学生,成立了特产系,兽医专业大专班并到军委兽医大学;
1961年,水产专业并入吉林省大赉水产学校;
1962年特产系迁到左家特产学院;
1963年,增设会统专业。成立了函授部,面向全省招生;
1964年,增设了农电专业,长春电力技工学校两个农电班并入我校,招收“社来社去”班13个;
1966年初,学校与吉林省九站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实行以所办学,改名为“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设立农学系;6月,文革兴起,学校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停止招生,教学和科研活动被迫停止;
1971年恢复招生,招收“社来社去”学生280人,学制一年;
1972年,撤消吉林省九站农业劳动大学,改名为“吉林省农业学校”
1975年,在“左倾”路线严重影响下,向“朝农”学习,面向基层,开门办学。在校学生850人,教职工295人。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教育走向正规,恢复了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促进了学校秩序的好转;
1981年,学校增设了农学、牧医、农经、园艺、植保、蚕桑等六个专业;
1983年,学校分别被吉林省政府和中共吉林市委命名为“吉林省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
南校区―火炬
1985年,在校学生数达到946人,教职工401人;
1987年,增设了土地利用与管理专业,并当年招收42名学生。3月,学校与双疗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进行横向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科技扶贫,加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协议。4月,召开了首次科研总结表彰大会,何维春同志研制的治疗火鸡黑头病“特效抗滴灵”,经省畜牧局主持的成果鉴定会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1989年,增设经济植物、园林绿化、会计统计、乡镇企业管理、农副产品加工和动物饲养与加工6个新专业。截止年底,学校共开设了12个专业,28个班,在校学生1063人,在校教职工363人; 1990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学校被省政府授予“育人兴农,功绩显著”大型牌匾一块和奖金20万元。被省政府评为“科教兴农先进单位”称号,获得奖金7万元;学校抽调23名教师、187名学生,组成了3个科技承包团和3个服务小分队,分赴双辽、通榆和国营双辽种羊场、吉林郊区开展科教兴农,农学专业师生在两县一场承包开发水田22万亩,平均每公顷产量万斤以上,创造纯经济效益7000多万元。
1991年,在农业部办学水平评估检查验收工作中,被评为A级一等学校;被国家教委、人事部、国家计委等五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国家教委授予“科教兴农先进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科教兴农于“两县一区”42个乡镇,146个村屯,共创造经济效益46万余元;
1992年,国家教委开展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活动,吉林省内共参评17所学校,我校被评为“合格学校”和“优秀学校”。经国家教委的统一评估认定,学校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
1992年,从农村实际出发,开办专门培养“以科技副村长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青年农民不包分配班”,共招收农学、牧医两个班70人,受到农民欢迎和好评;
1994年12月,日本神内良一援助项目在东京签订,确定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在吉林省农业学校建立;
1995年,在农业部和吉林省农业厅的支持下,由日本企业家神内良一先生投资2.45亿日元(合人民币1960万元)的“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开始修建,4月9日破土动工,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包括中心主楼一幢、现代化猪舍五栋、现代化温室13栋,大型晾晒场一个、农机修配中心一座的基建任务,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10月2日举行了“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落成典礼”;
1996年7月7日,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在农业厅李学勤副厅长、省农科院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我校视察“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运行情况,并作了重要指示。
1996年招收了“内地西藏班”,9月19日,专门为本班举行了开学典礼。
1997年,日本农业事业团神内良一先生、守屋淳先生在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吉林省政府商逢文副省长、吉林市政府战月昌市长及省市各厅、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到校检查“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运行情况;10月28日,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副省长杨庆才等省市领导视察我校吉林省首届村级班干部培训班办学情况。3月,神内吉林农业技术研修中心第一期培训班开学。
1998年,科研立项32项,主要有农业部科教司“九?五”重点课题1项、省科委科研立项4项。省农业厅立项2项、美国先锋公司科研立项1项;
1999年在校生达3197人,教职工328人;
2000年由原中专学校改制为高职院校,,经教育厅批准并入北华大学,组建职业技术学院,继续保留“吉林省农业学校”校名,人、财、物相对独立;
2001年,经教育厅批准,正式并入北华大学,定名为“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7月13日正式举行揭牌仪式。
2002年,学院分别设置五年高职9个专业,三年制大专6个专业,在校生为2507名;
2003年,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吉函(2003)85号文件精神,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与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实体合并升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历史沿革(北校区部分)
1958年,在吉林省农业厅和省人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吉林特产学院”于1958年初,将吉林省农业学校三年级在校学生中成绩优良的369名拨给吉林特产学院,作为一年级。校址为左家镇,设经济动物、药草栽培、果树园林四个专业,学制四年;
1958年12月8日,举行了“吉林特产学院首届开学典礼”;
1960年末,已经有专任教师94人编写出17门专业课教材和讲义,承担30多门课的教学任务,并承担了国家、省和学校的科研课题27项,16项写出论文,有的转化为生产力。
1961年春,吉林省委决定将吉林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业大学,改为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
1966年初,吉林省委决定特产系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建制,与吉林特产研究所合并建党委。刚从吉林农业大学分出,文革开始,学校被迫停办。原吉林特产学院校舍被空军1392部队占用,后将“青沟五??七干校”搬迁到此,与左家五??七干校合并为“吉林省五??七干校”。部队撤离;
1984年10月,筹备恢复吉林特产学院,定校名为“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为省属学校,专业设置为药用植物、野生动物、农畜产品加工(特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特产)四个专业,学制三年;
1985年9月11日,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举行了隆重的首届开学典礼!
1986年增设二年制专修班和三年制成人特产师资委托培养班;共招新生180人;4月2日,国家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震视察我校并亲笔题写“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校名;
1988年1月,在集安设立“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集安分校”,开设“药用植物”和“野生动物”两个专业,学制两年;
1988年10月,与舒兰县人民政府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举办特产经济植物专业班,学制二年;
1989年度,被农业部授予“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90年增加中专办学层次,除大专招生外,还招中专生152名;垦来垦去民师班100名;
1990年10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1118部队党委签订军校文明共建协议;
动物标本―东北虎
1991年1月,原梨树农场职业高中民师班迁移到我校;
1992年3月,学校与舒兰县吉舒镇人民政府签订科教兴农意向书;
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农垦特产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已达1225人;
1996年,增设“计算机应用专业”12月6日学校召开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学勤出席了会议。在校生已达2200人;
1997年3月、1998年3月,学校两次与农业部签订师资班培训协议书,分别选派三名和两名学生分别到重点农业大学深造,为学校培养师资力量;
1997年12月学校向省教委提出申请增设三年制高职班(招生对象高中生)和五年制高职班(招生对象初中班)并获批准;
1999年,大专增设了食品包装工程、食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
1999年8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同志来校视察工作;
1999年10月,学校向省委、农业厅呈请更改校名,由原来的“吉林农垦特产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年末,有在校生2670人(大专1487人,中专1183人);
2002年1月任命周建华同志为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
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吉林左家特产生态观光园”和“吉林市生态教育基地”;
2004年2月19日,与吉林传播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经省政府批准我校与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吉林特产学院;
2004年3月27日,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在四川对全国升本学校进行评估,我校以全票通过升本院校,校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办学条件
学院设置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动物科技学院、制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植物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科部和体育教学工作部14个教学院(部)。
师资力量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业教师485名,其中博士80名,教授52名,硕士学位以上老师占教师总数的80.6%,高级职称占老师总数44.5%,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等),省级教学名师3名。
学科建设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中药学等省级重点学科2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六大学科门类,基本形成了以农(特产)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经、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7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生物技术等
省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蔬菜栽培学、高等数学、数据库原理、动物外科学、毛皮动物饲养学、药用植物学
学生成绩
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奖励100余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获得省金奖和国家铜奖。
实习实践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基础和专业实验室121个和鹿场、种狍驯化基地、动物医院、种猪养殖场、种鸡养殖场、药用植物园、食用菌研发中心、机械实习厂等20个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07年被确立为“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左家校区实践教学基地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日本的富士大学、冈山商科大学,韩国的国立全北大学、建国大学、忠州大学,菲律宾亚洲太平洋大学、英国的格林多大学、胡弗汉顿大学,美国波特兰社区学院等6个国家的10所大学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机构设置
党政机关
工会基建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党委组织部学院办公室离退休办公室党委宣传部计划财务处科研处实训基地保卫处人事处神内中心学生工作处纪检审办公室后勤管理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团委纪检委教学评估办公室教学教辅
标本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学督导组继续教育中心实验管理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院系设置
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食品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体育工作部文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植物科学学院中药学院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办公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教学基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附属动物医院
动物医学系主要是培养学生防病治病的专业系,动物医院就是培训学生动手的最好平台,动物医院多年来一直是我院的优秀实践教学基地,特别是近两年,我系对动物医院进行了重新改造,适应市场需要,专门培养学生动手治病的能力。动物医院设有大小动物解剖、治疗设备及实验室化验、检查设备。
功能:疾病课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场所;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科研实验基地。
校园秋景
实实训项目:疾病诊断、外科手术技术训练、常见病治疗、药品使用、销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吉种猪场
我院的种猪场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1996年,重新进行了扩建,一次性投资在500万元,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以种猪培育为主的种猪场,猪场占地面积12500米2,存栏母猪50头,年出栏种猪1000头,场内设有母猪分娩舍、仔猪保育舍、母猪饲养舍及三栋种猪舍。猪场配有母猪分娩栏、仔猪保育栏,全场采用自动饮水装置,设有化粪池等猪粪处理设备。
功能:养猪生产及猪病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场所;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科研实验基地。
实训项目:猪的饲养管理、猪病防治、企业管理。
种猪场在保证完成学生的实习功能外,充分加大了管理和对外宣传力度,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分别从山东的日照、天津的宁河种猪场进行优良品种的引进,今年,又从北京种猪育种中心和大连础明集团引进优良原种猪30余头,保证了基地的长远发展。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蛋鸡饲养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蛋鸡饲养场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学院的鸡场也进行了改建,今年,重新建造了一个年饲养量在三万只规模的饲养场。该场占地面积30000米2,年饲养蛋鸡30000只。有二栋育雏舍、二栋育成舍、五栋蛋鸡舍,同时配有批饲养12000只雏鸡的育雏笼具、供温设备,批饲养12000只鸡的育成笼具,及产蛋笼具,全部采用自动饮水设备和半机械化饲养方式。
功能:蛋鸡及鸡病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场所;双师型教师实践基地;教师科研实验基地。
实训项目:蛋鸡的饲养管理、鸡病防治、企业管理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校办企业
吉林吉特山葡萄酒厂
吉林吉特酒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下属的国有企业,位于风光秀丽的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家集生产、科研、开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科研型企业。自成立以来,依靠强大的高校科研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和良好的市场信誉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吉特酒业是以果酒、葡萄酒、露酒、饮料、营养口服液生产为主的综合型饮品企业。下设研发中心、生产车间、质量控制中心等十几个部门。产品有五大类、四十多个品种。企业生产野生山葡萄酒以长白山优质的山葡萄为原料,精心发酵酿制而成,具有艳丽的玫瑰红色,果香悦怡,酒质柔谐圆润,原汁原味,无添加任何酒精及其他调味剂,是宴请宾客的上乘佳品。
露酒具有抗衰老、驻颜容、健身益寿的功效,同时可增进食欲、改善虚弱体质、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色泽悦人自然、清亮透明、香气幽雅浓郁、柔和协调、舒顺爽口、酒体完整,余洁绵延。各种高中低档饮料补充人们每日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清凉爽口。
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国家专利技术,国内独家生产的"红娘子"酒是以长白山野生"红姑娘"果实为原料,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科研人员多年努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经低温发酵,科学酿制而成。红娘子,学名酸浆,也称红姑娘、锦灯笼、灯笼果。中医认为其性味微苦,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咽痛音哑,痰热咳嗽,小便不利,湿疹等。目前,在医学上关于酸浆的镇痛、降低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和报道。该产品很好地保留了原有果实的有效成份,口味醇和,果香浓郁,酒体纯厚和谐,丰满纯正,微苦中回味绵长。
在总经理张传军的带领下,改革进取,不断创新。企业先后获得了"吉林市食品行业科技创新企业"、"2004中国长春净月潭冰雪旅游节指定饮品"、"吉林省省宴用酒"等荣誉称号。
"诚信为本"是我们的经营理念,"做精品创名牌"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将以高校人特有的求真、务实、严谨、守信的工作作风,以灵活的销售政策,合理的价格为广大经销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2010年学校立项89项,其中科技部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全年科研经费555.3万元。“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科研、教研课题390项,获奖53项;有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中熟玉米吉科玉101和中晚熟水稻吉科稻512两个项目已推广应用;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葡萄、玉米、水稻新品种各1个、黑木耳新品种5个;制定了吉林省黑木耳生产地方标准,作为国家级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空白。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公开出版教材和著作224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753篇,SCI检索17篇。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工作,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在吉林省开展科技人员培训和项目推广工作,累计培训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管理干部1.3万余人,研发推广实用技术200多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亿元。“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项目获吉林省政府校企合作优秀奖和吉林省人才优质项目二等奖。
据2014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在研国家级项目2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有四位教师分别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973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7项,科研经费四年累计达2408万元,各类科研奖励支出150余万元。2013年,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技进步奖的双突破。
科研机构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农业部国家糖料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酿造技术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术资源
据2014年4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111.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0.1万册(院系资料室图书0.3万册);中文过刊3.8万册;电子图书38.0万种,生均图书101.5册,现刊1171种;藏书特别注重农业、特产业等方面图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5种数据库:其中外文数据库1种:《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中文数据库4种:《中国知网》、《中国工具书集锦在线》(镜像)、《超星数字图书馆》(镜像)、《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另有6种数据库在线试用。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文化传统
校训
厚德: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品行端正,品德高尚,谓之厚德。校训中除上述
校训含义外,引申为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着力铸就高尚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品行,把它作为做人做事的首要条件。
图本:取自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建议朝廷在吉林省设置中等农业学堂的奏折中提出的“以厚民生,以图本计”句。“以厚民生,以图本计”意为农业是百姓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农业教育,培养农业人才,是惠及民生和国家社稷之本。奏折中以农为本之意,而后设立的“吉林省中等农业学堂”即为学校前身。进一步引申为“以人为本”之意,坚持教育以学生为本,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
励学:出自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励,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勤奋求学,为学者应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思维的创新,体现了学者致力于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笃行:出自《礼记中庸》,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就是学有所得后,应努力付诸实践,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有所建树。“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行”指人的实践。校徽
校徽
校旗
校旗
校歌
校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_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徐大林
校长:苏显学
副校长:马丽娟、陈宝财、黄金林
纪委书记:黄国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