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词牌简介,减字木兰花-词谱

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

减字木兰花_减字木兰花 -词牌简介


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又名【木兰花、玉楼春、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减字木兰花_减字木兰花 -词谱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减字木兰花_减字木兰花 -经典词作

《减字木兰花》 作者:朱敦儒

刘郎已老1,不管桃花依旧笑2。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3。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4。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5。

注释: 1.刘郎: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郎州至京城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又,《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后常代指一般男子。

2."不管"句: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重院:深院。谢家:泛指秦楼歌馆。

4."多似"句: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国破"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鉴赏:宋人作诗有多用故实、点化成句的风气,在词的创作中亦有所体现,此词短短四十多字中有四处化用了唐人诗句,且浑然天成。首句连用二典,自言年事已高,桃李春风、儿女情长都已与己无干,表达的是"人老万事休"的沧桑之感。后言自己身边无人识弄管弦,想要听一听琵琶便得去寻访歌妓。下片写琵琶曲终勾起词人满腹愁思,以致如浔阳江上的江州司马一般泪湿衣襟了。那到底是何种愁绪让词人感触如此之深呢?末句即将原因和盘托出,原来是国破之痛、山河零落之悲!"落照红"三字,即是夕阳西下的眼前之景,亦隐喻宋季国运的衰微气象。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徒:只。
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减字木兰花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词牌简介,减字木兰花-词谱

赏析:此词,当是李清照年轻时所作,表现女主人对春花的喜爱,对容貌美及爱情的追求。远用心理描写、拟人等手法。语言活泼、清新。

减字木兰花 作者: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鉴赏:这是一首遭掳掠的女子题于客舍上的词。它表现了南宋末年遭金人掳掠的女子那种欲哭无泪的悲愤心情。 南宋宁宗嘉定末,金遣四都尉南犯,掳大批淮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治所在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盱眙对岸,原城池已没入洪泽湖)。

词的上片,写她被掳北去,不得不离别故乡山河时的沉痛心情,远望淮山高耸,绵延千里;淮水浩渺,烟霭迷芒。“云峰”、“烟波”,既写山高水阔,又写出春天雨多云多的景象,再加上作者心伤情苦,泪眼朦胧,因此山河呈现出一片迷茫的景象。“云峰”前冠以“千里”,“烟波”前冠以“万顷”,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丽,暗示作者对它的深情。

但如今却满目疮痍,河山破碎,大批人民被掳北去,不能安居故土,这万千愁恨怎能不一齐迸发!“千里恨”、“万顷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的深仇大恨。同时,她移情于物,移情于淮河山水,使山河也充满了愁恨,因为它们是这场患难的最好见证。千里,从纵的角度形容愁恨;万顷,从横的方面予以夸张,这样的表现手法就将愁绪这种无形的情感有形化了。具体化了,它与以往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所差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胡楚:“若将此恨同芳草,犹恐青青有尽时。”(《寄人》)他们着重表现的是愁恨之无穷。应该说这些写愁之作都各自有其艺术的独创性。但这个淮上良家女的这两句词却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泰山压顶、窒息心胸之感。

上片,取眼前景,喻胸中情,随意贴切,不假雕饰。一、三两句摹山范水较为一般,二、四两句倾注作者沸腾的感情,使山河为之变色,极具感人力量。

过片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作者眷恋山河的进一步具体描写:“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她离开家乡越来越远,眷恋的感情也越来越重。她一步一回头地看着自己的家乡,直至山水完全遮断了她的视线。天涯沦落,何时能回到故乡的怀抱?这一切使她感到茫然。这一去,也许是永无归日了,这怎不令她回首东望,直至“遮断”为止呢?“东望眼”三字,真实地写出了被掳者逼迫而不得已,朝西北方向行进而不断回望故乡的情景,极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面对着这一切,“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这恨,是指对金人南犯之恨,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无耻南逃之恨;这愁,是为乡土遭受蹂躏而愁,为被掳后的屈辱生活和颠沛流离而愁。旧恨加新愁,让一个弱女子如何经受得了!末句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形象。“有泪无言”,是她的一腔悲愤无处、也无人可以倾诉,只有和着泪水忍声吞下这时代加给她的深重灾难,这实际上也是对南宋投降派君臣的一种无声的谴责。下片着重通过人物细节的描写:“东望眼”、“有泪无言”来表现被掳女子的深沉悲愤,极富感染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3472.html

更多阅读

诗词(131)*奇花名卉篇(11)木兰花.咏红掌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咏红掌】 2014.7.9文图/胜欣常乐[词林正韵第三部]晓园妍,红掌旎,碧玉池中琼阁翡。欣热烈,蕴豪情,大鹏鸿翅凝祥瑞。芬芳洁好离污泥,火鹤鸳鸯祈伴配。心心相印静冥思,焰苞笑靥花单蕊。注:木兰花令3 钦定词谱双调五十四字,前段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解读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纳兰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胸纳幽兰,神容略若。

张先词《木兰花》赏析 木兰花令赏析

木兰花——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方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还是和往常一样,在赏析这首词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词人张先。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

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赏析 纳兰性德木兰词赏析

减字木兰花清代·纳兰性德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简介】这首小令在纳兰词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他爱情词的艺术高峰。这首词对了解纳兰性德的爱情经

声明:《减字木兰花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词牌简介,减字木兰花-词谱》为网友一个帅爹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