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从何而来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中国威胁论-四次出台

中国威胁论(此处“中国”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乃国际关系上一种诉诸对中国采取围堵(英语:containment)的说法,始于后冷战时代各国裁减军备之际,中国因改革开放后大举扩充军备,特别在于海空军在东海及南海的联合作战能力,相关国家产生的忧虑与质疑,此质疑于1995年因南海问题及对台湾领海试射导弹达到高峰,然近年来东南亚国协国家、美日等国的实际作为并非围堵,而是一些防范及牵制。中国官方一再宣扬其外交理念,希望可借此弭平国际上可能“中国威胁论”,而不正面从中国军备发展上解除关于中国威胁论的疑虑。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从何而来


早在40多年前,《人民日报》就曾刊文批判“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在欧洲由来已久。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欧洲就被中国领袖邓小平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所倾倒。但那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甚至有人预言中国可能“崩溃”。《明镜》周刊曾对此表达了“恐惧”:“如果中国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全世界人都将挨饿。”早期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由于欧中在宗教、民主、人权等诸多价值体系上存有较深分歧,中国很难真正获得欧洲国家的好感。

追溯起来可以讲到19世纪后期的“排华浪潮”。当时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和劳工利益集团将在美国的华工视为美国主流文化的的“威胁”,于是推动政府分别于1882年和1884年通过了《排华议案》。虽然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特指华人移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但其中体现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则在其后的“中国威胁论”中仍能找到踪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也曾炒过一阵“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出现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四次出台


“中国威胁论”已经是司空见惯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主要起自冷战结束后,大的背景是苏联的威胁消失了,而中国正逐步走向富强。

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威胁论”泛滥于1992年~1993年间,首当其冲的是《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一文,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也在同时问世。前者渲染中美军事冲突的不可避免,后者断言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结合将是西方文明的天敌。美国各媒体也推波助澜,以致汹涌成潮。

第二次“中国威胁论”发端于1995年~1996年间,诱因是台海危机及由此而引起的美国国内对华政策大辩论。“中国对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香港的回归意味着自由民主世界将受到专制制度的威胁”等等言论,不绝于耳。《时代》周刊两记者所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更是集上述言论之大成。

“中国威胁论”的第三次泛滥是在1998年~1999年间,大概许多人还对《考克斯报告》、“李文和案件”;“政治献金案”记忆犹新。《鼠年》和《红龙跃起》两书把矛头指向“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这一敏感问题,“中国窃取美国核机密”、“利用华人科学家和学生在美国广泛收集情报”、“企图收买美国政府”等言论使“中国威胁论”登峰造极。

最近掀起的“中国威胁论”最具有“实质性”,此次出台的两个报告,据称是实地考察、跟踪中国媒体后得出的“经得起推敲”的结论,在内容上跳出简单的“指控”和意识形态纠缠,触及中国军力发展的深度分析,并首次公开指出中国军力不仅对台湾,还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不仅对中美贸易这一中美关系的“润滑剂”大加指责,而且还公开否定对华“接触政策”的有效性。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生存土壤


滕建群:决不因“中国威胁论”而放慢国防建设

然而,正是这些经不起推敲的“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往往过两三年即能沉渣泛起,应者也绝非寥寥,个中原因耐人寻味。鼓噪者和炒作者基本来自美国国防部、国会、右翼思想库和媒体等传统反华亲台势力,如国防部的中国军事研究中心,国会的两大涉华委员会及“台湾小组”、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美国新世纪”计划、史汀生军控研究中心等保守思想库,《旗帜周刊》、《华盛顿时报》等右翼媒体等等。站在前台的,是军方鹰派人物、国会反华亲台议员以及因“志同道合”而拼凑在一起的所谓“蓝队”成员。较为著名的,包括《旗帜周刊》主编比尔・克里斯托尔、《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格茨、新世纪计划负责人施密特等。这批人真正了解中国的并不多,但却屡屡发表言论,误导民众。克里斯托尔就曾说过,对美国政策持原则性观点并不一定需要有关中国的专门知识,“我根本不是中国问题专家。我对中国的观点……出自我对美国对外政策的看法。美国软弱实在是危险的”。

“中国威胁论”泛滥之日,几乎都是中美关系改善之时。1997年和1998年中美关系因首脑互访而升温,反华逆流也因势而动;此次布什正决定积极调整对华政策,反华浪潮又再次掀起。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那些玩意,靠的是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因而大都不得善终,像《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现在已成了路人喊打的“不严肃读物”,《考克斯报告》在美国也臭不可闻,“李文和案”已公认是一桩冤假错案。

中美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之间差异、地缘争夺态势、发展进程矛盾等因素,是“中国威胁论”不时泛滥的大背景和恒定因素。此外,各个时期又有诱发“中国威胁论”的特殊原因。最近这次即有多重原因。首先,随着美俄关系的实质性调整,中国越来越被美国右翼势力视为除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之外最主要的“潜在对手”。因此,中国的一举一动必然比以前更多地受到美国的关注,而且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关注。其次,中国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起“自然的心理反弹”。特别是在美国企业制度遭到广泛质疑,日本模式失灵的今天,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更加吸引人。美国右翼保守势力因而集中火力攻击中美经贸交流的不对等、诬称“中国利用从美国获取的经济实惠发展军事现代化”。第三,布什政府正面临调整对华政策的关键期,右翼势力原本希望其奉行强硬对华政策,有别于克林顿政府,但实践表明,布什有可能继续沿着“对华接触”政策路子走下去。因此,反华人士按捺不住,赶紧抛出种种言论,指望给布什的对华政策定调。

中国人从何而来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中国威胁论-四次出台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作用有限


中国自我限制国防力量会导致中国威胁论升温

从“中国威胁论”的演变历史看,即无论炒作多么厉害,终究未能撼动中美关系发展大局。一方面,在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团体之外,还有一大批严肃的学者在认真地关注中国的发展,并得出相对公允的结论,他们的观点是对右翼保守观点的制衡。比如,同样看待中国的崛起,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布鲁金斯学会的尼古拉斯・拉迪就理智得多,他说:“对亚洲所有国家来说,面对实力如此强大的中国,惟一理智的反应就是想方设法与其合作。”据称,极有可能取代格林斯潘角色的美国国家经济局主席马丁・费德斯坦不久前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崩溃论”是站不住脚的。

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更多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考虑美中关系,“中国威胁论”无疑对其决策有干扰作用,但对华政策最终主要取决于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小背景,以及中美两国关系互动的状况。此外,在美国国内,企业界推进中美经贸关系的意愿日盛一日,他们已对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结论进行了广泛批评;鲍威尔为首的国务院系统仍希望积极推动美中关系,美中军事交流恢复工作的进行,也表明美国国防部并非铁板一块,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中国威胁论”难以阻挡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和大局。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老调重弹


军事威胁论


背景

军事威胁论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2010年3月公布年度《全球军力平衡报告》,对全球军费支出进行解读。
西方论调

报告称,西方国家军费支出进入下行通道,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军费开支却在“继续大幅增加”。
欧美国家炒作中印军费大幅增加渲染中国威胁论。
据法新社报道,报告称,全球防务支出保持稳定,从2006年的1.3万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55万亿美元,2009年的数字可能更高。报告认为,与西方国家军费开支进入下行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从全球经济衰退中迅速复苏,军费开支将持续上扬。“印度和中国在国防预算中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印度国防开支2009年增加21%,而中国官方公布的2009年度财政预算包括了15%的军费增长”。
报告发表后在西方引起关注。“美国之音”援引华盛顿智囊机构卡托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普雷布尔的话说,从这份报告看,中国、印度以及巴西等新兴国家军费确实在各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表现得日益活跃,但尚未影响到美国在全球军力平衡中所起的绝对主导性作用。
日本观点
2013年10月27日上午,日本陆上自卫队举行年度阅兵式,安倍等军政高层参加。安倍在对4000名队员讲话时称,政府“将继续探讨集体自卫权和集体安全保障的法律基础”,并重申修改安全保障政策的立场。
实情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2010年3日公布年度《全球军力平衡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军费增长的数字没有问题,是中国官方公布的。但中国军费以这样的速度增长是在为过去军费投入过低还债。金灿荣强调,即使这样,中国的军费开支不到GDP的2%,在世界大国中是除日本之外最低的。
金灿荣说,近来,西方媒体和一些智库始终在说,亚洲军费在增加,欧洲军费在下降,字里行间有意无意透露出亚洲军费增长和隐形的亚洲军备竞赛都是源于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中国威胁论”。西方的威胁论有时还会被中国媒体当成中国军力强大的论据,例如詹姆斯・科沃尔斯基(JamesKowalski)中将曾称长剑-10能带核弹头,但是许多核问题专家认为中将夸大威胁,目的是确保额外的美国核武器现代化经费。美国国防部5月份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B-6(轰-6)轰炸机只有“常规打击能力”,詹姆斯・马丁中心防核扩散研究所东亚防核扩散计划主管杰弗里・刘易斯(JeffreyLewis)认为该机将挂载“长剑-20”导弹。刘易斯认为空军核司令部的警告是“花招”,表示任何能够搭载1100磅载荷的导弹都可以被认为具备“核能力”。朝鲜导弹问题专家马库斯・席勒(MarkusSchiller)也抱有同样观点。作为航空引擎工程师,席勒表示“一枚导弹不管顶部安装的是什么,哪怕导弹重量很轻,也可以安装核弹头。重要的是,核打击是弹头的任务,而非导弹本身。因此,每枚导弹都具有核能力,关键看安装的是什么弹头。”

粮食威胁论



粮食威胁论国外观点
2012年粮食进口的激增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大米和大麦进口国,玉米和小麦进口也分别进入全球前10名和前20名。国外担心中国的粮食需求将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短缺。
实情分析
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介绍,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对小麦、玉米和大米采取关税配额管理,关税配额量根据安全性和国际市场影响的因素来确定。2012年1-11月份,在进口增长非常快的情况下,小麦、玉米和大米的总体进口关税配额完成了不到50%,整体进口规模尚在合理范围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粮食供需比较紧张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仅小麦一个品种,中国每年进口就达1000万至1300万吨。2012年前11个月进口1340万吨谷物还远不足以被称为“狂热”,它相当于全球2.8亿吨谷物贸易量的4.7%,与韩国每年谷物进口量相当,还相当于日本谷物进口量的60%。若与中国每年5.2亿吨谷物消费量相比较,它只相当于2.6%。过于关注同比数据的统计学意义并不大。

经济威胁论


背景


经济威胁论截止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近10年来,中国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推动了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尤其是欧债危机之后,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一直在积极参与解决欧债危机。据路透社消息称,中国已批准央行筹建新的外汇投资机构,初始资本规模约达3000亿美元,以“华美”及“华欧”两大基金,进军欧美市场。中国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将分头对欧美两大市场出手救市。
西方论调
欧洲媒体不断炒作所谓“救助”这个词容易产生误导。解读为,中国要借购买欧洲的债券的名义控制欧洲。把中欧金融合作与20世纪初欧洲在亚洲地区的金融扩张相提并论。
西方国家为了打击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竟然炮制了中国在非洲大量海外屯田,大搞“农业新殖民主义”的论调。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访缅甸,也趁机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批评中国对采集国外资源比援助这些国家更有兴趣。
实情分析
欧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实体经济实力雄厚,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欧洲需要的不是“拯救者”而是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伙伴。中国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
在非洲,中国对非洲的粮食援助活动受到了非洲民众的欢迎。
美国前总统卡特就否认了所谓的中国经济威胁论。卡特强调,他不担心中国的增长,并不觉得中国对美国而言是一个威胁,卡特还强调,美国和中国是合作伙伴,而非敌人。中美两国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帮助促进世界上那些贫穷国家的发展。

网络威胁论


西方论调


网络威胁论2010年初谷歌高调声称“受中国黑客攻击”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网络审查”、“黑客攻击”、“组建网络部队”等的炒作纷纭杂沓,不绝于耳。2011年2月1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题为《网络正确与错误:互联网世界的选择与挑战》的演讲,大谈“网络自由”,并对中国进行指责。17日加拿大广播公司报道称,加拿大政府网站遭到前所未有的黑客攻击,来源追溯到中国的伺服器,黑客取得高度机密的联邦资料,加至少两个重要政府部门网站被迫紧急关闭。许多媒体对这两件事进行了密集报道,“中国网络威胁论”似有再度升温之势。
实情分析
一是“网络审查”之说,指责中国限制网络言论自由。事实上,各国政府对网络进行必要管理是一种通例。比如,加拿大2010年《网络安全战略》就明确提出,网络运营商要向政府提供用户信息,且要使用“可截流”系统,以便警方“依法截流”。可西方国家罔顾自己对互联网实施管理,而把中国依法管理网络说成“干涉言论自由”,显然是一种虚伪逻辑和双重标准。
二是“黑客攻击”之说,称中国黑客入侵并窃取有关国家政府或军队的情报。中国境内成千上万管理不善的计算机被各种境外黑客暗中控制,有关国家仅依据来源地址就断定黑客攻击来自中国而放过真正的黑手是否蹊跷?美国防部资料显示,每年超过100家外国情报机构试图入侵美政府、企业等窃取数据。
三是“组建网络部队”之说,称中国已建几十万人的网络部队,旨在入侵他国网络。其实,美国早在2009年就率先建立了网络战司令部,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将战争机构引入互联网的国家,并引发各国强烈反应。英国随后宣布组建“网络兵团”,韩国也加快了组建网络战司令部的速度。2011年伊始,日本决定要组建“网络空间防卫队”。相比之下,中国却没有所谓“网络战司令部”。

环境威胁论


背景


环境威胁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凸显,国际气候博弈在全球治理中日渐活跃,特别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各国在气候问题上的针锋相对,这场气候领域里的无硝烟的战争异常激烈,气候问题日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议题之一。
西方论调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一些人却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消费量将迅速增加,这种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美国《世界观察》杂志上就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该报告曾明确指出“(中国)大量燃烧煤使空气污染和酸雨日益严重,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减少了粮食产量,降低了森林的生产率,而且其危害已波及到了日本和韩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会见江泽民时曾表示“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环境问题上”,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言论,同时这也是美国高层最为直接的“中国环境威胁论”。
实情分析
马凯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用三组数字予以反驳。
第一组,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世界累计排放量的9.33%;1950年以前,中国排放的份额更少。
第二组,中国人均排放水平。国际能源机构统计,2004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是3.65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7%,为经合组织国家的33%。
第三组,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从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要增长0.6%,但是中国仅仅增长0.38%,说明中国的弹性系数小。

地缘政治威胁论


背景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出现同步改善。面对中国的崛起。区域外某些大国插手中国周边事务,也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存在的周边安全风险。
西方论调
基于地缘政治的“中国威胁论”在国内媒体上也比比皆是,从美国担心中国威胁其在太平洋的利益,到韩国担心中国威胁到美日韩同盟,协助朝鲜入侵,到俄罗斯担心中国移民占领西伯利亚的“人口威胁论”到印度、东南亚对中国争霸印度洋的担心,似乎中国的发展在别国眼里就是一个横冲直撞的大怪物。
实情分析
缘政治学主张一国的政治乃受其地理所支配。它的关键内在含义是,如果一个国家的邻国越多,那么它与这些邻国的利益纠纷就越容易产生。如果地缘政治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在未来充当第一超级大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这些与邻国的利益冲突,必会使中国在制定政治和经济政策时小心弈弈,必然大量消耗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也就是说,美国只有二个邻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如一名喜欢挑战的拳击手,随时找些敌人开心而产生凝聚力,从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家来说,这的确是他们的一种治国之策。美国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怡养天年,但这样的缺少紧迫感会使美国很快变成南美洲的懒散国家。而中国却用不着找任何敌人,反而受地缘支配,它必须随时应付不管它愿不愿意的各种挑战而消耗国力。
中国在地缘上所处的枢轴地位。中国周围大国林立,所有这些大国,都同中国存有地缘冲突的潜在可能。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个针对中国的联盟(如美日韩同盟)。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中国发展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30日在北京发表演讲时驳斥了“中国威胁论”。

还有一批变种“中国威胁论”也不时涌动,包括所谓“中国不行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发展掺水论”等等,不一而足。它们观察中国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得出的结论则是一致的,即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威胁,中国的衰落或者崩溃更对美国构成威胁。

前两年的《外交》杂志上刊登伦敦战略研究所学者西格尔的文章《中国真有那么重要吗?》认为“中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没有必要过分重视中国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以“中国不行论”开启了另类“中国威胁论”的先河。200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罗斯基先后发表《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出了什么问题》、《中国的GDP统计:该被警告?》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被西方媒体炒作,使“中国发展水分论”大行其道。稍后,美国经济记者戈登・尚出版耸人听闻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中国崩溃论”逐渐流行,对中国过分“关注”起来。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谁在制造


印度卡住中印边界谈判"中国威胁论"

美新版“中国军力报告”主旨是宣扬“中国威胁论”,根据《2000年国防部授权法》,美国国会要求国防部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这说明国会中许多人对中国的发展心存疑虑,“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会还是有市场的。前几年的报告发表都比较早,今年则很晚。几度推迟的原因,据说是国防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之间对一些问题有不同意见。国防部在准备了初稿后,要征求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几个部门的意见。如果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就会进行磋商,进行修改。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就会把矛盾上交给总统来裁决。因此这个报告主要是反映了国防部的观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国防部为一方,以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另一方,双方妥协的结果。这种痕迹在今年的报告中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报告说,中国正处在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中国可以和平地融入世界,开始良性的竞争;中国也可以在扩张方面施加其支配性的影响。要按照国防部里那些鹰派老爷们的主张,前一种可能性他们是不会写进报告里去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报告是对国防部的原稿经过了几番修改的报告,已经把那些最没有根据、最危言耸听的部分删掉了。尽管如此,报告夸大中国军力、从军事角度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主旨没有改变。报告炒作“中国威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从去年底开始,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反恐色彩有所淡化,外交政策开始向“9・11”前回归,应对潜在大国挑战的言论重新抬头。其次,伊拉克目前形势虽然仍然动荡,但大局已定;巴以关系有缓和迹象;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等国初现“民主化”苗头,美国在大中东地区战略压力随之减轻,它便能够腾出一部分精力关注其他地区,美国的反华势力便再次把中国当作靶子攻击。第三,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虽然硬实力仍然无可匹敌,但软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形象大打折扣。看到美国与中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美国右翼势力心理不平衡,认为中国利用美国忙于反恐战争之机占了便宜。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感到焦虑,担心中国影响的扩大会逐渐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最终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正是出于这种疑邻盗斧的心态,报告执意为自己的反华主张寻找根据,有意曲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例如,报告把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说成是要在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做法也被认为是要削弱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等等。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历史根源


中国威胁论"不新鲜人民日报40年前就撰文反驳

中美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地缘争夺态势、发展进程矛盾等因素,是“中国威胁论”时常泛滥的大背景和恒定因素。当然,各个时期都又有诱发“中国威胁论”的特殊原因。

比如最近这次即有多重原因:首先美俄关系的实质性调整,中国越采越被美国右翼势力视为除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之外的最主要的“潜在对手”。其次,中国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引起的“自然的心理反弹”,特别是美国企业制度遭到广泛质疑飞日本模式失灵的现在,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更加吸引人,因而美国右翼势力便集中攻击中美经贸交流的不对等,称“中国利用从美国获得的经济实惠发展军事现代化”。最后,现在正面临着布什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关键期,许多现象表明布什政府不会采取强硬对华政策。因此,美国反人士赶紧抛出各种言论,指望给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定调。

从“中国威胁论”的演变来看,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并未受其决定。一是在美国还有一大批严肃的学者在认真关注中国的发展,得出相对公平的结论,他们的观点是对“中国威胁论”的制衡。二是美国政府更多的是从其自身利益来考虑中美关系的,“中国威胁论”无疑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干扰,但其政策主要取决于国际大背景和国内小背景,以及中美两国关系互动的状况。三是美国企业界推进中美经贸关系的意愿日盛一日,他们对“中国威胁论”已进行了广泛批评。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各国观点


韩国

韩国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如果中国变得强大,其膨胀的影响力就会对韩国构成更大威胁。因此,可以说“中国威胁论”在韩国是普遍视角。特别是,由于朝鲜半岛在战后分裂成南北两部分,所以这种“中国威胁论”就自然地固化成韩国人的普遍认识。总的来说,韩国政治学界也一直支持这种看法。

韩国翰林大学政治行政系教授李三星

对于追求同中国建立互惠、和平共处关系的朝鲜半岛国家来说,历史上的中国,特别是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不仅不是威胁,而且是朝鲜半岛稳定的条件。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


麻生太郎在北京发表演讲时驳斥了“中国威胁论”。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机遇。日、中两国今后都不会成为军事大国,互不成为威胁,应朝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加强合作。

日本《朝日新闻》


日本朝日新闻2013年10月27日报道援引《人民日报》26日的报道称,中共领导层24日和25日召开了一场确定未来10年周边外交方针的重要会议。习近平在会上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由此可见,中国意欲通过加深与周边国家互惠关系、深化安全互信,来打消“中国威胁论”。
报道指出,这次会议的背景原因是中方认识到,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正在周边国家蔓延开来。习近平认为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寻求建立一种超越冷战时代格局的安全体制。习近平强调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纽带。他还指出应该深化安全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

中国威胁论_中国威胁论 -事实真相


“对持有'中国威胁论'的人外交部:中方反对美借军力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2007年06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关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以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中方已经阐述过多次,美方对此也十分清楚。中国的军费开支是透明、公开的。中国对美方官员不顾事实,借所谓中国军力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干涉中国内政表示反对,我们希望美方恪守其多次重申的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不要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2917.html

更多阅读

人体毒素从何而来-翘尔美丹枫琼浆为您解析 丹枫琼浆

【翘尔美导读】毒素到底从何而来??丹枫琼浆科技断食排毒法,春季排毒首选,排除毒素一身轻松!!人们常说排毒排毒,其实排毒更重要的是讲毒素遏制在吸收的阶段,身体的毒素究竟来自于哪里呢?1、从空气中来的毒素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本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中的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英国 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从何而来 伦敦奥运会英国金牌

如果你关心伦敦奥运会,那么你可能知道吉祥物是以富有激情的萨罗普羊为原型的;如果你是奥运控,那么你可能知道吉祥物的名字叫做Wenlock;但是只有骨灰级的奥运控才会知道,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Wenlock)其实是一个小

声明:《中国人从何而来 中国威胁论 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中国威胁论-四次出台》为网友寻找一种归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