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剧情简介 《半生缘》[电影] 《半生缘》[电影]-剧情简介,《半生缘》[电影

电影《半生缘》于1997年由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这部电影整体上保留了小说《半生缘》的风格,同时在影视表现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创造,形成了与小说不同的艺术效果。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剧情简介


《半生缘》:携手未必枕边人

《半生缘》是张爱玲六十年代旅美期间将五十年代初所作的小说《十八春》改写而成的。1997年,著名导演许鞍华继执导《倾城之恋》14年后再次执导张爱玲作品改编的电影,把《半生缘》搬上了大银幕。根据电影改动的幅度和情节来看,电影改编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上忠于原著,一类是接近于原著,即原著的主题思想不变,主要人物和事件基本保留,一类是改动较大的,譬如对原作的主题与人物的精神面貌作了相应改变的。而电影《半生缘》就其情节来说,大体上属于第二类,即比较接近原著的。整体来看,电影是由《半生缘》改编而成,没有《十八春》里沈世钧与顾曼桢参加革命等关键剧情。导演尽量保持了小说的原貌,较好地反映出张爱玲改写的《半生缘》。

30年代的上海。世钧和曼桢是同一工厂上班的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当舞女维持,后来曼璐又当了妓女,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为了保全自已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种怨毒的心态与其夫合谋,令祝强奸了曼桢。曼桢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已的恋情。姐姐死后,她也嫁给了祝鸿才。多年后,曼桢与世钧重逢,两人发现,前情虽在,后缘难续。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简要评论


蒋勤勤《半生缘》

1997年,许鞍华再次将《半生缘》搬上银幕,这一次的尝试比《倾城之恋》更为成功。原名《十八春》的这部小说,算得上张爱玲篇幅颇长的一篇。许鞍华的电影对原著有所省略。电影总体较忠实原著,处理得较为细腻: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世钧和曼桢是同在一家工厂上班的恋人。曼桢早年丧父,家庭生活靠姐姐曼璐当舞女维持,后来曼璐又当了妓女,最终嫁给了有妇之夫祝鸿才。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不能生育的曼璐以一种怨毒的心态与其夫合谋,令祝强奸了曼桢。曼桢为姐姐、姐夫生下一子,葬送了自己的恋情。姐姐死后,她也嫁给了祝鸿才。多年后,曼桢与世钧重逢,两人发现,前情虽在,后缘难续。片中世钧与曼桢的感情写得很好,含蓄的开始,甜蜜的热恋,无奈的分开,没有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史诗式爱情故事,却是细腻感人。许鞍华导演选角十分贴切,原著小说里的世钧和曼桢在黎明和吴倩莲的演绎下活灵活现。梅艳芳的出色发挥也十分值得赞赏,对豫谨的深情、对曼桢的悔疚、对鸿才的爱恨,她也把握得恰到好处。葛优、黄磊、 王志文等也都在片中有精彩表现。

这是一部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片中世钧与曼桢的感情写得很好,含蓄的开始,甜蜜的热恋,无奈的分开,没有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史诗式爱情故事,却是细腻感人。许鞍华导演选角十分贴切,原著小说里的世钧和曼桢在黎明和吴倩莲的演绎下活灵活现。梅艳芳的出色发挥也十分值得赞赏,对豫谨的深情、对曼桢的悔疚、对鸿才的爱恨,她也把握得恰到好处。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改编理由


《半生缘》:携手未必枕边人

小说改编成电影,扩大了小说的影响,使更多层面的观众能比较直观地接触到张爱玲的小说。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也是时代发展(文化大众化)需要的一个趋势。

这部电影,也是导演自身挑战的一个尝试。继执导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倾城之恋》14年之后,她再次挑战张爱玲作品改编的电影。她曾说过,“张爱玲的小说的意境是到家的,是拍不出来的。看别人的名著,别人想看演绎和看法,我是只想还原,别人不光是还原,还想演绎。我在艺术上还没有这个高度,还没有比张爱玲还高的高度,我也没有这个意图”。

小说《半生缘》自身有一些特点是非常有利于改编成剧本的。种种误会、巧合、矛盾,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特别突出的特点,这是小说很讨巧的一个优势。经典的爱情主题,再加上复杂纠缠的多角恋关系和迂回婉转的故事情节,这就更适合影视改编了。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角度变换


《半生缘》

保持了曼桢第一人称叙述的身份,适当加入了一些比较独到的旁白,还有一些特写镜头,例如镜头的推进,影片开头用筷子的特写表现世钧的心理状态。用这种方式来表现张爱玲细密入微的心理观察和描写。之所以独到,是因为它加入了导演和编剧对小说人物的心理部分的理解和把握。旁白的好处也在于它的直接性与客观性,使影像人物退出剧情,较客观地说出当时的环境引起的感受,以第三者(客者)的身份,冷静客观地交待剧情,例如影片结尾的曼桢的一段陈述,“如果我和世钧结婚了”的假设,就是小说中没有的。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色彩简介

昏暗,有一种陈旧、沉闷的上海韵味,很像世钧和曼桢的感情经历,这是电影优于小说的表现手法。色彩感不强,与原作差别较大,似乎小说里的颜色感觉更轻松一些。小说里的曼璐浓妆艳服,电影里的曼璐置于灰白的幕里,压抑得很。电影多取夜景,出现过一次照相下雪的天气,却也是灰灰的画面。整部电影以黑白灰色调为主,除了曼桢那双红色手套以外,其他色彩都让人觉得很阴郁,像化不开的浓雾,沉重压抑。

半生缘剧情简介 《半生缘》[电影] 《半生缘》[电影]-剧情简介,《半生缘》[电影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人物简介


《半生缘》[电影]

曼桢的饰演者吴倩莲,演得似乎有点太过活泼。比如,影片开头吃饭时的大笑,还有收到世钧捡到的手套时的兴奋,拿捏得不太准确,不像小说里写的是个有阴影的人,应该收敛一点。

黎明,有人认为,他是沿袭《甜蜜蜜》里的形象,表演突破不大。呆傻有余,冷漠不足。电影中加了一段曼桢姐弟欺负他的情节来表现他的老实。而最后一句“现在才告诉我?你叫我怎么办?”,似乎是要弥补前面未表现他冷漠的一面,但因其前面的剧情没有对这个做铺垫,所以这一处的表现稍显突兀。

梅艳芳演曼璐很是成功,那种舞女的风尘气、世俗味,很到位。她那瘦削几近干瘪的身材,就似被生活压榨到毫无价值,走到尽头的舞女,真实再现了一个长女无奈选择的悲哀,很是值得称道。而她与吴倩莲容貌上的诸多相似,更不得不佩服导演选角的老练与一针见血。

葛优扮演的祝鸿才,他的两颗大兔牙,笑起来的谄媚劲,像极了小说中对祝角的评价,“笑起来像猫,不笑像老鼠”,甚妙。

半生缘电影_《半生缘》[电影] -剧情处理


《半生缘》[电影]

为突出曼桢与世钧的这条爱情主线,相应地简化了叔惠与翠芝他们之间爱情的表现。他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也交待得不清不楚。叔惠是曼桢和世钧的见证人,与小说不同的是,叔惠刚开始是和曼桢比较熟络的,后来的出场很少就是为了配合突出世钧曼桢爱情的剧情。还有一处,对曼桢与祝鸿才结婚一事的处理,也是很隐晦的,只是用一段曼桢吃着祝鸿才准备的早饭一笔带过了,而他们的离婚更只是曼桢用一句“我把孩子给要回来了”简单处理,也符合曼桢不想再谈起这段不愿回忆往事的隐痛心理。曼桢与豫谨关系的处理,有人认为太暧昧了,导演只是用语言(曼桢亲切地叫谨哥哥)与行动(曼桢与豫谨换灯泡一节)等加重了这条关系,更直接地表现这条被张爱玲隐秘的感情线,使其明朗化。

突出冲突的细节处理。因观众一般都有窥淫癖,对性和强暴的镜头有期待感,就改动了祝鸿才强暴曼桢这一情节,加上了群鸟乱飞的细节,来表现一种诡异感和恐惧感。这种视觉的强调表现,也是电影表演优于小说描写的地方。

电影对结尾的处理,是最能体现它是取材于小说《半生缘》的。世钧与曼桢相遇,曼桢在酒馆里道尽她这些年的遭遇,以他们俩的重聚结束。作者为了再次加强他们这条主线,把最后一组镜头,小说是以叔惠和翠芝见面为结尾的,而电影却留给了我们这两个主角。开放式的镜头转换,推向屏风外围,一片热闹景象。导演用镜头语言告诉观众,他们俩新的生活的开始,大半是各自的生活,也许还可能是一起的。

保持原作风格,是电影改编中一种最保险的成功之道。但既然是改编,就必定会有改动的部分。适应市场,适应观众,适应变化着的大众审美,同时也是导演自我突破、自我尝试的一个机会。导演和编剧对情节的筛选,保留了主体情节和关键性的经典话语。如“曼璐说的“我那时候要是个烈女,我们一家子全饿死了!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受人家欺负,我上哪儿撒娇去?我也是跟你一样的人,一样姊妹俩个,凭什么我就这样贱,你就尊贵到这样地步”,还有曼桢那句经典“我们回不去了”。这些删选、取舍,毕竟掺杂着导演和编剧他们主观性的选择和创造,有可能造成广大观众的误读。这就需要观众亲自去阅读原作《半生缘》以便理解文字里的深意。推广原作的影响,才是电影改编的传播意义的真正所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253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半生缘剧情简介 《半生缘》[电影] 《半生缘》[电影]-剧情简介,《半生缘》[电影》为网友重新的开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