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发展沿革,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英语:Nimitz-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现役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作为美国海军远洋战斗群的核心力量,搭载多种不同用途的舰载机对敌方飞机、船只、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并保护美国海上舰队和海洋利益。本级舰以首舰尼米兹号命名,尼米兹号得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本级舰为美国海军现役唯一一级航空母舰,亦为现役世界上吨位最大和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军用舰只,共十艘,均由位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建造。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企业号航空母舰

1961年美国海军第

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服役后,由于其造价实在太过惊人,是前一型传统动力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Forrestal class)的2.5倍,一度使美国停止继续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因此,之后美国海军建造了三艘传统动力的小鹰级航空母舰(Kitty Hawk class),以及原本美国海军希望采用核动力、但被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拒绝而改用传统动力的约翰肯尼迪号(USS John F. Kennedy CVA-67)。


时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

在1963年底否决CVA-67采用

核动力的计划之后,罗伯特・麦克纳马拉进一步质疑美国海军维持15艘航空母舰的必要性,打算放慢美国海军订购新航空母舰的速度(原本从1952财年开始,每财年订购一艘),使美国海军攻击型航空母舰总数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设计的埃塞克斯级(Essex class)的逐步替换而降至9艘。在1965年越南战争爆发初期,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决定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将美国海军现役航空母舰从15艘减至13艘,其中只打算让美国海军再建造一艘传统动力航空母舰(CVA-68)。

计划定型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下水仪式

1965年越战爆

发以后,美国国防部与国会才又意识到核动力航空母舰无与伦比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并公开承认基于战争经验,美国国防部发现取得、维持并保护一个地面航空基地所需的成本,与使用航空母舰相当,而航空母舰还有地面基地所无的机动优势,停留在公海上也相对安全。因此,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在1966年修改一年前的决定,准许美国海军保有15艘航空母舰,并从1967财年开始让美国海军建造三艘新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至此,美国海军终于可以建造企业号之后的首艘第二代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尼米兹级的首舰尼米兹号(USS Nimitz CVN-68) 。


1975年尼米兹号处女航

前两艘尼米兹级(CVAN-68、69)

编列预算时归类于“攻击型航空母”,这是依照当时美国海军的攻击型航空母舰(CVA)、反潜型(CVS)双轨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担任CVS的二战时代埃塞克斯级老舰陆续除役,美国海军遂在1975年6月30日原本CVS的航空反潜单位(含固定翼反潜机与反潜直升机)转移到CVA上,并统称为多用途航空母舰(CV)。因此,头两艘尼米兹级就改为CVN,后续各舰在编列预算时就已经是CVN。尼米兹级服役后,取代企业号成为全世界现役排水量最大的军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第一批次

动力设计


尼米兹号线图

在尼米兹级的设计阶段,原本

打算规划使用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马力的A3W反应堆,如进一步提升,就能达到8具A2W的总输出(每具A2W达35000马力,八具总出力260000马力);依照1967年初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致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备忘录,企业号八具A2W反应堆初次装填燃料所需的成本为6400万美元,而四具A3W则只有一半(3200万美元);而A3W每次装填后的炉心寿命也比A2W增加至少两倍,理论上可将服役生涯重新装填燃料的次数减半


海曼・里科弗,海军核动力之父

基于战术性能上的考虑,当时主管美

国海军反应堆办公室(Naval Reactor,NR)的海曼・黎高弗(Hyman Rickover)认为采用四具反应堆是较为安全的设计,万一一具反应堆发生故障,仍有三具反应堆可用,维持75%的输出;如果只有两具反应堆,一但一具反应堆失效,航空母舰的总功率就只剩50%。虽然如此,在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坚持下,仍确定尼米兹级使用双反应堆构型;如此,每具反应堆必须输出高达130000马力的功率,才能接近八具A2W的总出力,这对海军反应堆办公室以及相关实验室、厂商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A3W反应堆控制室

最后,尼米兹级使用两具功率各130000

马力的A-4W反应堆,总功率260000马力,低于企业号和小鹰级的280000马力,加上尼米兹级的船型比企业号稍宽,导致阻力增加,使得尼米兹级的最高航速降至30到31节,低于先前的企业号(35节)或采用传统动力的小鹰级、福莱斯特级(约33节),是二次大战以后美国海军最慢的航空母舰;然而,由于C-13-1弹射器功率强劲,尼米兹级对于利用全速航行制造甲板风的需要也降低不少,因此最大航速的降低并不影响起飞性能。此外,A4W更换铀燃料棒的频率比A2W更低,达到13年,意味着尼米兹级具有更好的寿期成本效益(更换燃料棒是件费时费钱的大工程)。


尼米兹级使用的西屋A4W反应堆

由于反应堆数量大幅减少,尼米兹

级腾出了更多舰内空间来搭载航空燃油与弹药,例如JP-5喷气式发动机用燃料的搭载量从企业号的250万加仑增为270万加仑,航空弹药携带量从企业号的1800吨大增至2970吨;整体而言,尼米兹级的整体航空相关容量为1.5万吨,比企业号增加将近50%,比小鹰级增加将近80%。因此,尼米兹级的设计虽然稍微牺牲了航速,但整个航空作业能量提高不少,堪称十分成功的设计。为了预防核推进系统失效,尼米兹级四个大轴各配备一个功率8000KW的柴油机当作应急主机。

飞行甲板


尼米兹号的飞行甲板

尼米兹级的飞行甲板与后期型

小鹰级航空母舰肯尼迪号(USS J.F.Kennedy CV-67)相同。斜角飞行甲板长238m,斜角甲板与舰体中心线夹角9.5度 ,比先前几型美国航空母舰稍低,理论上能让舰首进行起飞作业的同时,由斜角甲板区进行降落回收(不过并不实用);全舰配置四具C-13-1蒸汽弹射器 以及由四组拦阻索构成的MK-7飞机降落拦截系统(为了节省预算,尼米兹级没有使用企业号的最新型MK-7-3拦阻索系统),以及四个长21.3m、宽15.8m、表面积374平方米、自重105吨、载重47吨的大型侧舷升降机 ,其表面材料是钢板复盖铝合金,采用焊接成形。


尼米兹号斜角甲板弹射一架F/A-18

相较于先前肯尼迪号航空母舰采用三

具标准型C-13与一具加长型的C-13-1,尼米兹级则在武器局(BuWeps)的坚持下,四个弹射器都使用低蒸汽压力并附带蒸汽回收器的加长型C-13-1弹射器 ,蒸汽压力大幅降至520psi(前两艘小鹰级与企业号的标准型C-13蒸汽压力为900至1000psi),这是由于采用两具A4W反应堆的尼米兹级总输出功率逊于先前的企业号和小鹰级,降低弹射器的蒸汽压力较能匹配;由于轨道行程增长,尼米兹级的低压版C-13-1的弹射性能仍优于先前几型航空母舰的高压版标准型C-13,仅略逊于CV-66、67的高压版C-13-1,而降低蒸汽压则能使系统寿命和可靠度增加。


艾森豪威尔号飞行甲板

尼米兹级的C-13-1的轨道总长

度为99.01m,最大弹射行程为94.49m(309尺8英寸),往复行程为95.97m,能让34吨重的大型飞机加速至185节的升空速度,足以让F-14战斗机与E-2空中预警机起飞。 四具蒸汽弹射器使每次弹射能让四架飞机整备就位,并在30秒内将四架飞机轮流弹射升空;在作战条件下,理论上四具弹射器能以平均每分钟2架的速率将所有舰载机弹射升空,不过由于蒸汽弹射器会消耗推进系统产生的蒸汽,当尼米兹级以30节速率开始弹射,连续高速弹射8架飞机之后航速会降至22节,必须暂停弹射作业等待锅炉蒸汽压力恢复再继续弹射。

船电武装


北约海麻雀防空导弹

前两艘尼米兹级配备三套

BPDMS系统 ,每套由一个MK-25八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以及一个由人工操作的MK-71雷达/光学瞄准平台控制构成;后续舰则改用三套改良型点防御导弹系统(IPDMS),包含MK-91火控雷达与MK-29轻量化八联装发射器,此外并加装四门MK-15 CIWS。前两艘尼米兹级在翻修时也换装了IPDMS、MK-15与MK-91,但MK-15只装三具。尼米兹级都装设完整的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NTDS)以及反潜目标鉴定分析中心(Anti-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ASCAC)。


罗斯福号舰岛

反潜目标鉴定分析中心可迅速让航空

母舰本身、反潜护航空母舰艇与护航空母舰队快速分享统整彼此获得的资料。 侦测方面,尼米兹级舰桥顶部设有一座AN/SPS-48E三维对空搜索雷达,舰岛后方设有一座独立桅杆,顶部装置一座AN/SPS-49长程对空搜索雷达(之前企业号将AN/SPS-48与AN/SPS-49都设置在舰岛上,SPS-48在前,SPS-49在后),主桅杆顶部设有一座AN/SPQ-9A追踪雷达。

出击效率


两架F-14雄猫从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尼米兹级能在开战首日上半天出动1

20架次,在开战前四天保持每日230架次的出勤率;以上数字系以两波机队间隔90分钟、作战半径为200海里以内为准;然而如果进行远距离攻击或战斗巡逻,由于装弹量与加油量增加,作业时间延长,因此实际出动架次将低于这个数字。在1997年,尼米兹号曾在一次演习中达成四天内出动771架次、平均每日出动193架次的成绩。在后冷战时代的实际任务中,尼米兹级平均每日能出动100至140架次的空中兵力,相当于许多中小型国家空军每日能出动的架次。在2002年阿富汗战争中,参战的尼米兹级平均出动率约为每日90~100架次,2003年攻打伊拉克战争则是平均每日120~130架次。


阿富汗战争中起飞自艾森豪威尔号的F/A-18

随着美军制导武器日益精进普

及,海军航空队每架攻击机的攻击效率都大幅增加。在1989年时,一艘美国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一天能攻击162个瞄准点,当时A-7攻击机每次能攻击一个瞄准点;在2001年时,一个美国航空母舰战斗攻击机联队每日能攻击683个瞄准点,2002年阿富汗战争时,美国海军航空队F/A-18C战斗攻击机平均每次出击能攻击2个瞄准点。在2010年时,每个航空母舰舰载机连队每日能攻击1080~1200个瞄准点,每架F/A-18C/E每次出击能攻击四个瞄准点。

损管防护


尼米兹级机库一隅

尼米兹级非常重视防护与损管能力,甲

板与舰体采用高强度高张力钢板以提升存活率,从舰底到飞行甲板都采用双层舰壳,内、外层舰壳之间以X型构造连结,外层舰壳与舰壳间的X型构造能吸收敌方武器命中时造成的冲击能量,降低对舰体内部的破坏。内层舰壳在重要舱室部位设有76~127mm不等的钢质装甲,并构成一个完整的箱型结构,舰体划分了两千多个水密舱区,舰内总共设有23道横向水密隔舱壁与10道防火隔舱壁,水线以下有4道纵向防雷舱壁,并大量装备先进灭火系统。尼米兹级维持与过去美国航空母舰相同的两个主弹药库设计,不过两个弹药库都远离主机舱区。


尼米兹级机库一隅

此外,过去美国

在二次大战后建造的航空母舰的机库以一道位于中央的防火舱壁分隔为前、后两区,而尼米兹级则恢复二次大战时代美国航空母舰使用两道防火舱壁将机库分为三个隔间的设计,如此不仅能提供更好的抗损性能,而且也能强化对飞行甲板的支撑。综观以上,尼米兹级的防护设计相当优越,抵抗战损的能力比二次大战的美国主力航空母舰埃塞克斯级(Essex class)高出三倍以上。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第二批次

发展沿革


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1978年,主管美国海军核动力系统

的海曼・黎高弗以及海军航空派运作其国会支持者运作之下,美国国会提出在1979财年订购第四艘尼米兹级(CVN-71),最后由于无法跨越国会席次2/3的门槛而遭到卡特总统否决。到了1979年,由于伊朗人质危机爆发,核动力航空母舰能长时间维持在海外部署、发挥强大战力的优势展现无疑,因此美国国会再度于1980财年的国防预算中提出建造CVN-71时,卡特总统已经无法运用总统否决权推翻,只好照国会要求编列,成为罗斯福号(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也是第二批尼米兹级之首。1980年亟欲重振军威的里根上台后,为了达成其提出的“海军舰艇600艘”之目标,在其任内大举建造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1982年一举订购二艘(CVN-72、73)。

设计改良


林肯号航空母舰

第二批尼米兹级在设计上做了不少改良

,包括采用模块化建造以降低成本、在侧舷增加了63.5m米厚功凯夫勒装甲、加装箱型掩体来保护弹药库与机舱、炉心寿命由原本13年提高为15年、取消飞行甲板前方的钢缆回收器(因为老一代的大型舰载机F-14已经除役)等,满载排水量增至97000吨;日后第一批尼米兹级在回厂翻修时也追加了上述改良工程,并陆续拆除钢缆回收器。在1986年,老罗斯福号加装了ACDSBlock 0战斗系统,这是NTDS海军战术资料系统的全面升级重建版本。


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后续建造的尼米兹级的防护能力不断加码,从五

号舰林肯号(CVN-72,1989年服役)之后的本级舰进一步强化舰面飞行甲板下一层的甲板,满载排水量增至102000吨,成为全世界第一艘排水量突破10万吨大关的航空母舰,从六号舰华盛顿号(USS Washington CVN-73)起又在舰岛追加破片防护装甲。不同于前四艘尼米兹级是单独订购,第五、第六艘尼米兹级是在1982年12月27日一起订购,这是因为同时间的大量采购能压低单位成本,较长时间个别采购相同数量更为划算。


罗斯福号进行耐冲击测试

随后里根总统在1988年6月30日一起第七、第

八艘尼米兹级(CVN-74、75),这是美国海军在冷战结束前订购的最后两艘尼米兹级。这两艘尼米兹级改用更新型的燃料棒,每次更换的持续运作时间高达23年,能缩减服役寿期更换燃料棒的次数约一半。而为了降低施工程本,从七号舰约翰・斯坦尼斯号(JohnC.StennisCVN-74)起,美国海军开始在舰上采用新开发的高强度、低合金(High Strength Low Alloy,HSLA)钢板的HSLA-100钢材,此种钢材被要求强度与韧性和过去HY-100高张力钢板(屈服强度约100ksi,约690MPa)相当,但施工复杂度与成本都可以降低,省略原本HY-100需要的预热程序。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第三批次

发展沿革


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防预算遭到删减

,尼米兹级的建造工作也随之放缓。在1994财年,美国订购CVN-76,1998才年又订购CVN-77,成为最后两艘尼米兹级。由于这两舰的订购间隔增大(CVN-76于1994年12月8日订购,CVN-77则在1998年9月3日订购),加上美国海军已经开始规划下一代的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后来改称CVN-21),因此CVN-76与77各有相当程度的设计改良。第九艘尼米兹级的CVN-76被命名为罗纳德・里根号(USS Ronald ReaganCVN-76),在2001年3月4日下水,2003年7月服役,取代了2003年8月退役的小鹰级航空母舰星座号(USS Constellation CV-64)。


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

第十艘,也是最后一艘尼米兹级(

CVN-77)的建造计划历经多次变更:美国海军最初打算大幅修改CVN-77的设计,舰岛、电子系统、弹射器、动力系统与武装等等都将重新设计配置,作为美国海军下一代的CVN-21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装备验证舰,变动幅度之大足以使CVN-77从尼米兹级中独立出来自成一格。2002年12月,美国海军正式将CVN-77命名为乔治布什号(USS George H.W. Bush),以纪念1990年带领美国打赢波斯湾战争、当时仍健在的老乔治・布什总统。乔治・布什号以尼米兹级的舰岛为基础,缩小体积并将外观简洁化,换装新的桅杆,此外加装相控阵雷达。

设计改良


里根号航空母舰甲板

与先前的尼米兹级相较,里根号有不少改良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发展沿革,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首先是舰岛设计变更,设计工作首度应用3D数字模型技术,舰桥右侧向舷外大幅伸展,使右舷的警戒能力增加,CVN-77与之后的CVN-21也沿用此项设计;此外,原本位于舰岛后方的独立桅杆取消,改成一座与舰岛整合的塔状桅杆。而原本位于后桅杆上的SPS-49雷达改置于舰岛后部上方,而原本位于主桅杆顶的AN/SPQ-9A追踪雷达则被更新型的AN/SPQ-9B取代。由于舰岛平面容积增加,里根号的舰桥也比先前尼米兹级少了一层,例如原本位于10号甲板的塔台与信号甲板,在里根号上为09甲板。


里根号航空母舰舰尾

原本尼米兹级便拥有球鼻舰首,而里根号则

采用新设计的球鼻舰首,比原本更大更突出,除了可减低航行阻力之外,更可增加舰首的浮力,降低舰首的纵向摇晃,进而使舰载机起飞作业更加顺利;采用新球鼻后,里根号的三部蒸汽弹射器同时弹射飞机时,舰首也不至于下沉。里根号舰内加装整合指挥网络(ICAN),是美国海军第一艘实现网络化的航空母舰;ICAN将舰上推进与航行控制装备、导航、通讯等相关系统以及舰内所有部门工作站都连结在一起运作,大幅提高指挥管制的效率。


里根号弹射一架F/A-18F

里根号采用MK-7Mod4降落拦截系统,其拦截索由以往的四组减为三组,

这是基于以往的操作经验,通常第四组拦截索都派不上用场,而省掉一组拦截索就能节省不少人力、维修工时与空间;此外,在相同空间内减少一组拦截索,意味其余三组能制造得更粗壮耐用,这对于目前着重于武器携回能力的美国海军舰载机队而言十分重要──飞机降落时重量越重,所需要的拦截索就必须更坚固耐用;不过许多美国海军飞行员表示,取消第四组拦截索之后,降落作业比以前缺乏安全感,难度也提高。里根号的飞行甲板也经过修改,宽度比以往的尼米兹级略增,斜向甲板前端曾宽加长,其轴线与航空母舰中心线的夹角增加到10度。


布什号舰岛

CVN-77尼米兹号以新型RAM拉姆短程防空

导弹取代原有的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VN-77的舰体规格、作战、感测、飞行甲板配置与武器系统等大致上都将沿用自里根号,并依照“网络化”作战而进一步精进;CVN-77相较于先前尼米兹级有相当程度的改进,隐身方面包括将舰岛小型化与简洁化、飞行甲板边缘采用弧形造型等,可降低雷达截面积;提高舰上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需求;此外,也大幅变更舰内的航空燃油储存/分配系统,以提升安全性。CVN-77也会是美国海军第一艘装备新开发的联合精确进场着陆系统的船舰,在2012年安装并开始测试。


布什号舰体

乔治・布什号也采用若干准备用于日

后福特级的新设备,例如新一代使用航天飞机绝热材质制造的折流板来取代以往由平面钢板制造、内含复杂冷却水管的旧式折流板,无论体积、重量与复杂度工作都大幅减低,几乎不需要维修工作,而舰上也使用名为“人力扩充技术”(HAT)的液压挂弹起重机来取代过去的人工挂弹作业,只需要1人操作(过去每个班队要编制9人)。乔治・布什号其余的主要基本规格沿袭自里根号,包括为桅杆设计、球鼻型舰首等,至于舰上的锚与锚链则从已除役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独立号移植而来。不过相较于里根号,小布什号的细部设计还是有若干改良,最明显之处就是主桅杆设计。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服役事件

尼米兹号着舰事故


尼米兹号事故现场

1981年5月26日夜间,尼米兹号在佛罗

里达外海60海里处的大西洋进行作业;当时一架EA-6B电战机进行夜间着舰,着舰后笔直冲向停放在飞行甲板前部右侧的机群,首先撞毁一架SH-3直升机的尾旋翼,然后撞上停放此处的三架A-7E攻击机、一辆调度拖车以及三架F-14A战机,立刻引发大规模爆炸起火;撞毁燃烧的F-14A战机上的凤凰导弹、麻雀导弹与响尾蛇导弹亦发生多起诱爆,对冲入火场的损管消防人员造成重大杀伤。大火在半个小时以后被扑灭,总共造成14人死亡、48人受伤,肇事的EA-6B与两架停放的F-14A全毁,三架F-14A严重受损,四架A-7报废,另外还有10架飞机与一架直升机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整体损失达1.4亿美元。


被撞之后的尼米兹号甲板

事后调查指出肇事EA-6B的飞行员违反

规定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可能导致精神与协调性受损,以致于降落作业中摇晃不稳、终至酿祸。此外,由于辅降系统没有完整运作,加上天候气象因素,使得尼米兹级的航空管制人员在该机第二次降落时,未能及时察觉偏离航道。尼米兹号当时夜间辅降系统的大部分灯光都是熄灭的,以致于指引功能大受影响,六名航管人员也被发现擅自吸食大麻而影响值勤能力;尼米兹号当时的损管系统也不能发挥完整作用,舰上18个消防泵中只有12个正常工作,损管系统的故障也导致现场损管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与控制中心取得联系。

艾森豪威尔号挑衅事件


向北海挺进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1981年8月,美国海军首次进行里根政

府提出的前进部署战略的演习,称为NorthSwordMagic。在此演习中,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战斗群向苏联军力核心地带的摩尔曼斯克的可拉半岛前进,渡航过程中严格实行射频辐射控制(EMCON)来避免被苏联的海洋监视系统(SOSS)的被动截收装备探测到。艾森豪威尔号的战斗群沿着距离挪威北岸10个经度的航向朝巴伦支海前进;艾森豪威尔号战斗群一直前进度北纬70度以北,东经15度以东的位置,前沿的护航编队(包含一艘巡洋舰、三艘护卫舰)才被一架沿着固定航向的苏联长程侦察机发现。


F-14拦截图-95

苏联立刻动员对应这个迫近的目标,动员

大批图-95与图-16轰炸机前往),并在8月24日发射一组海洋监视卫星进入轨道,试图掌握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精确位置,结果在美国强大的海空电磁干扰和舰载机拦截下,苏联轰炸机均未进入反舰导弹发射阵位。这可能是因为苏联各种空载、陆基远程主/被动电磁波探测手段很容易被航空母舰战斗群前沿的水面舰艇或CAP空中战斗巡逻以电子干扰压制,但这也可能只是和平时期苏联隐藏实力的作为。

击落利比亚战机


1982年尼米兹号于锡德拉湾

1982年8月19日,在利比亚附近

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F-14A战机在舰上E-2C预警机的制导下,于利比亚海岸以外80公里锡德拉湾上空击落两架企图接近美国舰队的利比亚苏-22攻击机,这使得已经紧张的美国、利比亚关系更行恶化。这也是F-14服役后的第一次实战纪录。

对伊拉克作战


尼米兹号与企业号

1998年年底,尼米兹号与企业号曾参

与对伊拉克进行的“沙漠之狐”(Desert Fox)行动,作为伊拉克拒绝接受联合国检查核生物武器销毁进度的惩罚;行动期间,两艘航空母舰对伊拉克进行大规模空袭,目标是巴格达周边的可疑军事设施、电台、电视台、油库、交通设施等等。从12月16日夜间到12月20日,美国海军总共出动超过三百架次的攻击机,投掷超过330吨弹药在伊拉克,并发射了超过300枚战斧巡航导弹。


罗斯福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在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美国总统布什随后便启动“沙漠之盾”(Desert Shield),开始在波斯湾集结强大的兵力;

之后,第一个反应的就是部署在印度洋的独立号(USS Independence CV-62)航空母舰,以及部署在地中海的本级舰艾森豪威尔号(CVN-69);其中,独立号的战斗群在8月7日抵达安曼湾,随即展开对伊拉克南面的海空封锁,而艾森豪威尔号则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在8月8日完成对伊拉克北面的部署。同年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向波斯湾增派包括三艘航空母舰,包括尼米兹级的四号罗斯福号(CVN-71)、福莱斯特级的游骑兵号(USS Ranger CV-61)以及小鹰级的美利坚号(USS America CV-66)。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1991年1月17日,收复科

威特的沙漠风暴行动打响,此时美国海军在波斯湾地区总共有六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部署在波斯湾的有中途岛级的中途岛号(USS Midway CV-41)、游骑兵号以及罗斯福号,部署在红海的有福莱斯特级的萨拉托加号(USS Saratoga CV-60)以及小鹰级的美利坚号和肯尼迪号(USS John F.Kennedy CV-67)。在“沙漠风暴”战役期间,罗斯福号平均每天昼夜都派出超过150架次的任务机,在一个多月的空袭中击毁或重创伊拉克数十个目标,本身最后没有一架飞机战损。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战斗群

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发生之

后,罗斯福号在9月19日随即奉命前往阿富汗,并在随后参10月7日展开、目标是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持久自由行动,任务期间平均每日出动60~80架次,并创下连续5个月没有在任何军港下锚、在海上持续航行作业153天的纪录。随后美国将矛头转向伊拉克,老罗斯福号与姊妹舰杜鲁门号(USSHarry S.Truman CVN-75)、林肯号(CVN-72)、华盛顿号(CVN-73)以及小鹰级的小鹰号(USS Kitty Hawk CV-63)与星座号(USS Constellation CV-4)又参与了2003年3月20日展开的伊拉克自由行动。

布什号无人机起降试验


X-37B于布什号上弹射起飞

2013年5月14日,波

音的X-47B无人舰载机成功地从乔治・布什号(USSGeorgeBushCVN-77)上首度弹射升空,这是攻击型无人飞行载具首次在美国航空母舰上弹射升空的纪录。同年7月10日,X-47B也在乔治・布什号缔造了无人舰载机第一次降落于航空母舰的纪录。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制造原因

美国海军能

"华盛顿"号与"亚瑟・瑞德福"号驱逐舰

得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核动力航母之父"之美誉的里科维尔上将的努力。他在国会授权委员会上成功地抓住了核动力航母的优越性,使其在1967年获准拨款。目的是为了提高美在冷战中的霸主地位。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总体架构

舰型

"尼米兹"级舰同以前的航母一样,由其

"尼米兹"号是本级1号舰

自身发展的要求,选择了不利于阻力的肥大船型。就其内部居住性标准而言也不高。重量分配是航母设计师颇费心计的问题。从"福莱斯特"号以后的超级航母虽然排水量不断增大,但吃水变化很小,而是在长度和宽度上增加。这种变化一是受港口和船坞水深条件的限制,二是获得了有利飞行作业的尽可能长的甲板长度和宽度,即扩大了飞行甲板的面积。在船体构造上也与前述的航母一致。机库甲板以下为水密结构,共分8层甲板(含双层底)。其型深为19.51米,两舷侧由底至机库甲板都采用古老的防雷隔舱结构,在内外两舰体之间有4道纵向隔壁。这种防护型式在二战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地,只不过现在更加发展了,将其延伸至水线以上,使机库两侧也形成双层防御结构。沿舰长每隔12-13米便设一道水密横隔壁,共23道,并设有10道防火隔壁。从而形成了2000多个水密隔舱,就是这2000多个水密隔舱保证了舰的不沉性。在这些舱中采用空、实相间的措施,增强了舰的抗损能力。二战时,这些舱中就装淡水和舰用燃油。现今,由于JP-5的性能较温和,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燃料,所以在核动力航母的翼舱中也设有航空燃料舱,从而大大提高了航空燃油的装载量。两侧多层设置空、实相间隔舱和X形吸能支撑结构,以及HY-80以上的高强度结构钢,形成了航空母舰的坚固的被动防御体系。

甲板

飞行甲板距水面高为19.11米,距基

线高为30.63米。由基线至桅顶高为74.37m。共有舱室3360间。从"福莱斯特"级以后的航母均采用闭式机库,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参加全舰的总纵强度。为此,即保证了高性能飞机着舰的要求,也解决了舰体加长后出现的舰体梁的纵向强度问题。在舰体内,动力装置、弹药库等重要舱室布置在一个装甲箱体内,以防受损危及舰的生命。机库甲板至飞行甲板占4个甲板层高,为11.13米。机库占3个甲板层高,长度占水线长的66%。机库的周围布置航空车间,机库顶部为吊舱甲板(日本人称高射炮甲板)。飞行甲板至吊舱甲板之间的广阔空间为航空联队的办公区。集中在飞行甲板舯部右舷侧的上层建筑被称为"岛"。在这里布置有司令舰桥、航海舰桥和飞行舰桥,实施对全舰飞行作业和舰队的指挥。此外,许多雷达等电子天线设置在其上,是全舰重要的中枢区。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


航空指挥部

航空指挥部

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即把甲板的前头部分做成斜坡上翘,舰载机以一定的尚未达到其飞速度的速度滑跑后沿着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斜抛运动,在刚脱离母舰的一段(几十米)距离内继续在空中加速以达到起飞速度。而因该级舰设置了C13-1型蒸汽弹射器,无需"跳台"帮助飞机起飞,故其甲板为水平甲板。

装甲

马岛海战时对美航空母舰的发展影响

很大。由于防御的加强,故排水量一增再增,现已突破10万吨大关。飞行甲板进一步强化,增设了消防装置和新设了呼吸装置。"林肯"号和"华盛顿"号在增加飞行甲板装甲的同时,在舰桥等处增设了防御装甲。

目前据透漏的消息说,在"罗斯福"号以后的舰,在弹药库的舷侧增加了63.5mm厚的克夫拉装甲板,在弹药库和机舱顶部同样也增设了该型装甲板,形成箱形防御结构。在"华盛顿"号以后的航母舰桥上增设了这种弹片防御装甲。CVN74号舰以后,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100建造。这种钢能使结构变轻,有利于防御弹片。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载机

标准航空联队20架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18攻击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16架A-6E"入侵者"攻击机(含KA-6D空中加油机),4架E-2C"鹰眼"空中早期预警机,6架S-3A/B"北欧海盗"反潜飞机直升机,8架3G/HSH-"海王"(已经退役,由HH-60取代)或HH-60"海鹰"直升机;飞机起落辅助设施,飞机升降机共4部,1、2号飞机升降机位于岛前,3号飞机升降机于岛后,4号飞机位于左舷侧斜角甲板的尾部,每台升降机的尺寸均为25.91米(海湾战争时编制,现在A-6E和F-14已经退役,由F/A-18E/F取代,最近EA-6B也即将退役,由EA-18G取代)。

锚舵

该级航母设有2个锚,每个重30吨。锚链每环重163.3千克。4个5叶螺旋桨,直径为6.4米,每个重为30028.32千克。共有2个舵,每个重65.5吨。空调装置的容量足够800多个家庭用。每天制淡水1514立方米(400000加仑)。

航空设备

该级舰设置C13-1型


航空指挥部

航空指挥部

蒸汽弹射器,在首部弹射区安置2部,在舯部斜角甲板的前端安置2部。据报道,在"林肯"号以后改为C-13-2型蒸汽弹射器。C-13-1型弹射器动力冲程为94.49米,往复车行程为95.97米,轨道长度为99.01米,末速度185kn。

在弹射器的后部,1、2、3号弹射器配有MK7Mod0型喷气偏流板,在3号弹射器后部配有MK6-2型喷气偏流板。

在斜角甲板后部设有4道阻拦索和1道应急拦机网。4台索连机和1台网连机均为MK7Mod3型。该型机的缓冲功能为63681301.6N/米,着舰飞机的重量为22680千克(紧急时27200千克),着舰速度145kn,滑跑距离106.68米。拦机网设在第3和第4道阻拦索之间,应急时使用。

一架进场速度为150kn,下滑角为3°的飞机在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飞过舰尾时必须要有3m以上的安全高度,一般着舰甲板的进场长度为70.10米,4根阻拦索布设跨度约为18.29米,飞机滑跑距离为106.68米,停止后的飞机调度离开着舰区的回转距离约为30.48米。着舰甲板共长225.55米。为了保证最大45.36t重的飞机能以150kn的末速射出,弹射区长至少要107米长。加在一起,就是飞机起降作业需要的飞行甲板长332米。

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有4部舷侧飞机升降机相联接。每部升降机平台长25.9米、宽15.9米,面积约372平方米。平台自重105吨,能提升47.6吨的飞机。飞机升降机升降一轮所需时间为60秒(包括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各停15秒装御时间)。

机库同"企业"号相比净高由7.6米增

"尼米兹"级9号舰--里根号正返回母港

至8.07米,长由223.11米减至208.48米,扩大了飞机修理间的面积。宽度由29.26米增至32.92米。在面积上"尼米兹"级扩大了323.2米,飞机修理间面积扩大了400.2米。

"尼米兹"级航母的飞行甲板布置与"小鹰"级相同,但该级舰的航空设施有很大改进。为了减小进场飞机受舰尾乱流的不利影响,斜角甲板角度从"小鹰"级的11°20′减为9°30′。

在着舰甲板的左舷侧设有MK6-2型菲涅尔光学助降系统。在岛上装有飞机管制、引导和精确制导雷达。此外舰上还装有助降电视。在着舰区尾部左舷侧设有着舰信号官平台(LSO)。

仪器设备

从排水量来说,"尼米兹"级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母舰。后几艘完工的满载排水量已达到10万吨。布什号完工后这十艘船的总排水量几乎达到一百万吨。1998年,尼米兹号成为美国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后,回厂添加推进用核原料的航空母舰,整个这个过程一共用了33个月。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13~15年。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身也有强大的防卫体系,包括导弹、火炮、电子对抗系统、"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由雷达导航的"海麻雀"导弹属短-中程导弹,可攻击飞机和截击敌方的巡航导弹。它的近程火炮系统有自动搜索和瞄准雷达,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每分种能发射3000发以上炮弹,能有效地防御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近程攻击。

两台核反应堆为航空母舰提供几乎是无限期的30节以上的续航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能力。8台8000千瓦汽轮发电机提供的电力可供1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装置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况下,舰上备有供其人员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性能数据

满载排水量(吨):91487(CVN68-70),96386(CVN71),102000(CVN72-73)

空载排水量(吨):72916(CVN68-70),73973(CVN71)

标准排水量:72916-73973吨

舰长:332.9米

两柱间长:317米

水线宽:40.8米

棱形系数:0.613

舯剖面系数:0.991

型深:30.63米

吃水:11.3米(CVN68~70),11.8米(CVN71),11.9米(CVN72~73)

飞行甲板长:332.9米

飞行甲板宽:76.8米

机库甲板长:208.48米,宽32.92米

机库净高:8.07米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GE公司A4W/A1G压水堆,4台汽轮机,总功率为194MW(260000hp);4台应急柴油机功率为8MW(10720hp),4轴。

最大航速:33节

续航力:70万-100万海里

编制舰员(名):舰员3184(203名军官),航空联队2800(366名军官),编队司令部70(25名军官)

舰载飞机数:八十余架

武器装备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装有两座A4W密封水核反应堆,4台飞机升降机,4座飞机弹射器,4座"海麻雀"导弹发射架,3~4座"密集阵"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统,SPS-48E三维对空搜索雷达,SPS-49(V)5二维对空搜索雷达,3座Mk-91火力控制系统,AN/SLQ-32(V)4雷达电子对抗和火力控制系统,AN/WLR-1H雷达电子监视系统。*导弹3座MK29型八联装"北约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射程14.6千米,飞行速度2.5Ma。

舰炮4座6管MKl5型20mm"密集阵"火炮(CVN68-69号舰上装3座)。射速3000发/min,射程1.5千米。

对抗措施4座6管MK36型SRBOC干扰火箭发射装置,发射红外曳光弹和箔条弹;射程4km;SLQ36型"水精"鱼雷防御系统;SLQ-29(WLR-8雷达预警和SLQ-17AV干扰机和欺骗系统),改装时将由SLQ-32(V)4型电子战系统代替。

作战数据系统NTDS/ACDS(海军战术及先进作战指挥系统),装有LINK4A、11、14、16号数据链和JMCIS联合海上指挥信息系统,SSQ-82卫星

通信系统:SRR-1,WSC-3(UHF),WSC-6(SHF),USC-38(EHF)。

火控系统3部MK91-1型导弹指挥仪。

雷达对空搜索SPS-48E三坐标雷达,E/F波段,作用距离402千米。

SPS-49(V)5型雷达,C/D波段,作用距离457lan,休斯公司MK-23目标捕获雷达(TAS),D波段。

对海搜索 SPS-67V型雷达,C波段。

空中管制SPN-41、2部SPN-42(CVN68~70)、SPN-43B、SPN-44、2部SPN-46(CVN71~73)航母控制飞机进场雷达,J/K/E/F波段。

导航SPS-64(V)9雷达。900型雷达,I/J波段。

火控6部MK-95型导弹火控雷达,I/J波段。

URN25型"塔康"飞机战术导航系统。

固定翼飞机标准的航空联队有20架F-14,20架F/A-18,4架EA-6B,16架A-6E.(含KA-6D),4架E-2C,6架S-3A/B。

直升机8架SH-3G/H"海王"或SH-60F"海鹰"。

蒸汽弹射器4台89.9m长的C13-1型弹射器。

阻拦装置4台MK7-3型索连阻拦机,4道阻拦索;1台MK7-3型网连阻拦机,1道应急拦机网。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生存力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采用完全封闭式飞行甲板,舰体两舷水下部分设有能承受300千克炸药爆炸的防鱼雷舱。舰内除设有多道纵隔壁外,还设有二十余道水密横隔舱和多道防火隔舱,由这些纵横舱壁构成2000多个隔舱。为了防御半穿甲弹的攻击,舰甲板和舰体全部使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因此,即使少量舱室被击中进水,航母仍能保持极强的生存力,不至于沉没。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航母战斗群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进行作战活动时,通常以它们为核心组成一个战斗群。在这个航母战斗群中,除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外,还配置数艘担任警戒任务的核动力或常规动力导弹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该战斗群能在世界各大洋的任何海域进行有效的活动。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主要使命

美国海军第二代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主要使命是进行远洋作战,夺取并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封锁海区,保卫海上交通线,支援登陆等。该舰1975年9月服役。舰长332.8米,宽40.8米,满载排水量91500吨,航速33节,续航力80~100万海里,核燃料加注一次可工作13~15年。编制人员6300名。飞行甲板宽76.8米,可装载飞机90余架,最多可载120架。舰上武器有八联装海麻雀导弹发射架3座,密集阵6管20毫米火炮3座,还有若干雷达、通信和导航系统。

美国海军的"急先锋"

自问世以来,"尼米兹"级各航空母舰以打击力强、反应迅速、机动性好、兵力投送能力大等优点,始终为美国海军所青睐,经常作为"急先锋"被派往世界各海区,以应付地区冲突或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就曾出动了包括"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内的多艘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建造计划

1967财年批准"尼米兹"号,1970财年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批准"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号,1974财年批准"文森"(Vison)号,1980财年批准"罗斯福"(Roosevelt)号,1983财年批准了"林肯"(Lincoln)号和"华盛顿"(Washington)两舰,"斯坦尼斯"(Stennis)号和"杜鲁门"(Truman)号两艘舰的造舰合同是在1988年6月签订的。1993财年拨款8.322亿美元作为"里根"(Reagan)号(CVN76)的前期预研资金,该舰1995财年拨款建造。该级舰的建造厂纽波特纽斯船厂

尼米兹号

开始建造日期:1968年6月22日

下水日期:1972年5月13日

开始服役日期:1975年5月3日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

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70年8月15日开工,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

卡尔文森号

1975年10月11日开工,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

西奥多・罗斯福号

1981年10月31日开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

亚伯拉罕・林肯号

1984年11月3日开工,1988年3月13日下水,1989年11月11日服役。

乔治・华盛顿号

1986年8月25日开工,1990年7月21日下水,1992年7月4日服役。

约翰・C・斯坦尼斯号

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

哈里・S・杜鲁门号

1993年11月29日开始建造,1996年9月13日下水,1998年7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

罗纳德・里根号

1998年2月12号开始建造,2001年3月5日下水,2003年7月12日正式交付。

乔治・H・W・布什号

2003年铺设龙骨,2009年5月11日正式交付美国海军。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成本造价

"尼米兹"级的造价如下:

"尼米兹"为7.25亿美元;"艾森豪威尔"为7.44亿美元;"文森"为12.8亿美元;"罗斯福"为32亿美元;"里根"为约45亿美元;"布什"为62亿美元。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_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航母家族

简介

"尼米兹"级是美国海军第二代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家族

航母,全部由位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船厂建造,迄今已有8艘服役,未来还将有2艘加入这个兴盛的大家族。这总共10艘航母的服役情况是:

舰名

编号

开工时间

下水时间

服役时间

切斯特・W・尼米兹号

CVN-68

1968年6月22日

1972年5月13日

1975年5月3日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

CVN-69

1970年8月15

1975年10月11日

1977年10月18日

卡尔・文森 号

CVN-70

1975年10月11日

1980年3月15日

1982年3月13日

西奥多・罗斯福号

CVN-71

1981年10月31日

1984年10月27日

1986年10月25日

亚伯拉罕・林肯号

CVN-72

1984年11月3日

1988年2月13日

1989年11月

乔治・华盛顿号

CVN-73

1986年8月25日

1990年7月21日

1992年7月4日

约翰・C・斯坦尼斯号

CVN-74

1991年3月13日

1993年11月11日

1995年6月9日

哈里・S・杜鲁门号

CVN-75

1993年11月29日

1996年9月13日

1998年7月25日

罗纳德・里根号

CVN-76

1998年2月9日

2001年3月5日

2003年7月12日

乔治・H・W・布什 号

CVN-77

2003年

2006年

2009年1月10日

第10艘"布什"号(CVN-77),2003年开

"尼米兹"级航母(10张)

工,2008年交付使用。"乔治・H・W・布什"号航母全长332米,最大航速30节,满载排水量超过10万吨,最多可搭载百架战机,造价62亿美元。以前总统老布什命名的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乔治・H・W・布什"号2009年1月10日正式服役。

差别

由于"尼米兹"级建造时间

"斯坦尼斯"号(9张)

长达数十年,所以各舰之间有一些差别,仅排水量一项,前3艘"尼米兹"标准排水量为81600吨,满载排水量为91487吨,第4艘"罗斯福"号满载排水量则达到了96386吨,而其后的"林肯"号、"华盛顿"号、"斯坦尼斯"号、"杜鲁门"号、"里根"号满载排水量均已超过100000吨。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舰上设备也有很大改变。象"杜鲁门"号就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如大面积使用光纤电缆以提高数据传输数率;布设了IT-21非保密型局域网,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作战兵力战术训练系统、舰艇图片再处理装置、数字化综合印刷及综合数据库等连接为一体,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舰员还配备了数字身分卡,舰载机的起降设备也增设了电视监视系统。下面的数据以该级第7艘"斯坦尼斯"号为标准。

"斯坦尼斯"号全长317米,宽40.8米,吃水11.9米,标准排水量79973吨,满载排水量105500吨,载航空燃油9000吨。其飞行甲板长332.9米(斜角甲板长237.7米),宽77.8米,面积超过了3个足球场。舰内从机库甲板以上分为9层,其中5层在岛式上层建筑内,机库甲板以下除双层甲板外又分为8层。整个舰从龙骨到桅顶高为76米,相当于20层的高楼。

"斯坦尼斯"号舰动力装置为2座通用电气公司的A4W/A1G压水堆和4台蒸汽轮机,反应堆热效率为25.6%,每个反应堆驱动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高达26万马力,最高航速30节,燃料可持续使用15年,续航力可达80万-100万海里,自持力为90天。它配备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弹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弹射器如果同时使用,在1分钟内可将8架飞机送上天。斜角甲板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1架。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它现在配备的是美军的"标准型"舰载机联队,总数有80架左右,但在紧急情况下的载机可达100架。

"斯坦尼斯"号舰装有3座"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其电子设备为:对空为SPS-49(V)5和SPS-48E(V)(三座标)雷达;对海为SPS-67V雷达;导航雷达为LN-66;火控雷达为MK-99。电子对抗为4座MK-36干扰箔条发射器和SLQ-36拖曳式鱼雷诱饵。

"斯坦尼斯"号舰的生存力极强,舰体除设有若干道纵向隔舱外,还有23道水密横隔壁和10道防火隔壁。舰体和甲板采用高弹性钢,可以抵御穿甲弹的攻击。在舰的两舷设有隔舱系统,弹药库、机舱等重要部位的顶部和两侧还装有63.5毫米厚的"凯芙拉"装甲。舰上设有30个损管队,设有泡沫消防装置。泵设备能在20分钟内调整舰体15度横倾。

"斯坦尼斯"号舰编制人员为5984人,其中航空人员为2800人,它有6410个床铺、544张办公桌、813个衣柜、924个书架、543个公文柜、5803把椅子和29814个照明灯,舰上还设有数十个仓库,有邮局、电台、电影院、百货商店、照像馆、洗衣房、医院等各种生活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斯坦尼斯"号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海上城市"。

"斯坦尼斯"号舰的作战能力是很惊人的,其舰载机所能控制的空域和海域可达上千公里,其自身一昼夜机动也有500海里。它的舰载机可以24小时不停顿地进行战斗巡逻,每天可出动200多架次的飞机,其载机比例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3480103/112505.html

更多阅读

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米尼岗Minigun)[转载] m134米尼岗机枪

放这么暴力的视频是有原因的(真枪),无意间在网上搜到了打BB的仿真枪模,真是COOL,吼吼~价格也是嗷嗷,一个玩具相当于一辆QQ米尼岗Mi n i g u n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

乔布斯vs沃兹尼亚克 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伟大的工程师加上伟大的商人共同成就了伟大的公司。无处不在的商业法则,终究让他们无法一直携手。  古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苹果公司也不是一个史蒂夫缔造的——没错,是两个史蒂夫。30年过去,一个史蒂夫俨然“苹果教”教主,左右着

声明:《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发展沿革,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网友无处寄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